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0 likes | 1.09k Views
專題. 通識教育科: 跨單元的學、教與評估. 獨立. 探究. Study. Independent. Enquiry. 高補程度通識教育科. 高補程度通識教育科課程內容. 六單元選二. 專題研習: 單一獨立單元. 新高中通識教育科課程架構. 六個有連繫的必修單元. IES :可以跨單元. 新高中通識教育科的定位. 中國語文. 選修科 1. 英國語文. 選修科 2. 通識教育科. 其他學習 經歷. 選修科 3. 數學科. 新高中通識科與基礎教育的銜接. 中. 英. 數. 其他學習 經歷. 通識 教育. 2-3 選修科. 中. 英.
E N D
專題 通識教育科:跨單元的學、教與評估 獨立 探究 Study Independent Enquiry
高補程度通識教育科課程內容 六單元選二 專題研習:單一獨立單元
新高中通識教育科課程架構 六個有連繫的必修單元 IES:可以跨單元
新高中通識教育科的定位 中國語文 選修科1 英國語文 選修科2 通識教育科 其他學習 經歷 選修科3 數學科
新高中通識科與基礎教育的銜接 中 英 數 其他學習經歷 通識教育 2-3選修科 中 英 數 個人、社會及人文 科學 科技 藝術 體育 其他學習經歷 中 英 數 藝術 體育 其他學習經歷 常識
通識科教師與任教單元的配對 * 任教該單元的信心指數
單元組合和三年高中課節的安排(例子一) *重點以「學習組合三」的範圍,培養學生處理資料的能力,由教師A負責。
逆向設計 (Backward Design) • 確定預期的學習目標 • 設計評估方法,顯示學生如何實現該目標 • 安排各種教學活動 參考資料: 1. Wiggins, G. & McTighe, J. (2001). Understanding by Design, Prentice Hall 2. http://www.greece.k12.ny.us/instruction/ela/6-12/BackwardDesign/Overview.htm
學生經過三年高中通識科課程, 預期有甚麼學習成果(desirable outcomes)? 在第一課通識堂,我們如何向中四學生說出通識科對他們的要求。
見解 觀點 見解 觀點 概念 概念 概念 概念 主題/議題 主題/議題 主題/議題 主題/議題 事件 事件 事件 事件 事件 事件 事件 事件 知識結構 改自 Erickson, H.L. (2007) 和 Drake, S. & Burns, R.C. (2004)
跨單元概念 身份 人權 差異 互相依存 資源 可持續發展 變化 權力 衝突與和諧
見解 觀點 概念 概念 主題/議題 主題/議題 事件 事件 事件 事件 經得起考驗的見解(Enduring Ideas) • 是概念與概念間的關係 • 法律是限制政府的權力以及保障個人的權利 • 相互倚存能促進社會/系統的穩定 • ……… • 可以是原則 • 可以是觀點
考生應能在考試中表現下列能力:(節錄自課程及評估指引第103頁)考生應能在考試中表現下列能力:(節錄自課程及評估指引第103頁) (a) 展示對重要意念、概念和辭彙有良好的理解,使能對問題提出具識見的回應; (b) 從當代的議題中辨識一些概念和/或應用某些概念來分析當代的議題,並在過程中能慎重地引用例子/提出證據來支持其論據; (c) 了解某些主題/概念與個別領域,如自身、社會、國家、人類世界及物質環境等的關係,或該些主題/概念怎樣可以同時展現在不同領域之中; (d) 為分析議題時所持的價值觀提出理據; (e) 識別當代議題中不同觀點背後的價值觀,並分辨事實、意見和價值判斷;
考生應能在考試中表現下列能力:(節錄自課程及評估指引第103頁)考生應能在考試中表現下列能力:(節錄自課程及評估指引第103頁) (續) (f) 從個人經歷以及與社會和自然環境的接觸,提出深入論証; (g) 從有關爭議性議題的資料中,識別矛盾和吊詭之處,並帶出所涉及的道德和社會含意,並從不同角度分析議題; (h) 當作出建議或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時,能展示獨到和具創意的思想的顯證; (i) 持開放和容忍的態度看不同的觀點,特別是非主流而有理據支持的觀點; (j) 作出回應以展示對考試題目要求的恰當了解;
考生應能在考試中表現下列能力:(節錄自課程及評估指引第103頁)考生應能在考試中表現下列能力:(節錄自課程及評估指引第103頁) (續) (k) 清楚和準確地以簡明、合邏輯和具系統的手法表達; (l) 有效地利用數據來作描述、解釋和推論; (m) 基於有力理據而作出判斷; (n) 識別在達致結論過程中的不同部分之間的關係。
