1 / 33

杜聰明醫師對中醫學的貢獻

九十五學年第二學期 成功大學健康照護所 生物科學史 (Historical view of biology). 杜聰明醫師對中醫學的貢獻. 學生:健照所博一楊婉萍 (TA8951123) 開課老師:楊倍昌教授. 杜聰明醫師的生平. 台灣總督府醫學校 . 50 歲, 敘高等官一等,日本殖民 政府體制內授予台灣人的最高官階. 二等瑞宝章勋. 在藥理學方面的成就. 杜聰明醫師在當時有限研究條件下,為藥理學教室的門生定下研究領域: 鴉片 / 嗎啡 蛇毒 中 / 漢醫藥. 其中漢醫部份 …. 諸多著作論述

frieda
Download Presentation

杜聰明醫師對中醫學的貢獻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九十五學年第二學期 成功大學健康照護所 生物科學史 (Historical view of biology) 杜聰明醫師對中醫學的貢獻 學生:健照所博一楊婉萍(TA8951123) 開課老師:楊倍昌教授

  2. 杜聰明醫師的生平 • 台灣總督府醫學校

  3. 50歲,敘高等官一等,日本殖民政府體制內授予台灣人的最高官階50歲,敘高等官一等,日本殖民政府體制內授予台灣人的最高官階

  4. 二等瑞宝章勋

  5. 在藥理學方面的成就 • 杜聰明醫師在當時有限研究條件下,為藥理學教室的門生定下研究領域: 鴉片/嗎啡 蛇毒 中/漢醫藥

  6. 其中漢醫部份… • 諸多著作論述 • 有著許多「第一」的貢獻與創見 • 欲促使中、西醫學一元化 《中國醫學史略》序文中:「現在台灣之現代醫學與中醫藥學,是二元的存在,依照余之管見,深信真理惟有一個而已,中西醫學當然須要一元化之。」

  7. 自台灣本土出發 • 取中醫藥材為研究對象 • 運用生物科學理論與實驗精神 • 致力將漢醫科學化 • 中藥研究陸續在國際藥理學界發表,其表現突出,在國際學術界中佔有重要地位。即便中、西醫學一元化的理想在杜先生有生之年未曾實現,其為台灣中、西醫學的貢獻仍廣為後人傳頌

  8. 歷史情境脈絡-整體漢/中醫發展 • 自清朝末年,中國受西方列強侵略,國運衰弱。同时現代醫學(西醫)大量湧入,嚴重衝擊中醫發展 • 中國許多人士主張醫學現代化,中醫學受到巨大的挑戰 • 人們開始使用西方醫學體系的思維模式加以檢視,中醫學陷入存與廢的爭論之中 • 同屬中國醫學體系的日本皇漢醫學、韓國的韓醫學亦是如此。 http://zh.wikipedia.org/wiki/%E4%B8%AD%E5%8C%BB%E5%AD%A6

  9. 歷史情境脈絡-在台灣 • 原住民醫藥 • 巫醫 • 青草藥:原住民藥用植物有300種,包括治療頭痛、眼病、牙痛、胸痛、腹痛、中毒、痢疾、驅蟲、感冒、喉嚨痛、氣喘、瘧疾、腫瘡、皮膚病、毒蟲咬傷、梅毒、外傷、足痛、毒蛇咬傷、關節灸、生育及傳染病預防等 • 傳染病:有一定的認知,並持恐懼心理。不與之共水、共火或全家族遠避之。遇有天花病人,更必予以隔離或舉家徒遷,甚至棄村舉社他遷以防止傳染 http://www.cintcm.com/lanmu/zhongyi_lishi/Gudaijuan/dishizhang/dishizhang9.htm

