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1

资 源 信 息 系 统

资 源 信 息 系 统. 第一章 绪论. 3. 3. 第一节 地矿勘查数据采集与管理技术. 1. 3. 第二节 地矿数据处理与资源预测评价技术. 第四节 地质信息科学概述. 2. 4. 第三节 地理信息系统 (GIS) 技术. 目 录. 第一章 绪论. 资源勘查、开发以及地球科学领域各专业的工作过程,从本质上讲都是信息的获取、处理、解释和应用的过程。 从野外数据采集到室内数据综合整理、数据管理、数据处理、图件编绘、成果分析与解释、资源预测与评价, 再到工作成果的保存、管理使用和出版印刷,甚至资源勘查开发工作的科学管理与决策等等,无一不与信息技术紧密相连。

freya
Download Presentation

资 源 信 息 系 统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资 源 信 息 系 统 第一章 绪论

  2. 3 3 第一节 地矿勘查数据采集与管理技术 1 3 第二节 地矿数据处理与资源预测评价技术 第四节 地质信息科学概述 2 4 第三节 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 目 录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3. 第一章 绪论 • 资源勘查、开发以及地球科学领域各专业的工作过程,从本质上讲都是信息的获取、处理、解释和应用的过程。 • 从野外数据采集到室内数据综合整理、数据管理、数据处理、图件编绘、成果分析与解释、资源预测与评价,再到工作成果的保存、管理使用和出版印刷,甚至资源勘查开发工作的科学管理与决策等等,无一不与信息技术紧密相连。 • 资源点源信息系统就是信息技术在资源勘查与开发领域的一种综合性应用系统。与资源信息系统相关的信息技术,涉及计算机应用和信息系统领域的诸多分支学科,近年来发展十分迅速,令人目不暇接。这里仅就其中几个主要方面的发展作些简单介绍。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4. 第一节 资源勘查开发数据管理技术 • 资源数据管理技术主要包括数据采集技术、关系数据库技术、空间数据库(图形库)技术和信息发送服务技术。 • 这些技术既是开发和建造资源信息系统的基础,也是资源勘查开发与地球科学领域中一切计算机应用的基础。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5. 一、资源勘查开发数据采集技术 • 资源勘查与开发的数据采集工作自动化程度,是资源领域计算机应用的瓶颈问题。 • 由于资源勘查与开发数据具有多源、多量、多类、多维和多主题特征 (吴冲龙, 1998),其采集和输入方式不可能划一,需要具体问题具体解决。 • 根据数据来源,资源勘查开发数据主要有七类:地球物理勘探与遥感数据;地球化学勘探数据;野外观测数据;室内化验测试数据;地形地物的三角测量数据;综合整理与图件数据。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6. 1. 地球物理勘探与遥感数据 • 基本上都是用仪器进行测量和记录的,但大致可分为人工读数记录、模拟自动记录和数字自动记录三种方式。 • 西方先进国家的地球物理勘几乎全部实现了数字化自动记录,并且直接采用微机控制和接收;各种航空、航天遥感数据则一开始就是采用数字化自动记录的。 • 我国各资源勘查开发部门在航天航空遥感、航空物探和地震勘探数据的采集方面,也已全部实现了数字化自动采集,但地面电法、磁法和重力数据的采集不少仍沿用传统的手工方法。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7. 2.室内化验测试数据 • 主要来自化学分析、同位素分析、岩矿鉴定和各种物理性质测试,其中包括大量的地球化学勘探数据。 • 西方先进国家已经对其中的多数实现了模拟自动记录或数字自动记录,少数仍停留在人工记录的水平上。 • 我国除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和省局一级实验室或测试中心引进的国外大型仪器设备具有自动记录功能外,多数实验室仍保持手工记录方式和手工入机方式。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8. 3.野外观测数据 • 包括区域地质调查及矿产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查的露头、坑探、槽探、钻探和矿井、采坑等观测编录数据。 • 国外80年代在沿用传统笔记本记录方式的同时,对采集内容进行了标准化、定量化和代码化,并制定出标准化表格,在野外按表格填写,回室内由人工键入计算机。对于那些不需要计算机处理的描述性信息,在野外仍然用文字记入笔记本,回室内也不输入机内,只作为技术档案保留,以备查询。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9. 