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1

教育思潮與教育革新 ( 大一通識 )

教育思潮與教育革新 ( 大一通識 ). 報告人 : 周玉秀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 國民教育學系. 教育思潮與教育革新. 學科知識. 學習模式. 教學策略. 學科知識. 教學大綱 全球化 後現代與現代 人性論. 教學大綱. 預估修課人數: 150 人 本門課為通識課程,嘗試由當代哲學、心理學、社會學不同面向的教育思潮理論,探討幾個重要思潮的形成背景、內容,進而探索理解我們身處的教育脈絡中各種教育興革現象。在這門課上,我們計畫討論 一、全球化現象與教育改革。 二、社會批判與教育改革。(徐超聖協同) 三、現代化、後現代思考與教育改革。(計畫邀請陳文團教授)

freja
Download Presentation

教育思潮與教育革新 ( 大一通識 )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教育思潮與教育革新(大一通識) 報告人:周玉秀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 國民教育學系

  2. 教育思潮與教育革新 學科知識 學習模式 教學策略

  3. 學科知識 • 教學大綱 • 全球化 • 後現代與現代 • 人性論

  4. 教學大綱 • 預估修課人數:150人 • 本門課為通識課程,嘗試由當代哲學、心理學、社會學不同面向的教育思潮理論,探討幾個重要思潮的形成背景、內容,進而探索理解我們身處的教育脈絡中各種教育興革現象。在這門課上,我們計畫討論 • 一、全球化現象與教育改革。 • 二、社會批判與教育改革。(徐超聖協同) • 三、現代化、後現代思考與教育改革。(計畫邀請陳文團教授) • 四、社會正義與教育改革。(徐超聖協同) • 五、人性論與教育革新。 • 六、動機理論與教育現象。(張郁雯協同) • 七、認知學習與教育革新。(張郁雯協同) • 八、教育問題與教育改革。 • 九、科技與教育創新。 • 與通識教育核心精神之關連性:20世紀後,學科分支林立,通識教育之精神即為對人類文化、歷史、世界環境與人文素養做廣博的理解,以期能發展關懷社會與尊重生命的情操;本校改制後設立有三個學院,希望藉由此通識教育可以跨越專業學科的疆界,達到互相欣賞、理解、溝通與學習

  5. 教學過程 • 1.討論課前準備之問題:針對課前準備之相關問題進行討論。 2.課程講解:針對本次學習單元內容,透過簡要敘述,使能對課程有概念性理解。 3.閱讀教材報告 (1) 針對每週閱讀教材進行報告,報告者需於前週將報告內容提供給所有同學參考。 (2)每位同學進行報告時間約為20分鐘,並自請一位評論人加以評論。 (3)於報告後,針對報告內容進行心得分享及內容問題論辯。 • 課前準備 :1.修讀老師方面: (1) 課前閱讀指定章節並做簡要摘要及提問問題。 (2) 針對事先公告之討論問題蒐集相關資料,俾利教學時提出分享。 2.授課老師方面: (1) 在前一次上課時即告知下一次上課內容綱要及待討論問題。 (2) 準備課程內容及相關資料或準備教學資源及教具。

  6. 全球化 • 漫畫 • 影片(討論全球化與在地化的關係,以其如何影響我們的教育?) • 文獻 理解全球化之內涵與特性 討論全球化相關議題 認識Anthony Giddens & Ulrich Beck之背景與思想 • 教科書的比較(比較不同國家社會課本的內容與編寫結構)

  7. 利用圖片可以輕鬆的理解全球化的內涵

  8. 後現代與現代 • 現代:原則 理性 規範 派典 後現代:虛無 多元 創造新規則

  9. 人性論 • 範疇 選讀牟宗三的《中國哲學十九講》 柏拉圖有關知識論的論述 人性中有追求好的能力? 孔孟思想有關人性的論述 • 公民教育 公民教育或政治教育在英國學校裡並不普遍,主要是在學校教育是否為社會目的服務這個觀點上持有不同的立場,一派認為學校教育應該讓學生認識現代社會和政治活動,因為現代社會愈形複雜,相關的知識與能力是需要特別加以培養,而學校最適合擔任此項工作。另一派則擔心學校教育會被特定的政治意識型態夾持,成為政治宣導甚至灌輸的工具,而且不認為未成熟的學生有能力理解這些複雜且抽象的內容,及判斷複雜詭譎的各種政治意識型態,這點另外涉及了公民資格是否可教導的爭論。(詹寶菁,2006)

