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5

井巷爆破理论与技术

叁. 《井巷爆破理论与技术》 教 案. 井巷爆破理论与技术. 安徽矿业职业技术学院 安徽淮北煤电技师学院 李永 2014 年 2 月. 第一节 炸药和爆炸概论. 一、爆炸的概念及分类 1. 爆炸的概念 物质发生急剧变化,瞬间放出大量能量,对周围介质做功,使之发生破坏,同时可能伴随声、光、热效应的现象。 2. 爆炸的分类 根据爆炸发生的原因和特点分为三类: 物理爆炸: 爆炸时仅发生物态的急剧变化,物质的化学成分不变。 核爆炸: 由某些物质的原子核发生裂变或聚变引起的爆炸。 化学爆炸: 爆炸时不仅发生物态变化,面且物质的化学成分也发生变化。.

freya
Download Presentation

井巷爆破理论与技术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井巷爆破理论与技术》 教 案 • 井巷爆破理论与技术 安徽矿业职业技术学院 安徽淮北煤电技师学院 李永 2014年2月

  2. 李永

  3. 第一节 炸药和爆炸概论 • 一、爆炸的概念及分类 • 1.爆炸的概念 物质发生急剧变化,瞬间放出大量能量,对周围介质做功,使之发生破坏,同时可能伴随声、光、热效应的现象。 • 2.爆炸的分类 根据爆炸发生的原因和特点分为三类: • 物理爆炸:爆炸时仅发生物态的急剧变化,物质的化学成分不变。 • 核爆炸:由某些物质的原子核发生裂变或聚变引起的爆炸。 • 化学爆炸:爆炸时不仅发生物态变化,面且物质的化学成分也发生变化。 李永

  4. 第一节 炸药和爆炸概论 • 二、炸药及其分类 • 1.炸药的概念 • 在外界能量作用下,自身进行高速的化学反应,同时产生大量高温高压气体和热量的物质(化合物或混合物)。 • 主要元素是C、H、O、N,炸药爆炸的过程就是炸药中C、H原子的氧化过程。 • 2.炸药的主要特征 • 具有相对稳定性和化学爆炸性; • 当炸药未受外界能量作用时,常温下处于相对稳定状态,保证其加工、运输及储存使用的安全。但炸药的物质结构属化学不稳定体系,一旦受到外界能量作用,就打破了原来的平衡结构,经化学反应转化为爆炸。 李永

  5. 第一节 炸药和爆炸概论 • 具有很高的能量密度 • 单位质量的炸药爆炸时放出的热量要比单位质量的煤燃烧时放出的热量要小,但在极短的时间(0.1~1ms)内单位容积的炸药爆炸比单位容积的煤燃烧放出的热量大数百万倍。这是炸药和燃料的重要区别之一。 • 依靠自身的氧实现爆炸反应。 • 炸药爆炸时不需要外界供氧,只靠自身的氧就可以进行爆炸反应。这也是炸药和燃料的重要区别之一。 • 3.炸药的分类 • 按组成分; • 单质炸药:只由一种分子组成的物质; • 混合炸药:由两种以上分子组成的混合物。 李永

  6. 第一节 炸药和爆炸概论 • 按用途分。 • 起爆药:在很小的外界能量(如加热、火焰、摩擦、机械冲击等)作用下就能爆炸,即敏感度较高。 • 猛炸药:对外能的敏感程度比起爆药低,但爆炸威力很大,主要用作起爆器材的加强药和作为改善炸药性能的附加成分。 • 发射药(火药):在军事上,利用火药稳定燃烧时产生的推力发射火箭、炮弹等;在工业上,主要用来制造起爆器材,如用黑火药做导火索药芯等。 李永

  7. 第一节 炸药和爆炸概论 • 三、炸药爆炸的基本特征 反应的放热性、生成气体产物、化学反应和传播的快速性,是炸药爆炸的三个基本特征,也是任何化学爆作必须同时具备的三个条件,即炸药爆炸三要素。 • 1.反应的放热性 • 爆炸过程中释放的大量热是对周围介质做功的能源。放热不足或吸热反应都不能维持反应的自动传播,也就不能形成爆炸。 • 2.生成大量气体 • 爆生气体是做功的介质,通过大量的爆生气体在高温高压状态下迅速膨胀对外做功,从而将化学能转化为机械功,这就是炸药能量转化的过程。 李永

