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8

现代大学精神 与大学服务管理

现代大学精神 与大学服务管理. 后勤服务中心党总支书记 杨权斌 2011-8-9. 一、大学精神的源流与特点. 大学精神 就是大学应当奉行的一种 理念 ,是贯穿在大学生活中大家共同遵循的 准则 ,是共同追求的一种 境界 ,体现大学的 本质特点 ,有别于政府有别于企业有别于部队的精神,它既能 顺应社会进步的需要体现时代精神的精华 ,也能 体现一种面向未来的品格 , 具有穿越时空的永恒的精神力量 。. 一、大学精神的源流与特点.

fraley
Download Presentation

现代大学精神 与大学服务管理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现代大学精神与大学服务管理 后勤服务中心党总支书记 杨权斌 2011-8-9

  2. 一、大学精神的源流与特点 大学精神就是大学应当奉行的一种理念,是贯穿在大学生活中大家共同遵循的准则,是共同追求的一种境界,体现大学的本质特点,有别于政府有别于企业有别于部队的精神,它既能顺应社会进步的需要体现时代精神的精华,也能体现一种面向未来的品格,具有穿越时空的永恒的精神力量。

  3. 一、大学精神的源流与特点 • 最早的近代大学是十一世纪诞生在法国或意大利,一般都认为巴黎大学是欧洲大学之母,其实巴黎大学最初并不是一个真正的大学,它是巴黎圣母院的一座神学院叫索邦神学院,玄学为中心, • 我国有些学者认为最古老的大学诞生在中国西汉的汉武帝的时的太学,太学是国立最高学府,以儒学为中心。

  4. 一、大学精神的源流与特点 真正的高等教育革命是从德国开始的。19世纪德国创办了柏林洪堡大学,洪堡是普鲁士教育大臣,一个著名学者。洪堡大学的革命性意义在: • 第一,强调大学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 第二,把大学的功能从单一的人才培养扩展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实行教学和科学研究相结合; • 第三,强调学术自由,思想自由。

  5. 一、大学精神的源流与特点 中国的第一所国立大学是北京大学,蔡元培主政北大的最大贡献就是完成了国子监向现代大学的过渡。蔡元培的办学模式基本上是参照德国。 • 第一,他强调杜绝官场; • 第二,他强调了学术自由; • 第三,他也搞象牙塔办学模式,主张重理学轻实学,重理科轻技术,所以北大这种重理轻工的传统一直延续到现在。

  6. 一、大学精神的源流与特点 二战之后,以美国为代表的大学开始摆脱象牙塔办学模式,顺应工业革命的需要,大学与社会生活密切结合,大学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化教育,大学大扩张,功能开始走向多样化,从原来的教育中心科研中心走向三大功能: • 人才培养; • 科学研究; • 社会服务。

  7. 一、大学精神的源流与特点 上海海事大学在建设教学研究型世界高水平海事大学的过程中,要按照现代大学从三大功能拓展为五大使命: • 第一,人才的摇篮,培养高素质创作型人才的摇篮; • 第二,科学的前沿,认识未知世界探求客观真理的科学前沿; • 第三,孵化和转化科技成果的基地; • 第四,多元民族文化的圣地,和多元文化对话的平台,社会文明的灯塔; • 第五,国家社会的思想库和智囊团。

  8. 一、大学精神的源流与特点 1、第一个大学精神:追求知识,探索真理 这是大学的一个永恒精神,永远的不迷信不僵化,不固执不盲从,敢于挑战权威,勇于坚持真理为真理而斗争。 在学校的科学研究中,讲三段式的思维模式,第一段要弄清楚为什么,第二段要搞清楚是什么,第三步是找到解决问题的出路。 这种思维模式的训练在以后工作中非常重要。 领导讲话第一段知道为什么;第二步就弄清是什么,也就是我们今天讲的弄清精神本质抓住实质,现在我觉得有时候领导讲话抓不住重点本质,越讲越长,恐怕还是功夫不够;第三就是怎么办,当干部的要知道,它是应该理论和实际的结合点,上情和下情的结合点,工作的切入点突破点,只有找到结合点突破点,工作才能落实下去。