觀點 看法 概念 概念 主題/議題 主題/議題 事件 事件 事件 事件 知識和能力結構的關係 高階思維能力: 分析、闡釋、組織、評估 基本能力: 識別、列表、繪圖、描述、歸納、資料搜尋 改自 Erickson, H.L. (2007) 和 Drake, S. & Burns, R.C. (2004)
從逆向設計理念到 通識教育科校本課程設計 逆向設計 設計校本課程的步驟 • 三年課程安排的初步構思 • 校內教師對有關單元的理解,從而訂出相關的學習元素(Key Elements) • 訂出學期為本評估目標及方法 (Term-based Assessment Objectives & Methods) • 建議評估方法/例子,顯示學生如何實現該目標 • 確定預期的學習目標 • 設計評估方法,顯示學生如何實現該目標 • 安排各種教學活動
評估目標學生應能在完成中四上學期的學習後,能有以下表現:評估目標學生應能在完成中四上學期的學習後,能有以下表現: 1. 對這兩個單元的基本知識及最重要的一些相關概念有更準確的拿揑+ 2. 能把零碎資料/看法歸類+ 3. 運用相關概念描述經驗和事件* 4. 閱讀及分析數據* 5. 在不同情境下(如文化、社會、經濟、政治及科技)對不同議題作多角度思考* 6. 以不同持分者的角度對不同議題作出思考的技能,並欣賞和尊重不同的文化和觀點* ,和處理相互衝突的價值觀* 7. 解釋自己看法*並能有信心地表達 8. 建立了閱報的習慣及留意時事的態度(從而有自主學習的能力)+ * 對應課程及評估指引第103頁 中所列出的公開考試能力 +其他預備公開考試的能力或態度
個人經驗 新聞事件 人物故事 青少年研究報告 • 有關看法的建立 • 對青少年成長的看法 • 對人際關係的看法 • 對香港居民身份認同的看法 教師對中四上學期課程設計的初步構思 • 培養學生表達自己看法的信心 • 發展學生把零碎資料/看法歸類的能力 • 發展學生運用相關概念描述經驗和事件的能力 • 發展學生理解數據的能力 • 發展學生思考架構,提升學生分析能力 • 培養學生解釋自己看法的能力
評估目標學生應能在完成中四上學期的學習後,能有以下表現:評估目標學生應能在完成中四上學期的學習後,能有以下表現: • 在課堂討論中,有信心表達自己對事物看法 ; • 在課堂討論中,持開放和容忍的態度看不同的觀點 ;(i) • 把零碎資料和看法加以整理,提出有意義的分類 運用相關概念,對與主題有關的經驗和事件作出有回應 ;(a) • 用文字清楚表達數據和圖表的重點; (l) • 具體閱讀研究報告的能力,並且找出其重點 ;(c) • 從不同角度解度有關現象或趨勢的成因; (c) • 從世界、國家、社會、家庭和個人等層次對有關議題作出分析; (c) 及 • 為分析有關議題時,就自己所持的看法提出理據 (d)
運用通識教育科網上資源平台處理跨單元知識和能力的考慮運用通識教育科網上資源平台處理跨單元知識和能力的考慮 • 學與教素材 • 樣本教材套 • 單元之間聯繫說明 • 跨單元教師知識增益課程
請選擇搜尋方法 a.按相關單元(Relevant Module)素材一覽表 b.按主要探討問題(Key Questions for Enquiry) c.按相關概念(Relevant Concept) d.按關鍵字(Keyword)
單元 主題 主要探討問題 一:個人成長與人際關係 1 . 自我了解 個人在青少年期會面對哪些挑戰與機遇? 2. 人際關係 哪些人際關係的因素,能幫助青少年反省和為過渡至成年階段作好準備? 二:今日香港 1. 生活素質 香港維持或改善居民的生活素質的發展方向如何? 2. 法治和社會政治參與 香港居民如何參與社會及政治事務?就法治精神而言,香港居民如何行使權利和履行義務? 3. 身分和身分認同 香港居民的身分認同是怎樣形成的? 三:現代中國 1. 中國的改革開放 改革開放政策對國家的整體發展和人民生活產生什麼影響? 2. 中華文化與現代生活 家庭觀念的演變,展示傳統文化和現代生活有什麼關係? 在何種程度上,傳統習俗與中國人的現代社會是相容的? 四:全球化 1. 全球化帶來的影響與回應 為什麼世界各地的人對全球化帶來的機遇與挑戰有不同的回應? 五:公共衛生 1. 對公共衛生的理解 人們對疾病和公共衛生的理解如何受不同因素影響? 2. 科學、科技與公共衛生 科學與科技在何等程度上可以促進公共衛生的發展? 六:能源科技與環境 1. 能源科技的影響 能源科技如何與環境問題相關? 2. 環境與可持續發展 可持續發展為何成為當代的重要議題?其出現與科學及科技的發展又有何關係? b.按主要探討問題(Key Questions for Enquiry ) 點選
單元組合和三年高中課節的安排(例子一) *重點以「學習組合三」的範圍,培養學生處理資料的能力,由教師A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