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0 likes | 591 Views
第七讲 古代西方文学的人性探索. 第一节 人性的赞美与张扬. 西方文化的源头,素有 “ 两希文化 ” 之说,即古希腊文化与希伯来文化。. 古希腊文化 希腊文明是在爱琴海区域发展起来的文明,它以爱琴海为中心,包括希腊半岛、爱琴海中的星罗棋布的岛屿以及克里特岛和小亚细亚的西海岸地带。以大海为依托,希腊人创造了璀璨的富于海洋特色的希腊文明。. 全部希腊文明的出发点和对象是人。. 盗取天火的普罗米修斯. a 、人是一个个独特的个体的存在 b 、人是神性与兽性、理性与欲望纠缠的复杂存在 c 、潘多拉的盒子打开后,人的生存是一种痛苦的存在.
E N D
第一节 人性的赞美与张扬 • 西方文化的源头,素有“两希文化”之说,即古希腊文化与希伯来文化。
古希腊文化 • 希腊文明是在爱琴海区域发展起来的文明,它以爱琴海为中心,包括希腊半岛、爱琴海中的星罗棋布的岛屿以及克里特岛和小亚细亚的西海岸地带。以大海为依托,希腊人创造了璀璨的富于海洋特色的希腊文明。
全部希腊文明的出发点和对象是人。 盗取天火的普罗米修斯 a、人是一个个独特的个体的存在 b、人是神性与兽性、理性与欲望纠缠的复杂存在 c、潘多拉的盒子打开后,人的生存是一种痛苦的存在
《荷马史诗》是相传由古希腊盲诗人荷马创作的两部长篇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的统称。《荷马史诗》是相传由古希腊盲诗人荷马创作的两部长篇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的统称。 两部史诗都分成24卷,《伊利亚特》共有15693行,《奥德赛》共有12110行。 荷马史诗在西方古典文学史中占有无可取代的地位,被认为是最伟大的古代史诗。 1、人本主义精神的彰显 行吟诗人荷马在吟诗
《荷马史诗》之一《伊利亚特》的主人公阿喀琉斯是希腊民族精神的最充分的代表。在他身上体现出来了以个体为中心的人本主义精神。《荷马史诗》之一《伊利亚特》的主人公阿喀琉斯是希腊民族精神的最充分的代表。在他身上体现出来了以个体为中心的人本主义精神。 阿喀琉斯
希腊人本主义精神的表现: • 1、崇尚人的形体美 • 2、肯定人的原欲,歌颂自由爱情 • 3、推崇个人力量与智慧 • 4、珍视人的现世生命、注重个体价值的实现
崇尚人的形体美 • 崇尚人外形美的观念贯穿着希腊神话乃至整个希腊艺术,希腊神话中的神与英雄个个外形俊朗、体格匀称。他们在外在形体上具有令人羡慕的美,而且能把这种美永远保持,同时,身体的健美还是强壮与力量的基础, 雕塑掷铁饼者
肯定人的原欲,歌颂自由爱情 • 在希腊神话中,爱情这一神圣的生命情感得到了充分表现。 俄耳甫斯 皮格马利翁
希腊人认为爱情首先来源于一种本能的力量,那就是人的原欲。两性之间的最初情感表达,即为性吸引。在希腊神话里,神和英雄们在追逐情欲过程中表现得无所顾忌。希腊人认为爱情首先来源于一种本能的力量,那就是人的原欲。两性之间的最初情感表达,即为性吸引。在希腊神话里,神和英雄们在追逐情欲过程中表现得无所顾忌。 油画《诱拐欧罗巴》
推崇个人力量与智慧 • 古希腊人在不断地向外征服过程中,体会到了人的力量的价值与重要性。特别是在希腊民族发展初期,力量是一切发展的基础,是最受推崇的,是第一位的,形成了以崇力为中心的英雄崇拜,希腊神话与史诗中英雄辈出。 赫刺克勒斯 珀尔修斯
随着希腊文明的进展,在力量征服的过程中,希腊人也注意了智慧与知识的重要性。随着希腊文明的进展,在力量征服的过程中,希腊人也注意了智慧与知识的重要性。 智慧女神雅典娜 奥德修斯
珍视人的现世生命、注重个体价值的实现 • 在希腊人看来,潘多拉的盒子打开后的世界充满了痛苦,但正是因为痛苦无处不在,所以现实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的快乐才弥足珍贵,要尽情享受。 悲剧作家欧里庇德斯
2、自由精神的探讨 • 个体的自由精神在希腊文学里得到充分的体现,通过文学希腊人表达了对自由的追求以及对自由的理解。
希腊文化中自由精神的表现 • 首先表现为是一种蔑视权威、人人精神独立的民主、平等意识。 • 人与神情感的表达是自由的,体现出了张扬自我感情,情于内,形于外的自由精神。 • 希腊人相信,人是有主观能动性的,人有自我选择的自由。
