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4

全球暖化

全球暖化. 什麼是溫室效應?. 自地球形成以來,大氣的成分,無時不變,尤其是微量氣體,其量雖微,但對全球環境之影響佔有決定性角色。 其中地球溫暖化的原理,就如同溫室 (Greenhouse) ,大氣吸收來自地球表面所釋放之長波輻射,再反射回地面,藉著此種自然的溫室效應,維持地表之溫度。若大氣不存在,地球之溫度將較目前為低。 近年來由於人類經濟活動的快速成長,所製造之化學品及產生之空氣污染,正以空前未有之速度,改變大氣結構。其中特別是化石燃料燃燒後所產生之 CO2 氣體,大量排放進入大氣後,吸收地表之長波輻射,造成之人為溫室效應使地表溫度逐漸增加。.

foy
Download Presentation

全球暖化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全球暖化

  2. 什麼是溫室效應? • 自地球形成以來,大氣的成分,無時不變,尤其是微量氣體,其量雖微,但對全球環境之影響佔有決定性角色。 • 其中地球溫暖化的原理,就如同溫室(Greenhouse),大氣吸收來自地球表面所釋放之長波輻射,再反射回地面,藉著此種自然的溫室效應,維持地表之溫度。若大氣不存在,地球之溫度將較目前為低。 • 近年來由於人類經濟活動的快速成長,所製造之化學品及產生之空氣污染,正以空前未有之速度,改變大氣結構。其中特別是化石燃料燃燒後所產生之CO2氣體,大量排放進入大氣後,吸收地表之長波輻射,造成之人為溫室效應使地表溫度逐漸增加。

  3. 全球暖化的原因-觀察影響氣候變化的因素 • 自然因素 第一項就是日地關係,也就是太陽與地球的距離。距離變動就會影響太陽輻射量。例如公轉造成偏曲的變動、地球傾斜角度的變動、地球自轉軸的變動等。這些都是以萬年為週期在變動,氣候都會跟著受影響,這是最重要的一項關係,目前為止也是比較具體可信的一項原因。 第二項是板塊的漂移與地形的變動,地殼板塊1萬8000年前到現在一直在變動。 第三項是彗星直撞地球。 第四項是火山爆發,火山爆發會引發短期內降溫。 • 人為影響因子 第一項是大氣成分的改變,例如污染物的增加。 第二項是地形地貌的改變。影響人為因素的關鍵就是人口。

  4. 全球暖化的原因-長期的增溫 • 自從1800年代晚期,大量使用溫度測量工具以來,全球表面的平均溫度已經上升約0.75℃,絕大部份的增溫在1950年代之後才發生,增加的溫度約為0.5℃。 • 要研究造成增溫的原因,最好從過去50年間著手,因為從那時起,大部份的氣候營力都已經受到觀察,尤其自1970年代以來,也開始運用衛星測量太陽、平流層氣溶膠與臭氧。 • 全球暖化並非虛構,它的後果具有潛伏性的災難。不過若是展開實際的行動便可減緩、終至停止這個進程,同時也可讓我們擁有比較乾淨、健康的大氣層。

  5. 全球暖化的原因-地球是否真的暖化? • 美國國家大氣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認為他們現有的預測模型已經含蓋各項不確定因素,包括人類影響(人口、經濟成長、技術發展及環境意識覺醒等)、地球氣候系統對人類影響的敏感度、其它空氣污染物(如硫氧化物)、碳匯、海洋循環及輻射等因素,從而認為即使最積極的削減溫室氣體行動也難以阻止地球溫暖化的趨勢。 • 另一方面,由於人類對於氣候的觀察,通常以100年的時間序列為基礎,要論斷溫室效應的上述三個問題並非易事,擬針對此一議題採取國際間齊一行動就更難。可以看出在經濟持續成長的情況下,多數已開發國家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持續成長,離減量目標越來越遠,對美國來說,經濟持續成長加上美國每單位二氧化碳減量成本較高,進行減量工作可能會對其產業、經濟產生極大衝擊,所以美國對京都議定書表現出抗拒的態度。

  6. 全球暖化的犧牲和可能 • 學者J. Alan Pounds表示:「若疾病是殺死蛙類的子彈,那扣扳機的就是氣候」。 • 蛙類或許是全球暖化的第一個犧牲者,但絕不是最後。許多害蟲卻因氣候暖化而得利,並散佈登革熱、霍亂等疾病,人類最終還是受害。 • 動物的滅亡是警訊,中南美洲蛙類滅絕也絕非單一事件,但牠們是全球暖化的第一批犧牲者。牠們的犧牲彰顯出全球暖化帶來的各種潛在風險,這也是人類未來必須要面對的問題,因為當地球變得不適合動物生存時,也不適合人類生存。我們仍無法確切知道溫室氣體的累積將如何改變地球的氣候,但是我們知道人為污染確實可能導致氣候變遷,其影響不容忽視。

  7. 京都議定書-京都議定書的由來 • 人類的經濟活動大量使用化石燃料,已造成大氣中溫室氣體的濃度急速增加,產生愈來愈明顯的全球增溫、海平面上升及全球氣候變遷加劇的現象。 • 為了抑制人為溫室氣體的排放,防制氣候變遷,聯合國於1992年地球高峰會舉辦之時,通過「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對「人為溫室氣體」排放做出全球性管制的宣示。 • 為落實溫室氣體排放管制工作,1997年12月於日本京都舉行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三次締約國大會,通過具有約束效力的京都議定書,以規範工業國家未來之溫室氣體減量責任。

