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 likes | 447 Views
經濟、科技與國防 主講人 : 林 健 次 台灣國際研究學會. 前言:兩個故事. 國防:防衛國家安全 國家安全:民主的政治、經濟、 社會體制的穩定運 作,免於中斷的危險 與威脅。. 來自國外的軟硬安全威脅. 軟性國防:非軍事國防 硬性國防:軍事國防. 經濟與科技的相關與矛盾. 經濟與軍事的愛與恨. 軍事愛經濟. 經濟力量支援國防力量 平時提供靜態經濟資源
E N D
經濟、科技與國防主講人 : 林 健 次 台灣國際研究學會
國防:防衛國家安全 國家安全:民主的政治、經濟、 社會體制的穩定運 作,免於中斷的危險 與威脅。
來自國外的軟硬安全威脅 • 軟性國防:非軍事國防 • 硬性國防:軍事國防
軍事愛經濟 • 經濟力量支援國防力量 平時提供靜態經濟資源 戰時民間製造與科技力量提供不絕的戰力
經濟愛軍事 • 一支能確保國防安全的軍事力量,是經濟安全與信心的基礎
經濟再愛軍事 • 國防科技可以做為商業應用。 • 軍事裝備與武器製造的進步,可以出口給盟國,成為經濟成長力量的來源。
國防支出與經濟成長的矛盾 • 長期與短期的矛盾
經濟政策與國家安全 國家安全:民主的政治、經濟、社會體 制的穩定運作、免於中斷的 危險與威脅 經濟安全:國家安全免於受經濟活動或 經濟政策的負面影響
內部的經濟安全 • 財富、所得分配不均或貧窮階級的大量存在 • 金權政治與經濟倫理的淪落 • 勞工與資本家互信的缺乏與關係的惡劣 • 社會福利與社會保險體系資源的嚴重不足與缺陷 • 經濟活動造成惡劣的環境品質 • 公共衛生體系資源的不足 • 財政紀律淪喪 • 脆弱的金融監理制度
外部的經濟安全 • 外部的經濟安全: 本國民主的政沛、經濟、社會體制的穩定運作、免於受國際經濟關係的負面影響而導致中斷的危險與威脅 • 「依賴」與「宰制」的國際經濟關係
十種國際經濟關係 (1)貿易關係, (2)投資關係, (3)勞動及移民關係, (4)金融關係, (5)運輸及通訊關係。 • 以上關係均有內向與外向之分。 總共有十個面向,其安全考量各不相同。
出口貿易與國家安全 • 景氣與政策 • 對手國運用進口政策 實質影響或威脅我國出口、所得、分 配、就業、勞資關係、社會福利、社 會保險、政、社、經體制運作。
進口貿易與國家安全 • 對手國對我出口突然大增: 產業、就業、勞資糾紛、社會保險、 福利 • 對手國對我出口突然大減: 物價上漲的壓力,重要原料、機器設 備、戰略性物資的短缺 • 對手國以它的出口為工具,以威脅、逼迫我國遵從其政治或經濟政策方向
對外投資與國家安全 • 影響國內產業發展與就業。 • 對外投資的起伏會影響貿易量、國內產業與就業。 • 對敵國作生產性投資有利對手國就業、科技、競爭力的增強。 • 在敵國投資容易被對手國用來作為影響本國安全與政策的工具 --- 以商圍政。
外人對我投資與國家安全 • 外人投資的重大起伏影響國內產業發展與就業的穩定性,影響貿易量、國內產業與就業。 • 敵國企業對我投資,易被用為竊取商業、國防、科技機密的基地 • 有敵國資金的媒體易為敵方利益服務
國際經濟政策的安全目標 一、追求國際經濟關係的分散,降低對特定 國家的依賴程度 二、國際經濟關係「防火牆」及「緩衝區」 的設立 三、尋求降低國際經濟安全成本的方法 經濟與國防安全:經濟與傳統國防安全的雙 向關係
