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9

民航西北地区气象地面观测月(年) 总簿常见问题及对策

民航西北地区气象地面观测月(年) 总簿常见问题及对策. 民航西北地区空中交通管理局气象中心 白小云 工程师. 引 言. 观测月(年)总簿常见问题及原因分析探讨. 针对总簿常见问题制定对策并实施. 实施后的效果验证. 总结提高. 引 言 《 民用航空气象地面观测总簿 》 包括月总簿、年总簿两种,月、年总簿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 1 )是气象科学研究和天气预报经验总结的基础; ( 2 )是为国际和国内民航部门提供航站气候资料的重要依据。

Download Presentation

民航西北地区气象地面观测月(年) 总簿常见问题及对策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民航西北地区气象地面观测月(年) 总簿常见问题及对策 民航西北地区空中交通管理局气象中心 白小云 工程师

  2. 引 言 • 观测月(年)总簿常见问题及原因分析探讨 • 针对总簿常见问题制定对策并实施 • 实施后的效果验证 • 总结提高

  3. 引 言 《民用航空气象地面观测总簿》包括月总簿、年总簿两种,月、年总簿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1)是气象科学研究和天气预报经验总结的基础; (2)是为国际和国内民航部门提供航站气候资料的重要依据。 为进一步做好民航西北地区气象观测月(年)总簿的编制和审核工作,本文以西安气象中心观测总簿审核经验为基础,结合民航西北地区总簿编制及审核现状,对目前总簿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针对造成观测总簿错情的三种主要原因,制定相应的对策,解决当前各分局总簿编制和预审等环节中急需解决的一些问题,为总簿编制软件程序的修订提供依据,使民航西北地区观测月/年总簿的编制和审核工作进一步完善和规范。

  4. 一、民航西北地区气象地面观测月(年)总簿常见问 题及原因分析 1.民航西北地区气象地面观测月(年)总簿常见问题 2010年西北地区气象中心对西北地区观测总簿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针对西北地区观测总簿运行现状,成立了观测总簿审核领导小组 ,2011年4月1日西安气象中心圆满完成了对甘、青、宁三分局2006年7月至2010年12月共计178本气象观测月/年总簿、491040项数据的审核工作,共查出错项1446项,通过对造成观测总簿差错的因素进行统计分析,初步认为主要因素不外乎以下三种:观测业务技术方面的差错、程序统计方面的差错、人为因素的差错, (见表1)。

  5. 表1差错统计表

  6. 2.民航西北地区气象地面观测月(年)总簿存在问题原因调研2.民航西北地区气象地面观测月(年)总簿存在问题原因调研 民航西北地区观测总簿差错差错的具体原因一一分析: 2.1人为因素的错误:由于制作人抄录、初算时责任心不强导致的错误。如抄录时漏掉某一数据,天气现象的演变时间颠倒,云量与云况矛盾等。 2.2程序方面的错误:由于总簿软件编制人员,对民航气象地面观测规范不熟悉,导致总簿编制方法手段运用不当,造成不符合规范的现象发生。 2.2技术方面的错误:由于观测从业人员对观测业务掌握得不熟练而导致的错误。如云组与降水的配合,天气现象与能见度的配合等存在的问题。现将民航西北地区观测总簿摘要和统计软件程序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列举分析如下:

  7. 2.3.1日合计和日平均的统计,当出现横行、纵行统计不一致时,以平均栏横行统计值为准有误,应以纵行统计为准。2.3.1日合计和日平均的统计,当出现横行、纵行统计不一致时,以平均栏横行统计值为准有误,应以纵行统计为准。 • 2.3.2月/年总簿最高温度日数及最低温度日数的统计均包含0.0℃,如果某日日最高温度或日最低温度为0.0℃,造成重复统计(规范原因); • 2.3.3天气日数的统计,一日中出现低吹尘和/或高吹尘时,错摘为浮尘,按照规范要求,一日中,有各种吹尘、吹沙现象出现时,均摘“SA”简字,统计为扬沙日。 • 2.3.4低、中云状日数的统计,用累积法统计有误,应按“间隔法”挑选统计; • 2.3.5目前,民航观测统一使用主导能见度,而分局机场录入的能见度为有效能见度,不符合要求; • 2.3.6月极大风速统计不一致,当月最大风速没有达到大风(17m/s)标准时,当月不进行月极大风速的统计。

