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0

第四章 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

第四章 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 第一节 全身麻醉药 第二节 安定药、镇静药、抗惊厥药 第三节 镇痛药 第四节 中枢兴奋药. 第一节 全身麻醉药 ( General anesthetic ). 一、概念 二、分类 三、作用机理 四、麻醉的分期 五、麻醉方式 六、注意事项 七、吸入性麻醉药 八、非吸入性麻醉药. 一、 概念:.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四章 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四章 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 第一节 全身麻醉药 第二节 安定药、镇静药、抗惊厥药 第三节 镇痛药 第四节 中枢兴奋药

  2. 第一节 全身麻醉药(General anesthetic) • 一、概念 • 二、分类 • 三、作用机理 • 四、麻醉的分期 • 五、麻醉方式 • 六、注意事项 • 七、吸入性麻醉药 • 八、非吸入性麻醉药

  3. 一、概念: • 全身麻醉药(General anesthetic)简称全麻药,是指能可逆地引起不同程度的意识和感觉消失,特别是痛觉消失,肌张力消退,但仍保持延脑生命中枢(呼吸、心跳)正常功能,便于进行外科手术的药物。

  4. 二、分类 • 虽然种类很多,根据它们理化性质的不同分两类:如 • 1、吸入性麻醉药:乙醚、氯仿和氟烷等; • 2、非吸入性麻醉药(静脉麻醉药) :水合氯醛、巴比妥类、乌拉坦、氯胺酮等。

  5. 1、吸入性麻醉药: • ①气体或沸点低易挥发的液体 • ②经肺吸收,产生麻醉作用,又经呼气排出; • ③优点:易控制麻醉程度,停止给药后,药物从呼气中迅速排出,机能很快恢复,较安全 • ④缺点:使用不方便,需麻醉装置;且在麻醉过程中,兴奋期长的,易引起外伤,所以国内兽医很少使用。

  6. 2、非吸入性麻药: • ①iv给药入血后,主经肾排出; • ②缺点:不易控制麻醉深度,因排泄慢,恢复期长; • ③优点:给药方便,麻醉迅速,诱导期短或不明显,对呼吸道不易产生刺激作用或不引起异物性肺炎等危险 ;临床用的较多

  7. 三、作用机理 • 其争论很大,尚未定论,却提出了很多学说,这里简单介绍三个学说: • 1、类脂质学说:全麻药的脂溶性与麻醉强度有着密切关系,麻醉强度与油/水分布系数成正比 • 2、神经生理学说: • 3、水合微结晶学说(分子学说):

  8. 四、麻醉的分期 • 麻药对动物的麻醉作用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为掌握深度,得到满意的麻醉效果,防止残废的事故发生,而人为地将麻醉过程分为四期,各期之间并无明显的界限。四期(三期)分为: • 第一期:镇痛期 • 第二期:兴奋期 • 第三期:外科麻醉期 • 第四期:麻痹期

  9. 1.判断指标: • ①意识、②感觉、③呼吸(次数,深浅与规则性)、④血压(高、低)、⑤脉博(次数与性质)、⑥瞳孔(正常、扩大与缩小)、⑦角膜反射(有或无),⑧骨骼肌张力等。

  10. 2.麻醉顺序: • CNS各部位对麻醉药的敏感性有明显差异 ,其产生抑制的顺序为: • ①大脑皮层 • ②皮层下中枢 • ③脊髓 • ④延髓 • 其苏醒的顺序反之

  11. 3.麻醉分期: • 第一期:镇痛期(随意运动期) • 第二期:兴奋期(不随意运动期) • 第三期,外科手术期: • 第四期:麻痹期(中毒期或呼吸麻痹期)

  12. 第一期:镇痛期 • 是指从麻醉开始至意识和痛觉近于消失的一段时间 • 为大脑皮层和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受到抑制。此期中各种反射活动存在,肌张力正常。 • 临床上可出现呼吸加快,血压升高,脉搏增快等,这些变化为吸入麻醉药对呼吸道的刺激所致。

