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9

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 ︽ 孟子 ︾. 教学过程 学科网. 翻译课文 组卷网. 作者简介. 课文分析. 关于 《 孟子 》. 问题探讨. 解题. 课文朗读. 延伸思考. 孟子 (约前 372 一前 289 ),名 轲 ,字 子舆 ,邹(今山东邹县)人, 战国时期 的 思想家 、 教育家 ,是 儒家 继孔子之后又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被称为 “ 亚圣 ” ,后世常以 “ 孔孟 ” 并称。. 返回. 作者简介.

Download Presentation

鱼我所欲也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鱼我所欲也 ︽孟子︾

  2. 教学过程学科网 翻译课文组卷网 作者简介 课文分析 关于《孟子》 问题探讨 解题 课文朗读 延伸思考

  3. 孟子(约前372一前289),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继孔子之后又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被称为“亚圣”,后世常以“孔孟”并称。孟子(约前372一前289),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继孔子之后又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被称为“亚圣”,后世常以“孔孟”并称。 返回

  4. 作者简介 孟子生于战国诸侯混战最激烈的时期,他继承和发扬了孔子的思想,希望能够在诸侯中选出一位王天下的君主。他提出“民贵君轻”、反对掠夺性战争等主张。为此,他到各国去游说诸侯,反对“霸道”,提倡以“仁”“义”为中心的“仁政”、“王道”。但诸侯们认为他的这些主张“迂阔而远于事情”,均不采纳。孟子退而与弟子著书,遂成《孟子》。组卷网

  5. 《孟子》一书,《汉书·艺文志》著录十一篇,现存七篇,跟《论语》一样,也是用语录体写的,但体式有所不同,有些章论述当代的某些重要问题,篇幅比较长,论证也很充分,已经具有议论文的规模,不过仍在章首冠以“孟子曰”一语,《鱼我所欲也》即属于这一类。孟子长于言辞,在辩论中经常设譬,以小喻大,逻辑性很强,有极大的说服力;其文气势磅礴,笔带锋芒,又富于鼓动性,对后世散文有很大的影响。《孟子》一书,《汉书·艺文志》著录十一篇,现存七篇,跟《论语》一样,也是用语录体写的,但体式有所不同,有些章论述当代的某些重要问题,篇幅比较长,论证也很充分,已经具有议论文的规模,不过仍在章首冠以“孟子曰”一语,《鱼我所欲也》即属于这一类。孟子长于言辞,在辩论中经常设譬,以小喻大,逻辑性很强,有极大的说服力;其文气势磅礴,笔带锋芒,又富于鼓动性,对后世散文有很大的影响。 返回

  6. 孟子主张“性善论”,他认为人的本心是美好的,是善良的。孟子主张“性善论”,他认为人的本心是美好的,是善良的。 它包括四种“本心”:学科网 恻隐之心, 羞恶之心, 恭敬之心, 是非之心。 仁也; 义也; 礼也; 智也。

  7. 通 假 字 “辟”通“避”,躲避 “辩”通“辨”,辨别 “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 “与”通“欤”,语气助词 “乡”通“向”,从前

  8. 注意停顿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9. 词语解释 欲: 甚于生者: 苟得: 恶: 得兼: 患: 丧: 想要 比 苟且有得,这里指“苟且偷生” 厌恶 同时得到。 祸患 丢掉,遗失 如使:假如,假使

  10. 词语解释 呼尔: 呼尔而与之: 蹴: 不屑: 加: 奉: 已: 本心: 吆喝着 给予 用脚践踏 因轻视而不肯接受 好处 侍奉 停止,放弃 天性,天良

  11. 课文全解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鱼,是我喜爱的东西,熊掌,也是我喜爱的东西, (如果)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要)舍弃鱼而选取熊掌。 生命也是我喜爱的东西,正义也是我喜爱的东西, (如果)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要)舍弃生命而选取正义。

  12.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死亦我所恶wù,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生命也是我喜爱的东西,(然而)我喜爱的东西还有比生命更为重要的,所以我不去干苟且偷生的事情。 死亡也(是)我厌恶的事情,(但我)所厌恶的,还有比死亡更为厉害的,所以祸患(我)也有不躲避的。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如果人们喜爱的没有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一切可以用来保全生命的方法(有)什么不可以采用呢? 如果人们厌恶的事情没有比死亡更厉害的,那么一切可以用来躲避祸患(而保全性命)的手段(有)什么不能做(的)呢?

  13.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按照这些方法去做就(可以)生存,然而却有人不采用它;按照这些方法去做就(可以)躲避祸患,然而却有人不采用它。 所以(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有比生命更(重要的), (人们)厌恶的事情有比死亡更厉害的。 不仅仅贤德的人有这种思想,人人都有这种思想,(只不过)贤德的人能够(坚守这种品德)使它不致丧失罢了。

  14.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一筐饭食,一碗汤,得到它就能活下去,得不到它就要死亡。 (然而如果)喝叱着给人(吃),(饥饿的)过路人也不会接受;(如果)用脚践踏过再给人(吃),(即使)乞丐(也)认为不值得(接受)。 万钟的俸禄如果不分辨(是否符合)礼义就接受它,(这)万钟的俸禄对于我(有)什么益处呢?!

