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33

中国共产党历史和 革命传统教育

中国共产党历史和 革命传统教育. 讲授:宣传部何鹏举副教授 ( 22680846,13580781715(6246 ) Bghepj@dgut.edu.cn 2008.4. 中国共产党是 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 的领导核心 。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 是 中国共产党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前仆后继、英勇奋斗的历史, 是 中国共产党为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而不懈努力的历史, 是 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经过反复实践而愈益结合的历史, 也是 中国共产党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从而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不断取得胜利的历史。.

fola
Download Presentation

中国共产党历史和 革命传统教育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中国共产党历史和革命传统教育 讲授:宣传部何鹏举副教授 (22680846,13580781715(6246) Bghepj@dgut.edu.cn 2008.4

  2.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中国共产党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前仆后继、英勇奋斗的历史,是中国共产党为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而不懈努力的历史,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经过反复实践而愈益结合的历史,也是中国共产党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从而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不断取得胜利的历史。

  3. 中国共产党的87年,做了三件大事 : (1)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2)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3)开创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开创了正确道路。

  4. 学习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目的与意义: 1、就是要认识中国近现代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以及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发展规律,懂得“没有共产党就没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的真理,认识中国共产党、毛泽东、邓小平对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所建立的丰功伟绩,增强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和坚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5. 2、就是要认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及其形成过程。了解党是怎样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相结合,不断进行理论创新的历史经验,认真总结和汲取党领导革命和建设的历史经验,努力学习领会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树立无产阶级世界观。2、就是要认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及其形成过程。了解党是怎样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相结合,不断进行理论创新的历史经验,认真总结和汲取党领导革命和建设的历史经验,努力学习领会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树立无产阶级世界观。

  6. 3、就是要学习,继承和发扬党的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和批评与自批评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学习、继承和发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革命先烈艰苦卓绝、不屈不挠、英勇奋斗,全心全意为人民的革命精神和崇高品质,肩负起继往开来的历史重任,增强爱国主义观念,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现代化而奋斗。3、就是要学习,继承和发扬党的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和批评与自批评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学习、继承和发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革命先烈艰苦卓绝、不屈不挠、英勇奋斗,全心全意为人民的革命精神和崇高品质,肩负起继往开来的历史重任,增强爱国主义观念,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现代化而奋斗。

  7.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的创立(1919.5-1923.6)

  8. 本章学习重点(教学目的要求) • 1、了解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状况和旧民主主义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明确中国革命必须在工人阶级及其政党领导下,才能取得胜利。 • 2、认识五四运动发生的原因和意义,继承和发扬五四运动的光荣革命传统。

  9. 3、了解五四时期中国先进分子最终选择马克思主义为中国革命指导思想的历史必然性。3、了解五四时期中国先进分子最终选择马克思主义为中国革命指导思想的历史必然性。 • 4、认识中国共产党的产生是近代中国社会经济政治和阶级关系演变的必然结果,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了解党的二大制定民主革命纲领的重要意义。

  10. 本章历史线索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1919五四运动至20.8上海小组成立前。五四运动,工人阶级以独立的姿态登上历史舞台,从思想上和阶级上为党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第二阶段:组织阶段。从1920年8月到1921年7月党成立之前。在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的基础上,各地出现了早期共产主义组织。从组织上和干部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准备。

  11. 第三阶段:完成阶段。从1921年7月到1923年党的三大以前。主要指党的统一组织的建立,召开党的一大、二大。党的建立是个过程,“一大”宣告了党的成立,但还没有制定出民主革命纲领,到“二大”才基本完成了建党的任务,党成立后要有一个发动本阶级并和本阶级进一步结合的过程,所以党建立后的中心任务是从事工人运动,推进了第一次工运的高潮。

  12. 林则徐 鸦片对人们的毒害

  13. 英法联军入侵

  14. 邓世昌 丁汝昌

  15.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 第一,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日益成为统治中国,阻碍中国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已经同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狼狈为奸、互相勾结,成为帝国主义统治和奴役近代中国的社会基础。 第三,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加速了中国封建时代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的解体,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因素的产生,中国已经不是完全的封建社会了。

  16. 第四,民族资本主义有了某些发展,但它的力量仍然很软弱,始终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第四,民族资本主义有了某些发展,但它的力量仍然很软弱,始终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 第五,由于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实行分裂剥削政策,又由于地方性的农业经济的存在,造成中国实际上长期不统一,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表现出极端的不平衡。 第六,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广大群众,尤其是广大工农群众,日益贫困化,过着饥寒交迫的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中国人民的贫困和不自由的程度,是世界上所少见的。