  10. 學生的作業發表

  11. 學習模式 • 從被動到主動 • 上課討論 • 小組作業繳交

  12. 終於到了我們最喜愛 的討論時刻 (愛死了,體育系) 走出教室 討論的空間更大 不單單是心靈上的大

  13. 小組討論與作業繳交 • 各組的討論風氣不同 • 作業繳交的時間不同 • 達到互相督促的效果 • 重視小組產出的結果

  14. 討論風氣與時間 • 從小組的作業繳交可以看出一個小組的特性,從中可以發現組別之間的繳交時間與內容的差異 • 從時間來看,提早一天交的跟晚一兩天交的組都相當少,絕大多數都是在約定期限的前後一至二小時完成繳交

  15. 達到互相督促的效果 因為被提出來,此生在兩天後趕緊補交

  16. 重視小組產出的結果 • 學生開始重視文獻的引用,不會只是全然複製並且嘗試著創新

  17. 教學策略 • 講述 • 閱讀 • 專題演講 • 圖像教學 • 影片教學 • 小組討論 • 作業分享 • 競賽(抽樣展示各主題的作業,指定各組的成員講評其作業之優缺點)

  18. 通俗漫畫 Globalization

  19. 學生的回應 • 全球化這般專業化的名詞,總給人一種距離,然而在資訊化的過程中,它早就已經存在於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就像畫中的地球就在窗外,你只要跨出去就接觸到全球,而你卻渾然不知。 (呂晨嫚)

  20. 外包到印度

  21. 學生的回應 • 現在外籍勞工盛行,許多工廠也都把產品的各部份分別設廠,最後組裝,因此小孩產生了作業外包到印度的想法,這代表著全球分工的來臨... (黃裕傑) • …當年日本如今印度....這是一種改變 但唯一不變的是全球化的持續影響力仍發展著 (吳欣晟)

  22. Beck現象

  23. 學生的回應 • 他拿著反全球化的招牌,卻穿著來自各個地方的東西,這就是這幅圖矛盾的地方,這也是顯示全球化已經是無法改變的趨勢了! (黃聖恩) • 到底全球化是什麼.. 我們已經置身其中...但又多少人知道... 誰又注意到了呢... (方惠萱)

  24. 影片教學 • 兩所學校,兩種藍圖,兩樣規範 透過一段3分鐘短片介紹德國學校目前面臨的文化規範 • 延伸討論 議題一:全球化、在地化、標準化。 • 學校如何協助學生培養國家意識、文化認同、自我概念發展? 議題二:教育圖像、教育藍圖、教育理念。 • 教育藍圖、教育理念應該是什麼?如何建立?需要投入哪些資源?

  25. 教學影片資源 http://wstreaming.zdf.de/zdf/300/061004_mensa_dde.asx 學生餐廳 http://wstreaming.zdf.de/zdf/300/060928_schule_dde.asx 23個國家 http://wstreaming.zdf.de/zdf/300/060925_lehrer_hjo.asx 14000老師 http://wstreaming.zdf.de/zdf/300/060928_schweden_hie.asx 瑞典教育投資 http://wstreaming.zdf.de/zdf/300/060927_schultest_hid.asx 邁向最好的學校 http://wstreaming.zdf.de/zdf/300/060927_schule_mim.asx 課輔課程 http://wstreaming.zdf.de/zdf/300/060926_schule_mim.asx Niedersachsen實習課 http://wstreaming.zdf.de/zdf/300/060926_schule_mim.asx OECD國際比較

  26. 小組討論內容 • 看過影片後,查韓國在PISA中的表現 • 全球化與在地化之間─ 解嚴後台灣課程改革論述的轉變與文化認同問題 • 尋找牟宗三的生平、學經歷、貢獻,發表感想,說說你們在這之中得到了些什麼?

  27. 小組討論 • 11/27瑞典教育投資 論人性之討論 議題1:你覺得對照台灣的教育文化脈絡,影片中的瑞典高教福利政策是否可能造成教育資源的誤用? 議題2:你覺得影片中的事件是否會助長人類的潛能或惰性呢? 議題3:你覺得影片中無關家庭經濟事件,有符合社會公義嗎? 議題4:中西(社會主義國家)政治、文化的思維不同。你認為此事件可看出哪些中西文化、價值觀的特殊性與普通性是什麼? 議題5:你認為中古世紀以來大學教育的目的是什麼?窮究學識、獨善其身、貢獻社會或兼善天下嗎?

  28. 學生的回應

  29. 助教與學生的互動 • 多虧助教們用心整理打字,並提供學生回饋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