  8. 2.3.7Cb和Tcu同高度时,按照云量分别进行统计方法有误;正确的应该为当Cb和Tcu同高度时,云量按Cb和Tcu的总和编报和统计。2.3.7Cb和Tcu同高度时,按照云量分别进行统计方法有误;正确的应该为当Cb和Tcu同高度时,云量按Cb和Tcu的总和编报和统计。 2.3.8总、低云量日数统计,应按“间隔法”挑选统计,各间隔日 数的和,应当等于该月的日数;如将上旬、中旬、下旬平均值均统计在总、低云量日数中,各间隔日数的和就大于该月的日数,导致统计结果有误。 2.3.9风的统计存在较多的问题,尤其是最多风向、频率的统计及书写不符合要求;如:月“最多风向”及其“频率”的挑选,若静风或VRB最多,则除挑静风或VRB外,尚需挑一个次多风向,写在静风或VRB之后。如: 若次多风向为静风或VRB时应再选一个次多风向;举例:VRB 20次 C 19次 挑选有误;正确的应为:VRB C 360 20 19 18

  9. 3.民航西北地区气象地面观测月(年)总簿常见问题分析探讨3.民航西北地区气象地面观测月(年)总簿常见问题分析探讨 针对造成民航西北地区气象观测月(年)总簿差错的主要原因进行因果分析,共找出导致观测总簿差错的最主要原因进行分析探讨,以期提升民航西北地区气象地面观测月(年)总簿的质量,从总簿审核中暴露出最多的问题是人工目测项目:云、能见度及天气现象,作为一名观测员,云、能见度及天气现象是最基本的三项目测项目,也是衡量一名观测员是否合格的最基础的观测业务,所以,抓主要矛盾,重点分析造成观测人员综合运用技术水平差的主要原因,以下分类列举分析、讨论:

  10. 3.1云 3.1.1云量与云状矛盾: 层状云(包括Cs、As、Ns)是布满全天的稳定云系,Ns出现时完全遮蔽日月,案例:某机场2007年9月16日1600正点云况记录:3Ns600,云量与云状矛盾,不符合规范要求。 3.1.2积状云(包括Fc、Cu、TCu、Cb)的云底云高存在问题: 积状云(包括Fc、Cu、TCu、Cb)的云底是近于水平的,各云块的云底高度大致相同。Fc、Cu、TCu、Cb均属于积状云,在同一个地区上空同一时段内,温度和湿度的条件基本相同,凝结高度大体一致。因此,积状云的云底是近于水平的,各云块的云底高度大致相同。有的机场在同一时间内出现积状云时云底高度相差300-600米。 举例:某机场2008年9月23日07-09时,云况如下:

  11. 3.1.3云的演变 云的相互演变是有一定规律的,必须遵守其演变规律,如Fn一般出现在降水云系(Ns、As、Cb及较厚Sc)下,而Fs一般不会出现在降水云系下,这两种云一般不会相互演变。 3.1.4云组的编报与记录顺序有关:(按照旧版手册要求)Cb或Tcu与其它云组同高度时,云组记录顺序不同,云组的编报结果就不同。 如:某机场气象台2008年7月8日观测的云况如下(最高的最低扇区高度3180米) 记录1:1Fn300 3Sc900 3Cb900 5Ac3000 编报1:FEW010 SCT030 SCT030CB BKN100 记录2:1Fn300 3Cb900 3Sc900 5Ac3000 编报2:FEW010 SCT030CB BKN100 结论:我们注意到,在以上4组云当中,有2组云是同高度的。也就是说,云组编报的结果与同高度云况记录的先后顺序有关,CB记录在后须编4组云,CB记录在前只须编3组云。目前,新版观测规范“第五十九条(四)附加组:当观测到强对流云(Cb或Tcu),且未在上述3组中编报时,应当按云高顺序在相应位置加报本组”,这样就弥补了漏报强对流云组的缺陷。

