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7

水质现场检测的质量控制 桦甸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验科 于慧爽

水质现场检测的质量控制 桦甸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验科 于慧爽. 饮水突发事件. 饮水突发事件:是指由于饮水所引起的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 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中毒 以及其它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饮水突发事件的污染来源. 工业污染 生活污染 农业污染 微生物污染

fola
Download Presentation

水质现场检测的质量控制 桦甸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验科 于慧爽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水质现场检测的质量控制桦甸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验科于慧爽水质现场检测的质量控制桦甸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验科于慧爽

  2. 饮水突发事件 • 饮水突发事件:是指由于饮水所引起的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中毒以及其它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3. 饮水突发事件的污染来源 • 工业污染 • 生活污染 • 农业污染 • 微生物污染 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进入水体,其数量超过了水体自净能力,使水体的理化特性、生物特性、组成成分发生改变,影响水的使用价值,造成水质恶化,危害人体健康或破坏生态环境。

  4. 工业污染 • 工业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废水、废液、废渣、污水等工业污染是水质污染的最主要因素。 分 类 • 有机污染物:酚类化合物、酯类化合物、多环芳烃、多氯联苯、有机农药等。 • 无机污染物:氰化物、硫化物、汞、砷等。 • 放射性污染物:钴60、氡等

  5. 生活污染 • 居民区、单位、浴室、厕所等排出的污水和污物污染地下水 主要污染物包括: 病原微生物、寄生虫卵、洗涤用品 油类物质、有机需氧污染物。

  6. 农业污染 • 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和排出的污物、污水、灌溉水直接排入江河或通过农田渗透进入地下水而造成地下水污染。 • 主要污染包括: 农药中有害物质、化肥中有害物质 病原微生物、寄生虫卵。

  7. 微生物污染 出厂水、二次供水、管网水中没有测到消毒剂(余氯、二氧化氯)余量,且又有人员饮用该类水出现腹泻、呕吐、发烧等症状,应怀疑是微生物污染。 对水样进行微生物检测,包括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大肠埃希氏菌以及其他致病菌和病毒分析。 同时密切关注二项理化指标:余氯、三氮

  8. 余氯 • 用氯消毒时接触30分钟,游离性余氯不低于0.3mg/l。 • 当管网出现污染时,余氯可被耗尽,故末梢水中游离性余氯不应低于0.05mg/l。 • 末梢水中游离性余氯可作为水质有无再次污染的信号。

  9. 余氯 • 氯化消毒的原理 • Cl2 + H2O →HOCl + H+ + Cl- • 2Ca(ClO)Cl + 2H2O → Ca(OH)2 + 2HOCl+ CaCl2 • HOCl H+ + OCl- 次氯酸(Hypochlorous acid) • 体积小——穿透能力强 • 强氧化剂——破坏细菌细胞壁 • 影响酶活性——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的巯基被氧化

  10. 余氯 影响氯化消毒效果的因素 • 加氯量= 需氯量+ 余氯量 • 需氯量——灭菌、氧化有机物和还原性无机物及某些氯化反应等所消耗的氯量 • 余氯——水中剩余的氯量 • 游离性余氯——HOCl和Cl- • 化合性余氯——NH2Cl和NHCl2

  11. 加氯量与余氯的关系:

  12. 加氯量与余氯的关系:

  13. 氮化物(三氮) • 氮化物包括NH3、NO2-、NO3-、有机氮、蛋白性氮 • O2 • 蛋白性物质——蛋白胨——氨基酸——氨—— O2 亚硝酸盐————硝酸盐

  14. 三种含氮有机物在水中出现的卫生学意义 • NH3 NO2- NO3-卫生学意义 ﹢ ﹣ ﹣表明水体新近被污染 • ﹢ ﹢ ﹣ 表明水体新近被污染,分解正在进行 • ﹢ ﹢ ﹢水体以前被污染,以进行分解,现仍有新污染 • ﹣ ﹢ ﹢ 水中污染物已分解,趋向自净 • ﹣ ﹣ ﹢水中污染物已分解达无机化,或来自地层 • ﹣ ﹢ ﹣ 污染物已分解,但未完全自净,或是硝酸盐还原 • ﹢ ﹣ ﹢ 旧的污染分解已完成,现又有新的污染 • ﹣ ﹣ ﹣ 清洁水