  9. 一、大学精神的源流与特点 2、第二个精神:关爱青年,珍视人才 大学是以人为本的事业,以人才为本,这是大学的永恒精神。 大学中应特别懂得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发展人,健全人,帮助人,这是大学一切工作的出发点。 大学的工作者应该特别的爱护学生对学生充满着爱心,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负责,对学生的未来的前途命运负责,学校的功能越来越多了,但是有时候处理不好就会冲淡了以学生为本的中心。 在人才的培养中应当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尊重个性照顾特点,在合格的基础上培养特长,提携优秀,鼓励拔尖,只有不拘一格才可能人才辈出。 “求贤若渴,爱才如命”应当是教育家的职业天性。

  10. 一、大学精神的源流与特点 3、第三个精神:引领文化,传承文明 文化的本质是以文化人,大学应该是社会文明的灯塔,链接古今的桥梁,多元文化对话的平台。 大学能够长盛不衰,就因它能把过去现在和未来有机地连接起来,在传统和革新,历史和未来,民族和世界之间搭建起一座桥梁,找到一种均衡。

  11. 一、大学精神的源流与特点 4、第四个精神:服务社会,面向未来 大学如果不能适应现实的社会,就没法生存。而大学最有价值的地方,不在于适应现在,而在于面向未来,为未来的理想社会培养理想的人才。 如果大学过分的流于世俗,过分地强调现在,适应现实,那就会失去远大的前途,失去大学最本质的特点——面向未来的品格。 大学里最可贵的地方在于大学是一个充满着理想、幻想、空想和梦想的地方,所以对于年轻人,一定要鼓励他解放思想,敢想敢干。一个二十来岁的年轻人,没点理想,没点空想,没点梦想,没点大话,他将来成不了大气。

  12. 一、大学精神的源流与特点 5、第五个精神:学术自由,兼容并茂 世界的本质是多元,文化的多样性,差异性构成才构成了这样一个生机勃勃的社会的文化系统,多元共生是文化繁荣的标志。这是文化创新的源泉,是文化强大持久的保证。 和而不同,多元统一,是宇宙的永恒的法则,是和谐的最高境界。 在大学中,必须奉行学术自由思想自由的原则——兼容并貌,坚持贯彻双百方针。如果只允许一元,不允许多元,大学就难以生存,科学就不能发展。

  13. 二、当下中国大学精神的缺失与表现 1、大学理念缺失 就中国的当代大学而言,已经形成自己鲜明理念的大学还很少,其主要原因可能是,中国虽然有完整的大学教育体系和勇于改革的教育实践家,却缺少大学自治的社会环境和卓越的教育思想家。现在中国很多大学对理念的思考与实践,多集中在具体的操作化的布置工作性质的层面。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震天口号中,许多大学规划几年达到目标,巨大的投入、宏伟的蓝图,美丽的校园中增添了许多躁动的学生……大学生的理想在“象牙塔”里由“我要当科学家”,变成了在“社会轴心机构”中“我要票子、车子、房子……”。

  14. 二、当下中国大学精神的缺失与表现 2、大学精神缺失 许多教育专家认为,在保障大学的高水准方面,大学精神比任何设施、任何组织都更为有效。然而,中国大学精神的缺失表现在多方面:大学作为教学和学术自治中心的地位没有得到确立;大学办学缺乏鲜明的个性和独到的理念,定位贪大求全,办学目标功利化;大学教师的文化品位下降,学术失范,一些学者把治学作为一种实现其他目的的手段,在权势与学术观点发生冲突之际,往往按照权利的意志修改学术观点,而不是以学者的良知来维护学术自身的尊严……

  15. 二、当下中国大学精神的缺失与表现 3、大学教师理想缺失 近年来,中国大学普遍提出,青年教师要硕士化、博士化,并大量评聘和引进教授,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教师学历职称“大跃进”现象,加速了大学教师的功利化。 现在的一些大学教师热衷于所谓教育的实用追求,大学教师的理想主义精神似乎早已被抛之脑后。因此导致大学教育也越来越远离精神生活,越来越缺少对生活中崇高理想的追求,使现在的大学教育更多的着眼于复制具有人文和科学知识的受教育者,醉心于克隆一个个缺少个性的眼睛与心灵。

