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 likes | 416 Views
课 程 资 源 开 发. “ 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策略研究”. “ 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策略研究”课题组. 课程资源开发的必要性.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征。统整性、开放性和实践性的决定了在课程资源上有更大的灵活性和开放性。只有开发出丰富的课程资源,才能为该课程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 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实施特点。国家只确定了 《 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 》 ,没有教材教辅等作为现成的资源 ,具体的内容和实施方式由地方和学校自律地、自主地决定。这在客观上要求学校在开展与推进过程中,必须承担起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责任。. 课程资源开发的必要性.
E N D
课 程 资 源 开 发 “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策略研究” “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策略研究”课题组
课程资源开发的必要性 •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征。统整性、开放性和实践性的决定了在课程资源上有更大的灵活性和开放性。只有开发出丰富的课程资源,才能为该课程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 • 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实施特点。国家只确定了《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没有教材教辅等作为现成的资源 ,具体的内容和实施方式由地方和学校自律地、自主地决定。这在客观上要求学校在开展与推进过程中,必须承担起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责任。
(一)课程资源开发的理性思考 •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分类 •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策略 •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程序
自然资源 社会资源 人文资源 社会政治资源 社会经济资源 社会文化资源 媒体资源 乡土资源 安全常识资源 健康常识资源 心理健康资源 人际交往资源 水资源 能源资源 环境资源 生命科学资源 植被资源 分 类 • 分类依据:体验性知识的获得和课程内容的选择组织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
开 发 策 略 • 已有资源的开发策略 • 新资源的开发策略
已有资源的开发策略 • 可直接利用的课程资源 ,只要设计出比较好的主题就可以了,其重点在于课程设计。 • 在已存在的课程资源中,还有一部分是需要经过加工才能进入课程视阈的,对待这类资源的开发策略就是经过教育学过滤或专业的改造调整或增加扩展 ,从而放大资源的优势特征,严格控制其中不合理的非教育因素,这样的资源才是有意义的。
新资源的开发策略 • 选取典型对象(针对性和利用率) • 适度开发(经济实用,具有成本意识) • 因地制宜(独特性,彰显出特色资源)
开 发 程 序 • 确定相关机构与人员 • 拟订资源开发计划 • 申请与审批 • 组织实施开发 • 建立课程资源库进行分类管理与资源整合
制定课程资源开发原则 • 遵循针对性原则,使活动价值最优化 • 遵循整合性原则,使活动效率最大化 • 遵循经济性原则,使活动投入最小化
学校课程资源开发策略 • 从学校层面构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构想,使综合课程资源的开发具有明确的目标性 • 从实施层面挖掘和整合学校、家庭、社区这三方资源,使课程资源的开发凸显立体性