到了90年代初期,人们开始广泛使用掌上机采集数据,其采集内容也在80年代标准化、定量化和代码化的基础上,作了进一步改进。掌上机具有体积小、重量轻、电池寿命长、携带方便的特点,可以使用 Windows-CE 开发的专用软件来采集野外属性数据,还能够接受全球定位系统 (GPS——Global Position System) 导航仪提供的空间数据。其缺点是功能低、容量小,不能装载数据库系统 (DBS—Data Base System) 和地理信息系统 (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难以采用“多S”结合与集成技术。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10. 从近年来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情况看,功能强劲的便携机有可能取代掌上机而成为野外数据采集的主要工具。从近年来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情况看,功能强劲的便携机有可能取代掌上机而成为野外数据采集的主要工具。 • 便携机又称为膝上机或笔记本电脑,其体积稍大于掌上机而具有微型机的全部功能,甚至达到了高档PC机的水平。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11. (MH)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12. 表1-1 几种袖珍型便携机的规格和性能指标 机 型 体 积 重 量 CPU主频内存容量硬盘容量 电池时间(mm3) (g) (M Hz) (M Byte) (G Byte)(小时/次) 联想M20系列 254×192×30 1400 333 64 4.0/6.0 3.0 紫光 Ⅱ型 280×173×35 1600 233 32~64 3.2 2.0 伦飞600系列 270×240×33 1900 333/366 64~196 4.3 2.5 宏基330系列 289×218×23.5 1800 333 32/64~256 4.8 3.0 CASIO 系列 210×132×25825/870 233 32/64~96 6.0/8.0 6.0 IBM TP240型 260×202×25 1350 400 32/64/128 12~22 3.4 康柏 A-M300 229×264×23 1360 333 64~128 6.4 2.0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13. 这些便携机都可以装载DBS和GIS,能够存贮和处理RS、GPS和DEM数据,内置电池一次充电的使用时间最多已经可以达到 6个钟头,因此有可能在野外直接使用 “多S”结合与集成技术进行数据采集和图件修编。 • 与此同时,野外数字录像和数字照相技术在发达的西方国家也开始得到广泛应用,所录的影像信息可以直接输入计算机内。 • 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是:采用“多S”结合与集成化装备来补充传统的“老三件——铁锤、罗盘、放大镜” , 彻底改变野外数据采集方式的落后面貌。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14. 相比之下,我国目前的资源勘查野外数据采集现代化水平比较低,基本上保持传统方式,与国外80年代中期相似。相比之下,我国目前的资源勘查野外数据采集现代化水平比较低,基本上保持传统方式,与国外80年代中期相似。 • 但这个问题近年来也已经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开始组织力量就数据采集内容的标准化、定量化、代码化和自动化问题,进行科学研究、技术攻关和应用试点。目前已取得了许多重要进展,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有望迅速赶上国际先进水平。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15. 全开方式的属性数据采集模块 数据项齐备、自适应性强 术语代码标准、共享性突出 可以事先设置表参数,用来提示输入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16. 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时代、不同类型露头点位和钻孔岩心的属性数据采集(地质现象描述),并且提供实时查询与检索功能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时代、不同类型露头点位和钻孔岩心的属性数据采集(地质现象描述),并且提供实时查询与检索功能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17. 