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 likes | 370 Views
“ 四结合 ” 教学资源整合计划 —— 建立试验的资源环境. 余胜泉 博士 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 2001年8月7日 Email To: ysq@elec.bnu.edu.cn http://www.etc. edu.cn http://www.sijiehe.net. 一、计划的目标. 1、建设 “ 四结合 ” 的资源环境,避免资源的浪费与重复建设,减轻学科教师非教学时间的支出。 2、提供高质量的基础教育信息资源,为 “ 四结合 ” 试验校的教师提供18个学科所需的各种类型的资源,使教师 “ 有米可炊 ”
E N D
“四结合”教学资源整合计划——建立试验的资源环境“四结合”教学资源整合计划——建立试验的资源环境 余胜泉 博士 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 2001年8月7日 Email To: ysq@elec.bnu.edu.cn http://www.etc. edu.cn http://www.sijiehe.net
一、计划的目标 • 1、建设“四结合”的资源环境,避免资源的浪费与重复建设,减轻学科教师非教学时间的支出。 • 2、提供高质量的基础教育信息资源,为“四结合”试验校的教师提供18个学科所需的各种类型的资源,使教师“有米可炊” • 3、通过发动一批教师参与资源库建设工作,培养一批具有教育、科研能力的骨干教师与重点扶持学校。
二、资源整合原则 1、共同建设、共享使用原则 2、互换原则:由总课题组统筹安排,根据资源的质与量,按1:20的比例互换。 3、规范原则:严格按照《学科“四结合”教学资源建评价标准》的要求整理资源 4、紧扣教学实际原则:按照教材类型、学科、年纪,分课/教学单元组织资源建设,资源必须能够服务于教学 5、开放原则:所有资源必须是可定制的,课件必须提供源程序
三、参与资源整合的学校范围 所有经过总课题组的审批的学校都必须参与
四、参与学校的权利 1、积极参与资源建设、并有资源入选资源库的学校可以按照1:20的比例无偿获取部分整合后的资源(指数据量),如果超出资源总量,以资源总数计。如果没有参加资源建设,则需要通过商业的途径获取资源。 2、凡是参与资源建设,并经过审核收入学科“四结合”资源库的资源,将获得由总课题组向资源作者颁发的资源入选证书 3、所有入选资源库的作品,总课题组拥有资源的无偿使用权,版权归制作单位所有,制作单位可以出版发行他们自己制作的教育资源。但学校不能将其他学校的资源用于商业用途。
五、参与学校的义务 1、参与学校必须持积极严肃的态度,认真完成总课题组下达的资源建设任务; 2、有特殊困难而不能按时完成的学校,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向总课题组反映,以调整各校间的任务分配,对未能按时完成资源建设任务的学校,将不享受任何参与学校的权利; 3、参与资源建设的各校必须成立学科“四结合”资源建设小组,以确保足够的人力、物力来完成任务,可由该校“四结合”课题组的负责人承担监督任务。 4、资源的制作必须严格按照学科“四结合”资源建设技术规范和提交格式标准,以确保总课题组对资源的顺利整合;
六、计划实施的组织体系 …… ……
七、申请/下达资源建设课题 1、总课题组下发学科“四结合”教学资源库建设立项通知及任务下达通知 2、具备资源建设能力、并自愿参与的学校在规定时间内向总课题组提交资源建设立项申报书(具体内容参见《学科“四结合”资源建设项目申报书》)和接受任务的回执。
八、资源建设的类型 1、媒体素材:文本、图形(图象)、音频、视频、动画。 2、试题 3、试卷 4、教学案例 5、文献资料 6、课件与网络课件 7、教材
九、收集资源 1、根据任务下达书中所布置的教学内容,以课、单元为单位收集相应资源。 2、收集的途径可以多种多样,如:网上、素材盘、书刊、报纸或利用各种设备自己制作。 3、各学校的资源建设小组应将任务分配到具体人员,防止收集的重复和遗漏。
十、资源整理(按技术规范) 1、资源属性的完备性 根据《学科“四结合”教学资源建设技术规范》对收集的资源进行标准化分类。 2、资源属性的准确性 提供符合《技术规范》中规定的入选条件的资源。
十一、提交资源 提交资源 提交介质:光盘
十二、提交资源的样例(一) 1、将资源以网页的形式组织起来
十二、提交资源的样例(二) 2、按《资源格式提交标准》编写相应的txt文件: (1)材料类型:文献资料 (2)来源:http://www.chedu.com /jyzx/zhengce/00-5/00-5-8-3.htm (3)提供者:马宁 (4)适用的年级:所有 (5)适用的学科:所有 (6)标题名称:加强全国教育统一考试管理和考风考纪工作的意见 (7)内容简介:加强全国教育统一考试管理和考风考纪工作的意见 (8)关键词:考试管理 (9)文件名:file.htm (10)文件路径:文献资料\file.htm (11)语言:中文 (12)资料的大小:1000 (13)文献发布单位:教育部办公厅 (14)文献生效日期:2000/05/08 (15)文献终止日期:0
谢谢大家 资源建设过程中的反馈信息、问题解答及动态更新信息请见http://www. sijiehe.org中的讨论组《四结合资源整合计划》
十三、资源的质量评估 1、教学性:主要指与相应知识点的相关性,能否有效的支持该课的教学。 2、科学性:资源的科学价值,与教学大纲是否一致,有无科学上的错误。 3、技术性:资源的品质,如:媒体素材的视听觉效果、课件的安装与运行效率、试题的文字与图片表示是否清晰等。 4、规范性:是否严格按照《技术规范》来制作资源。 5、每类资源的特有的评价指标。
资源的质量等级 资源的评估采用等级分类法: 1、优秀: 80分以上(包括80分) 2、合格:60分以上(包括60分) 3、不合格:60分以下 具体评分标准参见《学科“四结合”资源评价标准》
十四、资源的整理入库 1、单个入库 2、批量入库 • 形成批量入库的文档,格式见《资源样例》中的txt文档; • 批量入库文档的格式校验(通过程序完成) • 资源的批量入库(通过程序完成)
十五、资源按计划共享 1、购买,价格参见《浩智公司产品介绍》。 2、资源互换,参见互换流程。 3、在某一学科具有特殊贡献的学校可以免费使用资源库中该学科的所有资源。
十六、资源的更新与维护 1、更新周期:一年 2、更新内容:年会及专题研讨会报送的优秀作品、“四结合”网站及《“四结合”通讯》中收录的优秀论文。 3、维护单位:北京浩智电子科技公司
五、领导小组的联系方式 地址: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 100875 联系电话:010-62206922,62272347 传真:62200415 联系人:孙众、吴娟、崔占、余胜泉 电子邮件:sijiehe@sina.com.cn 资源建设交流与信息发布网站:http://www.sijiehe.net http://www.sijiehe.org
资源互换实施流程 ……
十七、资源建设中的问题 • 不同地区、不同教材的问题 • 新旧教材的问题 • 资源建设的类型、属性标注的问题 • 资源的提交形式问题 • 资源的版权问题
多谢 • 请各位老师多提宝贵意见,请在www.sijiehe.org的论坛中发表资源建设意见 • 关于资源建设的相关文件与样例请参见:www.sijiehe.net www.sijieh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