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0 likes | 403 Views
B 细 胞 表 面 受 体. IL-5. CD28. IgM. B7-2. 补体 (C3b,C4b ). Fc m R. IL-2. CD40. CD40-L. CD23. CD32. IgE. IgG. 抗原. CD21. IL-4. 补体 (C3bi ). 三 第三群淋巴细胞. 3 - 1 自然杀伤细胞 ( Natural Killer cell, NK) 表面标志 抗原 为 CD16 和 CD56 表面 受体 有 IgG Fc 受体和 NKCR.
E N D
B 细 胞 表 面 受 体 IL-5 CD28 IgM B7-2 补体 (C3b,C4b ) FcmR IL-2 CD40 CD40-L CD23 CD32 IgE IgG 抗原 CD21 IL-4 补体 (C3bi )
三 第三群淋巴细胞 3-1自然杀伤细胞 (Natural Killer cell, NK) • 表面标志抗原为CD16和CD56 • 表面受体 有IgG Fc受体和NKCR
杀靶细胞特点: (1)杀伤靶细胞不需抗原预先致敏,不受MHC限制, 通过释放穿孔素杀伤靶细胞 (2)具有ADCC效应(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 作用),特异性IgG抗体与靶细胞表面相应抗原 决定簇结合,可通过其Fc段与NK细胞表面IgG Fc受体(FcR)结合,从而触发NK细胞对肿瘤 细胞和病毒感染的靶细胞的杀伤破坏作用。 (3)活化的NK细胞分泌大量细胞因子如IFN-、TNF 、IL-1等,起免疫调节作用
两 种 NKCR的 不 同 功 能 NK细胞识别受体 KAR: 活化受体 KIR:抑制受体 (A) (B) MHC-I+ 细胞 MHC-I- 细胞 MHC-I 不杀伤 杀伤 KIR KIR识别对象是靶细胞 表面的MHC-I类分子。 正常表达MHC-I类分子 的细胞一般不会被NK细 胞杀伤 KAR NK NK
NK细胞的主要生物学功能 • 1 抗感染和抗肿瘤 • NK细胞浆丰富,含有较大的嗜天青颗粒,也称大颗粒淋巴细胞。颗粒的含量与NK细胞的杀伤活性呈正相关。NK细胞作用于靶细胞后杀伤作用出现早,在体外1小时、体内4小时即可见到杀伤效应。NK细胞的靶细胞主要有某些肿瘤细胞(包括部分细胞系)、病毒感染细胞、某些自身组织细胞(如血细胞)、寄生虫等,因此NK细胞是机体抗肿瘤、抗感染的重要免疫因素 • 2 免疫调节: 释放细胞因子IFN-、TNF-
3-2 LAK细胞也称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ymphokin activated killer cell, LAK). • 杀靶细胞特点: • 广谱抗肿瘤作用 • 无抗原预先致敏、无MHC限制性和无抗体依赖性 • 具有IL-2依赖性
三种杀伤细胞作用特点比较 细胞毒作用特点 Tc细胞 NK细胞 LAK细胞 抗原预先致敏 + - - 作用特异性 + - - MHC限制性 + - - 抗体(IgG)依赖性 - -/+ - IL-2依赖性 + + +
第三节 抗原呈递细胞 • 一、单核巨噬细胞 • 分布在全身组织细胞 • 1 单核巨噬细胞表面抗原: • HLA抗原:MHC I类和MHCⅡ类抗原 • 2 单核巨噬细胞表面受体 • (1)IgG Fc受体:参与ADCC和及调理吞噬。有三种类型 • FcRI,高亲和力; FcRⅡ,中亲和力; FcRⅢ,低亲和力 • (2) CR1: C3b受体,与吞噬及免疫粘附作用有关。 • (3)细胞因子受体
单 核 巨 噬 细 胞 单核细胞体积较大,蹄状核(左,普通光镜)。透射电镜显示其高尔基体发达、粒体丰富、胞浆颗粒明显(中)。扫描电镜显示腹腔巨噬细胞粘附于玻璃表面(右)。
3 单核巨噬细胞的主要免疫学功能 (1)吞噬杀伤功能,参与机体的非特异免疫 防御 巨噬细胞表面有IgG Fc受体--ADCC效应 巨噬细胞表面有CR1受体--增强吞噬杀 菌能力 清除体内衰老损伤的自身细胞--免疫自稳
(2)加工处理提呈抗原,启动特异性免疫应答(2)加工处理提呈抗原,启动特异性免疫应答 重要的抗原提呈细胞。在特异性免疫应答过程中,TD抗原都须经巨噬细胞捕获、加工、处理后,才能以膜表面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形式由巨噬细胞提呈给T细胞。 巨噬细胞 T细胞 抗原肽-MHC TCR-CD3 B7 ----- CD28 ICAM-1 --- CD11 LFA3 ---- CD2
(3)抗肿瘤作用 ADCC效应 (4)免疫调节作用 分泌多种生物活性介质 1)白细胞介素:IL-1,IL-12,TNF,IFN, 2)补体分子:B,D,P,H 3)凝血因子,血管生成因子,成纤维细胞刺 激因子等 4)血小板活化因子