  13. 第二期 :兴奋期 • 为意识完全丧失到眼睑反射迟钝的一段时间。 • 动物对外来刺激表现出过度或失常反应,异常兴奋,鸣叫或挣扎,瞳孔放大,眼球转动,骨骼肌张力增强,各种反应亢进,血压上升,脉搏增强,角膜、皮肤和吞咽等活动正常。

  14. 第三期: 外科手术期 • 此期分浅麻和深麻两种。

  15. 外科手术期(续) • 浅麻醉期 • 该期的明显特征为动物安静,呼吸深而规则且缓慢,骨骼肌张力消退,对锐痛不引起反射性肌收缩,舌肌松弛,脉搏整齐,瞳孔大小正常,角膜、咽喉反射几近消失。 • 一般在此期进行手术,配合局麻药更好。

  16. 外科手术期(续) • 深麻醉期 • 角膜、眼睑、咽喉反射等均消失,眼球固定,排粪排尿频繁,瞳孔由缩小转向扩大,脉搏变弱,呼吸浅而弱,以腹式呼吸为主,血压下降 • 此时应立即停药。人工呼吸急救,以免呼吸停止而死亡

  17. 第四期:麻痹期 • 本期是延髓受到抑制逐渐严重,最后完全被抑制, • 呼吸极微而停止,脉细微,血压急剧下降,瞳孔突然扩大。外科麻醉严禁达到此期。呼吸停止在先,心跳停止在后。

  18. 五、麻醉方式(复合麻醉) • 理想的麻药应是: • ①安全范围大、毒性小。 • ②麻醉的诱导期和苏醒期要短。 • ③消除疼痛和肌松要好 • 但目前尚无理想的麻药问世,一般采取复合麻醉: 即同时或先后应用两种以上的药物,取长补短,增强麻醉药的作用,减少毒副作用,其主要方式如下:

  19. 麻醉方式(续) • (1)麻前给药:在给麻药前,先给一种或几种药物,以减少麻药的副作用或加强药效。 • 如:用使用阿托品(Atropine) 抑制呼吸道腺体的分泌。 • 又如:用氯丙嗪,可以加强麻醉与镇痛的效果。

  20. 麻醉方式(续) • (2)基础麻醉(强化麻醉)先用一种中枢抑制药使动物进入浅麻醉作为基础,再用另一种麻醉药使之达到麻醉的深度。 • 兽医临床常用水含氯醛浅麻醉,再用吸入麻醉药维持麻醉的深度。 • 在使用水合氯醛之前使用氯丙嗪。

  21. 麻醉方式(续) • (3)混合麻醉:把数种麻醉药配合一起进行麻醉,使它们互补长短,从而增加麻醉强度,减轻毒性,扩大麻醉范围。 • 常见有水含氯醛—硫酸镁注射液 • 水合氯醛—酒精注射液等。

  22. 麻醉方式(续) • (4)配合麻醉:先用某种麻醉药麻醉,同时选用另一种麻醉药作为辅助剂。 • 临床上常用局麻药配合全麻药进行麻醉

  23. 六、注意事项: • 1、麻醉前禁食8-12小时,防止呕吐和呕吐物呛入肺中。 • 2、麻醉前做好健康检查,准备急救药品等 • 3、做好保定,随时检查机体各体症,将舌拉于口外,禁防窒息死亡。 • 4、加强护理,注意保温。

  24. 七、吸入性麻醉药 • 1、麻醉乙醚(anesthetic ether)易燃易爆,易氧化生成过氧化物及乙醛,使毒性增加。易于控制麻醉深度之特点。对心、肝、肾等的毒性小或无,是比较安全的麻醉药,肌肉松弛作用较强。但此药的诱导期和苏醒期较长,易发生意外,现已少用。 • 2、氟烷(halothane)不燃不爆,但化学性质不稳定。麻醉作用强,诱导期短,苏醒快,但氟烷的肌肉松弛和镇痛作用较弱

  25. 恩氟烷(enflurane)及异氟烷(isoflurane)是同分异构物,和氟烷比较,麻醉诱导平稳、迅速,苏醒也快,肌肉松弛良好,是目前较为常用的吸入性麻醉药。恩氟烷(enflurane)及异氟烷(isoflurane)是同分异构物,和氟烷比较,麻醉诱导平稳、迅速,苏醒也快,肌肉松弛良好,是目前较为常用的吸入性麻醉药。 • 氧化亚氮(nitrous oxide)又名笑气,性稳定,不燃不爆。镇痛作用强,停药后苏醒较快,主要用于诱导麻醉或与其他全身麻醉药配伍使用。

