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0 likes | 916 Views
湖南省长株潭 “ 3+5 ” 城市群 发展战略研究. 2007 年 6 月. 一、长株潭 “ 3+5 ” 城市群现状分析与建设意义. 长株潭 “ 3+5 ” 城市群包括长沙、株洲、湘潭、岳阳、益阳、常德、娄底、衡阳 8 个地级市、 12 个县级市和 28 个县。 2005 年,该城市群面积 9.69 万平方公里,人口 4025.53 万, GDP4876.65 亿元,人均 GDP12114 元,城镇化水平 38.6% 。. 长株潭 “ 3+5 ” 城市群发展特点. 经济发达、充满活力的地区 社会发展、文化深厚的地区
E N D
湖南省长株潭“3+5”城市群 发展战略研究 2007年6月
一、长株潭“3+5”城市群现状分析与建设意义 长株潭“3+5”城市群包括长沙、株洲、湘潭、岳阳、益阳、常德、娄底、衡阳8个地级市、12个县级市和28个县。2005年,该城市群面积9.69万平方公里,人口4025.53万,GDP4876.65亿元,人均GDP12114元,城镇化水平38.6%。
长株潭“3+5”城市群发展特点 经济发达、充满活力的地区 社会发展、文化深厚的地区 区位优越、交通便利的地区 生态良好、地丰民富的地区 城镇连绵、联系密切的地区
长株潭“3+5”城市群主要问题在于 产业结构不优; 城镇化水平不高; 城市首位度低; 尚未形成强大的增长极
中部六省相继提出以中心城市群为核心的区域发展战略:山西省提出大太原发展战略;河南省提出中原城市群(1+8)发展战略;湖北省提出大武汉(1+8)发展战略;江西省提出环鄱阳湖经济圈发展战略;安徽省提出皖江城市带发展战略;湖南省提出长株潭经济一体化建设方案。长沙、株洲、湘潭、衡阳四市进入国家政策优惠范畴。中部六省相继提出以中心城市群为核心的区域发展战略:山西省提出大太原发展战略;河南省提出中原城市群(1+8)发展战略;湖北省提出大武汉(1+8)发展战略;江西省提出环鄱阳湖经济圈发展战略;安徽省提出皖江城市带发展战略;湖南省提出长株潭经济一体化建设方案。长沙、株洲、湘潭、衡阳四市进入国家政策优惠范畴。
中部六省的竞争,实则是中心城市群的竞争,关键在于中原城市群、大武汉、长株潭之间的竞争。鉴于上述,现阶段湖南省必须集中力量,努力把中心城市群做大做强。中部六省的竞争,实则是中心城市群的竞争,关键在于中原城市群、大武汉、长株潭之间的竞争。鉴于上述,现阶段湖南省必须集中力量,努力把中心城市群做大做强。
构建长株潭3+5城市群的重要意义 • 有利于增强湖南省的综合竞争力 • 有利于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 • 有利于建设高水平的城市体系 • 有利于湖南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 • 有利于城乡联动发展,推动新农村建设 • 有利于构建生态宜居型城市群
长株潭“3+5“城市群发展理念 • 倾斜发展的理念 • 特色发展的理念 • 协调发展的理念 • 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 开放流通的理念 • 城乡统筹的理念
现阶段湖南省城市化工作重点 构建以长株潭为核心、地区中心城市为支撑、县城和中心镇为依托的城镇体系。充分发挥长沙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推动长株潭经济一体化取得实质性进展,大力推进长株潭交通同网、能源同体、信息同享、生态同建、环境同治,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物流体系和市场体系,努力把长株潭城市群建设成为重要的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现代物流基地,打造在全国较具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现代城市群。
大力推进新型城市化 新型城市化是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高效、社会和谐、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城乡互促共进的城市化,是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化。新型城市化并不单纯追求人口向城市的转移,而是更加注重经济社会结构转型所形成的城市化集聚效应,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更广泛、更深入的带动,打破城乡分割局面,最大限度地优化区域资源配置和生产力布局,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新时期3+5城市群推进新型城市化具有重要意义:一是促使城市群走上科学的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关键在于以结构优化和内涵提升为主,由粗放型开发转变为智慧型发展。