  12. 3.2天气现象和能见度 3.2.1风沙现象与风速大小有一定的关系: 举例:某机场,2006年8月10日0020-0253时,天气现象为霾(HZ),而此时段的平均风速为静风。 分析:按照观测手册霾现象出现时的条件要求,霾(HZ)出现时风速较大。 探讨:风速较小,尤其是静风或软风(0-1m/s)时,不宜报霾(HZ)。 3.2.2天气现象与能见度要相配合: 举例:某机场,2007年12月13日1200,主导能见度10KM,能见度演变BR1050— 1350。 分析:轻雾(BR)是近地面空气中水汽凝结或凝华而使主导能见度降低到1000米(含)至小于1000米的现象。 探讨:天气现象记录12月13日1200有轻雾(BR)与主导能见度10KM矛盾,不符合规范要求。

  13. 3.2.3雷暴降水存在较多的问题: (1)雷暴降水的特性呈阵性:雷暴是由对流性云系中产生的降水,所以降水的性质应该是阵性的。 举例:某机场,2006年9月3日天气现象和能见度演变记录如下: TS0230SE--0307SE -RA0052—0307 探讨:0230—0307所产生的降水应该是对流云系的降水,所以伴随的降水应该为阵雨,正确的应为-SHRA0052—0307或- RA0052— -SHRA0230—0307 (2)雷暴记录格式有误:雷暴或闪电出现时,在每个起止及演变分钟数的下面,用八个方位的拉丁字母及天顶符合记录它们出现、移动和消失的方向。 举例:某机场,2006年7月24日天气现象和能见度演变记录如下: -TS0927-0945 分析探讨:(1)在演变时间0230—0307分钟数的下面,应该记录雷暴出现、移动和消失的方向; (2)观测TS时,不需要判定其强度。

  14. (3)雷暴移动的规律:雷暴的移动是有一定规律的,不能随意臆造。(3)雷暴移动的规律:雷暴的移动是有一定规律的,不能随意臆造。 举例:某机场,2006年8月4日天气现象和能见度演变记录如下: TS0833NW---1008N---0927S 探讨:某机场,2006年8月4日雷暴移动方位跨度过大,不符合客观情况。 (4)冰雹的记录:降冰雹时,应该量取最大冰雹的最大直径,并配以文字说明进行记录,当冰雹最大直径大于10mm时,应当加测冰雹的最大重量,并记入纪要栏,并录入当月月总簿备注栏。 举例:某机场,2008年10月12日天气现象和能见度演变记录下: GR0524— 0530 分析:没有量取最大冰雹的最大直径,没有记入当日纪要栏,也没有录入当月月总簿备注栏

  15. 3.2.4天气现象与云组的配合: (1)降水与云组的配合矛盾:某机场2012年8月19日0700 —0800云况记录如下: 0700云况 0800云况 2 120 2 120 Fn Fn 3 300 4 300 8Ns1500 8Ns1500 0700—0800降水演变记录如下: -RA 2257- 0010 0048- RA0213 - -RA0250-RA0713-+RA0810-RA0821-RA0845-1055 分析:从当日降水演变情况来看,降水呈现出明显的不连续性, 0713~0845降水强度变化大而快,1小时32分时段内,经历了从中雨~大雨~中雨~小雨的转换过程,呈现出明显的阵性特征,期间值班观测员观测并记录云况为8Ns及少量的Fn,Ns常产生连续性降水, 强度变化小,8Ns、少量Fn与中雨、大雨搭配不符。 结论:云组Ns与降水(中雨、大雨)搭配不符合规范要求。 探讨:0713~0845降水强度变化大而快,降水量在此期间增大,考虑云层中是否隐藏对流云系,此种情况下,观测员可以根据当时降水情况,估测对流云隐藏云量并且按估计的结果进行记录及编发报。

