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2

第 2 課 性別差異與性別平等

圖照來源. 第 2 課 性別差異與性別平等. 壹、性別角色與性別平等 貳、性別的多元與尊重 參、性騷擾問題. 課目錄. 一、性別差異與性別角色的形成 ( 一 ) 性別差異 ( 二 ) 性別角色的形成 二、性別平等的意義 ( 一 ) 生物有差異,性別無優劣 ( 二 ) 性別刻板印象與性別歧視 ( 三 ) 性別平等的追求 三、健康的交友態度 ( 一 ) 對異性的尊重 ( 三 ) 健康的看待分手 ( 二 ) 對異性的相處. 壹、性別角色與性別平等. 下一頁. ( 一 ) 性別差異 ( Ⅰ ). 1. 生物性別( sex ):

freira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 2 課 性別差異與性別平等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圖照來源 第2課 性別差異與性別平等 壹、性別角色與性別平等 貳、性別的多元與尊重 參、性騷擾問題

  2. 課目錄 一、性別差異與性別角色的形成 (一)性別差異(二)性別角色的形成 二、性別平等的意義 (一)生物有差異,性別無優劣 (二)性別刻板印象與性別歧視 (三)性別平等的追求 三、健康的交友態度 (一)對異性的尊重(三)健康的看待分手 (二)對異性的相處 壹、性別角色與性別平等

  3. 下一頁 (一)性別差異(Ⅰ) • 1.生物性別(sex): • 從生物學的角度區分兩性先天的生理差異。 • 藉由與生俱來的性徵所做的性別判斷。 • 是「天生的」、「本質的」區別。

  4. BACK (一)性別差異(Ⅱ) • 2.社會性別(gender) : • 因為後天的教養所呈現出日常生活中的言 行舉止與面貌。 • 代表個人對自己或他人所具有男性化或女 性化特質的主觀感受。 3.心理認同層面的性別:由於性傾向的不同, 在心理上主觀的看待自己的性別。

  5. 下一頁 (二)性別角色的形成(Ⅰ) • 1.性別社會化(gender socialization): • 在相同的生物性差異上,因所處社會對於 性別角色的信念、價值觀和行為模式的區 別而導致性別角色扮演的不同。 • 個人的性別概念是透過成長、發展及社會化 的歷程學習而來。

  6. BACK (二)性別角色的形成(Ⅱ) • 2.男性化與女性化特質: • 社會會依照每人的生物性別給予相對應的性  別角色與期望。 • 「娘娘腔」?「男人婆」? • 不受限於自我生物性別角色的「剛柔並濟」  性格特質。

  7. BACK (一)生物有差異,性別無優劣 1.男女兩性在生理上的不同,並無法證明性別  間的特質存在著既定之優劣分別。 2.後天來自社會的規範與期待,會使得生理上  的差異或性別間的特質,被賦予不同的評價。

  8. 下一頁 (二)性別刻板印象與性別歧視(Ⅰ) • 1.性別刻板印象(gender stereotype): • 社會上有關男人或女人性格特質過度簡化固  定的看法,而且不太允許有個人差異的存在。 • 刻板印象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負面的,例  如:「性別角色階層化」的現象。

  9. 單身條款 BACK (二)性別刻板印象與性別歧視(Ⅱ) • 2.性別歧視: • 因為性別偏見,進而作出實際的行為,導致  對該性別不利的後果。 • 例如:僱傭契約中加上單身條款,就是一種  對女性的歧視。

  10. 下一頁 (三)性別平等的追求(Ⅰ) • 1.家庭層面: • 傳統上,稱生女孩為「弄瓦」,生男孩為「弄璋(玉器的一種)」,就是一種「男尊 女卑」不平等的表現。 • 性別刻板印象複製。

  11. 潛在課程 下一頁 (三)性別平等的追求(Ⅱ) • 2.學校層面: • 透過學校課程的安排和教材內容的編寫,建 立符合性別平等的性別角色認同。 • 教師對學生的態度、校園空間的規劃、學校 的組織制度,還有與同儕 團體的互動等潛在課程。

  12. 父權體制 BACK (三)性別平等的追求(Ⅲ) 3.社會層面: • 以男性為中心的「父權體制」社會。 • 傳統父權思想,對女性地位之有形無形的束 縛與壓制。 • 可從職場地位、公民權利、傳媒印象三方面 進行了解。