  8. 京都議定書-協議的影響及後續發展 • 一.環保團體估計,此次的協議由於做了太多妥協,將使原先至2012年排放量與1990年相較平均削減5.2%的目標僅能達成三分之一。另外,美國如果依照7月23日達成的協議方式運作,至2010年已開發國家的溫室氣體排放量仍會比1990年排放水準高0.3%,但是如果美國拒絕加入減量行列的話,則2010年已開發國家的溫室氣體排放量會比1990年排放水準高2.5%。 • 二.達成協議後的減量努力將能減少因為使用化石燃料所產生空氣污染問題帶來的死亡問題。世界衛生組織資助的研究報告指出,如果不能有效減少空氣污染問題,2000年到2020年之間,全世界因為空氣污染問題死亡的累積人數將高達8百萬人,預測光2020年一年就會有70萬人因為空氣微粒污染而死亡。

  9. 高爾-不願面對的真相–影片摘要 • 高爾:我們坐在一枚定時炸彈上面,如果全世界大多數的科學家是正確的,人類只有十年的時間避免一場大災難,足以讓地球的氣候系統一片大亂,造成嚴重的氣候遽變,包括極端的氣候變化、水災、旱災、流行性傳染病大量散播以及致命熱浪,災情之嚴重是我們從來沒有經歷過的,而且完全是我們自己造成的。最大的麻煩來自於我們一直以來深信是真的,而卻是假的。 • 高爾的老師最先來測量二氧化碳。測量後發現,二氧化碳是一年會比較多,一年會比較少。因為地球上大多數的植物是在北半球,所以太陽照射北半球時,植物的葉為了光合作用會吸收二氧化碳,但是太陽照射南半球時,南半球的葉腐爛而放出二氧化碳。溫度跟二氧化碳相關極大。二氧化碳從未超過300ppm,但是今日的二氧化碳卻已經超過了,如果不控制二氧化碳的量,未來50年內,二氧化碳會增加到離譜程度。

  10. 高爾-不願面對的真相–影片摘要2 • 全球暖化會造成許多生物的生態受到破壞。如:鳥出生的盛期原本跟蟲差不多時間,但是全球暖化而使得蟲出生的盛期提前,而鳥卻跟不上。 • 有科學家實驗,假如有一隻青蛙,跳進熱水會馬上跳出來,但是如果是從溫水慢慢加熱,它會不知道面臨困難。加熱到牠認為有危險時,想逃卻逃不了。 • 美國總統布希,曾答應高爾會重視全球暖化,但卻不願答應控制放出二氧化碳的量。美國為二氧化碳放出最大者。 • 世界上有928篇的文章在研究全球暖化,但人民常常會因為政治而得到錯誤的科學資訊。政治家常會問說:「經濟和環保請二選一。」但是!!沒有地球那哪來的經濟?? • 我們已知道事情的真相跟解決的方法,但是政府卻只想以經濟為主。

  11. 高爾-不願面對的真相–影片摘要3 • 北極的冰蓋這40年來,少了將近四成。冰蓋能將90%的陽光反射,但週遭的水卻會將90%的陽光吸收。全球暖化會造成熱能帶停止,使全球暖化慢慢變成冰河時期。 • 做好改變生活習慣的準備,生態也將改變。 • 提醒父母別破會自己的未來生活世界,跟父母一起面對這個重大的問題。 • 非洲有一句諺語:祈求神明也要自己行動!! • 只要我們願意解決,可以防止全球暖化繼續惡化甚至是轉好。 • 龍捲風的次數慢慢升高,而南大西洋內開始有颱風的出現。

  12. 心得報告與具體做法 • 政府總是談論「因應之道」,而不是「解決之道」,鴕鳥心態不但解決不了問題,只會使情形惡化。 • 我們應作的是依據不同的假想狀況來評估氣候變遷的可能衝擊,而不是鐵口直斷,給予斬釘截鐵的答案。 • 我們不希望政府、企業、甚至民眾,因為知道氣候變遷預測的不確定性,而忽視人為環境變遷可能帶來的巨大影響。相反的,就是因為它的不確定性及可能造成的災害,我們應投入更多的精力在環境保護相關的研究、教育與防治上,設法結合綠色科技與經濟,讓環保與適度而且必要的經濟發展形成雙贏的局面。

  13. 資料來源 • 人為的全球暖化與氣候變遷http://www.tepu.org.tw/Subjects/Energy/energymeeting/HHsu.html • 北極冰融‧全球暖化http://www.sciam.com.tw/noteasy/noteasy_show.asp?CourseType=1&CourseNo=11 • 拆除全球暖化定時炸彈http://www.books.com.tw/magazine/item/ylmag/ylmag0401_1.htm • 全球暖化的犧牲者 http://e-info.org.tw/node/15468 • 背景分析-京都議定書的爭議與妥協http://www.npf.org.tw/PUBLICATION/SD/090/SD-R-090-024.htm

  14. 謝謝觀賞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