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0 likes | 1.03k Views
第十三章 都市發展與城鄉關係. 第一節 都市發展與都市化 第二節 城鄉關係及其變遷 第三節都市機能與結構. 第十三章章首圖王鑫。太空看臺灣。臺北:大地地理。 P.142 ~ 143. 高雄港是臺灣最大港口 ,承擔臺灣三分之二的對外貿易運輸,也是全球十大貨櫃港之一。港口區位促進高雄市的都市發展,成為臺灣第二大都市。透過此照片,說明區位對都市發展的重要性。其所在灣區是一狹長海灣,總長 12 公里,寬 1 ~ 1.5 公里,入口寬僅 100 公尺,形狀似一口袋,灣內港闊水深,為天然良港。灣區原為一個天然潟湖,因此可說是一個天然良港。.
E N D
第十三章 都市發展與城鄉關係 第一節 都市發展與都市化 第二節 城鄉關係及其變遷 第三節都市機能與結構
第十三章章首圖王鑫。太空看臺灣。臺北:大地地理。P.142~143第十三章章首圖王鑫。太空看臺灣。臺北:大地地理。P.142~143
高雄港是臺灣最大港口,承擔臺灣三分之二的對外貿易運輸,也是全球十大貨櫃港之一。港口區位促進高雄市的都市發展,成為臺灣第二大都市。透過此照片,說明區位對都市發展的重要性。其所在灣區是一狹長海灣,總長12 公里,寬1~1.5 公里,入口寬僅100 公尺,形狀似一口袋,灣內港闊水深,為天然良港。灣區原為一個天然潟湖,因此可說是一個天然良港。
目前高雄港航道和港區水域水深自11.3到16.0 公尺不等,可泊萬噸級以上船24 艘,現有營運碼頭超過100 座。港區現有貨櫃裝卸橋(橋式機)及裝卸搬運機械170 架。高雄港曾長期位居世界海洋貨運第三大港,僅次於香港與新加坡。貨櫃進出口於2004 年達到歷史紀錄940 萬TUE。近來由於受到區域內其他港口,包括傳統大港香港、釜山以及新興港口深圳、鹽田、上海、洋山、浙江、寧波、山東、青島之競爭挑戰,本港吞吐略有下滑,2005 年吞吐貨櫃為947 萬TUE,是全球前二十大港中,唯一吞吐衰退者。目前高雄港貨運吞吐量占全臺三分之二。
本章我們將學習: • 聚落的分類 • 交通革新與都市擴張的關係 • 都市的發展與都市化歷程 • 城鄉關係及其變遷 • 都市機能與都市內部結構
第一節 都市發展與都市化 一、都市聚落 二、工業革命與都市化 三、交通革新與都市擴張 四、都市化的歷程 五、工業國家和開發中國家都市化歷程的差異
一、都市聚落 • 都市聚落與鄉村聚落比較: • 都市的界定因國情而異
都市的條件 • 相當數量的人口規模。 • 較高的人口密度。 • 居民就業結構以非農活動為主。 • 具有某些特定的功能。
臺灣五萬人以上都市分布 繪圖參考來源:內政部戶政司,臺閩地區鄉鎮市區戶口數
二、工業革命與都市成長 • 農業時代: • 都市主要提供行政、文教等中地機能的服務 • 都市規模大小,與周圍腹地提供生活物質的多寡有關(課本p.159) • 工業革命後: • 由於現代工業的引進都市快速成長 • 都市擁有中地機能,更是重要的生產中心
乘數效應 Multiplier effect 產生一連串良性連鎖反應 工業發展與現代都市發展關係 資料來源:繪圖參考出處:陳國川,地理教材設計的理論與實踐,臺北:師大書苑,1995,P.88
工業革命與都市化 工業革命:創造都市就業機會吸引鄉村人口移入增加商業、服務業需求 吸引更多人口 3. 都市規模擴大主要源自: • 都市成長:都市人口本身的自然增加 • 都市化:除自然增加外,還包括人口由鄉村往都市遷移的社會增加 4. 都市化程度: • 一地都市人口數占該地區總人口數的比例 • 近兩百年全球的 • 都市人口增加率> 總人口的增加率 • 世界都市化程度不斷提升
三、交通革新與都市化 • 交通革新與都市化 • 都市成長,交通系統不敷使用交通革新易達性提高,人口容易移動加速都市化人口、產業過度集中,環境惡化郊區化交通革新都市區域向郊區擴張 • 形成都會區: • 有些都市因不斷擴張,與鄰近都市連成一片,形成都會區
交通革新與都市化關係 資料來源:繪圖參考出處:Haggett, P.,Geography:A moden synthesis,N.Y.:Harper&Row,2001,P.246
都市的擴張過程 資料來源:繪圖參考出處:劉琳,新地理,香港:立達出版社,1989,P.176
四、都市化的歷程 • 工業革命前的初期階段(農業社會) • 都市規模不大、都市化程度低、都市化進展緩慢 • 工業化時期的加速階段 • 工業發展,都市就業機會多,人口往都市集中 • 農村機械化,農村勞力剩餘,移往都市 • 運輸革新,人口移動方便,促進都市化進行 • 後工業化時期的緩慢階段(第三級產業為主) • 都市規模大、數量多、都市人口比例高 • 都市化速度趨緩、甚至停滯
都市化曲線與都市化階段 資料來源:陳伯中,都市地理學,臺北:三民,1983,P.39
五、工業國家和開發中國家都市化歷程的差異 • 已開發國家:歐洲、北美洲 • 都市化程度高 • 進入後工業化階段,都市化速度趨緩 • 都市化歷程是工業化的結果 • 都市化的動力,源自於都市的拉力 • 開發中國家:亞、非、中南美洲 • 在20世紀後期才開始都市化,都市化方興未艾 • 都市化原因除工業化之外,鄉村貧困使得大量村民湧進都市謀生 • 都市化是都市的拉力與鄉村的推力共同作用而成