  26. 八、非吸入性麻醉药 • (-)非巴比妥类 • (二)巴比妥类

  27. (-)非巴比妥类 • 非巴比妥类的全麻药种类繁多。现仅介绍常用几种。

  28. 1、水合氯醛 (Chlorali Hydras) 本品化学稳定性差,不宜煮沸消毒。 口服或直肠内给药都能迅速吸收,吸收后在肝脏内转化为三氯乙醇,最后从尿中排出。 【药理作用】 (1)中枢神经系统水合氯醛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随剂量不同,可产生镇静、催眠和麻醉作用。 (2)呼吸系统 对呼吸系统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用于麻醉时的安全范围小。 (3)心血管系统能直接抑制心肌代谢,致使心脏活动减弱,血压下降 (3)降低新陈代谢,抑制体温中枢,外界气温低时,能显著降低体温,与氯丙嗪合用更明显。

  29. 作用机理(Mechanism) • 主要抑制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

  30. 临床应用(Indication) • 1.镇静、催眠和抗惊厥 • 用于马属动物的疝痛,破伤风,脑炎、膀胱痉挛,子宫脱出等。 • 2.用于中枢兴奋药(安钠加、士的宁等)中毒的解救。 • 3.也用于马、猪的全身麻醉。其它动物(反刍动物)副作用大,少用。 • 4.用于基础麻醉。

  31. 不良反应(Prohibition) • 易引起腺体分泌增加和瘤胃膨胀。注意麻前给阿托品(Atropine)。 • 刺激性 用于静脉注射漏出血管外时可导致局部炎症与坏死。口服时应将其稀释成2%~3%溶液,并配与粘浆保护剂。 • 呼吸抑制 水含氯醛中毒出现呼吸抑制时应选用安钠咖或尼可刹米等药物解救,一般预后不良。但不能用肾上腺素解救,以免导致心肌纤颤。 • 与氯丙嗪合用,要注意保温;

  32. 2、氯胺酮 Ketamine • 作用特点: • 静脉注射迅速作用,持效时间短。在1min内可使意识模糊,持效约10min,30min内可恢复正常。肌肉不松弛,眼对光反射、角膜与喉反射仍存在,但痛觉明显消失。氯胶酮麻醉可使意识与痛觉、抑制与兴奋分离,故称为分离麻醉(Dissociative anesthesia)。麻醉后肌张力增加,呈“木僵样麻醉”。

  33. 临床应用(Indication) • 1. 用于猫、羊、猪、虎及珍禽不需要肌松的手术 。 • 2.用于妊娠期母羊的麻醉。 • 3.因可以肌注,适用于野生动物的疾病诊断、X检查、创伤冲洗、采血、拔牙等作为镇痛性麻醉药。 • 用于诱导麻醉或基础麻醉。

  34. 3、乌拉坦Urethane • 口服易吸收,仅产生催眠作用。用于犬、马等动物时仅有镇静和催眠作用。静脉注射给药可使小鼠、大鼠、兔、猫和家禽产生镇静、催眠和麻醉作用。现为实验室小动物的麻醉药。

  35. (二)巴比妥类药物

  36. 构效关系: • 本类系巴比妥酸的衍生物。 • ①巴比妥酸本身无中枢抑制作用,若5位碳上的H为烷基、苯基取代,才有中枢抑制作用。 • ②在5位碳原子上烷链(侧链)长度增加时,中枢抑制作用加强,稳定性下降,但碳原子数超过6个时,则有兴奋作用。 • ③若2位碳原子上的氧被硫取代时,则作用持续时间更短,如硫喷妥钠。

  37. Mechanism: • 机理尚未完全阐明,一般认为巴比妥类药物能阻断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的传导机能,使大脑皮质细胞由兴奋转入抑制因而产生镇静,催眠或麻醉作用。