  16. (2)降雪与云组的配合矛盾。 举例:某机场,2008年12月4日天气现象和能见度演变记录如下: -SHSN0547— 0629 0600的云况:3Cu600 分析:一般在高纬度地区,积云的云底高度比低纬度地区(沿海潮湿地区积云更低)的高一些,西安咸阳机场出现的积云云底高度一般在1000米左右,高原机场出现600米的Cu,3分量的Cu降阵雪,可否? (3)能见度演变记录不符合规范要求: 举例:某机场主导能见度SPECI报告标准的最大值为1500米,2009年8月16日天气现象演变记录如下: 16/8日纪要栏:BR0720—(1500)1137—(1600)1147 17/8纪要栏:BR1600—…… —(1300)0035—(1600)0055—0520

  17. 分析:16日1137分,某机场主导能见度及其它要素均没有达到特殊天气报告标准,为何记录并发布一份特殊天气报告?分析:16日1137分,某机场主导能见度及其它要素均没有达到特殊天气报告标准,为何记录并发布一份特殊天气报告? 17日0055分,主导能见度从1300米好转为1600米,在能见度好转并维持10分钟后是否应该发布一份特殊天气报告? 探讨:16日1137分,某机场主导能见度1500米,没有降低到1500米以下,不需要记录并发布一份特殊天气报告; 17日0055分,某机场主导能见度从1300米好转为1600米,在能见度好转并维持10分钟后应该发布一份特殊天气报告,代表本机场能见度已经确实好转。

  18. (4)降雪与降水量矛盾: 举例:某机场2010年12月24日、27日天气现象演变及记录如下: 12月24日,降雪维持时间20小时30分,日降水量1.2mm?,积雪深度4CM. 12月27日, 风速为静风时,天气现象报霾。 分析:12月24日,该机场降雪维持时间20小时30分,积雪深度4CM,而日降水量仅有1.2mm,降水量及积雪深度明显不相符。 12月27日,该机场连续几小时风速为静风,天气现象报霾,不符合手册霾出现时风速较大的条件。 探讨:12月24日,该机场日降水量1.2mm,存在一定的问题; 12月27日,该机场连续几小时风速为静风,天气现象报霾,存在一定的技术问题。

  19. 二、 制定对策 目前,西北地区气象中心针对民航西北地区观测总簿运行情况,通过对民航西北地区气象地面观测月(年)总簿的初审、审核、复审、再复审等一系列措施,对造成民航西北地区观测总簿差错的主要原因进行调研分析,研究制定相应对策如下: 表2对策表

  20. 三、对策实施 民航西北地区气象中心针对西北地区观测总簿运行情况,根据以上制定的对策,具体实施情况如下: 1.加强培训:气象部及气象中心联手在全局范围内, 组织气象部门技术室主任及总簿预审人员,进行了观测总簿审核工作的专题培训; 2.完善程序:通过循序不断地审核,找出总簿软件程序的缺陷,继而不断修订完善软件,使之更加符合观测规范要求; 3.重视预审:加强各单位观测总簿预审工作,预审人员在上交前负责对本机场观测总簿的初审工作; 4.严格审核:西北地区气象中心负责全局观测总簿的审核工作,并按要求严格进行审核,把好总簿质量关; 5.跟踪检查:西北地区气象中心定期对西安气象中心、兰州、银川、西宁分局观测总簿运行现状进行全面检查。 6.总结提高:在西北空管局范围内,每半年进行一次总薄质量的评定,对好的提出表扬,较差的提出批评。

  21. 四、效果验证 民航西北地区气象中心经过对西北地区观测总簿审核近6年的实践,按照SMS的管理理论,由于层层把关,形成了P-D-C-A循环良好的运行机制,西北地区观测总簿的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观测数据资料的准确率大大提高,同时提升了观测资料的可利用率。通过对民航西北地区2006年7月—2011年12月气象地面观测月/年总簿的审核结果对比,观测总簿的错项率呈明显下降趋势,见图表3