  8. 第一节 炸药和爆炸概论 • 3.反应和传播的快速性 • 炸药爆炸反应是由冲击波所激起的,因此其反应速度和爆炸速度都很高。 • 爆炸过程的高速度决定了炸药能够在很短时间内释放大量能量,因此单位体积内的热能很高,从而具有极大的威力(炸药在单位时间内的做功能力)。这是爆炸反应区别于其它化学反应的一个显著特点。 李永

  9. 第一节 炸药和爆炸概论 • 四、炸药的氧平衡和爆热 • 1.炸药的基本化学反应 • 氢元素被氧化成水: • 碳元素被氧化成二氧化碳: 李永

  10. 第一节 炸药和爆炸概论 • 2.炸药的氧平衡 • 氧平衡用来表示炸药内含氧量与充分氧化其可燃元素所需氧量之间的关系,通常用每克炸药不足或多余的氧的克数或百分数来表示。炸药的分子式可写成通式CaHbNcOd。其氧平衡计算公式(以百分数表示)为 对于单质炸药: • 式中,16为氧的相对原子量;M为炸药的摩尔质量。 对于混合炸药: • 式中,mi、ki为第i种组分的百分比与氧平衡值。 李永

  11. 第一节 炸药和爆炸概论 • 零氧平衡; • 当 =0,即当炸药中的氧恰好能完全氧化可燃元素时,称为零氧平衡。零氧平衡炸药的氧和可燃元素都得到充分利用,理论上放热量最大,而且不会生成有毒气体。 • 正氧平衡; • 当 >0,即当炸药中的氧完全氧化可燃元素后尚有剩余时,称为正氧平衡。正氧平衡炸药未能充分利用其中的氧,且剩余的氧与游离氮化合时生成氮氧化物有毒气体并吸收热量。氮氧化物还能对瓦斯爆炸起催化作用。 • 负氧平衡 • 当 <0,即当炸药中的氧不足以完全氧化可燃元素时,称为负氧平衡。负氧平衡炸药未能充分利用可燃元素,并且生成可燃性气体CO与H2甚至还有固态碳。CO是有毒气体,且CO生成热113.8kJ/mol,约为CO2生成热的l/3,从而降低了炸药发热量。 李永

  12. 第一节 炸药和爆炸概论 例:计算 TNT [C6H2(NO2)3CH3] 的氧平衡值 解:将TNT的分子式写成通式形式C7H5N3O6 则a=7 b=5 c=3 d=6,带入单质炸药的氧平衡计算式得: • 3.炸药的爆热 • 单位质量炸药在定容条件下爆炸时放出的热量称为爆热,单位是kJ/mol或kJ/kg。爆热是炸药做功的能源,也是评价炸药威力的直接标志。 李永

  13. 第一节 炸药和爆炸概论 • 五、炸药的爆轰 • 1.炸药化学变化的形式 爆炸并非炸药唯一的化学变化形式。由于环境和引起化学变化的条件不同,一种炸药可能具有三种不同形式的化学变化,即缓慢分解、燃烧和爆炸。三种化学变化形式,在一定条件下,能够相互转化。 • 缓慢分解; • 炸药在常温条件下,若不受其它外界能量作用,常以一般化学反应的形式在整个物质内部进行缓慢分解,环境温度越高,分解越显著。 • 其特点是:炸药内各点温度相同;反应在全部炸药内同时进行,没有集中的反应区;分解时可以吸热,也可以放热,决定于炸药的类型和环境温度。 李永

  14. 第一节 炸药和爆炸概论 • 燃烧 • 化学反应只在局部区域(反应区)内进行并在炸药内传播。炸药燃烧与其它可燃物燃烧的区别仅在于炸药燃烧时不需要外界供氧。炸药的快速燃烧又称为爆燃。 • 爆炸 • 化学反应只在局部区域(反应区)内进行并在炸药内传播。爆炸与燃烧的区别在于:①燃烧靠热传导传递能量和激起化学反应,受环境影响较大;而爆炸则靠爆轰波的作用来传递能量和激起化学反应,基本不受环境影响;②爆炸反应比燃烧反应更为激烈,放出热量和形成温度更高;③燃烧产生的压力较低,而爆炸则产生很高的压力;④燃烧速度是亚音速的,爆炸速度是超音速的。 • 爆炸反应区在炸药中的传播速度称为爆炸速度。爆炸速度保持定值的为稳定爆炸,称为爆轰;否则为不稳定爆炸。 李永

