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0 likes | 765 Views
如何做好设备点检. 初识点检. 列车停站时,听到的金属敲击. 汽车定期 保养. 什么是点检?. 为了维持生产设备的原有性能,通过人的五感(视、听、嗅、味、触)或简单的工具、仪器,按照预先设定的周期和方法,对设备上的规定部位 (点) 进行有无异常的预防性周密 检查 的过程,以使设备的隐患和缺陷能够得到早期的发现,早期预防,早期处理,这样的设备检查称为点检。. 为何进行设备点检?. 减少设备事故的发生; 保持、提高设备的性能、精度; 降低维修费用; 提高企业的生产能力和经营效益。. 设备点检的成本差. 超前预防. $1. 及时纠正. $10. 事后修复.
E N D
初识点检 列车停站时,听到的金属敲击 汽车定期保养
什么是点检? • 为了维持生产设备的原有性能,通过人的五感(视、听、嗅、味、触)或简单的工具、仪器,按照预先设定的周期和方法,对设备上的规定部位(点)进行有无异常的预防性周密检查的过程,以使设备的隐患和缺陷能够得到早期的发现,早期预防,早期处理,这样的设备检查称为点检。
为何进行设备点检? • 减少设备事故的发生; • 保持、提高设备的性能、精度; • 降低维修费用; • 提高企业的生产能力和经营效益。
设备点检的成本差 超前预防 $1 及时纠正 $10 事后修复 $100
2012年5月8日永康博士龙商贸公司升降机因缺乏点检,酿安全事故致一死两伤。2012年5月8日永康博士龙商贸公司升降机因缺乏点检,酿安全事故致一死两伤。
设备点检的发展历程 • 20世纪40年代末之前,处于事后维修阶段; • 设备预防维修管理阶段; • 1925年前后,美国首先提出了预防维修概念; • 20世纪30年代末,前苏联开始推行设备预防维修制度,强调设备日常保养; • 20世纪50年代初期,我国引进计划预修制度;
设备系统管理阶段 • 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企业界提出“后勤学”观点; • 日本首先在汽车工业和家电工业提出了无维修设计、五故障设计要求; • 设备综合管理阶段 • 20世纪70年代初期,日本推行“全员生产维修制”
点检管理的特点 • 实行全员管理; • 专职点检员按区域划分进行管理; • 点检员是管理者; • 点检是按照严密的规程标准体系进行管理; • 点检制把传统的静态管理方法推进到动态管理方法。
设备点检的八定管理 • 定地点 • 定项目 • 定人员 • 定周期 • 定方法 • 定标准 • 定点检表格 • 定记录
一、定地点 • 确定设备的点检部位,即关键部位与薄弱环节; • 详细明确设备的点检部位、项目和内容,以使点检人员能够心中有数,做到有目的有方向地去进行点检;
定点范围 • 主作业设备:直接参与生产产品的设备。如汽车装配机械手臂、注塑机、车床、缝纫平车…等。 • 辅助生产作业线设备:辅助于生产车间之设备。如供配电、电力、推高机、排水设备…等。 • 其它预防维修设备:是指单机性,必须采取预防检查的对象设备。如机修设备、检测设备…等。
点检部位 • 滑动部位; • 回转部位; • 传动部位与原材料相接触部位; • 荷重支撑部位; • 受介质腐蚀部位。
二、定项目 • 定项目即是检查内容,包含技术水准的匹配与其气仪表的配套。 • 点检项目分类如下:
按点检周期分 • 日常点检——由岗位操作工或岗位维修工承担 • 短周期点检——由专职点检员承担 • 长周期点检——由专职点检员提出、委托检修部门实施 • 精密点检——由专职点检员提出,委托技术部门或检修部门实施 • 重点点检——当设备发生疑点时,对设备进行的解体检查或精密点检
按分工划分 • 操作点检——由岗位操作工承担 • 专业点检——由专业点检修户人员承担
按点检方法划分 • 设备点检——依靠五感(视、听、嗅、味、触)进行检查 • 小修理——小零件的修理和更改 • 紧固、调整——弹簧、皮带、螺栓等
日常点检工作内容 • 点检 • 依靠五感(视、听、嗅、味、触等感觉)来进行检查; • 主要检查设备的振动、异音、潮湿、压力、连接部的松弛、龟裂、导电线路的损伤、腐蚀、异味、泄漏等。 • 修理 • 螺栓、熔丝、销及油封等的更换,以及其他简单小零件的更换及修理。
调整 • 弹簧、传动带、螺栓等松动的调整,以及制动器、液压裝置其他机器的简单调整。 • 清扫 • 隧道、工作台、行车、屋顶等的清扫,各种机器的非解体拆卸清扫。
给油 • 隧道、工作台、行车、屋顶等的清扫,各种机器的非阶梯拆卸清扫。 • 排水 • 排除空气缸、煤气缸各配管中的水分以及各种机器中的水分。
定期点检工作内容 • 点检标准与给油标准的编订与修改; • 作业卡(计划表)的制定及实施; • 维修计划的编制及实施中的协调; • 数据计划的编制及落实组织到施工现场; • 点检区设备费用的预算与掌控; • 劣化倾向管理的实施与掌控。
参加事故分析与处理; • 改善研讨; • 信息传递与状况情报提供; • 沟通日常点检的业务,指导日常点检工作。
三、定人员 生产系统操作人员 设备的一级保养 点检人 员分类 设备系统的专职点检人员 设备的二级保养 技术系统的精密点检人员 设备的三级保养
设备的一级保养 • 设备一级保养的工作主要是通过设备操作工每日的对设备的检查,通过简单且持久的检查观察设备是否出现跑、冒、滴、漏的现象出现。 • 通过问题的及时记录,保证故障问题的恶化过程显现出来,保证设备每日运行的异常情况得到反馈,保证每日的简单保养,得到设备应该有的润滑工作。