  17. 近代中国社会性质、主要矛盾和革命的基本任务近代中国社会性质、主要矛盾和革命的基本任务 • 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 • 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 革命任务: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批驳告别革命论、革命不如改良。 • 革命是社会基本矛盾激化的产物,不是任何人可以制造,也不是任何人可以消灭的。

  18. 洋务运动及其失败 历时30余年,分为前后两个阶段。从19世纪40至70年代为第一阶段,在此期间洋务派在“求强”口号下,先后办起了一些近代军事工业。1861年,安庆军械所,曾国藩。70年代至90年代为第二阶段,在“求富”口号下办了一些民用工业。 1894年甲午战争,北洋舰队的全军覆灭宣告了洋务运动的彻底失败。

  19. 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及其经验教训 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最高潮。辛亥革命是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在组织上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具有比较完备形态的资产阶级政党——中国同盟会;在理论上系统地阐述了反映中国资产阶级政治理想和主张的三民主义;在政治实践上则发动了推翻清王朝封建专制政权的辛亥革命。

  20. 1、辛亥革命的胜利在中国近代历史上的重要意义1、辛亥革命的胜利在中国近代历史上的重要意义 • (1)在政治上它推翻了统治中国260多年的清王朝,结束了两千多年的中国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 • (2)经济上,辛亥革命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其后出现了中国民族资本发展的“黄金时代”。 • (3)在思想文化上,辛亥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从忠君爱国走向革命救国。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产生。

  21. 2、辛亥革命告败的原因和经验教训 (1)失败的原因:直接原因是封建势力过于强大,革命果实被封建军阀篡夺。外部原因是帝国主义对中国革命的干涉;根本原因是领导中国革命的民族资产阶级过于软弱,始终不能成为一支左右中国政局的力量。他们在政治上,不能彻底地反帝反封建,反而对其有所依赖和妥协;在军事上,没有建立一支完全由自己掌握的革命军队;在和人民的关系上,脱离群众,害怕群众,不能满足农民对于土地的要求,缺乏一个必要的农村大变动,没有得到人民群众的真正支持。关键是没有一个坚定成熟的革命政党。

  22. (2)经验教训:软弱的中国资产阶级没有能力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彻底胜利,在帝国主义时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道路走不通。(2)经验教训:软弱的中国资产阶级没有能力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彻底胜利,在帝国主义时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道路走不通。 • 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证明,农民和资产阶级都不能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彻底的胜利,中国革命必须要有新的阶级来领导,必须要有科学的先进思想理论来指导,这个新的阶级就是工人阶级,这个新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和以这个思想为指导的无产阶级政党。

  23. 孙中山和辛亥革命

  24. 北洋军阀 什么是北洋军阀? 北洋军阀是袁世凯建立的封建军事集团。1895年,清政府命袁在天津小站编练“新建陆军”,归北洋大臣节制。1901年,袁任北洋大臣,所建军队称为北洋军。北洋军阀以帝国主义为靠山,拥有新式武器装备,代表大地主、大买办阶级和帝国主义的利益,残酷地剥削和压迫人民。这个集团是清朝末年的主要武装力量;辛亥革命以后的十多年中,中国中央政权一直由它控制。

  25. 北洋军阀史分期 • ①北洋军阀兴亡史 • 兴亡史:1895-1928.12.29共34年。 • A、北洋军阀的产生和形成:1895-1905,袁世凯小站练兵,1905年北洋六镇建成。 • B、北洋军阀反动统治的建立和扩大:1912.4-1916.6。 • C、北洋军阀反动统治的继续及军阀混战:1916.6-1928.12

  26. ②统治史:四个四年1912.4-1916.6:袁世凯统治时期 洪宪帝制 21条 护国战争1916.6-1920.7:皖系军阀控制中央政权 府院之争 张勋复辟 西原借款 安福国会 徐世昌大总统1920.7-1924.10:直系军阀控制中央政权 曹锟贿选 二七惨案 两次直奉战争1924.10-1928.12:奉系军阀控制中央政权 张作霖的崛起 张的覆灭

  27. 袁世凯与北洋军阀

  28. 资产阶级革命派继续奋斗的失败 (1)宋教仁的政党政治活动的失败 (2)二次革命 宋教仁案而起的反袁战争 (3)护国运动 作为追随者 (4)护法运动 护临时约法

  29.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内因:(1)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和工人运动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提供了物质(阶级)基础; (2)新文化运动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在客观上准备了思想条件。 外因: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外部条件。

