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 likes | 287 Views
第五节 刘希夷与张若虚 关键词:情思 哲理 意境. 寄言全盛红颜子,应怜半死白头翁 053.mp3.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 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 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 洛阳女儿好颜色,坐见落花长叹息. 洛阳城东桃李飞,飞来飞去落谁家. 代悲白头翁. 刘 希 夷. 一、刘希夷 《 代悲白头翁 》. 这首诗全篇都弥漫着一种诗意的感伤。作者以流美的笔触,明丽的诗境来表现青春少年的一种感伤的哲理启悟:时间对生命的穿透力和破坏性。. 二、张若虚 《 春江花月夜 》. 1 、生平:
E N D
第五节 刘希夷与张若虚 关键词:情思 哲理 意境
寄言全盛红颜子,应怜半死白头翁053.mp3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 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 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 洛阳女儿好颜色,坐见落花长叹息 洛阳城东桃李飞,飞来飞去落谁家 代悲白头翁 刘 希 夷
一、刘希夷《代悲白头翁》 这首诗全篇都弥漫着一种诗意的感伤。作者以流美的笔触,明丽的诗境来表现青春少年的一种感伤的哲理启悟:时间对生命的穿透力和破坏性。
二、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1、生平: “吴中四士” 《代答闺梦还》 顶着一轮明月走上唐代诗坛的。
2、《春江花月夜》 以孤篇压倒全唐,“有的是强烈的宇宙意识,被宇宙意识升华过的纯洁的爱情,又由爱情辐射出来的同情心,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这首诗以“月” 为线索,以春、江、花、夜为陪衬,描绘了月亮升起、高悬、西斜、落下的过程,结构出一个情思摇曳、洁净辽远的境界,在淡淡的感伤之中,传达出对宇宙和生命深刻的思考。J:\chunjiangshi.mp3
伯 兮 冉冉孤生竹 伯兮朅兮,邦之桀兮。 伯也执殳,为王前驱。 自伯之东,首如飞蓬。 岂无膏沐,谁適为容。 其雨其雨,杲杲出日。 愿言思伯,甘心首疾! 焉得谖草,言树之背。 愿言思伯,使我心痗。 冉冉孤生竹,结根泰山阿。 与君为新婚,兔丝附女萝。 兔丝生有时,夫妇会有宜。 千里远结婚,悠悠隔山陂。 思君令人老,轩车来何迟! 伤彼兰蕙花,含英扬光辉。 过时而不采,将随秋草萎。 君亮执高节,贱妾亦何为?
全文共分三层: 第一层:写江月(前十句) 这是一个表里莹澈的境界,沐浴在秀美温润的月光中,一颗在世间的纷扰中烦躁困顿的心灵得到了休憩。仿佛宇宙间的一切爱,一切安宁,一切希望,一切寄托,一切尊严,都冰清玉洁般的凝聚到这轮明月身上。它成为了诗人精神的归宿和寄托魂魄的家园。chunjianghuayueye.rm
第二层:述哲理(中间六句) 此六句所表达的乃是一种紧扣江和月而发的理思。因为这种理思,前面对春江花月夜的工细的刻划,便获得了一个致远之思的哲理空间 “更绝的宇宙意识!一个更深沉、更寥廓、更宁静的境界!在神奇的永恒面前,作者只有错愕,没有憧憬,没有悲伤”。
第三层,抒离思(后二十句) 从“谁家今夜扁舟子”二句起,我们就与诗人一道步入了由游子思妇共同撑起的世界。这个世界很小,就在两个人的心中。这个世界又很大,可以跨越时空,比江天更杳渺宏阔。 在这一段里明月历经了高悬、西斜和沉下,从历时性的角度抒情,顺畅自然。chunjianghuayueye.rm
艺术特点: 1、情思摇曳: 这首诗的抒情线索是明月。无论是对宇宙的理性探寻还是对人生的眷慕,诗人都是以月为观照物,随着月升月落,时空在变化,自然景物在流动,与此相一致,诗情的展现也存在着变化和流动,不是一览无遗、平铺直叙的,而是多层面多角度的来抒发。
2、哲理宏阔: “江畔何人初见月”八句是这首诗的核心,也是其哲理核心。 这八句将文学中“有”与“无”、永恒与短暂、宇宙与人生等哲学思辨带入到一个更豁达更有见识的高度
3、意境和融 意境指的是通过形象化的情景交融的艺术描写,能够把接受者引入到一个想象空间的艺术境界。其基本构成在于情景交融,它包含两方面,即生活形象的客观反映方面和作家情感理想的主观创造方面,前者叫做境(image),后者叫做意(feeling),二者有机统一浑然交融而形成意境。
在这首诗中,诗人利用情绪与外物之间的同构关系,营构了 “春江花月图”作为空间背景,然后又选取了最可静观默察、深思遐想的契机——月夜,作为时间背景。二者交相辉映,情景交融,结构出了初江花月夜的洁净辽远的意境。 诗中便出现了以浓寓淡,情生于景,景生于情,情景相谐的和融境界。 自然美——哲理美——人情美\ 月之色——月之问——月之情—月之魂 象 理 情 / 问题:分析《春江花月夜》与《代悲白头翁》意境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