  15. 水体性公共卫生事件应对 • 根据“一案三制”的原则,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实施办法,制定实验室的应急预案,设计了饮水突发事件的调查和处置工作流程图。

  16. 饮水突发事件的调查和处置工作流程 现场调查 通过现场感官判断可能污染物、采集可疑样品 检验-污染物、污染量、污染源、污染范围 控制措施--监测检验直至水质恢复正常 调查报告-检验数据、处理措施、处理效果 资料整理及归档

  17. 污染原因的现场初步判断方法 • 现场调查 • 颜色 • 气味 • 酸碱性 • 灼烧实验 • 现场快速分析仪器检测

  18. 水污染原因的判断方法--颜色 利用有毒物质的特殊颜色,帮助分析推断水中可能含有的毒物种类。 ●黄红色----铁、锰、氧化汞、氧化铅、硫化砷等。 ●绿色----铜盐、二价铁、三价铬。 ●黑色----氧化铜、磷化锌、二氧化锰、硫化亚铁。 ●乳白色----三氧化二砷、氰化物、钡盐。 ●蓝色----二价铜。

  19. 水污染原因的判断方法—气味 当水体受到污染后由于某些物质存在产生特殊气味,可以帮助分析推断水中可能含有的毒物种类。 ●硝基苯、氰化物—苦杏仁味。 ●有机磷农药—大蒜味。 ●六六六农药—霉味。 ●二氧化硫、氨—刺激性气味。 ●硫化氢—臭鸡蛋味。 ●微生物繁殖—腐肉味。

  20. 水污染原因的判断方法—酸碱性 现场调查水污染事件应携带PH试纸,随时测水的酸碱度。 ●弱酸性—酚类、巴比妥类。 ●弱碱性—生物碱类。 ●强碱性—氰化物。

  21. 水污染原因的判断方法—灼烧 通过检材灼烧后产生的颜色可以判断离子种类。 ●钠—黄色火焰。 ●镁—耀眼白光。 ●磷—白色火焰,有浓厚白烟。 ●硫—淡蓝色火焰。

  22. 水污染原因的判断方法—现场快速检测仪 我单位现有三台水质现场快速检测仪(吉大小天鹅) 现场可检测27项。 最快项目3分钟出结果。 最慢45分钟出结果。

  23. 感官和部分常规指标检测优先性

  24. 水样的采集、保存、送检、检验、结果报出 • 前期准备 采样容器 采样容器的洗涤 采样器及辅助工具 • 现场采样 根据初步调查结果,选择采样点、采样量 样品运输与保存 • 现场检测和实验室检验

  25. 采样容器 • 根据待测组分选择: 对无机物、金属和放射性元素选有机材质聚乙烯塑料容器 对有机物和微生物选玻璃容器; 生物(含藻类)选不透明的非活性玻璃容器; 光敏性物质选棕色器皿;特殊项目可选化学惰性材质 • 材质稳定,不与待测组分反应,器壁不吸收和吸附待测组分 • 抗温度变化、抗震强,能严密封口,易清洗 • 应尽量选用细口容器。有机物和某些微生物检测不能用橡皮塞,碱性液体不能用玻璃塞。

  26. 采样容器的洗涤 • 一般理化指标采样容器的洗涤 将容器用水和洗涤剂清洗,除去灰尘、油垢后用自来水冲洗,用10%硝酸或盐酸浸8h,再用自来水冲洗3次,最后用蒸馏水充分淋洗干净。 • 测定有机物指标采样容器的洗涤 用重铬酸钾洗液浸24h,自来水冲洗后置1800C烘4h,冷却后用丙酮、己烷冲洗数次。 • 测定微生物指标采样容器的洗涤和灭菌 洗涤同一般理化指标。热力灭菌法,干热和高压蒸气灭菌两种。