蔑视权威、人人精神独立的民主、平等意识。 • 古希腊人认为人类无需在神面前五体投地,而是应该高傲地独立,与神分庭抗礼。人与人之间也没有高下尊卑之分,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这种民主、平等意识随着希腊奴隶制民主政治运动深入民心。 埃斯库罗斯 被缚的普罗米修斯
人与神情感的表达是自由的 • 人与神情感的表达是自由的,体现出了张扬自我感情,情于内,形于外的自由精神,人们不仅乐于表现自己的形体美,同样乐于表现自我性情的真实。 安提戈涅
人是有主观能动性的,人有自我选择的自由。 • 与命运无法改变相对的是个人的自由意志。在人的自由意志面前,命运决定人的仅仅是人的终点,而通向终点的道路却是可以自已选择的。 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
以个体为中心的人本主义精神和自由精神可以说是希腊文化的两块基石,在古希腊人看来,人之为人的最本质的东西就在人有自由,能够充分地张扬个性,能够独立自主地选择人生道路、实现人生价值,不受外物和他人的支配和奴役。以个体为中心的人本主义精神和自由精神可以说是希腊文化的两块基石,在古希腊人看来,人之为人的最本质的东西就在人有自由,能够充分地张扬个性,能够独立自主地选择人生道路、实现人生价值,不受外物和他人的支配和奴役。
第二节 人与命运的冲突 • 希腊人的命运观:人有自己的自由意志,但人的一生都要受到一种超自然的力量,即命运的制约,人无论如何努力也无法摆脱命运的安排。 雕像《命运三女神》
1、神谕的力量 • 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是古希腊悲剧的代表作,它是命运悲剧的典范,充分体现了希腊人的命运观。 俄狄浦斯与女妖斯芬克斯
现代心理学家弗洛伊德依据这个悲剧故事,提出了著名的“俄狄浦斯情结”(Oedipus Complex)。 • 俄狄浦斯情结又称恋母情结,是精神分析学的术语。弗洛伊德用这一理论分析了大量西方文学经典名著。
神谕代表的命运是高悬于希腊众神与英雄头上的神秘不可逆转的力量,是人的力量的局限性的必然反映。当人在探索自然、探索自我时,由于受到认知能力的限制,必然会把一切无法解释和掌控的事物都归于某种外在的神秘力量。神谕代表的命运是高悬于希腊众神与英雄头上的神秘不可逆转的力量,是人的力量的局限性的必然反映。当人在探索自然、探索自我时,由于受到认知能力的限制,必然会把一切无法解释和掌控的事物都归于某种外在的神秘力量。
2、抗争的意义 • 希腊人相信命运是不可逆转的,神和人都逃脱不了命运的安排,但是他们却坚信在命运的背后有着更为理想的生活状态,那就是人的自由。 • 一方面是命运的无法改变,一方面却是个人的自由意志,二者之间必然形成永恒的冲突与矛盾,成为希腊悲剧的重要主题。
古希腊三大悲剧家的悲剧故事大多是关于个体与命运相抗争这一主题的。古希腊三大悲剧家的悲剧故事大多是关于个体与命运相抗争这一主题的。 埃斯库罗斯 欧里庇德斯 索福克勒斯
西西弗斯的故事:西西弗斯触犯了众神,诸神为了惩罚西西弗斯,便要求他把一块巨石推上山顶,而由于那巨石太重了,每每未上山顶就又滚下山去,前功尽弃,于是他就不断重复、永无止境地做这件事。
阿尔贝·加缪:《西西弗的神话 》。这部小说从荒诞感的萌生到荒诞概念的界定出发,进而论述面对荒诞的态度与化解荒诞的方法。这一系列论述构成了20世纪西方文学中最具有规模、最具有体系的荒诞哲理。
抗争的目的就是渴望超越,所谓超越就是摆脱人的内在、外在世界的束缚,摆脱命运的必然性,达到更高的自由状态,希腊人称之为卓越。抗争的目的就是渴望超越,所谓超越就是摆脱人的内在、外在世界的束缚,摆脱命运的必然性,达到更高的自由状态,希腊人称之为卓越。 伊阿宋与美狄亚 不停追求的浮士德
第三节 爱的福音中的人性反思 • 希伯来——基督教文化 先知摩西
1、基督教的起源与宗教精神 《出埃及记》中摩西劈开红海 《圣经》
希伯来人从一开始便生活于三大洲征战的夹缝之中,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其遭受了比起其它民族来说更为深重的苦难。在摆脱苦难的希望中形成他们宗教的精神和文化的核心,集中体现在犹太教的宗教经典《圣经·旧约》中。希伯来人从一开始便生活于三大洲征战的夹缝之中,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其遭受了比起其它民族来说更为深重的苦难。在摆脱苦难的希望中形成他们宗教的精神和文化的核心,集中体现在犹太教的宗教经典《圣经·旧约》中。