可以对扫描图象进行快速的半自动矢量化作业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18. 4.地形地物的三角测量 • 三角测量数据是资源勘查开发的空间定位数据。资源勘查与开发所使用的地形图,通常是测绘部门提供的。 • 某些区域例如矿区、勘查区、工程施工区的大比例尺地形图,以及某些地质点、探槽、探洞、钻孔、坑道、矿井的位置和高程数据和图形,还是需要自己测量和绘制的。 • 以往测量数据的获取,在地面和井下 主要靠肉眼仪器观测、读数和手工记录,在空中 主要靠感光摄影和人工选点、转点、量测象片坐标或模型坐标。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19. 当前,由于全球定位系统 (GPS)的引进,已经有可能实现全部测绘数据采集的自动化。 • GPS是美国国防部为了满足其军事部门对海、陆、空高精度导航、定位和定时的需要而建立的一种卫星定位与导航系统。 • 用GPS同时测定三维坐标的方法,将测绘定位技术从陆地和近海扩展到整个海洋和外层空间,从静态扩展到动态,从事后处理扩展到实时(准实)定位与导航,从而大大地拓宽了它的应用范围和在各行各业中的作用。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20. 在空中,利用机载 GPS和RS (Remote Sensing —遥感)、GIS、DPS(Dijitel Photograph System—数字摄影测量系统) 及ES (Expert System—专家系统) 的集成化技术,可以实现全自动空中 三角测量; • 在地面,利用手持GPS导航仪和误差校正 仪 (差分仪)配合,也可以自动获取高精度的位置 (水平误差cm级)和高程数据(垂直误差dm级)。但如果仅采用手持GPS导航仪单机游走方式,则水平和垂直误差在 30m 左右,而且漂移方向带有显著的随机性,目前只能满足小比例尺的资源调查工作需要,暂时不能满足大比例尺资源调查和开发的需要。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21. 5.各种勘查资料的综合整理 • 是获取数据的重要渠道。综合整理包括原始资料的分类归并、分析套合、数据融合、数据转换、计算处理和图件编绘,等等。 • 综合整理也有手工方式、人机交互方式和全自动方式之分。一般地说,除了图件之外,采用各种方式整理得到的数据,通常仍用同种方式记录保存或输入计算机内保存。 • 图件是资源勘查与研究成果的主要载体。采用机助编绘或计算机全自动编绘的图件,其数据可直接转存到图形库中,不存在采集和入库问题;采用手工编绘的图件,特别是以前的旧图件,数据输入计算机较为麻烦。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22. 能否准确、迅速而方便地采集旧有资源勘查与开发图件及公用地理底图的图形数据,是实现图件计算机管理和计算机辅助编绘的关键环节。能否准确、迅速而方便地采集旧有资源勘查与开发图件及公用地理底图的图形数据,是实现图件计算机管理和计算机辅助编绘的关键环节。 • 目前国内外均采用手扶跟踪矢量数字化方式或自动扫描栅格数字化方式,或自动扫描栅格数字化加屏幕矢量化方式,来实现这些图形数据的采集。 • 第一种方式效率太低;第二种方式仅适合于遥感影象图、照片和分版单色地图;第三种方式可用于处理其它复杂图件,例如区域地质图和某些地面和井下专项地质图,但输入后的处理工作很繁杂。 • 因此,图形数据采集技术有待进一步解决。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23. 二、资源数据库与图形库技术 数据库(Data-Base)是实现有组织地、动态地存储大量关联数据、方便多用户访问的计算机软硬件资源所组成的系统。 它具有数据充分共享、支持交叉访问以及应用程序高度独立的特点,不仅能够有效地存贮、管理和检索数据,而且能够辅助各种实际系统的建模和模拟。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24. 建库的必要性 • 在资源勘查开发过程中所获取的数据资料具有长期、反复使用的价值,因而有长期保存的必要; • 这些数据在获取时的代价昂贵,又适用于不同勘查开发目的、对象和阶段,因而又有共享的必要。 • 这两种必要性的存在,使得资源勘查开发数据和图件资料成为国家的宝贵财富,需要采用计算机技术加以妥善管理。 • 因此,资源数据库和图形库的建设不但成为资源信息系统的核心问题,而且成为资源工作信息化工程的核心问题,受到各国政府部门和勘查开发单位的极大重视 (Johnson et al. 1991)。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25. 在美国,联邦地调所(USGS)从六十年代起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经过30多年,先后建立了1500多个重要数据库,例如美国资源库、全国煤炭数据库、全国水文数据存储检索系统、海洋地质数据库、地球化学与岩石学分析数据库等等。