  38. 分类: • 按其作用时间长短的不同,分为长、中、短三类。 • 长效:苯巴比妥与巴比妥;临床主要用于镇静、抗惊厥和治疗癫痫。 • 中效:戊巴比妥与异戊巴比妥;用于基础麻醉和中、小动物的麻醉药,麻醉时间长,苏醒期长,小剂量可用做镇静、催眠。 • 短效:硫喷妥钠。良好的全麻药,麻醉深度易调节,没有明显的兴奋期,麻醉持续时间短,苏醒期短, • 有肝药酶诱导作用。

  39. 1、 戊巴比妥钠 Pentobarbital Natric • 胃肠道等易吸收,分布于体液和各组织、易透过胎盘屏障,在肝中破坏。

  40. 作用特点: • 1.诱导期短,且无兴奋现象,但苏醒期长,一般为6-18h,猪要24-72h;且出现兴奋现象。 • 2.麻醉持续时间,个体差异大,平均30min,犬为1-2h,羊为15-30min; • 3.有明显地呼吸抑制作用,且与麻醉时间长短成正比。

  41. Indication: • 1.作中、小动物的全身麻醉药。 • 2.作各种动物的镇静与基础麻醉药。 • 3.小剂量可用做镇静、催眠、抗惊厥。如:破伤风、脑炎,以及中枢兴奋药(士的宁)中毒的解救药。

  42. 2、异戊巴比妥 Amobarbital • 异戊巴比妥又名阿米妥 Amytal • 特点: • 1.[药动][应用]等与戊巴比妥相似。 • 2.不单用麻醉药,因不但易造肺炎等并发病,且苏醒时兴奋,易受伤。

  43. 3、硫喷妥钠 Pentothal Natric • 又名番托撒(Pentothal) • 药动学特点:作用快而短,大部肝内破坏小部呈原形尿排出。因脂溶性高,易透过“BBB”,因有再分布现象,所以很快从脑中消失。 • 再分布:药物的脂溶性高,易透过“BBB”进入脑组织,但又很性重新分布到肌肉、脂肪等组织,使脑内药物浓度降低的现象。

  44. 作用特点: 为巴比妥类良好的全麻药,麻醉深度易调节,没有明显的兴奋期,麻醉持续时间短,一般20-30min,苏醒期短,苏醒期兴奋性较弱。 但镇痛效能弱,肌肉松弛差。且易出现呼吸中枢和血管运动中枢抑制,但对心脏毒性小。

  45. 临床应用(Indication) • 1.临床用于中小动物和实验动物的麻醉。 • 2.抗惊厥,中枢兴奋药中毒、破伤风、脑炎等所引起的惊厥,抗惊厥作用比戊巴比妥强 不良反应(Prohibition) • 能使反刍动物唾液分泌大量增加,需用药前用阿托品(Atropine)。

  46. 第二节 安定药、镇静药、抗惊厥药 一、安定药、镇静药 • 安定药是指能消除异常兴奋、狂躁不安等,达到安稳的精神状态的一类药物。临床上用于减轻动物的攻击性,使动物安静、驯服,也可做麻醉前给药。 • 镇静药是对中枢神经系统起安静作用的药物。临床上用于消除动物的烦躁、不安等高度兴奋等症状,便于治疗和生产操作,大剂量有抗惊厥作用。

  47. (一)、溴化物 • (二)、吩噻嗪类 • (三)、苯二氮卓类 • (四)、赛拉嗪和赛拉唑 • (五)、其它

  48. (一)溴化物 • 溴化物包括溴化钾、溴化钠、溴化铵和溴化钙,溴化钾、溴化钠、溴化铵各3%的水溶液称三溴合剂。 • 溴化物内服易吸收。主要经肾脏排泄。溴离子的排出,服药初期较快,以后逐渐缓慢,因而长时间应用易产生蓄积作用。 • 溴离子主要是选择性地抑制大脑皮层运动区和皮层的感觉机能,从而使动物呈现镇静作用。

  49. 临床应用 • 临床剂量仅有镇静作用,可用于中、小动物抗惊厥和治疗破伤风等兴奋性疾病 • 用于猪和家禽的食盐中毒。 • 溴化物和咖啡因配合(安溴注射液)用于治疗马、骡疝痛,有缓解疼痛的作用。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