基督教更多地倡导“爱”的精神。在基督教中,有两条诫命是最根本的,第一条是:“你要尽心、尽性、尽意、尽力,爱主你的上帝”。其次就是说,“要爱人如己”。这是基督教的最基本的教义和最基本的道德,其他一切教义和教规都是在此基础上发展出来的。基督教更多地倡导“爱”的精神。在基督教中,有两条诫命是最根本的,第一条是:“你要尽心、尽性、尽意、尽力,爱主你的上帝”。其次就是说,“要爱人如己”。这是基督教的最基本的教义和最基本的道德,其他一切教义和教规都是在此基础上发展出来的。
基督教精神的形成基础源于希伯来民族对人与世界的认知,《圣经》中体现出来的人与世界的看法主要表现为在其原罪观、禁欲主义和来世观上基督教精神的形成基础源于希伯来民族对人与世界的认知,《圣经》中体现出来的人与世界的看法主要表现为在其原罪观、禁欲主义和来世观上
A、希伯来人认为人是有原罪的。 • B、禁欲主义,人类始祖之所以被驱逐,是因为控制不住欲望,因而赎罪的方式就是禁欲。 • C、人的一切行为的目的都是为了来世重返伊甸园 失乐园
2、希腊文化与基督教精神的对立与互补 • 希腊文化与基督教精神之间表现为对立之中的互补。基督教所倡导的尊重理性、群体本位、祟尚自我牺牲和忍让博爱的宗教人本意识,与希腊文化中的肯定原欲、个体本位、追求个体自由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两种文化的对立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 • A、放纵原欲与理性克制的对立。 • B、个体本位与集体本位对立 • C、现世与来世的对立
放纵原欲与理性克制的对立。 • 在古希腊文学中,原始欲望以合理的面貌出现,原欲得到了推崇。在希伯来文化中,原始欲望被视为“原罪”,人的生命的过程,就是用理性来克制欲望、洗清“原恶”重归伊甸园的过程。 力士参孙雕像
个体本位与集体本位对立 • 在希伯来文化中,体现出鲜明的神本位的思想。上帝的意志实际上代表的希伯来民族的意志,神本位的背后其实是一种集体本位,这与希腊人所推崇的以个体为中心形成了鲜明的对立。
现世与来世的对立 • 世界上没有一个民族像希腊人那样充分地享受现世生活的快乐,珍惜生命本身。而希伯来民族则着眼的是来世的希望。 《约伯记》
希腊文化追求现世幸福,基督教更多地强调理想,一个强调此岸,一个向往彼岸,一个歌颂人本身,一个歌颂造物主。他们体现着现实与理想、此岸与彼岸、人性与神性、个体与集体的二元对立。希腊文化追求现世幸福,基督教更多地强调理想,一个强调此岸,一个向往彼岸,一个歌颂人本身,一个歌颂造物主。他们体现着现实与理想、此岸与彼岸、人性与神性、个体与集体的二元对立。
3、《神曲》对两希文化融合的伟大尝试 • 但丁的《神曲》可以说是融合两希文化的伟大尝试。这是一部用中世纪梦幻文学的形式写成的作品,表现了人类怎样从迷惘和错误中,经过道德净化,达到理想境界的道德主题。 但丁
道德追求是《神曲》的最大主题,由已及人,由小我到大我,包括三个层次道德追求是《神曲》的最大主题,由已及人,由小我到大我,包括三个层次 • 第一层是对人类罪恶的道德审判;第二层是个人道德的自我忏悔和自我净化;第三层是最终理想:对道德至善境界的追求。 《神曲》插图
但丁通过全文大量的象征有意识地把希腊文化与基督教精神结合起来,探讨新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但丁通过全文大量的象征有意识地把希腊文化与基督教精神结合起来,探讨新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 • 首先,但丁把来世幸福与现世幸福统一起来。 • 其次,但丁把知识理性和神学信仰统一起来。
延伸阅读书目: • 1、[美]依迪丝·汉密尔顿,葛海滨译:《希腊精神》,辽宁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 2、蒋承勇:《西方文学“人”的母题研究》,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 3、赵林:《西方宗教与文化》,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版
思考题: • 1、如何理解希腊神话的人神同形同性? • 2、阿喀琉斯形象的文化内涵表现在哪些方面? • 3、为什么说但丁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