在美国,联邦地调所(USGS)从六十年代起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经过30多年,先后建立了1500多个重要数据库,例如美国资源库、全国煤炭数据库、全国水文数据存储检索系统、海洋地质数据库、地球化学与岩石学分析数据库等等。 • 在这些数据库中存放了全美国数万个矿床和矿点信息、数十万处钻孔和野外露头的观测数据。USGS 还建立了全国数字制图数据库(NDCDB),存入了全美国数万幅简化地理底图。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26. 英国地调所(BGS) 也先后建立了陆地钻孔数据库、水文钻孔数据库、全国重力库、全国地球化学库、石油数据库、近海研究数据库、世界矿山数据库、工业矿产评价库、世界矿产品年度生产情况库、世界地磁数据库、地震灾害数据库、矿产地质索引库等等。 • 其中,海洋数据库也存贮了数百个海上钻孔数据和几十万km 的地震测线数据。英国国家测绘局还将1/1250、1/2500和1/10000的地形图30000余幅,全部数字化输入计算机内,向全社会提供商品化服务(David,1990)。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27. 澳大利亚数据库建设比美国和英国稍迟几年,但经过20多年的努力,已建成可供实际应用的重要数据库数百个。澳大利亚数据库建设比美国和英国稍迟几年,但经过20多年的努力,已建成可供实际应用的重要数据库数百个。 • 其中可以直接给用户提供数据的国家级库有:国家石油勘探数据索引、石油储量数据库、石油 生油岩数据库、石油地层数据库、孔隙度和渗透率数据库、岩心和切片实验数据库、矿产数据库、国家重力数据库、航空磁测和r测量数据库、全球地震观测数据库、有关地下水的钻孔地层数据库、水文地质数据库、水文测井数据库、全澳地学填图数据库、岩石地球化学数据库、同位素地质年代数据库、风化层地形图库、构造地质数据库、全澳地层数据库和地学图件库等等。 •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洲国土部土地信息中心也建成了地籍管理数据库、地名数据库、人口调查数据库、地理底图数据库和土地评价数据库,等等。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28. 我国资源数据库与图形库建设起步较晚,目前仍处于初级阶段。我国资源数据库与图形库建设起步较晚,目前仍处于初级阶段。 • 原地质矿产部曾于1986年对全国资源信息系统的建设作出了规划,将目标定为 “到 2000年基本上实现主要地矿成果资料的存储、管理和使用的计算机化,大幅度降低地质报告和地质成果图存放、修复费用,提高资料的利用率和可信度,利用计算机系统功能,节省查找和翻阅资料的时间,更有效地发挥以往地矿成果的作用”。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29. 根据总体方案,该系统共包括12个子系统、77个国家级数据库和若干个模型库、方法库。根据总体方案,该系统共包括12个子系统、77个国家级数据库和若干个模型库、方法库。 • 由地质矿产部信息研究院牵头,各司局、省局和有关单位参与,经过15年的努力,已经建成各种综合数据库和基础数据库数以百计。 • 据统计,至1995年底为止,单是地矿部正式投入运行并且可以提供用户查询检索的地矿数据库,就有10大类 189 个。 • 其内容几乎涉及资源勘查工作及其管理的各个方面,其分布几乎遍及全国各省局、勘查单位、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30. 按专业内容分类,建库情况大致如下: (1) 固体矿产勘查类:矿点 (矿床) 数据库,1/20万区调数据库,侵入岩地质数据库,地层数据库, 钻孔地质数据库,同位素地质年龄数据库和测绘成果数据库等; (2) 物化探类:物探化探异常数据库,1/20 万化探数据库, 重力数据库,航磁数据库,电测深数据库等; (3) 水、工、环类:地下水动态数据库,地下水钻孔数据库,地下水资源数据库, 地质灾害数据库;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31. (4) 石油海洋地质类:石油钻井数据库, 石油地震勘探数据库,海洋重磁数据库,测井数据库,油气盆地资源量数据库、石油钻井工程数据库等; (5) 地质工作管理类:矿产储量数据库,勘查登记、采矿登记、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监督管理数据库,职工队伍数据库,1/5万项目数据库,勘查项目数据库, 设 备管理库等; (6) 专项数据库类:金矿地质数据库,铂矿地质数据库,稀有稀土矿床数据库,三峡工程地质数据库,桂林岩溶水文地质数据库等;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32. (7)学科方法工具类:矿物学数据库,火山岩岩石学数据库,金刚石指示矿物数据库,新生代浮游有孔虫数据库等;(7)学科方法工具类:矿物学数据库,火山岩岩石学数据库,金刚石指示矿物数据库,新生代浮游有孔虫数据库等; (8)数字地图类:华北1/20万简化地理图数据库,1/50万简化地理图库、1/20万矿管用地理底库图等; (9)资料文献类:中文地学文献检索系统,西文地学文献检索系统,地质资料目录检索系统和图书资料查询系统等; (10) 其他类:数据库查询系统等。