  16. 二、当下中国大学精神的缺失与表现 4、大学独立性缺失 今天中国大学的“领导”也有行政级别,也属“官场人物”,按官场规则行事,使大学无法真正独立,这也对大学精神的造成了极大损害。一些行政部门缺乏对大学的必要尊重,更进一步加速了大学独立性的失落。 大学是一批具有独立人格、独立价值判断能力的知识精英的聚集地,大学能够积聚社会良知、彰显批判意识,展现对民族与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忧患与追求,所以大学应该将自身在制度构造上的独立性与其知识精英的独立人格有机地统一起来。

  17. 二、当下中国大学精神的缺失与表现 5、大学制度缺失 中国大学长期以来一直以政府行政约束为主导,经费来源、专业设置、招生计划等等保持大学正常运转的各种资源,完全由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控制。这种教育资源配置方式导致大学组织行政化的局面长期难以解决。这说明急功近利的政策不能催生出真正意义上的大学,现在大学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不是某个学校、某个人的问题,说到底是体制、机制问题,即制度问题…… 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是新时期中国大学改革的方向和发展的必然要求。

  18. 二、当下中国大学精神的缺失与表现 6、大学行政服务缺失 大学内部行政组织是公仆,而不是公婆,行政组织必须为师生服务,对师生负责,这是大学内部行政组织存在的价值基础。大学内部行政组织要牢固树立“师生权利本位,行政服务本位”的观念,以实现师生根本的学术(学习)权力作为自身服务的最高标准,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想师生之所想、谋师生之所求、解师生之所忧。对大学内部行政组织而言,必须以师生拥护不拥护、师生赞成不赞成作为实践行政权力的最高准则。 对大学的每一个行政人员而言,都要实现由“管理者”向“服务者”的角色转换。

  19. 二、当下中国大学精神的缺失与表现 7、大学教授话语缺失 大学之所以为大学,大师是关键。从某种意义上,任何一所大学的精神都由其教授来代表。如果一所大学有一大批学问深厚、道德崇高的教授,这所大学学术气氛必浓,学风校风必优,也必将成为人们难以忘怀的大学。大学教授作用的充分发挥,是决定大学生存与发展的本质因素。目前中国各大学以及各院系都设有类似于教授会的“学术委员会”,然而“学术委员会”在学校重大问题上都没有决策权,甚至也没有发言权,最多就是当当“智囊”。

  20. 二、当下中国大学精神的缺失与表现 8、大学特色缺失 特色是一所大学优势和生命力之所在。 不同的大学由于在教育体系中的目标定位、价值取向、学科结构、历史传统不同,会呈现不同的个性,不同的特色。 一所大学只有认清自己的优势,找准自己的定位,保持自己的个性,才可办出特色保持优势。然而,中国大学“同质化”严重,已是国内外教育专家的普遍看法。 在2004年8月举办的“第二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上,伯顿·克拉克说:“大学要生存与发展就必须办出特色,从一定意义上说,‘特色就是质量’。特色就是服务与质量的特殊性。”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忧虑地说,中国“现在的大学,喊出的口号都一样,‘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式’,重点大学都这么提;很多学校盲目攀比……千校一面的趋同化倾向令人担忧。”

  21. 二、当下中国大学精神的缺失与表现 9、大学学术评论缺失 严肃健康的学术评论可以匡正谬误、拓宽思路、深化认识、繁荣学术,它是学术自由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术界繁荣的前提条件,也是抑制学术腐败的有力武器。 近年来,中国大学里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学术评论的空气非常缺乏,多数评论要么是假大空式的吹捧,要么是故作艰深的剖析。其实,学术的健康发展离不开严肃、积极的学术评论。在开展学术评论时,对优秀的学术成果要大力推荐;对粗制滥造、假冒伪劣之作应进行有力的批评和揭露;对平庸之作不作恭维吹捧。让学术在评论中推进,让学风在评论中净化。

  22. 二、当下中国大学精神的缺失与表现 10、大学信任缺失 一些学子认为,在大学这所青春集中营里,每个人都像趴在玻璃上的苍蝇一样,自觉前途一片光明,却仿佛无路可走,真是死读书活受罪。大学近几年连续扩招,在校人数激增,优质教育资源不足,大学管理改革滞后,必然会导致大学突发性事件突出,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马加爵、薛荣华等事件曾一度震惊世人……类似的考试作弊,毕业论文抄袭等问题也屡见报端。更严重的是大学充斥着浮躁之风、浮夸之风,出现了泡沫学术。大学在强大的商业压力下,日渐庸俗……。