二是促使城市群实施聪明增长和又好又快地发展,而不是再靠拼资源、拼环境、拼投入来谋求短时期的高速增长。三是促使城市群有所为有所不为,发展与控制并重,不是“腰斩”城市的历史文化,而是尊重城市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四是促进3+5区域城乡一体化建设,加速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良性互动。缩小城乡发展差距。五是创建高水平的宜居城市,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工作环境、文化环境和发展环境。新时期3+5城市群推进新型城市化具有重要意义:一是促使城市群走上科学的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关键在于以结构优化和内涵提升为主,由粗放型开发转变为智慧型发展。二是促使城市群实施聪明增长和又好又快地发展,而不是再靠拼资源、拼环境、拼投入来谋求短时期的高速增长。三是促使城市群有所为有所不为,发展与控制并重,不是“腰斩”城市的历史文化,而是尊重城市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四是促进3+5区域城乡一体化建设,加速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良性互动。缩小城乡发展差距。五是创建高水平的宜居城市,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工作环境、文化环境和发展环境。
规划范围 3+5城市群包括长沙、株洲、湘潭3个中心城市和岳阳、益阳、常德、娄底、衡阳5个外围城市,在此集中了全省大部分的工业企业、大学和研究所、科技人才,对于湖南省未来发展可谓至关重要。洞庭湖区是国家重要的商品农业基地,所生产的稻米、芦苇、苎麻、湘莲等农产品具有全国意义。从经济区位来看,3+5城市群向北可直接联系大武汉城市群,向南可紧密联系华南经济圈,向东可积极呼应长江三角洲。
3+5城市群的主要优势在于:具有庞大的空间规模和较强的综合实力;当地的水资源和周边地区的矿产资源相当丰富;初步具备现代化的交通运输系统和信息系统;农业和加工制造业基础较好;研发力量也比较强;文化产业发展迅速,具有显著的竞争优势。
建设目标 总体目标 我国中部地区第一流的特大型城市群,湖南省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主要基地,其先进制造业、高科技产业、文化旅游业在全国占据突出地位。
具体目标可表述为 • 经济发展目标 • 社会发展目标 • 生态环境目标 • 交通建设目标 • 城市建设目标 • 城市群空间布局 • 城市群发展平台建设
开发模式 长株潭3+5城市群的空间开发,可采取点轴开发模式。这里的“点”指拥有较强经济实力的城镇,“轴”指流通量较大的交通运输干线,铁路或干线公路可作为开发轴。3+5城市群的主要开发轴可确定为京广铁路(京珠高速、107国道)、湘黔—浙赣铁路(上瑞高速、320国道)、石长铁路(长常高速、319国道)以及洛湛铁路和规划建设的二广高速。
3+5城市群的空间推进方式 长株潭3市一体化建设→培育长株潭核心增长极→构建3+5城市群点轴开发系统→打造岳阳、益阳、常德、娄底、衡阳5个城市圈→建设3+5城市群网络开发系统→3+5城市群的整体提升。
建设阶段 3+5城市群的建设期限,大致上可分为近期、中期和远期。 近期(2007-2010年) 为3+5城市群规划启动期 中期(2011-2015年) 为3+5城市群全面建设期 远期(2016-2020年) 为3+5城市群提升完善期
三、长株潭3+5城市群产业体系建设 1.城市群产业结构的全面提升 2.根据国家部署确定产业发展重点 3.扬长避短,发挥优势,重点突破 4.注重构建高效益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 5.建设可持续发展的产业体系
3+5城市群职能定位与发展引导 长株潭都市区 3+5城市群和湖南省的发展核心,现代装备制造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全省创新中心,现代物流基地、信息中心和生产服务中心,国家重要的文化和旅游基地。
长沙市 湖南省会,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先进制造业基地、高科技产业基地和文化产业基地,长株潭都市区的核心片区。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以工程机械为主体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规模:2010年城市人口245万,建设用地230平方公里;2020年城市人口310万,建设用地310平方公里。长沙、望城两县撤县设区。