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33. 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煤炭部、冶金部、核工业部地质局、有色金属总公司和水利部等部门,也都分别于80年代中后期作出了相应的近期和长远的发展规划,并且分别开发了大量专业数据库和点源数据库。例如煤炭部已经建成了全国煤质数据库,开发了勘查区点源数据库,并且正在建设全国煤炭资源数据库;水利部建立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地质勘查数据库系统,等等。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煤炭部、冶金部、核工业部地质局、有色金属总公司和水利部等部门,也都分别于80年代中后期作出了相应的近期和长远的发展规划,并且分别开发了大量专业数据库和点源数据库。例如煤炭部已经建成了全国煤质数据库,开发了勘查区点源数据库,并且正在建设全国煤炭资源数据库;水利部建立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地质勘查数据库系统,等等。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34. 随着“数字地球”概念的提出和“数字中国”、“数字区域”和“数字城市”工程的实施,为了充分实现空间信息共享,国家信息中心九五期间就开始了基于网络的分布式空间信息系统研究,在信息共享标准、共享政策、模式、软件平台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初步完成空间对象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模型设计。随着“数字地球”概念的提出和“数字中国”、“数字区域”和“数字城市”工程的实施,为了充分实现空间信息共享,国家信息中心九五期间就开始了基于网络的分布式空间信息系统研究,在信息共享标准、共享政策、模式、软件平台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初步完成空间对象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模型设计。 • 还开发了支持空间元数据网络系统的空间元数据编辑器、空间元数据服务器管理系统软件,提出了空间信息共享平台系统模型,设计了系统的总体结构框架,研制了支持SDE的空间信息共享平台。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35. 迄今为止,已经完成了空间信息共享网络技术系统的技术原型,形成试验运行的空间信息交换网络应用系统,迄今为止,已经完成了空间信息共享网络技术系统的技术原型,形成试验运行的空间信息交换网络应用系统, • 初步建成国家公用基础地理信息平台,建立了10个可供分布式网络共享的空间信息系统及其空间元数据库群。 • 包括全国土地、水、森林、海洋、矿产资源和地区经济等6个全国资源综合数据库,1个省级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示范数据库(海南),全国基础地理数据库(1:400万、1:100万、1:25万基础地理数据库和1:50万全国地理底图数据库、1∶100万和1∶50万海洋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全国遥感资源环境综合数据库和NREDIS综合数据库。 • 该信息系统及其空间元数据库群提供空间元数据查询检索、空间数据浏览、空间数据在线格式转换等服务,并在1998年农情和洪涝灾情遥感速报中发挥了显著的成效。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36. 总的看来,我国的资源数据库建设仍处于初级阶段,数据环境基本上属于应用数据库范围,这类数据库的建设方式大多数是简单地利用现成的商业化软件来装载数据,较少做高层次的二次开发;在资源图件库方面的工作也缺乏统一的部署和管理,不但未严格遵循统一的规格和标准,重复采集数据的现象也十分严重。整体上离形成资源信息产业还有很大差距。尽管如此,许多数据库的应用都已经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总的看来,我国的资源数据库建设仍处于初级阶段,数据环境基本上属于应用数据库范围,这类数据库的建设方式大多数是简单地利用现成的商业化软件来装载数据,较少做高层次的二次开发;在资源图件库方面的工作也缺乏统一的部署和管理,不但未严格遵循统一的规格和标准,重复采集数据的现象也十分严重。