  23. 三、现代大学管理的特点与难点 1、大学是复杂的多元机构 大学有若干个目标,有若干个权利中心,又为若干个顾客服务。它为什么属于一个复杂多元机构,因为大学的权利是多元的,举办者、投资者、领导者、管理者、教育者和学习者各有各的权利,但是大学的权利与等级意识非常淡薄,所以大学在我们这个官本位很强的国家里办学自主权和相对独立性会受到各种制约,上级常常自觉不自觉得把大学当作一个下属部门来对待。 大学里多元思想文化想激荡的局面是大学科学创新的最好的土壤。对一个问题的看法可能是完全不一样的,而且可能都是对的。

  24. 三、现代大学管理的特点与难点 2、大学是一个松散的,纵横交错的管理网 大学是一种纵横交错的复杂的松散的管理系统,学校的领导者,一把手独断专行不行,优柔寡断更可怕,而领导者最好的优点是优柔寡断,优柔就是民主,寡断就是很少断错。 在大学工作中,议事方式、议决方式有时就像联合国的安理会,经常进行每个人都有发言权,每个人都有表决权,每个人都有否决权,按照最小的公约数,能达到一个协议,想执行就执行,不想就放一边。大学里欣赏的一句话“真理越辩越明”,其实一旦开始争论,人们的大多数情况下,是要面子而不要真理的。

  25. 三、现代大学管理的特点与难点 3、大学专家学者是最难带领的一支部队 从思想上来讲他们最崇尚思想自由,权利意识等级意识非常淡薄。 从工作特点讲脑力劳动者有着充分自主的空间,既不能进行过程的监控,甚至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对他们都没有用,脑力劳动就是这个特点,动脑子就是在工作,不动脑子就等于没工作。 从思维方式讲,大学是喜欢搞科学研究,喜欢采用批判思维和求异思维,绝不简单认同。 从人事制度上讲,干部的帽子都是纸的,一风吹就吹掉。而学术职务像教授、院士,他是由学术机构评审出来的,不必专门的去对那个特定的人去负责,特定的组织负责,他的帽子是铁做的,在很多情况下大学管理不是凭借的硬权力,而是凭借的软权力,领导者的说服力、影响力,人格的魅力和在职业界的声望。

  26. 三、现代大学管理的特点与难点 4、大学里最困难的问题就是应对学潮,是大学领导者的最大风险 这是大学领导者最难以跨越的一个雷区,一片陷阱区。学潮是古今中外大学共有的一种现象,只要有大学,只要年轻人聚在一块,就会闹事……如果一旦学生因为校内问题:教学问题,生活问题,住房问题,安全问题等等引发学潮闹事,学校有充分的自主处理空间;但是如果是社会问题,政治问题和国际问题引发的学潮,学校就很难处理。要把学生闹事、社会学潮处理下来,经常是两头都不满意。如果说,上面不太满意,基本认可说:“就这样了。”下面不大理解又大体能接受,这就是最理想的结果。

  27. 四、现代大学管理经常发生的混乱和误区 1、学术自由和管理民主的混淆 在学术运行中基本方针就是学术自由思想自由,双百方针;在学术争鸣的问题上不存在下级服从上级,用不着少数服从多数,这就是学术。一个人就是一派,一个人就是一个观点。民主就其本意来讲是多数人的权威,否决少数人的意见,通过民主程序决定的东西就得遵守。 民主就其本意来讲是多数人的权威,否决少数人的意见,通过民主程序决定的东西就得遵守。民主不一定科学,民主决定的东西不一定是对的。大学里常常把民主和自由混为一谈:一方面,把学术自由的原则给延伸到政治领域、行政管理中,不管政治原则,不管组织纪律,不尊重行政权威,造成政治的混乱、组织的涣散和效率的低下;另一方面,常常自觉地不自觉地把行政裁决、行政命令、政治裁决,大批判、组织处理等办法用到学术生活中,破坏自由的学术环境,影响了学术争鸣和理论探讨。