全球都市化程度的區域差異 漫長,所以都市計畫能趕在都市發展之前 都市人口增加,產生經濟發展不夠快,都是計畫趕不上各種都市問題 補充163-1 資料來源:United Nations :Department of Economic and Social Affairs,Population Divison(http://www.un.org/esa/population/)2005/04/19)
第二節 城鄉關係及其變遷 一、農業時代的城鄉關係 二、工業時代的城鄉關係 三、全球化下的城鄉關係
一、農業時代的城鄉關係 • 城鄉交流:少 • 交通不便,互動範圍不大 • 城鄉居民往來機會不多 • 城鄉關係:都市依賴鄉村較重 • 鄉村自給自足,對都市依賴程度不高 • 都市依賴鄉村供應農林漁牧等生活物資
二、工業時代的城鄉關係 • 城鄉交流:密切 • 鄉村:供應農林漁牧產品、勞力、遊憩環境 • 都市:提供就業、商業、醫療、娛樂、教育、行政等服務 • 城鄉關係:都市與鄉村相互依賴,唇齒相依
三、全球化下的城鄉關係 • 全球化趨勢對城鄉的影響 • 條件:網際網路、交通運輸、自由化貿易環境 • 都市:物資與勞務需求可由更遠鄉村、或國外供應 • 鄉村:開發具地方特色的產品與景觀,吸引外地與國外旅客、或銷售至國內外地區 • 城鄉交流:以往單純的城鄉腹地的關係 擴大為國內外都市、本地都市、本地鄉村、其他鄉村彼此間多重複雜的關係
臺北的超市各國食材齊列 資料來源:柯忠佑 攝影
三、全球化下的城鄉關係 3.城鄉關係:都市與鄉村呈現不對 等的關係 都市:因為聯外交流便捷,對本地 鄉村的依賴程度漸弱(例:夕張哈 密瓜) 鄉村:因為聯外交流相對不便,對 本地都市的依賴程度仍強
第三節 都市機能與結構 一、都市機能 二、都市土地利用分區 三、都市的內部結構
一、都市機能 • 定義: • 都市居民主要從事的活動 • 以都市居民的就業結構為判定都市機能指標 • 以民國84年臺灣戶口普查的行業分類為例 • 臺北市、臺中市與高雄市的居民均以從事商業及服務業比例最高都市的商業及服務業機能最顯著 • 新竹市、臺南市製造業機能最顯著 • 嘉義市商業、服務業較重要
區位商數法 定義:某地區都市的就業結構中,某種行業就業人口數占總就業人口數的百分比,和全國該行業的 就業人口數占總 就業人口數 百分比之比率。
二、都市土地利用分區 • 目的: • 政府為提高都市空間使用效率 • 維護都市居民居住環境的品質 • 減少公害 • 方法 • 擬定都市計畫,編定都市土地利用分區,如商業區、工業區、文教區、行政區等 • 各區界線分明、土地使用方式受法令限制
臺北市各機能區 資料來源:柯忠佑 攝影
臺北市中正區土地利用分區圖 資料來源:李育銘繪圖。繪圖參考來源:臺北市政府地政處。中正區都市計畫圖。2006年9月11日取自:http://www1.tom.com.tw/project_tom/tpc/images/6/frames1.htm
紫色—文教區,黃—住宅區,黃綠色—農,紅—商業區紫色—文教區,黃—住宅區,黃綠色—農,紅—商業區
三、都市的內部結構 • 都市的土地利用受土地利用分區的限制,受地價的影響也極重要 • 獲利較高的行業多集中在地價與交通易達性最高的市中心附近形成中心商業區CBD • 獲利較低的輕工業和住宅,則散布在CBD外圍 補充: CBD是市內交通易達性最高的地區,種交通路現在此聚集,日間交通繁忙、擁擠,入夜以後,西方都市商業活動停止,一片寧靜;東方都市商業活動則仍十分熱鬧
紐約市中心商業區摩天大樓 資料來源:王雲平譯,100魅力城市,臺北:明天國際圖書,2005,P.104
三、都市的內部結構 2.三種都市土地利用分布結構模式: • --同心圓模式 • --扇形模式 • --多核心模式 對地理環境的假設:市區面積廣大、地形一致、居民有種族、文化、社會等差異。
都市內部結構模式圖--甲 1.由CBD向外發展,呈同心圓 2.CBD→過渡帶→工人住宿帶→高級住宅區→通勤帶
都市內部結構模式圖—乙 1.隨著主要交通路線,由CBD向外放射發展 2.高級住宅區遠離低級住宅區、工業區、運輸帶
1.都市不只環繞一個中心發展 2.透過擴張、合併或新工業區、郊區住宅的發展→一個以上的核心
三、都市的內部結構 3.實際都市土地利用分布:依文化與歷史背景不同 --東、西方都市的差異 • 西方都市分區明顯,CBD夜間極為冷清 • 傳統住商混合的習慣,CBD夜間更加熱鬧,如臺灣
高雄六合夜市 資料來源:臺灣見聞錄,2006年3月18日,取自http://www1.kcn.ne.jp/~e-fuku/taiwan.htm
三、都市的內部結構 4.都市內部結構並非一成不變 • 因都市擴張而合併鄰近市鎮: • 同心圓模式多核心模式 • (ex:台北由西往東) • 因都市機能改變、土地利用變更、 • 交通革新、老舊社區更新等,均使 • 都市內部結構不斷改變
萬華區 信義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