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0 likes | 772 Views
第 3 章 計算機組織. 3-1 中央處理器 3-2 主記憶體 3-3 執行程式 3-4 匯流排及介面 3-5 輸出入周邊設備 3-6 儲存裝置. 電腦基礎元件. 真空管 電晶體 積體電路 超大型積體 電路. 三大電腦展. 德國漢諾威電腦展( CeBIT ;每年三月舉行). CeBIT 2014. Opening (March 10, 2014) Top Themes: Datability Big Data Sustainability and Responsibility Social Media
E N D
第3章 計算機組織 3-1 中央處理器 3-2 主記憶體 3-3 執行程式 3-4 匯流排及介面 3-5 輸出入周邊設備 3-6 儲存裝置
電腦基礎元件 真空管 電晶體 積體電路 超大型積體電路
三大電腦展 德國漢諾威電腦展(CeBIT;每年三月舉行)
CeBIT 2014 • Opening (March 10, 2014) • Top Themes: • Datability • Big Data • Sustainability and Responsibility • Social Media • Mobile First Mobile Only • Cloud Computing • Video Clips: • Hand Write Tablet • 3D Printers
三大電腦展 台北國際電腦展(COMPUTEX TAIPEI;每年六月舉行)
COMPUTEX • IoT: Internet of Things • Wearable Tech • 3D Printing
三大電腦展 Consumer Electronics Show (CES)
各類型電腦 桌上型電腦 (Desktop)
各類型電腦 筆記型電腦 (Laptop; Notebook)
各類型電腦 平板電腦 (Tablet PC)
3C整合 Computer(電腦) Communication(通訊) Consumer electronics(消費性電子產品)
Review: 1-2 計算機的通用架構 • 「馮紐曼模式」(von Neumann Model) • 最主要的精神在於「儲存程式」(stored program)的概念
主記憶體類別 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隨機存取記憶體) SRAM(Static RAM;靜態隨機存取記憶體) DRAM(Dynamic RAM;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
主記憶體類別 ROM(Read-Only Memory;唯讀記憶體) PROM(Programmable ROM;可程式的唯讀記憶體) Invented by 周文俊in 1956 EPROM(Erasable Programmable ROM;可用強紫外線擦拭及可程式的唯讀記憶體) EEPROM(Electron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OM;可電子擦拭及可程式的唯讀記憶體)
3-4 匯流排及介面 系統匯流排 負責CPU與記憶體間的資料傳送 擴充匯流排 保留一些連接給使用者彈性使用
ISA、PCI、AGP及PCI Express 在80年代,最當紅的高速匯流排是ISA(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它的傳輸速率每秒只有8.33MB 90年代,PCI(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的每秒133Mb
ISA、PCI、AGP及PCI Express 繪圖卡等須高速運作的多採用AGP,它每秒可傳輸2.1Gb 現在走紅的是PCI Express,它也稱為3GIO。PCI Express的傳輸速率為每秒2.5Gb~8Gb。(PCI-E 16X 8Gb) More on PCI Express
USB USB(Universal Serial Bus;通用序列匯流排) 是USB Implementers Forum 所開發的連線規格 針對電腦的外接週邊設備(鍵盤、滑鼠、遊戲控制器、攝影機、儲存裝置、掃描器和其他周邊)所設計,讓使用者安裝特定裝置時,能夠省去開啟電腦機箱及重開機的麻煩,隨插即用
USB 為一般使用者提供了操作簡便、擴充性和快速等優點 USB 2.0傳輸速度最高每秒可達480Mb; USB 3.0每秒傳輸速度達4.8 Gb USB 3.1每秒傳輸速度達10 Gb More on USB
IEEE 1394 IEEE 1394 一種高速序列匯流排的公定標準。Apple將此種匯流排命名為 FireWire,Sony稱它為 i.Link 提供隨插即用的功能,提供個人電腦相容性的延伸介面,它具有保證頻寬的傳輸模式,適用於消費性電子聲訊/視訊產品、儲存週邊及可攜式裝置
IEEE 1394 IEEE 1394的資料傳輸速度是每秒400Mb,新的IEEE 1394b規格,傳輸速度高達每秒3.2Gb 數位錄影機常用 USB目前在PC較佔上風
鍵盤 輔助我們將訊息輸入電腦的重要輸入設備,它的字符位置和打字機類似,它與主機板連接的界面規格主要為PS2及USB
滑鼠 輔助我們將訊息輸入電腦的重要輸入設備,它與主機板連接的界面規格主要為PS2、USB、無線連接 種類非常的多:二鍵、三鍵、二鍵加小滾輪(可方便瀏覽超過顯示範圍的頁面)、軌跡球式的滑鼠 、光學滑鼠
掃描器 掃描的文件以數位影像格式儲存 儲存的檔案格式有TIFF、BMP、GIF與PCX等格式 掃描器的解析度以掃描時每英吋的取樣點數(dpi;dot per inch)表示
螢幕 又稱顯示器(monitor),是電腦最主要的輸出設備 傳統的螢幕為陰極射線映像管顯示器(CRT;Cathode Ray Tube),既粗大又笨重,已快速地被既輕且薄的液晶螢幕(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所取代
印表機 重要的輸出週邊設備,它的解析度以印出時每英吋的列印點數(dpi;dot per inch)表示
3-6 儲存裝置 硬碟 磁帶 軟式磁碟片 Zip MO • 光碟片 • 記憶卡 • 隨身碟 • 可攜式硬碟
硬碟 硬碟(Hard Disk)是電腦儲存資料最重要的地方,它的內部有圓形碟片及讀寫頭 程式及資料平時通常放在硬碟,執行時才從硬碟載入主記憶體,因此它是極為重要的儲存設備,平時最好就做備份
Traditional Hard Disk Drive (left) and Solid-State Drive (right) Source: Wikipedia
磁帶、軟式磁碟片、Zip及MO 磁帶通常用來做備份,主要是因為磁帶通常比硬碟的容量要大許多。現在的磁帶備份的資料動輒以TB(Tera Byte;兆位元組)計 備份的另一種選擇是使用RAID(Redundant Arrays of Inexpensive Disks)磁碟陣列
磁帶、軟式磁碟片、Zip及MO 軟式磁碟片曾是九十年代最主要的可攜式儲存媒介 Zip(IOMEGA於1995年推出)及MO(Magnet Optical Disk;SONY於1988年推出)是九十年代頗受歡迎的大量資料之可攜式儲存媒介
光碟片 新力(Sony)和飛利浦(Philips)在八十年代初期推出了CD-ROM CD光碟片的儲存容量 為650MB DVD(Digital Versatile Disk)單面單層可儲存4.7GB,最高可儲存雙面雙層,達17GB之多
光碟片 CD系列(CD-ROM、CR-R、CR-RW或VCD)的存取速度時,單倍速為每秒150KB DVD系列(DVD-ROM、DVD-R、DVD-RW或DVD-Video)的存取速度時,單倍速為每秒約1350KB HD DVD; Blu-ray Disc
記憶卡 數位相機、PDA、…等都利用這種輕薄的記憶裝置儲存資料,它的種類繁多 CF(Compact Flash) SM(Smart Media)
記憶卡 SD(Secure Digital) MMC(Multi Media Card) MS(Memory Stick) xD micro SD
微型硬碟(MD) 縮小版的硬碟 一般家用電腦使用的是3.5吋硬碟,筆記型通常用比較小的2.5吋硬碟,而MD小到連1吋都不到 容量通常較記憶卡高一個等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