  30. 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一)五四运动 (1)五四运动爆发的基本原因:是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加紧侵略;北洋军阀政府对外屈膝投降,对内残酷压迫所造成的严重的民族危机。 (2)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31. 意义 (1)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2)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①五四运动发生在十月革命以后,受十月革命的影响(时代)。②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台,对斗争的胜利起了决定作用。③从指导思想上看,指导运动的是马克思主义,而不是旧民主主义。 (3)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共的创立从思想上和干部上作了准备。

  32. 五四运动

  33. 李大钊 “五四”运动以前,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中国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已开始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1918年10月,“五四”运动的主要领导者李大钊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了《庶民的胜利》等文章,歌颂俄国工人阶级的胜利。

  34. 陈独秀 《新青年》

  35. “湘江评论” 毛泽东同志1919年在湖南领导革命运动时主编的刊物——“湘江评论”,对当时湖南及华南各省反帝反军阀的爱国运动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

  36. 觉悟社

  37.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时间:1921.7.23-8.3; (2)地点:上海、嘉兴南湖; (3)出席代表:13人,上海李达、李汉俊;北京张国焘、刘仁静;长沙毛泽东、何叔衡;武汉董必武、陈潭秋;济南王烬美、邓恩铭;广州陈公博,日本东京周佛海以及陈独秀委派的代表包惠僧。共产国际代表马林,赤色国际的尼可尔斯基也出席了大会。代表全国50多位党员。 (4)中心任务:建立中国共产党,制定党的纲领和实际工作计划。 会议的争论:会议围绕党的基本任务、党员能否参加议会、到政府里做官及对待其他党派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党的中央领导机构的建立:大会选举陈独秀、张国焘、李达三人组成中央局,陈独秀为书记,张、李分管组织和宣传。

  38. 中国共产党“一大”会址

  39. 党的一大的部分代表

  40. 我党工人运动领袖蔡和森 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董必武

  41. 第二章 国共合作的大革命(1923.6——1927.7) 本章学习重点(教学目的要求) 1、了解在中国共产党倡导下建立国共合作的必要性及其对推动中国革命所起的重大作用。 2、关于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思想的初步形成。 3、大革命失败的原因及其经验教训。

  42. 本章历史阶段的划分 前期:1923.6(中共三大)—1925.5(五卅运动前),为大革命的准备时期。这一阶段从二七罢工失败后,党制定了统一战线政策,召开三大,建立国共合作,,推动了工农运动的恢复和发展,为大革命作了思想组织上的准备。 中期:1925年五卅运动—1926.12党的汉口特别会议前,为大革命的高潮时期。这一阶段从五卅运动高潮到北伐的高潮,从政治罢工到武装夺取政权。在这个阶段中,统一战线内部争夺领导权的斗争尖锐化,党内机会主义妥协退让使革命遭受严重的损失。

  43. 后期:1926.12—1927.7,是大革命从胜利转向失败时期。这一阶段国内的主要矛盾从与旧军阀转向蒋介石反动派。汉口特别会议标志这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在党内占统治地位,全面放弃了革命领导权。从4.12到7.15革命走向失败。后期:1926.12—1927.7,是大革命从胜利转向失败时期。这一阶段国内的主要矛盾从与旧军阀转向蒋介石反动派。汉口特别会议标志这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在党内占统治地位,全面放弃了革命领导权。从4.12到7.15革命走向失败。

  44. 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必要性与可能性必要性: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必要性与可能性必要性: 第一、马克思主义关于争取同盟军的思想是确定国共合作方针的理论准备; 第二、实行国共合作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要求。 可能性: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民主派,在辛亥革命后一直坚持反对北洋军阀统治的立场,同时,他们欢迎十月革命,欢迎俄国人对中国的帮助,欢迎中国共产党同他们合作。 必要性:第一、国共两党只有实行党内合作才是切实可行的。第二、国共两党实行党内合作对革命的发展是极为有利的。

  45. 孙中山与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们步出会场孙中山与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们步出会场

  46. (1)国民党一大的主要成果 第一、政治上通过了新的革命纲领,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合作的革命统一战线的共同政治纲领。 第二、在组织上通过了共产党员和社会主义青年团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决定。改组后的国民党开始由资产阶级政党转变为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民族革命联盟,从而成为国共合作的革命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

  47. (2) 新三民主义的特点 第一、最大特点是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紧密结合。 第二、新三民主义和旧三民主义相比,有了崭新的反帝反封建的内容。

  48. 二、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 (一)广东革命根据地的统一 1、黄埔军校的建立 2、工农运动的恢复和发展 工人运动由低潮转入高潮的起点是沙面大罢工 农民运动讲习所澎湃 毛泽东 3、平定商团叛乱 1925.2 1925.10 4、孙中山北上和国民会议运动 5、两次东征和平定杨刘叛乱 6、国民政府的成立和国民革命军的建立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