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0 likes | 482 Views
国际科技教育进展. 山东教育学院 常初芳.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 邓小平. 科学为二十一世纪服务 一项新任务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巴黎2000年). 从小就为和平学习科学知识是所有人受教育的权利的一部分,科学教育对于人的发展,培养自身的科学能力和造就富有进取心的和有知识的公民都是至关重要的。 一个日益重视科学的社会会在更大的范围内需要科学的最广泛普及,以使人们深入了解科学和恰当地调整公众对科学及其应用的见解及态度。 —— 科学和利用科学知识宣言 科学议程 —— 行动框架.
E N D
国际科技教育进展 山东教育学院 常初芳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邓小平
科学为二十一世纪服务一项新任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巴黎2000年)科学为二十一世纪服务一项新任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巴黎2000年) 从小就为和平学习科学知识是所有人受教育的权利的一部分,科学教育对于人的发展,培养自身的科学能力和造就富有进取心的和有知识的公民都是至关重要的。 一个日益重视科学的社会会在更大的范围内需要科学的最广泛普及,以使人们深入了解科学和恰当地调整公众对科学及其应用的见解及态度。 ——科学和利用科学知识宣言 科学议程——行动框架
科学为二十一世纪服务一项新任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巴黎2000年)科学为二十一世纪服务一项新任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巴黎2000年) 各国政府应极其高度重视改进各级的科学教育。提高公众对科学的认识和促进科学的普及。面对变化的形势,需要采取措施促进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的业务进修。 各国的教育系统应根据社会不断变化的教学需求,搞好新的课程设置,采用新的教学法和教学资料。 ——科学和利用科学知识宣言 科学议程——行动框架
第一部分 国际科技教育改革大潮
第一章 英国的“教育改革法” 与 《国家课程》
一、“教育改革法”的诞生 “教育改革法”的主要内容: • 削减地方行政职能,强化中央政府的权利; • 建立统一的“国家课程”和国家考试系统; • 赋予家长更多的权利; • 使高等教育、继续教育更牢固、更直接地处于中央政府控制之下。
二、《国家课程》的目的 促使学生在学校和社会中在精神、道德、文化、智力和体力各方面的发展,并为他们准备未来成人生活的机会、责任及经验。
三、国家课程的原则 • 学校课程应该是广博的及均衡的; • 学校课程应是切合实际的和有所区别的; • 学校课程应考虑国家的多文化因素。
三、《国家课程》的主要内容 • 四个教育阶段:5-7;7-11;11-14;14-16。 • 十门必修课:英语、数学、科学(核心课程);技术、历史、地理、外语、美术、音乐和体育(基本课程)。 • 目标;级别;学习计划;评价。
四、《国家课程》中的科学教育 目标一:科学探究 目标二:生命过程与生物 目标三:材料及其性质 目标四:物理过程
第二章 美国的《2061计划》 与 《国家科学教育标准》
《2061计划》 五个领域: • 生命与健康科学; • 社会与行为科学; • 物质与信息科学及工程学; • 数学; • 技术。
科学的性质 数学的性质 技术的性质 物质 生命环境 人体组织 人类社会 设计的世界 数学世界 历史的观点 共同的主题 思维习惯 有效的学习和教学 教育改革 下一步的工作 《面向全体美国人的科学》
《科学素养的基准》 2、5、8、12年级末 详细的预定目标
师资教育 材料和技术 评价 课程联系 学校组织 平等权利 家庭和社区 工商企业 高等教育 政策 财政 研究 《改革蓝图》
《国家科学教育标准》 我们这个国家已经把所有的学生都应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作为自己的一个既定目标。《国家科学教育标准》就是为使国家能够达此目标而编写的。这部标准详细描绘了将使每个人都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这在21世纪将成为现实)的科学教育该是个什么样子。这部标准不仅指明了最终的目标,还指明了达此目标所要走的具体路线。 ——“行动的号角”
六大标准 • 科学教学标准 • 科学教师业务提高标准 • 科学教育的评价 • 科学内容标准 • 科学教育计划标准 • 科学教育系统标准
科学内容标准 • 科学中统一的概念和过程 • 探究的科学 • 物质科学 • 生命科学 • 地球与空间科学 • 科学与技术 • 与个人和社会相关的科学 • 科学史与科学的本质。
第三章 日本的“新科技立国” 与 “个性化”方针
日本教育改革的特点 • 新科技化和信息化 • 多样化和个性化 • 国际化 • 终身化
第四章 发展中国家 的 教育改革
第二部分 新科技教育的特点
一、科学教育的目的 培养学生 在现代社会中生活 所必须具备的科学素养
科学素养的定义 • 能体验认识和理解自然世界的充实感和兴奋感。 • 能在进行个人决策时运用正确的科学过程和科学原理。 • 能理智地参与与科学技术有关的公共问题的讨论。 • 在工作中能利用一个具有良好科学素养的人应有的知识、理解和技能,提高经济产出率。
二、科学教育的原则 科学是面向全体学生的: 1、机会平等 2、优化教学
三、教学目标 • 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 科学应用能力的培养 • 科学交流能力的培养 • 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 • 科学情感和态度的培养 • 科学价值观的培养
四、课程设置 综合化 统一的概念与过程: • 系统、次序与组织 • 证据、模型与解释 • 守恒、变化与测量 • 演变与平衡 • 形式与功能
五、教学内容 • 突出了科学领域中最基本的概念与原理。 • 介绍了科学最新知识。 • 增加了与人类密切相关的内容。 • 涉及了当今至关重要的社会性问题。 • 强调了科学方法的学习。
六、教学方法 •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 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 •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 •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七、现代基础技术教育 • 什么是技术教育? • 为什么要对中小学生进行技术教育? • 在基础技术教育中需要认识清楚的几个问题。 • 现代基础技术教育的特点。 • 技术教育的内容。
八、STS教育 • 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 科学技术与个人、社会及环境的关系
九、课程联系 英国的“课程交叉主题”: • 对经济与工业的理解 • 职业教育与指导 • 健康教育 • 公民教育 • 环境教育
新学年快乐!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