  15. 第一节 炸药和爆炸概论 • 3.爆轰波 在炸药中稳定传播并伴随有高速化学反应的冲击波叫做爆轰波。爆轰波具有传播速度稳定的特点。 • 4.爆速及其影响因素 • 爆速:爆轰波传播的速度。 • 理想爆速:当药柱为理想封闭、爆轰产物不发生径向流动、反应释放出的能量全部用于传爆时爆轰波的最大传播速度。炸药理想爆速主要取决于炸药密度、爆轰产物组成和爆热。 • 实际爆速:除了与炸药本身的化学性质如爆热、化学反应速度有关外,还受装药直径、装药密度和粒度、装药外壳等因素的影响。实际爆速都低于理想爆速。 李永

  16. 第一节 炸药和爆炸概论 • 爆速影响因素 • 装药直径 • 临界直径:药卷直径小到一定程度,爆轰所产生的能量除去逸散的部分能量后就不能传爆。 • 极限直径:药卷直径自临界直径逐渐增大,爆速随之提高,最后达到稳定值。此后,再增大药卷直径,爆速也不会提高。 在药卷的临界直径与极限直径之间增大药径能提高爆炸性能。 • 装药密度 • 对单质炸药,爆速随密度增大而增大。 • 对混合炸药,在一定密度范围内,爆速随密度增大而增大,当密度增大到某一定值时,爆速达到其最大值,此后若密度进一步增大,爆速反而下降,而且密度大到超过某一定值时就会发生所谓“压死”的拒爆现象。 李永

  17. 第一节 炸药和爆炸概论 • 2.冲击波 • 扰动和波 • 扰动:在外界作用下,介质局部状态(如温度、压力、密度等)的变化。 • 波:扰动在介质中的传播。 • 纵波:波内质点运动方向和波传播方向相同,使介质受到压缩或膨胀。 • 横波:波内质点运动方向垂直于波传播方向,在介质中引起切变。 • 压缩波:受扰动后波阵面上介质的压力、密度等状态参数增加的波,属于纵波的一种。 • 冲击波 • 一种强烈的压缩波,其实质是一种状态突跃变化的传播。冲击波的产生是一系列弱压缩波叠加的结果,即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李永

  18. 第一节 炸药和爆炸概论 • 装药外壳 • 装药外壳可以限制炸药爆轰时反应区爆轰产物的侧向飞散,从而减小炸药的临界直径。当装药直径较小时,增加外壳可以提高爆速,其效果与加大装药直径相同。但当装药直径大于极限直径时,外壳将不再起作用。 • 炸药粒度 • 对于单质炸药,当粒度不同时,化学反应速度不同,其临界直径、极限直径和爆速也不同。但粒度的变化并不影响炸药的极限爆速。一般情况下,炸药粒度细,则临界直径和极限直径减小,爆速增高。 • 混合作药中不同成分的粒度对临界直径的影响不完全一样。其敏感成分的粒度越细、临界直径越小,爆速越高。而钝感成分的粒度越细、临界直径增大,爆速也相应减小,但粒度细到一定程度后,临界直径又随粒度减小而减小,爆速也相应增大。 李永

  19. 第一节 炸药和爆炸概论 • 克服措施 • 改变药卷与炮眼眼壁的间隙尺寸; • 在连续药卷上隔一定距离套上硬纸板或其它材料制成的隔环,以阻止间隙内空气冲击波的传播或削弱其强度; • 采用水胶炸药等无间隙效应的炸药。 • 六、炸药的威力 • 炸药爆炸将对周围介质产生强烈的冲击和压缩作用,使其发生变形、破坏和抛掷,这种作用可分为动、静作用两部分。利用炸药爆炸产生的冲击波和应力波造成的破坏作用称为动作用;利用爆生气体的膨胀做功造成的破坏或抛掷作用称为静作用。动作用以猛度表示,静作用以爆力表示,二者的共同作用表示炸药的威力。 李永

  20. 第一节 炸药和爆炸概论 • 1.炸药的猛度 指炸药爆炸瞬间爆轰波和爆轰产物对邻近固体介质的破碎能力。用一定规格铅柱被压缩的程度来表示。炸药爆炸后,铅住被压缩成蘑菇形,量出铅柱压缩前后的高度差(mm),即为该炸药的猛度。 一般来说,炸药的密度和爆速越高,猛度也越大,冲击破碎能力越强。 李永

  21. 第一节 炸药和爆炸概论 • 2.炸药的爆力 • 指爆生气体在高温下膨胀做功破坏周围介质的能力。 • 常用铅铸扩孔法来测定爆力,单位为毫升(mL),测试的标准温度为15℃。 李永