  28. 四、现代大学管理经常发生的混乱和误区 2、大学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利的交叉和混淆 大学是一个多元权利并行的地方,但大学里最主导的两个权利:一个是行政权利,一个是学术权利。 行政权利就通过党委,通过行政,通过领导职务、领导机关和领导制度来推行的一种权利,这是行政权利。 学术权利,是学校通过学术能力、学术组织机构来行使的一种权利,这个学术权利在学校里是一种特殊权利,是一种非常刚性和普遍的权利。比如说,教授职称评审,科研评奖,学位的授予,毕业答辩这都是由学术机构来进行的。 在大学里头和政府机关完全不一样,两种权利如何各行其道、相辅相成,形成合力,共同服务于学校的总体目标,这是一个学校中很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29. 四、现代大学管理经常发生的混乱和误区 3、大学里容易发生的混乱就是专家的高明和专家的局限 专家既是深家又是窄家,专家在专业领域中有高深的见解,跳出本专业,他就不是专家了,任何一个专家也是内行和外行的统一。 大学的工作首先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专家,借助专家的智慧来推动学校的工作,反过来讲,要想集中专家的智慧那是很困难的,专家意见的综合往往是什么都不是,什么都不做。 老子有一句话叫“知不知,上;不知知,病”,知道的时候装点不知道、装点糊涂,那是上策,高明人;不知道的时候硬说知道,那是病态。

  30. 四、现代大学管理经常发生的混乱和误区 4、学校领导(校长、书记)和职工(教授)的矛盾 校长是从教授里头长出来的,但是一旦当了校长,校长和教授也会是一对矛盾。这个矛盾表面上看是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矛盾,其实是思维方式上的一个巨大落差。 教授或者是学者在认识世界的层面上谈问题的,以应当不应当、合理不合理为原则;而校长是在改造世界的层面上来解决问题,以可行不可行、成功不成功为原则。搞科研可以说“失败乃成功之母”,校长不能说政策总失败那就完了,就像企业家不能说 “失败乃成功之母”,你失败是别人成功之母,市场经济就把你淘汰了。教授、学者提意见可以随心所欲,说到不必做到;校长就和党委书记,讲话就必须“言必行,行必果”。所以,校长和教授是思维方式上产生的落差。

  31. 五、现代大学精神应借鉴水流归海品性 1、宁静 水乃万物之源,论功勋当得起颂辞千篇、丰碑万座,炫耀的资本不可谓不厚。可它却始终保持一种平常心态,不仅不张扬,反而“和其光,同其尘”,哪儿低往哪儿流,哪里洼在哪里聚,甚至愈深邃愈安静。此等宁静和达观,是很多人难以企及的。这的确是一种“无为”,但不是对“大我”的无为,而是对“小我”的无为,是在个人利益上的无为。 从现代社会发展的进程来看,注重培养师生的“平常心”,以不变应万变,此乃大学精神之一。

  32. 五、现代大学精神应借鉴水流归海品性 2、齐心 水的凝聚力极强,一旦融为一体,就荣辱与共,生死相依,朝着共同的方向义无反顾地前进,故李白有“抽刀断水水更流”之慨叹。因其团结一心,水威力无比:汇聚而成江海,浩浩淼淼,荡今涤古;乘风便起波涛,轰轰烈烈,激浊扬清。 有人说一个中国人是一条龙,十个中国人是一条虫。我们要做真正的龙的传人。这种民族精神当然要贯穿在大学的教学工作中,教育教育工作职工和大学生确立足够的民族优越感,此乃大学精神之二。

  33. 五、现代大学精神应借鉴水流归海品性 3、坚忍 水至柔,却柔而有骨,信念执著追求不懈。九曲黄河,多少阻隔、多少诱惑,即使关山层叠、百转千回,东流入海的意志何曾有一丝动摇,雄浑豪迈的脚步何曾有片刻停歇;浪击礁盘,纵然粉身碎骨也决不退缩,一波一波前赴后继、奋勇搏杀,终将礁岩撞了个百孔千疮;崖头滴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千万次地“滴答,硬是在顽石身上凿出一个窟窿来,真可谓以“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水滴石穿”古今颂扬 。现代大学师生当今更要具有这种执著、始终如一的精神,此乃大学精神之三。

  34. 五、现代大学精神应借鉴水流归海品性 4、博大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水最有爱心,最具包容性、渗透力、亲和力,它通达而广济天下,奉献而不图回报。它养山山青,哺花花俏,育禾禾壮,从不挑三拣四、嫌贫爱富。它映衬“荷塘月色”,构造洞庭胜景,度帆樯舟楫,饲青鲥鲢鲤,任劳任怨,殚精竭虑。它与土地结合便是土地的一部分,与生命结合便是生命的一部分,但从不彰显自己。 大学是思想相交、迸发火花的地方,这就要求我们要有及广的包容力,正如蔡元培倡导的“兼容并包”、“学术独立、思想自由”,此乃大学精神之四。