二、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 Dendritic cells are bone marrow-derived cells specialized to present antigen to B or T cells in order to initiate a primary immune response. 分布在外周免疫器官的淋巴滤泡。 细胞表面表达MHCⅡ类抗原、FcR、C3bR。 是最有效的抗原呈递细胞
1 郎格汉斯细胞 (Langerhan’s cells)存在皮肤组织细胞表面表达MHCⅡ类抗原、FcR、C3bR。 上皮组织中的LC(1,普通光镜)捕捉外来抗原后即进入引流淋巴结的T细胞区,成为IDC(2,扫描电镜照片)。
2 并指状树突细胞(interdigitating DC) 存在于淋巴组织的胸腺依赖区 IDC表达高水平的MHC-II类分子和共刺激分子B7, 具有激活T细胞的能力。
3 滤泡树突细胞(folicular DC, FDC) 存在于淋巴滤泡 淋巴滤泡内的FDC通过Fc受体和补体受体捕获被致敏的抗原,并将其递呈给B细胞 FDC B cells
表 主要抗原提呈细胞比较 主要特征 APC 吞噬 MHC分子 FcR C3bR 巨噬细胞 全身组织细胞 + + + + 树突状细胞 淋巴滤泡 - + + + 并指状细胞 淋巴组织 - + - - 胸腺 朗格罕细胞 表皮组织 + + + + B 细胞 外周血 - + + + 淋巴组织
第四节 其他免疫细胞 • 一、中性粒细胞 (Neutrophil) • 机体抗感染免疫的主要细胞。 • 表面具有IgG Fc受体和C3b受体,具有ADCC效应。 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观察Giemsa染色血涂片,中性粒细胞呈 淡藕荷色,多叶核,胞浆中含有大量的细胞颗粒。透射电镜 下其胞浆颗粒清晰可辨。
二、嗜酸性粒细胞 (Eosinophil) • 1、表面IgE Fc受体,具有ADCC效应,抗寄生虫感染的主要细胞。 • 2、负反馈调节Ⅰ型超敏反应。 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观察Giemsa 染色的血涂片,嗜酸性粒细 胞胞核为双叶状,胞浆中含有大量深红色细胞颗粒。透射电镜 下其胞浆颗粒呈结晶状。
三、嗜碱性粒细胞 (Basophil) • 1、具有IgE的Fc受体,参与Ⅰ型超敏反应。 • 2、抗寄生虫感染。 • 3、具有过敏毒素(C3a、C5a)受体。 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观察Giemsa染色的血涂片,嗜碱性粒细胞 胞浆中布满深蓝色细胞颗粒。透射电镜下胞浆颗粒中充满致 密物质
四、肥大细胞(mast cell) • 1、具有IgE的Fc受体,参与Ⅰ型超敏反应。2、具有过敏毒素(C3a、C5a)受体。 • 3、主要分布在皮肤、粘膜下的组织和血管壁周围等微生物进机体所必经的“咽喉要道”。 组织中的肥大细胞含有大量致密细胞颗粒(左)。Crohn氏病患者肠粘膜组织的肥大细胞自发释放颗粒的内容物,留下许多细胞颗粒空穴(右)。
五、红细胞 • 表面具有C3b受体,免疫粘附作用, • 促进机体对病原微生物等抗原性异物的吞噬和清除。
免疫器官小结 1、骨髓和胸腺是中枢免疫器官,是淋巴细胞和其它免疫 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 2、外周免疫器官包括脾脏、遍布全身的淋巴结以及粘膜 淋巴组织。 3、在骨髓和胸腺中发育成熟的各种免疫细胞通过血液循 环前往全身各免疫器官和组织。淋巴结由与静脉并行 的淋巴管网络连接,是回收组织液的“过滤器”。
免疫细胞小结 1、肥大细胞是守卫机体门户的“哨兵”细胞,他们识别微生物 所特有的各种危险信号之后募集各种免疫细胞至被侵组织 部位,启动炎症过程。 2、巨噬细胞是分布于全身各组织之中的“常住边防部队”,他 们具有较强的吞噬和杀伤能力,是微生物穿过体表之后所 遇到的第一道主要防线。 3、中性粒细胞是随血液循环的“野战部队”。一旦机体的任何 局部被微生物感染,中性粒细胞将迅速穿出血管,抵达“出 事地点”,吞噬并清除入侵的异物抗原 4、T和B淋巴细胞是免疫系统的“现代化部队”,他们分别利用 TCR和BCR准确地识别外来抗原并介导获得性细胞和体液 免疫应答。
思考题 • 1 骨髓、胸腺、淋巴结以及脾脏的功能有那些? • 2 图示并比较TCR和BCR的分子结构和功能?各自的辅 • 助受体有那些? • 3 Th1和Th2细胞的区别? • 4 什么是阳性选择?阴性选择? • 5 Tc细胞 、NK细胞、LAK细胞三种细胞的杀靶细胞特 • 点有何不同? • 6 什么是ADCC效应?具有ADCC效应的细胞有那些? • 7 简述重要的T、B细胞膜表面分子及其功能。 8 单核巨噬细胞的免疫学功能有那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