  10. 漢醫進入台灣 • 明清時期閩粵等沿海人民大批移居臺灣 • 數以百計的大陸中醫藥學者赴台,中醫藥學也在臺灣各民族醫療保健中漸重要 • 台產中藥、經臺灣從東南亞轉手的中藥、大陸名貴藥材的交流 • 日本佔據臺灣後(1897年)臺灣中醫藥人員共有1070人 • 日本當局1901年舉辦了中醫考試,當時臺灣共有行醫執照的中醫1903人 http://www.cintcm.com/lanmu/zhongyi_lishi/Gudaijuan/dishizhang/dishizhang9.htm

  11. 荷蘭據台時期的醫學 • 荷蘭人1624年侵入臺灣,修築熱蘭遮城,內有總督官邸、士兵營房、教堂、監獄、庫房和醫院。這個醫院主要從事駐台荷蘭人的保健醫療 • 翌年,荷蘭人在赤嵌(今台南市一帶)建立市銜、名普羅民遮,將中國人遷往該地,建民居住,並建立倉庫與醫院 • 西班牙人據臺灣16年(1626~1642),在此期間,天主教神父在傳教的同時,以醫學作為接近原居民的工具,為當地人治療瘧疾與天花

  12. 早期的教會醫學(1865~1895 • 至1865年英國醫師馬雅各來台從事醫療傳教,才將西方醫學再次植入臺灣 • 19世紀最後的30年是臺灣近代醫學史的關鍵時期(馬雅各、馬偕、蘭大衛)。

  13. 日據時期的臺灣醫學 • 日本於1895年佔領臺灣,正值日本漢方醫學發展史上最黑暗的歷史時期。臺灣中醫界在日本的殖民統治下,中醫藥學步入了醫師逐年減少,而藥店、藥業人員逐年增加的畸形發展 • 1897年:中醫1070人 • 1901年:日本對臺灣中醫進行考試 • 日本為了在臺灣消滅中醫,此後不再舉辦中醫考試,從此,三十多年間,中醫師年年減少,乃至完全消滅 • 1945年:臺灣回歸時,台省持有許可證的中醫僅存10人

  14. 安排研習課程如下: • 預科(一年):動物學、植物學、物理學、化學、數學、地理、歷史、倫理、外國語、體操等 • 本科(四年):解剖學及實習、生理學及實驗、化學及實驗、醫用動物學、醫學歷史、醫用植物學、胎生學、組織學、皮膚病學、處方學、調劑術實習、藥物學、病理學總論、外科學總論、病理解剖學、診斷學、繃帶學、病理學各論、外科各論、梅毒學、小兒病學、醫用器械學、外科手術學、內科學臨床實習、眼科學及實習、產科學、外科學、臨床實驗學、法醫學、精神病學、婦人病學、衛生學、衛生制度、細菌學、醫學歷史、外國語、體操等

  15. 歷史情境脈絡-在日本 • 日本漢方醫學源於中醫藥學 • 1868年天皇睦仁行明治維新 在醫藥衛生方面: • 祟尚西方醫學,輕視排斥漢/中醫 • 取締已有百年歷史的江戶醫學館,停辦漢醫學校、醫學館與醫學所 • 用西醫課程考試漢方醫師之執業資格

  16. 明治十六年(1882) 四月十一日に開校した和漢医学講習所(後に温知医学校と改称) • 医術の淵源より説いてその変遷・帰趨を述べ、洋医学を批判、古医道の捨つべからざるを唱え、学生の奮起を促している。 した和漢医学講習所新築落成の 「温知医黌記」 www.hum.ibaraki.ac.jp/.../toikenjutaku.html

  17. 頑医生編纂「古医方小史」 • 浅井国幹編「医令摘要」 • 本書は明治政府が発令した医師資格・医師開業診察資格・医師試験規則など、漢医の存亡に関するものを編録する。明治元(1868)年十二月六日付太政官令より、同十八(一八八五)年三月二十五日付内務省甲第一〇号まで、約一〇年間に亘る政令等が記録されている。外題には本書名を「医令集」と記す • 昭和六十一年(1928)三月八日真柳誠「WHO伝統医学研究協力センター開所、およびWHO主催“ハーバル・メディスン研究に関するサイエンティフィック・グループ”会議の概要報告」『漢方の臨床』三三巻四号、四五~五一頁(一九八六)