株洲市 我国南方重要的铁路枢纽,重化工业基地,长株潭都市区的重要片区。重点发展以铁路机械为主体的先进制造业以及一部分高技术产业,大力发展交通运输业,进一步壮大有色冶金、机械、化工、建材四大支柱产业,构建高水平的现代物流中心。发展规模:2010年城市人口100万,建设用地102平方公里;2020年城市人口120万人,建设用地120平方公里。株洲县撤县设区。
湘潭市 湘中区域中心城市,钢铁和汽车工业基地,湖南省科教次中心,长株潭都市区重要片区。重点发展新材料、机电光一体化等高新技术产业和钢铁、机电、汽车、建材等工业部门。发展规模:2010年城市人口85万,建设用地85平方公里;2020年城市人口110万,建设用地115 平方公里。湘潭县撤县设区。
岳阳市 长江中游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和港口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旅游城市,亦作为3+5城市群的门户城市,重要的石化、造纸、电力、轻纺工业基地和洞庭湖区旅游基地。城市规模:2010年城市人口90万,建设用地95平方公里;2020年城市人口120万,建设用地125平方公里。
益阳市 南洞庭湖中心城市,长株潭核心组团外缘中心城市,重要的交通枢纽和综合工业城市,以能源、轻纺、机械、生物工程为支柱产业的区域中心城市,重要的水景旅游基地。城市规模:2010年城市人口55万,建设用地50平方公里;2020年城市人口75万,建设用地75平方公里。
常德市 西洞庭湖中心城市,重要的交通枢纽、物流中心和食品工业基地,大湘西开发的桥头堡。重点发展食品、纺织、机电、机械、造纸等工业部门,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城市规模:2010年城市人口70万,建设用地70平方公里;2020年城市人口95万,建设用地95平方公里。
娄底市 湘中交通枢纽及物流中心,以钢铁、建材、机械工业为主的湘中区域中心城市,3+5城市群重要的能源基地。城市规模:2010年城市人口40万,建设用地42平方公里;2020年城市人口50万,建设用地53平方公里。
衡阳市 湘中南中心城市、交通枢纽和物流基地,联结长江产业带与华南经济圈的枢纽,综合工业基地,优先发展机械、冶金、化工、食品等部门,重点建设以汽车零部件为主体的机械加工企业集群。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旅游业可作为支柱产业。城市规模:2010年城市人口100万,建设用地100平方公里;2020年城市人口130万,建设用地130 平方公里。
四、长株潭3+5城市群空间体系建设 1.基本思路 • 加快以长株潭为中心,以一个半小时通勤为半径,包括岳阳、常德、益阳、娄底、衡阳在内的3+5城市群建设。发挥比较优势,加快各市州中心城市建设,打造一批区域中心城市。 • 推进3+5城市群交通运输网络一体化建设,营造现代化、高效率的交通运输网络体系。推进3+5城市群产业集群建设,加强3+5城市群之间的产业分工与经济协作,突出主导产业和产业集聚,努力提升各城市的核心竞争力。
2.建设模式 3+5城市群采取点轴建设模式,点轴结合构建网络化城市群。这里的“点”指拥有较强经济实力的中心城市,“轴”指流通量较大的交通运输干线,铁路或干线公路可作为开发轴。3+5城市群的主要开发轴可确定为京广铁路(京珠高速、107国道)、湘黔—浙赣铁路(上瑞高速、320国道)、石长铁路(长常高速、319国道)以及洛湛铁路和规划建设的二广高速。
3.推进方式 • 长株潭3市一体化建设→打造长株潭大都市区→培育长株潭核心增长极→长株潭城市圈。 • 构建3+5城市群点轴开发系统→做强岳阳、益阳、常德、娄底、衡阳5个地区中心城市,营造岳阳、益阳、常德、娄底、衡阳5个城市圈。 • 长株潭城市圈和岳阳、益阳、常德、娄底、衡阳城市圈网络推进→3+5城市群的整体提升。
4.布局结构 3+5城市群是一个以长株潭都市区为核心、1个半小时通勤为半径,包括岳阳、常德、益阳、娄底、衡阳在内的城市聚集区,初步形成沿京广铁路(京珠高速)、湘黔铁路、石长铁路(常长高速)为发展轴的空间格局。3+5城市群的空间布局网络可概括为一核、两圈、三轴、四带、五心。
一核 以长株潭都市区为核心。长株潭都市区是一个由长株潭三市城区和若干紧密关联的周边组团构成的多核组团式中心城市群,共同承担省域中心城市的功能。长株潭都市区不仅是长株潭区域的核心,也是全省的发展极,随着三市一体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将成为在全国城镇体系中具有较大影响力和控制力的中心地。
两圈 一是长株潭都市圈,以长株潭三市城区为基点,高速公路半个小时所能达到的城镇目的地,这一圈层包括以长株潭都市区为核心,浏阳、醴陵、湘乡、韶山、宁乡、湘阴等城市在内的城市区域,面积为1万多平方公里,总人口为近700万人,形成核心区的卫星城镇圈来发展。 二是长株潭都市群圈层,以长株潭为中心、1个半小时通勤为半径,包括岳阳、常德、益阳、娄底、衡阳在内的城市群发展圈,区域面积7.78万平方公里,占全省的36.7%;人口4019万,占全省的62.1%;GDP4900亿元,占全省的75.7%;是湖南省经济发达、充满活力的地区。