  27. 建议:在突发事件中, 最好使用一次性样品瓶。

  28. 水样采集(一) • 一般要求 理化:采样前应先用水样荡洗采样器、容器、塞子2~3次。测定油类、硫化物、放射性等项目单独采样。对于龙头水应打开放水数分钟,时间根据(管网长短)。 微生物:优先采微生物,直接采不荡洗,避免手和其他物品对瓶口的玷污。

  29. 水样采集(二) • 水源水:选择取水处 1)表层水:将系着绳子的桶或带坠子的采样瓶投入水中,不能混入漂浮于水面上的物质。 2)一定深度的水(湖泊、水库):采用直立式采样器。 3)泉水和井水:自喷泉水再涌口直接采样 不自喷的应将停滞在水管中的水放出,新水更替后采集。 从井水采集水样,应在充分混匀后采集。

  30. 水样保存 • 影响水质变化的因素:生物,化学,物理。 • 水样保存应达到减慢生物或微生物作用,减慢化合物或络合物水解,避免分解,减少挥发与容器的吸附损失。 • 保存方法:控制pH、加保存剂、冷藏或冷冻。(根据组分选定适宜的保存方法) • 冷藏:40C,暗处 • 加入保存剂:加入某种化学剂以稳定水样中的一些待测组分。保存剂不能干扰待测物,不影响待测物的浓度。如是液体,应校正体积的变化。

  31. 采样记录 • 在采样现场把采样记录用胶纸粘贴或悬挂标签于水样瓶上,注明水样编号、采样者、日期、时间及地点等。在采样时还应记录所有野外调查及采样情况,包括采样目的、采样地点、样品种类、编号、数量,样品保存方法及采样时的气候条件等。

  32. 饮水突发事件的检验 • 在饮水突发事件的调查和处理工作中,现场调查与检验是整个事件调查与处理的重要工作。 • 准确的检验、监测数据是确定污染物,污染的范围,污染程度等的依据。对控制事件范围,了解事故的进展程度,寻找污染源,经处理后饮水是否安全,何时能够正常供水,以及判定事故责任,行使行政处罚起着关键作用。

  33. 饮水突发事件理化检验 • 饮水突发事件理化检验设计 • 经过详细的现场调查,根据其现象与表征,多数情况下能够了解到事故的原因、污染物、污染源,由此锁定检验的目标,顺利开展理化指标的定量检验工作。 • 但有些时候无法从现场调查找到污染物的线索,则需要根据理化检验的工作经验,对样品中的“未知污染物”进行“定性检验”,确定污染物后才能够进行“定量检验”。

  34. 饮水突发事件检验 已知污染物 根据现场调查 锁定污染物 未知污染物 未能从现场调查 找到污染物的线索 定性检验 是否有标 准方法 有机物 有 无 微量金属 依据饮水标准检验方法进行 “定量检验” 是否有 标准品 挥发性 有机物 非挥发性 有机物 定量检验 有 无 是否有 标准品 使用参考方法进行“定量检验” 使用质谱进行“半定 量检验” 有 无 使用参考方法进行“定量检验” 使用质谱进行“半定 量检验” 检 验 结 果 评 价

  35. 实验室数据分析,制定措施 • 结合现场,通过数据的纵向和横向分析,确认污染来源、污染物、污染范围、污染程度,制定可行有效的控制措施,并制定监测方案,及时掌握水质污染趋势和动态。 • 检验结果与相应的卫生标准进行比较,是最为直接的方法,也是最有说服力的方式。《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是国家级强制性标准,其按照卫生要素和污染因素制定,适用于全国范围。卫生标准制定过程严谨,对有害物质或因素做出限制性规定。因此,检验数据一旦超过其规定的限值,表明样品对人体健康会产生危害。 • 污染原因消除,水质经卫生检测合格,水质恢复正常后公告居民,及时解除控制

  36. 谢谢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