  18. 對中醫學的貢獻 一、中醫與西醫史的理解與對照 二、將中醫納入正式醫療與教育的努力 三、以西方的科學研究方法重新尋求中醫藥的地位,並進行論述

  19. 一、中醫與西醫史的理解與對照 • 《中國醫學史略》(1893 - 1986): • 重新追本溯源的反思中醫的緣起與概念 • 將中醫與西醫以歷史的方式做規整與對照 • 認為中西醫同樣都源於對症下藥的醫學 • 希波克拉底的平衡醫學概念與中醫的模糊思維就有其相似之處 • 企圖在中西醫間的鴻溝架起橋樑,希冀能有溝通與對話之可能性

  20. 二、將中醫納入正式醫療與教育 • 1928年7月1日台灣民報報導了杜聰明醫師設立中醫醫院的計劃 • 遭民報記者完全否定與反對,大力肯定西方醫學,並將中醫批判為荒唐的無稽之談 台灣民報的總批發處是設立在蔣渭水的大安醫院隔壁,照片攝于一九二五年一月六日將台灣民報分發前裝載在二輛人力板車上,在今延平北路二段)

  21. 杜醫師甚至邀請當時著名中醫及臺北富豪擬成立中醫院,然未成功杜醫師甚至邀請當時著名中醫及臺北富豪擬成立中醫院,然未成功 • 接掌台大醫學院兼醫院院長時,欲設漢方科,然而卻因校方認為中醫太落後,未予以同意 • 1939年熱帶醫學研究所成立,附設漢藥學科 • 1954年杜醫師創辦高雄醫學院,親自講授傷寒論、針灸學、中醫學史、本草學發展史、中醫治療總論等中醫學課程

  22. 高雄醫學院成立典禮搭建的牌樓,用榕樹結札而成▼初期用草編的校門高雄醫學院成立典禮搭建的牌樓,用榕樹結札而成▼初期用草編的校門 ▲創校典禮 (杜聰明校長 向61位學生致詞)

  23. ▲早期高醫六合路門診部 創校初期,高醫附設醫院的門診部設於六合路,為一棟兩層租來的樓房,並不像現今與校園緊密結合。大家彼此認識,互相幫忙連工友都會照X光

  24. 他當時規劃的理想藍圖: • 將中醫藥納入西醫醫學院畢業後的繼續教育課程中 • 設立中、西醫門診來整合中西醫療 • 以現代西方醫學的高科技儀器檢查來輔助傳統的中醫藥,兩者相輔相成,以提供更好的醫療照護

  25. 三、以西方的科學研究方法重新尋求中醫藥的地位三、以西方的科學研究方法重新尋求中醫藥的地位 • 接受的是西方醫學與藥理知識訓練 • 日治時代便多次赴中國大陸、日、韓等地考察中藥材之產地、品質、產量供需及藥商組織等 • 1964年時的11屆地方醫學會演講,就明確表示:「今後中國之醫藥教育及研究,須要以讀過系統現代醫學的人來研究研究為理想」 • 在台大任職時也多次建議設立附病床的中醫學研究機構,只可惜一直未被重視與接納

  26. 1928年在台灣民報發表連載了三十一期〈有關漢醫學研究方法的考察〉的長篇論文,呼籲重視與珍惜中醫的傳統知識1928年在台灣民報發表連載了三十一期〈有關漢醫學研究方法的考察〉的長篇論文,呼籲重視與珍惜中醫的傳統知識 • 有中醫(漢方)治療法概論與中醫藥學評論等書的著作,與許多相關研究的發表 • 身體力行以西方醫學的實證方法為基礎,以科學為依歸來研究,進而尋求傳統中醫的現代化發展 • 他相信以現代藥理學方式與觀點來研究中醫藥,結合藥理學和臨床病理學,不但可以作為現代醫學的根據,也可找出眾多有貢獻的成分 • 他明確要求在台大藥理學系培養的四、五十個博士生,不管從事何種研究,定須有一篇中醫藥相關研究