  22. 第一节 炸药和爆炸概论 • 5.传爆时的间隙效应 • 概念 • 如果在炮眼内连续多个混合炸药药卷与炮眼孔壁存在间隙(不耦合装药),常常会发生爆轰中断或爆轰转变为燃烧的现象,称为间隙效应,或者管道效应、沟槽效应。 • 原因 • 爆轰波在传播过程中高温高压的爆轰气体使其前端间隙中的空气受到强烈压缩,产生了超前于爆轰波传播的空气冲击波。药卷在爆轰波到达之前受到冲击波的强烈压缩,直径缩小而密度增大,引起爆速下降,最后造成爆轰中断。 李永

  23. 第一节 炸药和爆炸概论 • 七、炸药的敏感度 • 炸药在外界起爆能的作用下发生爆炸的难易程度称为炸药的敏感度(简称炸药的感度)。炸药感度高低以激起炸药爆炸反应所需起爆能的多少来衡量。 • 对不同种类的外能,炸药的敏感度不一致。可将炸药感度分为:热感度、机械感度、爆轰感度和静电火花感度。 • 1.热感度 • 指在热能作用下引起炸药爆炸的难易程度。 • 加热感度:用爆发点来表示。 • 火焰感度:炸药在明火(火焰、火星)作用下发生爆炸的难易程度,常以导火索燃烧时喷出的火焰点燃0.05g炸药试样的最大距离来表示。 李永

  24. 第一节 炸药和爆炸概论 • 爆发点测定:将炸药(0.5g)试样装入铜管内,迅速插入一定温度的伍德合金液(熔点65℃)中,记录炸药爆炸时的温度和铜管插入的时间(延滞时间)。改变温度(每次增加或降低5℃)后重复做试验,将多次试验得到的数据绘制成“温度—时间”曲线,然后在曲线上查出延滞5min爆炸的温度,即为该炸药的爆发点。 李永

  25. 第一节 炸药和爆炸概论 • 2.机械感度 • 指炸药对冲击、摩擦、挤压、针刺等机械作用的敏感程度。其中最主要的是冲击感度,常以落锤仪测定,即以10kg落锤自25cm的高度自由下落,冲击位于砧子上的0.05g炸药试样。重复试验25次,用25次试验中炸药试样发生爆炸的百分率表示该炸药的冲击感度。 李永

  26. 第一节 炸药和爆炸概论 • 3.爆轰感度 • 指炸药对别的炸药爆炸时所产生的爆轰冲击的敏感程度,又称为起爆冲能感度或起爆感度。常用殉爆距离表示。它既是检验炸药质量的重要指标,也是设计炸药厂、炸药库安全距离的主要依据。 • 殉爆是装有雷管的主动药包爆炸时,能使相隔一定距离的另一同种药包发生爆炸的现象。 • 殉爆距离测定方法 李永

  27. 第一节 炸药和爆炸概论 • 4.静电火花感度 • 指炸药对静电的敏感程度。 炸药属于绝缘物质,在相互摩擦时会产生电子转移而使炸药带上静电,若在生产和压气装药时,不采取安全措施,会产生高电压(35kV)的静电,当聚集到足够大时,就会放电产生电火花,形成高温高压的电子流,造成引燃或引爆炸药事故。 李永 目 录

  28. 第一节 炸药和爆炸概论 李永

  29. 第一节 炸药和爆炸概论 矿用炸药全部都是混合炸药(为什么?安全、性能、经济)。 矿用炸药分为三大类: 第一类为煤矿许用炸药; 第二类为岩石炸药; 第三类为露天爆破工程中使用的炸药。 李永

  30. AMⅠ--2 炸药适用性 M—煤矿许用型 不同牌号 AMⅠ--2(K) 一 二 三 四 (五) AMⅡ--3 AMⅡ--3(K) 炸药品种 特征 安全级别 AMⅠ--1(B) Ⅰ--一级 K--抗水 S—水胶炸药 RMⅡ--1 B--被筒 Ⅱ--二级 R—乳化炸药 XMⅣ--1(D) D--当量型 Ⅲ--三级 A—铵梯炸药 XMⅤ--1(L) L--离子交换炸药 Ⅳ--四级 X—硝化甘油炸药 Ⅴ--五级 第二节 矿用炸药 煤矿许用炸药命名 李永