设备一级保养人员素质要求 • 生产系统的操作人员要掌握“五会”。 • 即是会正确操作、会日常维护点检、会停送电操作、会运行管理与会排除故障。
设备的二级保养 • 设备二级保养是较比设备一级保养更专业一些的保养。 • 主要是通过一些专业的设备,对设备内部进行检查,得到设备出现故障的问题。 • 其次,通过设备重要等级分类的过程,主要是对A类设备、B类设备进行检查,制定维修人员跟踪,保证主要设备运行正常,不影响生产及严重影响品质。
设备二级保养人员素质要求 • 掌握现代化设备管理的基础理论 • 有较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 具有协调能力及较强的口头与书面的表述能力 • 有强烈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感
设备的三级保养 • 设备三级保养是更完善、更专业的保养工作,主要是由设备工程师或专业厂家人员完成。 • 通过对设备易损件损坏的周期、备件更换的频率、主要设备参数的测量、主要生产产品的产品状况、设备故障频率及单个故障出现的频率,通过测量软件及专业工具,得到设备的磨损量,并进行精确维护。
设备三级保养的人员素质要求 • 一般达到高中以上水平。 • 较深的技术知识和操作技术,要经过专门培训。 • 掌握基础理论,熟识设备性能、结构与特点,会维护与保养的技能。 • 高度责任感。 • 善于发现问题及分析总结。 • 注重信息处理与坚持PDCA管理循环工作。
四、定周期 • 定点检周期指在正常情况下,在确保稳定真实前提下,从这一次对设备上指定的检查点进行点检,到下一次再行点检实的时间间隔。 • 对于设备上估计的故障部位、项目与内容,均要有一个明确的预先设定的点检周期。 • 通过点检人员素质的提高和经验的积累,进行不断的修改完善,摸索出最佳的点检周期。
影响点检周期的因素 • P-F间隔 • 设备的安全运行 • 设备运行的生产制造技术 • 设备的负荷耗损
如何确定点检周期 • 参照产品样本、使用说明书以及附带数据; • 综合参考维修记录(至少半年以上)和生产情况等; • 积累经验; • 逐点接近法;
五、定方法 • 即确定点检方法 • 常用点检的方法: • 日常点检法 • 专职点检员作业的方法 • 精密点检的方法
日常点检的主要内容 • 清扫 • 加油 • 紧固 • 调整 • 整理和整顿 • 简单维修和更换
日常点检的主要方法及技巧 • 五感点检法; • 日常点检表的确认:按设定的日常点检表逐项检查,逐项确认; • 点检结果处理:点检结果记录于日常点检表内。对发现的异常处理完毕,则将处理过程及结果记录于作业日志;对为处理完的项目交接给下一班,继续处理。每班的点检纪录,生产作业主管都要签字确认。
不同要求的三种点检:根据不同岗位,不同要求,一班每个作业班,都要进行以下三种点检:不同要求的三种点检:根据不同岗位,不同要求,一班每个作业班,都要进行以下三种点检: • 静态点检:停机点检,要求做到逐项逐点进行。 • 动态点检:不停机点检,要求做到逐项逐点进行。 • 重点点检:随机进行,重点部位认真检查。
日常点检基本原则 • 按点检表的项目逐项检查,逐项确认。 • 确认无问题的,要标明规定符号;未经检查的,不得有目作标记;有问题的,要注明有问题的规定符号并记载检查说明,向下班交待清楚,并向上级报告。 • 凡是记入有问题的项目,解决时要记入解决情况和效果,未解决前必须连续记入问题符号,不得在不说明情况时就自动取消。 • 每班点检结果经确认或说明后,必须签字。
六、定标准 • 对象设备、装置等列入管理范围的部位、项目与内容。 • 确定进行点检检查判定是否正常的依据,及检查的标准。 • 根据实施点检检查的特性所确定的检查周期、状态、方法以及实施点检作业工具、仪器等。 • 完成点检作业的分工、日常点检和定期点检分工协议确定。
点检标准的分类 • 依据专业和使用条件分为: • 通用标准:指同类设备在相同的使用条件下实行点检检查的通用标准,一般多用于电气设备与仪表设备 • 专用标准:一般用于机械设备的军事专用点检标准,特别用于技术要求特殊、工作环境恶劣及运转有特别要求的非标设备。
依据用途不同分为: • 日常点检标准:适用于生产操作点检 • 定期点检标准:维修方专业点检人员作业实施
七、定表格 • 实施点检表格时,首先要制定出每台设备的《点检作业标准》。 • 在前面的六定基础上,由主作业线设备到非主作业线设备,由维修难度高到一般设备的次序,按照《点检作业标准》的表格,逐项填写。
点检作业标准表格实例 设备名称: 点检人:日期:
八、定记录 • 定纪录即是确定点检记录内容项目及相关分析。 • 通过设备在点检中各类记录、整理实绩、分析点检结果,从中获取改进工作的启发与良策。 • 点检纪录包括点检实绩纪录与点检实绩分析两种。
点检实绩记录 • 点检结果记录表 • 点检日志 • 缺陷与异常纪录 • 故障与事故纪录 • 倾向纪录 • 检查纪录与修理纪录 • 失效纪录 • 维修费用实绩
点检实际分析 • 实施点检的效果分析 • 故障分析 • 定(年)修计划实施分析 • 维修费用分析
设备点检的五大要素 • 紧固 • 清扫 • 给油脂 • 备品备件管理 • 按计划检修
设备状态的四保持 • 保持设备的外观整洁 • 保持设备的结构完整性 • 保持设备的性能与精度 • 保持设备的自动化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