  35. 五、现代大学精神应借鉴水流归海品性 5、灵活 水不拘束、不呆板、不僵化、不偏执,有时细腻,有时粗犷,有时妩媚,有时奔放。它因时而变,夜结露珠,晨飘雾霭,晴蒸祥瑞,阴披霓裳,夏为雨,冬为雪,化而生气,凝而成冰。它因势而变,舒缓为溪,低吟浅唱;陡峭为瀑,虎啸龙吟;深而为潭,韬光养晦;浩瀚为海,高歌猛进。它因器而变,遇圆则圆,逢方则方,直如刻线,曲可盘龙,故曰“水无常形”。水因机而动,因动而活,因活而进,故有无限生机。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我们要与时俱进,要在灵活的状态下发展自己,大学更是要培养师生员工的这种灵活性,在固有的知识之上要有创新,此乃大学精神之五。

  36. 五、现代大学精神应借鉴水流归海品性 6、透明 虽然也有浑水、污水、浊水甚至臭水,但污者、臭者非水,水本身是清澈、透明的。它无颜无色、晶莹剔透;它光明磊落、无欲无求、堂堂正正。惟其透明,才能以水为镜,照出善恶美丑。 人若修得透明如水、心静如水,善莫大焉。社会是一个涵盖所有事物的大熔炉,这其中有精华也有糟粕,大学的学子们要在这个熔炉中不断地磨砺自己,就要培养自身具有水的这种透明品性,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此乃大学精神之六。

  37. 五、现代大学精神应借鉴水流归海品性 7、公平 水不汲汲于富贵,不慽慽于贫贱,不管置于瓷碗还是置于金碗,均一视同仁,而且器歪水不歪,物斜水不斜,是谓“水平”。倘遇坑蒙拐骗,水便奔腾咆哮,此乃“不平则鸣”。 人若以水为尺,便可裁出长短高低。走过长久的历史轨迹,大学已从最早的“贵族学校”走到了今天的“大众化”,教育公平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大学要公平,此乃大学精神之七。

  38. 六、现代大学服务管理应提倡的几种精神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二十一世纪的人才有四大支柱: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适应。 中国的教育家提倡再加一条:学会做人。因为中国文化是认为做人是第一位的。做人、做事、做官、做学问都是相通的。 世界上 “孔子学院”越办越红火,但是我们国内的人,没有认真读过孔子,没有人读过老子,我说这应该是一个很大的缺陷和遗憾。那么通常讲的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到底是什么?

  39. 六、现代大学服务管理应提倡的几种精神 1、“学会做人” 中国文化中最重要的是三个主旋律:一个是如何处理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一个是如何处理人和天的关系、人和自然的关系;一个是如何处理人的身心关系,人的内心的各种关系。 孔子在人才培养中,有一套循序渐进的目标体系:第一步,做一个好人和善人,不要做一个坏人和恶人;第二步要做一个君子而不要做一个小人,学问人品兼具有一定社会地位和影响的人称为君子;第三个要做志士仁人,志向远大,胸怀天下,任重道远,意志弘毅,为了实现为大的人生理想不惜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人叫志士仁人;第四贤人和圣人,道德高尚、堪为人表,大智大德,大义大勇,能担当大任,成就大业,治国安邦,济世安民的人就叫贤人和圣人。

  40. 六、现代大学服务管理应提倡的几种精神 2、 “学会团结” 善于团结合作,这是一个领导者的基本功,是最重要的成功之道。 记住这些话: “如果你周围的人都希望你成功,你肯定会成功;如果你周围的人都希望你失败,你迟早会失败”;“互相补台,好戏连台;互相拆台,好戏垮台”。 领导不是单干,领导就是带领和推动大家干事的人,就是团结、组织和协调大家干事的人,就是团结和依靠大家干事的人,就是把下面级的意图和个人的主张通过别人来实现的人。 知识分子的一个弱点就是文人相轻、门户之见。 能不能团结合作,不能认为是一个个性问题,也不简单的是一个作风问题,实际上是一个关系到事业的兴衰,关系到工作的成败,关系到一个人身心健康的大问题。