全球化、中國武力威脅下的台 灣經濟與經濟政策 (一) 台灣的經濟戰略地位與成就 簡史 國民黨的統制經濟 美援與美國政策 國營、黨營事業 中小企業與貿易
(二) 全球化與台灣經濟的轉化 • GATT / WTO 2002 • Open 1986 • 國民待遇 • 服務貿易
(三) 中國文攻武嚇下的台灣經濟與國家 安全 ★全球化對經濟安全的挑戰 WTO與經濟政策的空間與效力 -- 國內外經濟的關聯性與連動速度大幅升 高;國外因素對經濟與安全的威脅速度 加快、 預警時間縮短 -- 所有的政策,包括非經濟政策在內, 所能運作的幅度、所能解決的問題與所 能產生的效果,越來越小。
★台灣特殊的經濟安全挑戰 -- 敵意的中國 -- 專制與干預市場的中國 ★外貿、投資集中中國的安全威脅 • 增加中國侵台力量 • 台灣投資形成肉票 • 以商圍政、以民逼官、干預台灣政治與政策 • 中國內部問題經過傳染變成台灣的問題
★中國內部的不穩定因素 • 專制政體,政治表面穩定,實質極不穩定 • 政策、資訊不透明,隨時有讓人震驚的消息 • 官僚貪污腐化 • 貧富不均、城鄉差距太大 • 失業問題嚴重,「盲流」亂竄 • 銀行呆帳太高,金融危機隨時來襲 • 環境污染、生態破壞、衛生水準低落
結語與政策措施 • 政策目標 (1) 創造優良的投資環境,吸引本國及外 國人到我國投資 (2) 分散對外投資的目的地,降低投資中 國的比重 (3) 分散出口地區與進口來源國,降低對 中國的依賴 (4) 降低外勞的比重,並分散其來源 (5) 限制高科技及與國防科技有關產業到 中國投資 (6) 建立國際金融防火牆與緩衝區
政策及應採行安全措施 (1) 致力於我國生產力的提昇。所謂國家生產力就是一個國家創造附加價值或財富的能力。提高國家生產力的方法包括:提高人民教育、知識及技術水準,改善治安與居住環境品質,負責與效率的財政收支,澄清吏制、革除貪污腐化及浪費等。
(2) 積極與中國以外的其他各國簽定自由貿易協定(Free Trade Agreement,簡稱FTA)。FTA的簽定國之間可以互享更優惠的投資及貿易條件,不受WTO的限制。FTA的簽定可以幫助我國分散投資及貿易地區,更可免於被中國孤立。
(3) 積極拓展與我國經貿互補地區與國家的實質關係,協助其創造優良投資環境。 (4) 加強金融監理,嚴格禁止國內借款流為國外投資之用。金融主管當局應規定,貸款銀行必須要求並取得大額貸款客戶及關係人的國外投資資訊。
(5) 推動並加強上市公司會計及稅務透明化政策。上市公司必須按月向主管機關公告申報母公司及所投資子公司的海外投資狀況。國內外母、子公司內資金互相調度融通狀況,也應按月公告申報。
(6) 建立全國對外投資及貿易資訊和預警系統,每月提各種包括官方與各民間、外國機構估計的我國對外投資及貿易情況,以及各重要投資國的經濟情勢評估。 (7) 參考世界各國技術輸出的規範,評估高科技公司到中國投資的國家安全風險,並制定管理與管制辦法。
(8) 嚴格懲罰違反投資法令的公司與個人 (9) 評估中國及各國移民入台的移民政策及 其安全意義。移民政策必須考慮,將來 中國經濟、政治、衛生環境動盪時,台 灣的經濟與安全是否能負擔大量的移民 壓力。
(10) 堅持兩岸直航應以中國平等待我,放 棄武力入侵我國為先決條件。 (11) 持續向中國提出簽定兩國貿易協定、 投資保障協定、租稅協定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