整体上离形成资源信息产业还有很大差距。尽管如此,许多数据库的应用都已经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37.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有关部门一方面组织技术攻关和软件开发,一方面抓紧法规和标准的制定。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有关部门一方面组织技术攻关和软件开发,一方面抓紧法规和标准的制定。 • 全国地质矿产标准委员会与各地矿部门经过共同努力,至“九五”末共制定了: • 国家标准1种,即《地质矿产术语分类代码》; • 行业标准8种,其中包括:《地质钻孔(井)基本数据文件格式》、《石油钻井地质数据文件格式》、《水文地质数据文件格式》、《煤田地质钻孔数据文件格式》、《固体矿产钻孔地质数据文件格式》、《固体矿产矿点(床)地质数据文件格式》、《地下水资源数据文件格式》、《物探化探异常数据文件格式》。 • 另外还有一些行业标准也正在制定之中。这些标准,将成为规范我国资源勘探开发数据库建设的重要依据。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38. 从规模与分布特征上看,目前国际上的资源勘查开发数据库和图形库有两个并行的发展方向,一 个是大型集中式方向,一个是微型分布式方向。 • 西方诸国早期所建立的全国规模信息系统,以及我国已建立的各种全国规模的数据库,基本上都是大型集中式的。 • 现行的大型集中式数据库基本上都建立在巨型和大、中型机上,其优点是数据专业化程度高、分类清楚、内容简洁,便于集中管理,有利于支持上级机构和政府部门的决策;缺点是专业划分过细,不便于各地使用,难于组织、容纳繁多的数据类别和复杂的数据结构,更难于应付勘查、开发和科研中日益增多的信息处理需求。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39. 近年来,随着高容量、高速度、低价格的微机和工作站大量涌现,分布式数据库和图形库系统受到普遍的重视,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发展和信息高速公路的建成,使分散于各地的计算机资源和信息资源的管理、交叉访问及远距离传输成为可能,分布式数据库和图形库系统的发展前景更得到普遍承认。近年来,随着高容量、高速度、低价格的微机和工作站大量涌现,分布式数据库和图形库系统受到普遍的重视,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发展和信息高速公路的建成,使分散于各地的计算机资源和信息资源的管理、交叉访问及远距离传输成为可能,分布式数据库和图形库系统的发展前景更得到普遍承认。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40. 数据库的另一个重要发展方向是与信息处理相结合。当前评价一个资源数据库系统的功能,不仅看其数据存取效率和方便程度,而且看其能否具有效地支持各种复杂的数据处理、图件编绘、过程模拟和评价决策系统的运行。数据库的另一个重要发展方向是与信息处理相结合。当前评价一个资源数据库系统的功能,不仅看其数据存取效率和方便程度,而且看其能否具有效地支持各种复杂的数据处理、图件编绘、过程模拟和评价决策系统的运行。 • 数据银行的出现和在石油天然气勘探领域的应用,代表了这一发展方向的一个侧面;而地理信息系统 (GIS)的引进和在各种资源勘查开发领域的广泛应用,则代表了这一发展方向的当前主流。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41. GIS 不仅将属性数据库与空间数据库结合起来,而且将数据库技术与CAD (Computer Aided Design——计算机辅助设计) 技术结合起来,改变了以往的图形库以单纯存贮图形 (位图)为主的状况,使图形要素与其空间位置、拓扑关系和属性数据并行存贮与管理,在实现地质调查和资源勘查、开发图件信息的空间分析方面了迈开了重要的一步。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42. 三、数字通讯网络技术与信息传输 • 实现资源勘查开发信息的远距离传输和社会化服务,是资源勘查工作信息化的重要目标之一。 • 欧美发达国家的资源勘查开发资料传输,主要通过通讯卫星、微波和数字通讯网络,其中数字通讯网络的应用最为普遍。数字通讯网络是由计算机、光缆和中继装置组成的现代化信息传输网络,通常有局域网络和广域网络之分,广域网络又可再分为地区网络(短程网络)和国家网络(远程网络)之分。 • 网络之间的互联,便构成全国性和全球性互联网络——Internet。 它包含有通过一组通用协议 (TCP/IP) 和工具连接在一起的成千上万个网络,因而可以看成是全世界最大的计算机网络。