  13. BACK • 在職場地位方面 • 因為性別刻板印象的影響,而塑造出「女 性的職業」與「男性的職業」。 • 男、女在薪資待遇上之分別。 • 「單身條款」、 「禁孕條款」、職場性騷 擾等,影響女性就業的機會和意願。

  14. 女子禁婚期間 BACK • 在公民權利方面 • 過去以男性的思考方式及價值觀為主的法 律及政治,如:女子禁婚期間的限制。 • 民法親屬編的修訂、兩性工作平等法及性 別平等教育法的實施,為消除性別歧視、 促進性別地位的實質平等,開啟了新頁。 • 女性參政權取得的限制。

  15. BACK • 在傳媒印象方面 • 媒體呈現之訊息,時常充斥物化女性的意 涵。 • 透過學校進行媒體素養教育,以學習判斷、正 確解讀媒體傳播的訊息。 • 媒體必須善盡社會責任,以建立正確的性 別價值觀為己任。

  16. BACK (一)對異性的尊重 1.友誼關係的建立,除了「喜歡」之外,還應包含 尊重、互信、互惠以及忠誠包容。 2.例如:尊重別人的身體界線而不要逾越。

  17. 下一頁 (二)對異性的相處(Ⅰ) • 1.溝通與了解: • 男女不同的表達風格,使得兩性在溝通時, 常出現摩擦與衝突。 • 以同理心,善意傾聽對方的想法,以建立 順暢的溝通管道。

  18. 下一頁 (二)對異性的相處(Ⅱ) • 2.關懷與信任: • 在「喜歡」的基礎上,經過一段相知的歷 程,彼此關懷、依附和信任,才能進入 到「愛」的層次。 • 「L-O-V-E」的四種特性。

  19. BACK (二)對異性的相處(Ⅲ) • 3.安全的考量: • 由團體交往開始,明 瞭親密接觸的分際與責 任,以保護自己。 • 網路交友的正確心態 及自我保護。

  20. BACK (三)健康的看待分手 1.處理分手並不容易,需以高度的智慧方能和平收場。 2.「珍愛自己,釋放傷痛」的健康態度。

  21. 課目錄 貳、性別的多元與尊重 一、性傾向的類別與平等接納 (一)性傾向的類別 (二)平等接納 二、建立現代的多元性別關係

  22. 下一頁 (一)性傾向的類別(Ⅰ) • 1.異性戀: • 一個人的情慾對象,是與自己不同性別者。 • 社會上大多數人,都是異性戀者。

  23. 異性戀霸權 恐同症 BACK (一)性傾向的類別(Ⅱ) • 2.同性戀:一個人情慾的對象是與自己相同性 • 別的人。 • 酷兒 • gay • 拉子/蕾絲邊 • 3.雙性戀:情慾對象跨越了單一性別的界限, • 而包含了男女兩性。 • 「異性戀霸權」 • 「恐同症」

  24. 下一頁 (二)平等接納(Ⅰ) • 1.憲法對平等權的保障: • 世界人權宣言:「全人類生而自由,且享 有平等之尊嚴與權利。」 • 我國憲法第7條:「中華民國人民,無分男 女、宗教、種族、階級、黨派,在法律上一 律平等。」

  25. 性別少數 BACK (二)平等接納(Ⅱ) • 2.性傾向的尊重與平權: • 性關係是否混亂,以及是否容易感染性病, 與性別 和性傾向並無必然關係。 • 政府制定保障「性別少數」的法律,如:兩性工作平等法、性別平等教育法,以落實憲法所保障的性別平權。

  26. BACK 二、建立現代的多元性別關係 (一)不管具有什麼性傾向,在生活上都有相同權利, 享有平等的競爭機會。 (二)承認任何人的生命價值相等,人格獨立自主。 (三)消除性別歧視,促進性別地位的實質平等。

  27. 課目錄 一、性騷擾的定義與類型 (一)性騷擾的定義 (二)性騷擾的類型 二、性騷擾所反映的性別不平等關係 三、性騷擾的防範與處理 (一)性騷擾的防範 (二)性騷擾的處理 自我挑戰之性別刻板印象 參、性騷擾問題

  28. 性自主權 BACK (一)性騷擾的定義 1.一種對「性自主權」的侵害。 2.廣義的性騷擾:任何不受歡迎、予人不舒服 感的性侵犯、性要求和其他具有「性意味」 之言詞或肢體行為。 3.狹義的性騷擾:包括具有性意味或性別歧視 的言詞或行為,而不及於性侵害。 4.性騷擾的要素:行為具有性的意涵、行為具 有不合理性、行為不受歡迎。