  15.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是为了宫室的华美,妻妾的侍奉,所认识的贫困的人感激我(的恩德)(而接受它)吗? 从前(我)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肯接受(施舍),现在却为了宫室的华美而接受了; 从前(我)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肯接受(施舍),现在为了(能有)妻妾的待奉(而)接受了; 从前(我)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肯接受(施舍),现在(却)为了所认识的贫困的人感激我(的恩德)而接受了: 这种(做法)不也是可以停止了吗?(如果这样做了)这就叫做丧失了人的本性。

  16. 加油呦! 本文论证的中心是什么?怎样提出来的? 论点: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设喻: 所欲→鱼、熊掌 →舍鱼取熊掌 引出: 生、义 →舍生取义

  17. 文章是怎样围绕论点逐层论述的? 正面 对比论证 生——有甚于生——不为苟得 死——有甚于死——有所不避 所欲—莫甚于生——何不用 反面 所恶—莫甚于死——何不为 由是则生→不用 (结果)→有甚于生者(原因) 由是避患→不为 →甚于死者 举例论证 非独—皆有—勿丧 (层进) (人之初,性本善) 一箪、一豆—行道之人,乞人—弗受,—决定生命—义存在 (正面举例) 万钟——王侯贵族——受——决定宫室——义丧失 (反面举例) 返回

  18. 1、行道之人 2、乞人 义存于心 嗟来之食 (正) 举 例 论 证 对 比 论 证 1、宫室之美 2、妻妾之奉 3、所识穷乏 者得我 排 比 论 证 见利忘义 万钟之禄 (反)

  19. 鱼我所欲也《孟子》 文章主题: 在面临人生的抉择时,将正义放在首 位,摒弃利己的私心。

  20. 文章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 : “舍鱼而取熊掌”是一个巧妙而贴切的比喻,它恰当地说明了在人们所喜爱的两件事物不能同时兼得的情况下,就必须择优而取。“一箪食,一豆羹”也是比喻,说明饮食对饥饿者虽然重要,但不合乎礼义也宁死不食,从而证明了“义”重于“生”,突出了主题。 比喻 :生和义比,义比生更可贵;死与不义比,不义比死更可恶。又用假设方式与事实作对比,赞扬了舍生取义的人。最后用“不食嗟来之食”与“不辩礼义而受万钟”作对比,赞扬了舍生取义的精神,批判了那些只贪图荣华富贵而不顾礼义廉耻的权贵们。这就起到了突出中心思想的作用。 对比 排比 :通篇皆是。既有助于逐层深入分析,又能增强文章的气势和论辩力量。

  21. 文中“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欲”可以指哪些事情? “所恶有甚于死者”“所恶”可以指哪些事情?谈谈你的理解。 思考讨论

  22. 这里的“所欲”应指正义的事业,如为人民大众作有利之事,为国家建设做事,为了别人安危挺身而出等。 这里的“所恶”应指不义的事。不合法不道德的事情,如叛变国家,贪污受贿,滥用职权,杀人放火等危害国家危害人民的事。 返回

  23. 2 结合本文内容,谈一谈你对“舍生取义”的理解,并列举出你熟悉的“舍生取义”和“见利忘义”的历史人物各一个。并用简洁语言加以说明。

  24. 拓展延伸 思考、讨论: 在几千年前,孟子就提出了“鱼和熊掌不可得兼”的问题和应当“舍生取义”的观点,那么在我们现代社会,面对愈来愈多的诱惑,面对人生的各种考验,我们应当做出怎样的选择呢?

  25. 2 孟子在本文中提出了“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对比了两种人生观,赞扬了那些重义轻生、舍生取义的人,斥责了那些苟且偷生、见利忘义的人。它告诫我们不辨礼义而贪求富贵,见利忘义的行为是不可取的。作为新一代的青少年,我们应有高尚的追求与信仰,掌握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服务社会,造福未来。 返回

  26. 1 联系课文说说它们各自表现出了怎样的价值取向 ①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 ②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匈牙利 裴多菲) ③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 ④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夏明翰)

  27. 分析下列各句中的“义”的不同,并说出你读过这些“义”的感受。分析下列各句中的“义”的不同,并说出你读过这些“义”的感受。 • 孟子:义我所欲也 • 三国刘关张:桃园三结义 • 岳飞、文天祥:凛然大义 • 红岩英烈:气贯长虹、义薄云天 (B) (D) (A) (C) A.忠君报国的“忠义”。B.与生俱来的一种本心“羞恶之心”。C.对党对人民对国家坚贞不渝的信念。D.士为知已者死的“仗义”。

  28. 1.这段文字用鱼比喻________,用熊掌比喻 ________,用舍鱼而取熊掌比喻______。文中还把______和______进行对比,指出人世间有比______更宝贵的东西,就是______;也有比_______更可怕的东西,即__________。 2.这段文字的中心论点是 3.这段文字用到的论证方法有( )。 A.比喻论证法、举例论证法、说理论证法 B.比喻论证法、举例论证法、对比论证法 C.说理论证法、对比论证法、比喻论证法 D.说理论证法、对比论证法、举例论证法 参考答案 1.生,义,舍生取义。生,死,生,义;死,不义。  3.C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