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43. Internet 把全世界的企业、个人、研究机构、学校、医院、新闻单位、政府部门,甚至一些竞争性商用网络连接在一起,实际上已经成为个人、政府、企业、研究和教育机构极其重要的数据通信息工具。 • Internet允许用户通过ftp (文件传送协议)交换文件和信息,存取大量的数据、程序、图形、图像和其他资源,可以大大地增强各地人员之间的研讨与协作。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44. 美国地调所(USGS)于1985年建立了全国范围的远程通讯网络Geonet,通过这个网络将 USGS 分布在各地的多个局部网络和多个计算机系统连接起来,并实现了声音与数据同时传输的功能。 • 各个局部网络允许使用不同的网络技术与传输速率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要,并在本地区或单位内部共享资源和信息。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45. 在网络上运行的应用程序包括计算机图形系统、数据管理系统、统计分析系统和数据输入系统等。在网络上运行的应用程序包括计算机图形系统、数据管理系统、统计分析系统和数据输入系统等。 • Geonet 还负责整个美国内务部的远程通讯,它将 USGS的数据库系统与渔业、野生动物保护单位、国家公园管理局、矿产资源局、矿业局和土地管理办公室等的数据库系统相联接。 • 该网络的使用率每月达数千人次,发生数十万次计算机对话,传输约数十亿个字符的数据。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46. 从1988年起,USGS的Geonet与全美网络和国际网络联结,进一步实现了与 1500所美国及其它国家的研究中心通讯,同时可以方便地使用联络于网络上的国家超级计算机资源。 • 澳大利亚地质调查所(AGSO)根据不同的机型和不同需求采用不同的通讯网络,其中,PC机用Novell网、苹果机用 Applelk网、VAX小型机用Decnet网,设置多路转换器、中继器和桥,并通过以太网和TCP/IP协议将这些网络连接起来,共享数据资源和软件资源。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47. 澳大利亚地调局(AGSO)还安装了既能通话又能传输数据的专用自动交换机,还与国际互连网络 Internet 联结,用户可以随时从全国各地和世界各地提取所需要的信息。 • 大量的数据库通过网络向广大用户提供信息服务,不但推动了资源勘查工作的发展,还促成了一个崭新的资源信息产业的形成。在西方经济发达的国家中,各种资源数据和图件资料均已商业化,走向了市场,通过社会化服务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48. 我国各行业、各部门、各单位都在加紧建立自己的局域网络、地区网络、国家网络以及国际互联网络 (Internet)。 • 至 2000 年 7月,互联网络已经遍及全国各省、市、区,有 1000 多万台微型计算机与之联结,2650人利用该网络查询、检索信息,与外界交换信息。 • 我国国土资源部门的信息网络建设也已经起步,多数信息的传输正在从主要依靠邮寄磁介质 (软盘、磁带) 转向主要依靠信息网络。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49. 预计随着信息高速公路建设的发展,不久的将来在全部中小城市和东部发达地区的农村,都可以普及应用国际互联网络。预计随着信息高速公路建设的发展,不久的将来在全部中小城市和东部发达地区的农村,都可以普及应用国际互联网络。 • 国土资源勘查与管理机构,如果能够充分利用Internet 的相关功能,来传输资源勘查数据、发布有关信息、监测资源与环境的动态变化、研究资源的管理问题和制定有的关管理与开发决策方案,将会获得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50. 当然,使用Internet进行远距离的资源信息传输,需要针对一系列国家机密和经济信息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问题。总之,随着国家信息高速公路和通讯网络建设的加速进行,信息传输技术将会有一个大的发展,我国资源勘查与开发信息传输方式落后的面貌有望迅速改观。当然,使用Internet进行远距离的资源信息传输,需要针对一系列国家机密和经济信息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问题。总之,随着国家信息高速公路和通讯网络建设的加速进行,信息传输技术将会有一个大的发展,我国资源勘查与开发信息传输方式落后的面貌有望迅速改观。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