  41. 六、现代大学服务管理应提倡的几种精神 2、“学会团结” 具体怎么才能跟人搞好团结? 第一,尊重别人,换位思考; 第二,利益兼顾,机会均沾; 第三,助人为乐,与人为善; 第四,宽容、宽厚、包容。 正确的沟通办法: 第一前提是平等,水只有在一个平面上才能通才能流动,你不能居高临下,不能够以势压人; 第二,沟通的前提是承认别人和你不一样,尊重不同意见,沟通的必要性就在于这里; 第三,沟通的目的是融合,是切磋,是就位,是相互迁就,找到一种折中点,找到一个均衡点。

  42. 六、现代大学服务管理应提倡的几种精神 3、“学会欣赏” 欣赏是一种做人的美德,是一种修养的境界,是一种营造和谐人际关系的学问,是一种调动积极性的最好方法,也是一种见贤思其的上进动力,也是一条教育学的基本原理。 什么叫领导,就是欣赏别人的优点,调动别人的长处,发挥别人的积极性,在你的团队中要互相营造一个相互欣赏的氛围。 教育学有个原理叫激励教育,叫赏识教育,有一句话叫“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人会因表扬而发奋,人会因激励而改变,一定要赏识要激励要学会表扬。

  43. 六、现代大学服务管理应提倡的几种精神 3、“学会欣赏” 孔夫子说过 “无有不入己者”, “三人行,必有我师也”。 在现代大学从事服务管理,要有一个比较好的心理素质,要不怕批评,不怕挨骂,在骂声中前进、成长,这是领导者的基本功。还得有个思想准备,当你做了好事、实事的时候,人们照样会跟你提意见。因为当你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一定会产生问题,当你在积德的同时,一定也在积怨。 孔夫子最大的缺点就是不会欣赏,所以孔夫子就到了三十五岁的时候还一无所成,到洛阳拜访老子。老子就直言不讳地批评他,说他“好讥人之非,好扬人之恶。好讥人之非,好扬人之恶,身为人子,以己为高;身为人臣,以己为上”,就像老虎过大街,人未至,声已闻,体未到,风已动。后来,孔夫子回去以后,特别感慨。

  44. 六、现代大学服务管理应提倡的几种精神 3、“学会欣赏” 中国老百姓家中常常挂条幅叫“天地君亲师之位”,逢年过节,都在那顶礼膜拜,磕头,烧香,感谢,中国人要感恩,感恩感什么呢? 第一感天,感谢天,因为天就是天神,就是天意,就是天命,就是最高的意志,宇宙中的主宰力量; 第二个就是谢地,地是万物之母,是孕育人类,无私地孕育人类和万物,所以应该谢地; 第三应该谢君,君是国家之社稷,是皇帝,人应感谢国家,感谢社会; 第四,亲是祖宗,父母,应该感谢父母; 第五,师,是老师,是你人生中智慧的传授者和启蒙者。

  45. 六、现代大学服务管理应提倡的几种精神 3、“学会欣赏” 在现代大学服务管理文化建设中,特别是给在座的两级班子成员交心: 先学会做人, 再学会做事, 不要太在意做官, 一定要做好学问, 并将这些很好地结合起来。 搞好团结,学会欣赏,学会感谢,才能共同建设一个和谐的校园。

  46. 七、现代大学服务管理的重大工程 1、实施主体培育工程; 2、实施质量后勤工程; 3、实施文化后勤工程; (文化建设是高校后勤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现代大学要结合所在地和本校后勤社会化实际,顺应与时俱进、科学发展的时代潮流,构建与校园文化相融合的后勤先进组织文化,不断丰富后勤文化的内涵,提升后勤文化的品位,促进社会企业与校园文化衔接与融合,强化后勤服务育人功能)4、实施节约后勤工程;5、实施科技后勤工程。

  47. 八、现代大学服务管理(后勤)文化随想 • 大学校园文化 • 大学饮食文化 • 大学园林文化 • 大学楼宇文化 • 大学寝室文化 • 大学企业文化 • 大学礼仪文化 • 大学生性文化

  48.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你们信不信?反正我信!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你们信不信?反正我信! • 谢谢啦!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