  31. 第二节 矿用炸药 • 一、煤矿许用炸药 • 煤矿许用炸药的分级: • 炸药的安全等级,是指在特定条件下,炸药爆炸对瓦斯、煤尘的引爆能力而言的,安全等级低的炸药在爆炸时就容易引起瓦斯、煤尘爆炸。 • 煤矿许用炸药的安全等级,根据“煤矿炸药瓦斯安全性检测检验标准”的规定来确定。共分为五级,其中1、2级适用于低瓦斯矿井,3级适用于高瓦斯矿井,4级适用于煤与瓦斯突出矿井,5级用于溜煤眼爆破或石门揭煤层爆破。 • 对煤矿许用炸药的基本要求: • 在保证做功条件下,其爆炸能应受到一定限制; • 其爆炸反应必须完全; • 其氧平衡值必须接近于零; • 要加入消焰剂; • 不允许含有在空气中易燃的夹杂物(如铝镁粉等)。 李永

  32. 第二节 矿用炸药 • 1.煤矿铵梯(硝铵)炸药 • 性状和规格 • 铵梯炸药均为粉状,用涂蜡纸包裹为150 g重量的圆柱形药卷,规格有φ32 mm×190 mm和φ35 mm×170 mm两种。药卷一端为平顶,另一端为聚能穴,利于传爆。装药时应使聚能穴对准传爆方向。 • 型号与适用条件 • 分1、2、3号,号越小威力越大,号越大安全性越好。目前在施工中普遍使用的是2号和3号,其中2号用于低瓦斯矿,3号用于高瓦斯矿(煤与瓦斯突出矿井或工作面应使用被筒炸药或离子交换炸药)。 李永

  33. 第二节 矿用炸药 • 2.煤矿水胶炸药 • 特点 • 安全性好(高于煤矿铵梯炸药) ,机械感度和火花感度低 • 抗水性强 • 可塑性好 • 管道效应不明显 • 威力高,适应坚硬岩石深孔爆破 • 价格贵 • 型号与适用条件 • 分SM-I、SM-Ⅱ、SM-Ⅲ三种,号数越小威力越大,号数越大越安全。其中SM-I型适用于低瓦斯矿井,SM-Ⅱ型适用于高瓦斯矿井,SM-Ⅲ适用于煤与瓦斯突出矿井。 李永

  34. 第二节 矿用炸药 煤矿水胶炸药特性 李永

  35. 第二节 矿用炸药 • 3.煤矿乳化炸药 • 特点 • 抗水性强(优于浆状炸药和水胶炸药) • 安全性好 • 原料来源广,使用方便 • 爆力低 • 型号与适用条件 • 分为5级,目前生产的主要有2、3、4级三种。2级适用于高瓦斯矿井,3级适用于煤与瓦斯突出矿井,4级适用于煤与瓦斯突出最危险的矿井。在使用时应严格根据矿井瓦斯等级选用,不得相互混用。 李永

  36. 4.离子交换炸药 • 硝酸钠和氯化铵的混合物在通常情况下,不发生化学变化,但在爆炸的高温高压条件下,就会发生反应(交换盐),进行离子交换,生成氯化钠和硝酸铵。氯化钠弥散在爆炸点周围,起消焰作用,有效地降低爆温和抑制引燃瓦斯,与此同时生成的硝酸铵作为氧化剂参与爆炸反应。爆炸越强烈,交换盐的反应越强,生成的氯化钠越多,其消焰降温的作用更强,避免引爆瓦斯;反之,爆炸能量低,虽然生成的氯化钠少,但是生成的爆热与爆温也低,同样可以避免引爆瓦斯。也就是说,在不同的爆破条件下,它会自动调节消焰剂的有效数量和作用,从而具有一种“选择爆轰”的独特性质,因而是我国现有煤矿安全炸药中安全度最高的品种。 李永

  37. 第二节 矿用炸药 一些离子交换炸药的组成及性能 • 5.被筒炸药 • 用煤矿铵梯炸药做药芯,其外包裹一层用消焰剂做成的“安全被筒” 。当被筒炸药的药芯爆炸时,被筒内包裹的食盐被炸碎,并在高温下形成一层食盐薄雾,笼罩着爆炸点,发挥消焰降温作用。这种被筒的消焰剂含量可高达5%,其威力不减。 李永