  29. BACK (二)性騷擾的類型 1.性別騷擾:表達侮辱、歧視性別印象的言論、舉 止或評論。 2.性挑逗:口頭上或肢體上的吃豆腐行為。 3.性賄賂:提出性方面的要求,以作為利益交換的 方式。 4.性要脅:以威脅、恐嚇及懲罰的方式,要求與性 有關的活動。 5.性攻擊:具有傷害性或虐待性的暴力行為。

  30. BACK 二、性騷擾所反映的性別不平等關係 (一)生物因素   有些人容易做出類似求愛行動的騷擾行為,使其較能 容忍性騷擾,也較易成為性騷擾的行為人。 (二)組織因素   個人所處的環境特徵及組織結構中的層級安排。 (三)社會文化因素   源自於父權社會下,男尊女卑的現象以及相關文化規 範。

  31. 「STOP」 「SAFE」 BACK (一)性騷擾的防範 1.落實「性別平等教育」。 2.預防性騷擾口訣:「STOP」、「SAFE」。

  32. 通報申訴機制 BACK (二)性騷擾的處理 1.在安全無虞的情況下,當場高聲怒斥行為人。 2.切勿將提起性騷擾問題之人視為麻煩製造者。 3.規劃完善的轉介輔導或通報申訴機制。

  33. BACK • 自我挑戰之性別刻板印象

  34. BACK BACK • 單身條款 要求女性員工簽下「切結書」,承諾一旦結婚 則自動離職。 • 潛在課程 1.指在學校教育中,除了有意設計的正規教學以外的 部分。 2.例如:學校空間的規劃、社團活動的實施等。 潛移默化地使學生知覺、價值及行為發生改變的方 式。

  35. BACK BACK • 父權體制 1.以男性權力為主導的社會結構。 2.在此體制下,女性受到壓迫,形成一種以男性為尊, 女性為卑的價值模式。 • 女子禁婚期間 1.民法第987條規定:「女子自婚姻關係消滅後,非逾 6個月不得再行結婚。」此稱為女子再婚的禁止期 間。 2.當初的考量為怕子女血緣上的混淆,但違反了性別 平等的要求,故該法條現已廢止。

  36. BACK • 蕾絲邊(Lesbian) 1.這個詞源於希臘一個名為Lesbo的島嶼。 2.大約在西元前4百多年,希臘有一位女詩人叫Sappho, 她在這個島上建立了她的學園。 由於Sappho的詩多是敘述兩個女人之間的愛情,演變至 今,就成為女同性戀者的代名詞。

  37. BACK • 異性戀霸權 1.指將愛情、性行為、婚姻及生育後代,四者加以結 合,使異性戀在一個社會中占有主要優勢的地位。 2. 同性戀因而遭致歧視與迫害,被視為異類,甚至被 當作病態而欲加以矯正治療。

  38. BACK • 恐同症 1.亦稱為同性戀恐懼症,指對同性戀行為以及同性 戀者非理智性的恐懼和憎恨。 2.此種恐懼並非精神病學上的術語,不是起源於焦 慮,而是由厭惡所引發,故與「種族主義」具有 較多的相似點。 3.消除恐同情緒的方法,不在心理治療,而在於改 變社會態度。

  39. BACK BACK • 性別少數 1.指在一個團體中,以經濟資源與政治權力分配的多 寡而言,處於弱勢的性別社群。 2.所謂「少數」並非以人口數量而論。 • 性自主權 為法律基於對人格尊嚴的重視,所賦予個人在最私密的性領域中,有自我決定各種活動的權利,以保障個人免於違背自由意志下的性接觸。

  40. BACK BACK • STOP security—防人之心不可無 time—時間正常 occasion—場合正當 person—人要正派 • SAFE secure—尋求安全 avoid—躲避危險 flee—逃離災難 engage—緩兵欺敵

  41. BACK • 通報申訴機制 1.依兒童及少年福利法第34條、性侵害犯罪防治法第 6條之2,和兒童及少年性交易防制條例第9條之規 定,學校在處理性騷擾事件時,應依其情形通報各 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 2.依性別平等教育法第28條之規定,校園性騷擾之被 害人,得以書面向行為人所屬之學校申請調查,藉 以維護自身權益。

  42. BACK • 圖照來源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