  22. 表3 2006年7月—2011年12月观测总簿错情率统计

  23. 经过多轮P-D-C-A循环,实现了原定目(3%00),成绩显著,具体效果如下:观测总簿错情率由集中审核前的29.45%00降低到现在的1.6%00,经过多轮P-D-C-A循环,实现了原定目(3%00),成绩显著,具体效果如下:观测总簿错情率由集中审核前的29.45%00降低到现在的1.6%00, • 审核前后总簿错情率对比见表4、图2 图2审核前后效果对比

  24. 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目前,民航西北地区气象地面观测月(年)总簿已逐步走向正规,通过循序不断地审核,找出总簿软件程序的缺陷,继而不断修改软件,已基本消除程序统计方面的差错;通过每月一次的安全教育,增强了观测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大大降低了人为因素引起的差错;通过加强对观测从业人员的业务学习和培训,使得观测员的业务技能逐步提升,从而大大减少了观测业务技术方面的差错。民航西北地区气象观测月(年)总簿的质量呈现出明显上升趋势,截止2011年底,气象观测月(年)总簿的错情率已控制在年内达3%00目标,取得了预期良好的效果。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目前,民航西北地区气象地面观测月(年)总簿已逐步走向正规,通过循序不断地审核,找出总簿软件程序的缺陷,继而不断修改软件,已基本消除程序统计方面的差错;通过每月一次的安全教育,增强了观测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大大降低了人为因素引起的差错;通过加强对观测从业人员的业务学习和培训,使得观测员的业务技能逐步提升,从而大大减少了观测业务技术方面的差错。民航西北地区气象观测月(年)总簿的质量呈现出明显上升趋势,截止2011年底,气象观测月(年)总簿的错情率已控制在年内达3%00目标,取得了预期良好的效果。

  25. 表5差错统计对比表 图3 差错效果对比图

  26. 五、总结提高 过硬技术和敬业精神是做好民航气象观测总簿编制和审核的前提,因此,为了使民航气象观测总簿编制及审核工作做得更好,相应所取得的气象资料才能体现出三性(代表性、准确性、比较性)的要求,总簿预审及审核人员还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必须熟练掌握业务民航气象地面观测规范、手册、行业标准等所涉及到的所有业务内容; 2.掌握辖区内各机场气候特征,熟知各机场特殊天气报告标准,弄清当地各种天气现象的成因,特别是局地性天气特征。 3.把好关键时期关。尤其是复杂天气出现较频繁时期各气象要素的配合。 4.把好总簿质量关,审核人员应本着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严谨认真的对待每一个数据。

  27. 目前,民航西北地区气象地面观测月(年)总簿,通过一系列改进措施及一年多来的实际,取得了预期的效果,民航西北地区观测总簿的质量有了明显的提升,观测数据资料的准确率大大提高,同时促进了民航西北地区观测业务质量的提升,民航西北地区气象中心在地面观测总簿的审核和完善方面已经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为下一步在整个西北地区(包括属地化机场)观测总簿编制和审核工作的规范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28. 参考文献 [1] 周建华,耿家勤 . 民用航空气象地面观测技术手册 [M] . 北京:中国民用航空总局空中交通管理局, 2007.5 [2] 苏兰根 . 民用航空气象地面观测规范 [M] . 北京:中国民用航空总局空中交通管理局气象处,2006.4 [3]《民用航空行业标准—民用航空气象第10部分:地面观测记录》 [M] .北京:中国民用航空总局空中交通管理局气象处, 2011.6.1 [4] 朱炳海,王鹏飞, 束家鑫 . 气象学词典 [M] .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5.261 [5] 民用航空气象地面观测规范 [M] . 北京:中国民用航空局行业管理办公室,2012.6

  29. 不足之处敬请专家评委批评指正 • 谢谢! 2011年5月18日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