  38. AYZ--1 炸药适用性 Y—岩石型 不同牌号 AYZ--1(K) AYD--2 一 二 三 四 (五) AYD--2(K) 炸药品种 炸药威力 特征 AYD--3 AYD--3(K) S—水胶炸药 G--高威力 K--抗水 ALYD--1(K) R—乳化炸药 Z--中威力 J—浆状炸药 D--低威力 A—铵梯炸药 AL—铵沥蜡炸药 第二节 矿用炸药 第二节 矿用炸药 岩石炸药命名 李永

  39. 第二节 矿用炸药 • 二、岩石炸药 岩石炸药适用于无瓦斯和煤尘爆炸危险的井巷掘进,它比煤矿许用炸药威力高,适用于硬岩或中硬岩爆破,坚硬岩爆破应选用高威力炸药。 • 1.岩石铵梯炸药(中威力炸药) • 成分 • 硝酸铵 • 梯恩梯 • 木粉 李永

  40. 第二节 矿用炸药 • 型号及适用条件 • 目前我国生产的品种为1号、2号和抗水2号、抗水3号及抗水4号等类型。其中以2号和抗水2号应用最为普遍,抗水4号是新研制的品种,威力最大,适用于爆破硬岩。1号、2号适用于爆破中硬岩,3号适用于软岩;抗水型适用于涌水或淋水工作面,但还应采取加装防水套措施。 岩石铵梯炸药的组成与性能 李永

  41. 第二节 矿用炸药 • 2.岩石水胶炸药 • 岩石水胶炸药分高威力1号、2号、中威力3号和铝100型四种。其组成与性能见下表。 李永

  42. 第二节 矿用炸药 • 3.岩石乳化炸药(乳胶炸药) • 特点 • ①具有水胶炸药的优点,抗水性更强; • ②爆炸性能好(爆速4000~5000m/s,猛度17~19mm),可用8号雷管起爆,临界直径小;猛度17~19m,高于2号岩石硝铵炸药。 • ③稳定性差,贮存期短,不耐冻。 • 产品规格 • 包装材料有纸管和塑料管; 小药卷和散装两种, 条装规格有Φ32mm, Φ35mm, 药卷重150g,200g 李永

  43. AL--1 炸药适用性 L—露天型 AL--1(K) AL--2 (四) 一 二 三 AL--2(K) 炸药品种 不同牌号 AL--3 特征 AL--3(K) R—乳化炸药 K--抗水 RL--1 J—浆状炸药 AyL--1 A—铵梯炸药 Ay—铵油炸药 第二节 矿用炸药 • 三、露天炸药 • 露天炸药目前有1号、2号、3号露天炸药和1号、2号、3号露天抗水炸药。这类炸药和岩石炸药基本相同,只是梯恩梯含量少、威力低,适用于露天爆破剥离和煤岩松动爆破。对爆生有害气体要求不严,也不考虑对煤尘和瓦斯的引爆问题。 露天炸药命名 李永

  44. 第二节 矿用炸药 • 四、矿用炸药的选用 • 在岩层中开凿井巷或延深井筒时,在无瓦斯的工作面中,可以使用非煤矿许用炸药(岩石炸药),但这些井巷必须距离有瓦斯的煤、岩层10m以外。 • 在有瓦斯或煤尘爆炸危险的采掘工作面都必须使用合格的煤矿许用炸药,并应根据爆破作业地点的危险程度选用相应安全等级的煤矿炸药(详见《煤矿安全规程》第三百二十条) 李永 目 录

  45. 第二节 矿用炸药 李永

  46. 第三节 起爆器材 • 雷 管 • 导爆索 • 导爆管 李永

  47. 第三节 起爆器材 工业火雷管 普通电雷管 煤矿许用瞬发电雷管 李永 导爆索 双向继爆管 导爆管毫秒延期雷管

  48. 纸壳导爆管瞬发雷管 第三节 起爆器材 抗静电电雷管 李永

  49. 第三节 起爆器材 • 一、雷 管 • 作用:产生起爆能以引爆炸药、导爆索和继爆管。 • 种类 • 火雷管 • 电雷管 • 导爆管毫秒雷管 • 1.电雷管的构造 • 瞬发电雷管 电雷管按用途分为普通电雷管和煤矿许用电雷管两类。普通电雷管有普通瞬发电雷管、秒延期电雷管和毫秒延期电雷管;煤矿许用电雷管有煤矿许用瞬发电雷管和煤矿许用毫秒延期电雷管。 李永

  50. 第三节 起爆器材 • 普通瞬发电雷管。普通瞬发电雷管由管壳、加强帽、起爆药、加强药和电点火装置等组成。 李永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