三轴 即京广轴(京广铁路、京珠高速、107国道、在建的武广快速铁路以及湘江生态经济带)、湘黔轴(湘黔铁路、上瑞高速、320国道)和长常轴(长石铁路、长常高速、319国道)一纵两横三条交通主干线。
四带 • 长株潭—岳阳功能带 • 长株潭—益阳—常德功能带 • 长株潭—娄底功能带 • 长株潭—衡阳功能带
五心 以岳阳、常德、益阳、娄底、衡阳五市为城市群次级中心。通过扇型模式广泛带动湖南省其他地区的发展:常德—益阳轴带动张家界和自治州,长株潭—娄底轴带动邵阳和怀化,长株潭—衡阳轴带动郴州和永州。
五、长株潭3+5城市群等级体系建设 1.建设思路 大中小城市与小城镇有机结合,加强城市等级体系的有序性。做大做强中心城市,增强其综合实力、交通功能和辐射能力;做优次中心城市,完善城市基本骨架,形成5个各具特色的城市圈;做精中小城市,加快小城镇的发展,尤其是建设好特色产业;加强城市之间的功能互补和联系交流,建设以长株潭都市圈为核心,以岳阳、益阳、常德、娄底、衡阳5个次级城市圈为支撑的网络化城市群。
2.规划引导与发展规模(2020年) • 长株潭都市圈 加快3市一体化建设的步伐,城镇人口规模达到750万,其中都市区人口规模600万。 • 岳阳城市圈 以岳阳市区为中心,与临湘、君山、荣家湾等城镇协调发展,城镇人口规模达到150万,其中岳阳市区人口规模100万。 • 常德城市圈 以常德市区为中心,与桃源、临澧、汉寿等城镇协调发展,城镇人口规模达到170万,其中常德市区人口规模90万。
益阳城市圈 以益阳市区为中心,与沅江、桃江等城镇协调发展,城镇人口规模达到130万,其中益阳市区人口规模80万。 • 娄底城市圈 以娄底市区为中心,与涟源、双峰等城镇协调发展,城镇人口规模达到120万,其中娄底市区人口规模70万。 • 衡阳城市圈 以衡阳市区为中心,与衡东、衡山、衡南、西渡等城镇协调发展,城镇人口规模达到220万,其中衡阳市区人口规模130万。 • 在3+5城市群中,还有15个中小城市和400个小城镇,其中15个城市人口规模合计300万,400个小城镇人口规模合计450万。到2020年,3+5城市群城镇人口规模将达2280万。
3.3+5城市群等级体系 到2020年,3+5城市群有特大城市5个,即长沙、株洲、湘潭、衡阳、岳阳;大城市3个,即益阳、娄底、常德;中等城市16个,中小城市35个,小城镇450个。根据3+5城市群的分类,并考虑到行政区划与城市辐射范围,可把该城市群划分为核心城市3个,次中心城市5个,中小城市35个,城镇480个。
4.城市体系建设重点 • 3+5城市群必须要有一个强大的核心,在此强调长株潭3市主城区的一体化建设,即3市市区以及长沙县、望城县、湘潭县、株洲县共同打造特大型城市发展核心。 • 再有就是发展提升次中心城市,与核心都市区共同构建3+5城市群的骨架。根据5个次中心城市的总体规划和发展态势,到2020年衡阳将成为特大城市,其余4个城市成为大城市,城镇人口共达488万人,建设用地合计490平方公里。
加快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发展,也是3+5城市群重要的建设内容。在3+5城市群中,中小城市比较少,除距离较远的安化、炎陵两县之外,共计34个,到2020年共有城市人口767万,建设用地合计767平方公里。加快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发展,也是3+5城市群重要的建设内容。在3+5城市群中,中小城市比较少,除距离较远的安化、炎陵两县之外,共计34个,到2020年共有城市人口767万,建设用地合计767平方公里。
六、做大做强城市群核心,打造长株潭都市区 1.发展构想 长株潭都市区由长株潭3市城区和周边若干联系密切的城镇组团构成,北起望城县丁字镇,南至株洲县渌口镇,西起望城县雷锋镇,东至黄花机场,总面积4500平方公里。
长株潭都市区的发展定位是 • 湖南省中心城市群,长江中游地区和我国南方中部的主体增长极,我国重要的科技教育基地和文化产业基地,沟通华南经济圈与长江产业带、沿海较发达地区与西部广大地区的经济枢纽。 • 长株潭都市区以长株潭主城区为核心,三市结合部为绿心,突出长沙主城区的主导地位,以及株洲、湘潭的副核心功能,构建“一主两副环绿心”的大都市区生态型组团空间布局结构。
都市区空间结构可概括为 • 3市三足鼎立,建成区沿湘江呈品字形分布,总体上形成一江、两岸、三城、多组团、沿交通轴线放射分布的空间结构。 • 一江指湘江城镇带,两岸指湘江两岸城镇建成区,三城指长株潭建成区,多组团指区域内的城镇集群,绿心指长株潭3市结合部。
未来长株潭都市区的发展格局 • 将在现有的核、圈、轴结构的基础上,突出核心,强化圈层,壮大轴线,逐步形成以长株潭都市区为核心,以“三纵两横”为发展轴,加快主轴、次轴沿线城镇的建设,点轴结合,辐射发展,加强外围城镇间的联系,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到2020年,将形成一个人口达1300万、面积达1万多平方公里的大都市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