  27. 杜醫師中藥藥理學的研究涉及苦參子/鴨膽子、魚藤、八角蓮、麻黃、木瓜葉等有效成分與作用之分析杜醫師中藥藥理學的研究涉及苦參子/鴨膽子、魚藤、八角蓮、麻黃、木瓜葉等有效成分與作用之分析 麻黃 Ephedra sinica Stapf 六角莲 别名: 鬼臼 鸦胆子 别名:老鸦胆(广东),苦参子、苦榛子(《吉云旅抄》),鸭蛋子、鸭胆子、雅旦子。 木瓜葉

  28. 在木瓜葉中製成赤痢特效藥 • 木瓜在中國素有「萬壽果」 之稱 • 中藥:川木瓜/宣木瓜 • 水果:番木瓜 • 中國醫學對木瓜的論述可以追溯到南北朝時期的醫學名著《名醫別錄》,在唐代孫思邈的《千金要方·食治》中認為木瓜“味酸咸、溫、澀、無毒”

  29. 1.《常用中藥鑑定大全》利氣,散滯血。用於胃痛、痢疾、二便不暢、風痺、爛腳等症。現代醫學認為未成熟果實汁液治消化不良,亦可為營養劑、發奶劑;成熟果實可利大小便,治紅白痢疾1.《常用中藥鑑定大全》利氣,散滯血。用於胃痛、痢疾、二便不暢、風痺、爛腳等症。現代醫學認為未成熟果實汁液治消化不良,亦可為營養劑、發奶劑;成熟果實可利大小便,治紅白痢疾 2.《雲南中藥誌》果實:消食 健胃,滋補催乳,舒筋通絡。用子宮痛,痢疾,脾胃 虛弱,食欲不振,乳汁缺少,風濕關節疼痛,肢體麻 木,胃、十二指腸潰瘍疼痛,爛腳。葉:用於潰瘍, 消腫 3.《全國中草藥匯編》消食健胃,滋補催乳,舒筋通絡。脾胃虛弱,食欲不振,乳汁缺少,風濕關節疼痛,肢體麻木,胃、十二指腸潰瘍疼痛 http://www.hulu.com.tw/fru/%E7%95%AA%E6%9C%A8%E7%93%9C.htm

  30. 木瓜葉中的卡爾百因/番木瓜鹼(carpaine,C14H25O2N,嫩葉中0.28%,老葉中0.07%),具有治療赤痢症的療效 • 對赤痢原蟲(原虫である赤痢アメ-バ(Entamoeba histolytica ) )有顯著的殺蟲效果 • 痢疾:臺灣有阿米巴痢疾,稱臺灣痢疾,常會引起肝腫瘍。1905年海軍軍區田代豐吉郎在澎湖島馬公首次檢出痢疾杆茵。總之,痢疾在臺灣未見大流行。自1904年至1941年之間,細菌性痢疾和阿米巴痢疾合計每年有100~600名病人,年間死亡人數最多不到200名

  31. 直到近代,中醫在國際日漸被重視 • WHO Traditional Medicine Strategy 2002-2005 • WHO Medicines Strategy 2004-2007 • 1991年在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中設立另類補充醫學研究機構 • 1992成立了另類醫學辦公室(OAM) • 1998年另類醫學辦公室提升為「國立補充與另類醫學中心(NCCAM)」 • 2000年美國白宮成立「補充另類醫學(CAM)政策委員會」,將美國境內包含中醫藥針灸在內的各國傳統醫藥管理納入正式的國家醫藥政策管理之中

  32. ? 結論 • 杜聰明醫師畢生推廣其中西醫學一元化的理想,身體力行,在醫療、教育、研究多方著手 先見 遠見 洞察力 一針見血選擇蛇毒與中藥做為研究課題

  33. 杜聰明一生的座右銘 藥學至上 研究第一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