确立以综合主题的形式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各年级既有不同的侧重点又互有联系:三年级是起始年级,以子母式课题为主,教师进行集中分步指导。四、五、六年级以学生自主选择课题为主,学生在选题时可与各学科的学科类综合实践活动、学校活动整合,彰显个性,重视过程,有所发展。确立以综合主题的形式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各年级既有不同的侧重点又互有联系:三年级是起始年级,以子母式课题为主,教师进行集中分步指导。四、五、六年级以学生自主选择课题为主,学生在选题时可与各学科的学科类综合实践活动、学校活动整合,彰显个性,重视过程,有所发展。
学 校 资 源 • 学科资源。如五年级语文有一个单元,主题是抗日战争,学生在学习后意犹未尽,确立了“勿忘国耻,兴我中华”研究主题。 • 活动资源。如:去恐龙园秋游与《秋游与文明礼仪》的课题;去草莓园采草莓的活动与《草莓的栽培》课题; “体育节”与“调查我校学生喜爱的体育游戏”和“设计适合我校学生参加的体育游戏” 的研究课题。 • 文化资源 。毕业班学生确定了“毕业前,我想为母校做……”这个研究主题 。
家 庭 资 源 • 家庭体验活动。如“调查爸爸妈妈一天的生活” “听爷爷奶奶讲抚育自己的故事”“为爷爷奶奶做一件事” “调查家庭订阅书刊和阅读”、“我家的食谱”、“节电节水—从每家做起”、“自己的事自己做”…… • 家长资源。如三年级学生开展“家乡的名胜古迹”调查活动时取得了家长的支持信任和智力帮助,恰当地利用了家长资源,学生活动的开展事半功倍。
社 区 资 源 • 社区的自然生态和文化生态资源扩大了综合实践活动的时空。如“常州名点——中华小笼包的调查研究”, • 建立综合实践活动基地:蔬菜研究基地。由常州市蔬菜研究所提供给学生一块“实验田”,研究所的阿姨担任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校外辅导员,校内研究与外出活动相结合。
课程资源开发的具体措施 • 建构资源开发信息网,提高活动价值 • 激活教师的课程意识,丰富活动内容 • 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获得活动体验 • 密切社区的协作关系,争取活动支持
建构课程资源开发信息网 • 人力资源——建立导师团资源库 • 学校外部资源——学校周边社区资源 导师团资源库 教师导师团资源库 家长导师团资源库 学生导师团资源库
建构课程资源开发信息网 • 学校内部资源——显性资源与隐性资源 食堂 图书馆 微机房 校园绿化 学校文化 学校内部资源 书香长廊 校园环境 广播站 演播室
激活教师的课程意识,丰富活动内容 • 组织教师理论学习,分析校情和地方教育优势资源,鼓励教师主动应对挑战担当专任教师,吸收有志于此的教师一起出谋划策、协作指导,进行团体指导与协同教学,组建核心的智囊团 。 • 案例:植物园里的甘薯研究 调动兴趣,劳动体验——挖甘薯 趁热打铁,实践制作——甘薯食品 参观访谈——体验劳动的价值 小组协作——研究感兴趣的话题 整理交流——甘薯研究活动展示 活动延伸——小种植
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获得活动体验 • 吸纳学生组织体育节、创新体育节,全程参与整个体育节的组织,体育教师和综合实践活动老师担任他们的指导教师。 • 调查分析各年级学生喜欢的体育运动项目,确定活动项目,绘制报名表,统计报名情况→采访、收集、整理有关体育与健康的资料,通过广播电视、手抄报、表演等多种形式向同学们宣传、介绍相关知识→在体育教师的指导下制定比赛规则,安排比赛秩序,发布活动信息→在老师指导下全程组织、参与大多数体育竞赛活动 的准备与裁判工作→主持颁奖仪式,评选最佳运动员、最受欢迎项目,体育节结束后征求师生对体育节组织工作的意见、建议。
密切社区的协作关系,争取活动支持 • 农村,辽阔的田野为学生提供了极为丰富的劳动资源和物质资源 • 与污水处理厂、消防中队、敬老院、自然村等合作建立劳动实践基地 • 建立家长学校,寻求家长的支持。有关农村的话题,让每一个家长都能成为一名出色的活动指导者 • 案例:《水——让我欢喜让我忧》
案例:《水——让我欢喜让我忧》 • 交流已知的关于水的信息,联系生活实际,提出想进一步了解的问题 • 对提出的问题进行整合分类,组成各具“特色”的探究小组 ,自行聘请指导老师 • 各小组开展研究活动,并聘请校外辅导员及专业指导人员等进行相关协助。东南污水处理厂的技术员宋阿姨热情地向孩子们讲解污水处理的过程,解答疑问,带领孩子们参观;乡人大主任主动担当沟通、指导的义务;自然村的老队长详细地向孩子们介绍村民的用水变化;家长主动配合,与孩子一起设计家庭用水和节水方案。 • 在班级内交流展示小组或个人的研究成果 • 在校内举办有关水的研究展览 • 走进社区,走向社会。宣传环保,倡议爱水、护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