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0 likes | 586 Views
距离幸福最近的路. 山东省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 李秀伟. 两 个话题. 一、时代的难题与出路 二、自善其身的成长责任. 一、时代的难题与出路. (一)从外面的世界看过来 自我实现者的创造性,首先看重的不是成就,而是人格,成就充其量只是这种人格魅力闪现的副产品。 ——马斯洛. 杜勒斯的《十条诫命》:
E N D
距离幸福最近的路 山东省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 李秀伟
两个话题 一、时代的难题与出路 二、自善其身的成长责任
一、时代的难题与出路 (一)从外面的世界看过来 自我实现者的创造性,首先看重的不是成就,而是人格,成就充其量只是这种人格魅力闪现的副产品。 ——马斯洛
杜勒斯的《十条诫命》: 1.尽量用物质来引诱和败坏他们的青年,鼓励他们藐视、鄙视,进一步公开反对他们原来所受的思想教育,特别是共产主义教条……让他们不以肤浅、虚荣为羞耻。一定要毁掉他们强调过的刻苦耐劳精神。 2.一定要尽一切可能做好宣传工作,包括电影、书籍、电视和新式宗教传布。只要他们向往我们的衣、食、住、行、娱乐和教育的方式,就成功了一半。 3.一定要把他们的青年的注意力,从他们以政府为中心的传统,引开来。让他们的头脑集中于:体育表演、色情书籍、享乐、游戏、犯罪性的电影…… 4.时常制造一些无风三尺浪的无事之事,让他们的人民公开讨论。 5.我们要不断地制造“新闻”,丑化他们的领导。 …… 9.我们要利用所有的资源,甚至于举手投足,一言一笑,都足以破环他们的传统价值观。我们要利用一切来毁灭他们的道德人心。摧毁他们的自尊自信的钥匙:就是尽量打击他们刻苦耐劳的精神。 10.暗地运送各种武器,装备他们一切的敌人,和可能成为他们的敌人的人们。
比尔盖茨的忠告: 1. 生活是不公平的;要去适应它。 2. 这世界不会在意你的自尊。这世界指望你在自我感觉良好之前先要有所成就。 …… 4. 如果你认为你的老师严厉,等你有了老板再这样想。老板可是没有任期的。 …… 7. 在你出生之前,你的父母并非像他们现在这样乏味。他们变成今天这个样子是因为这些年来他们一直在为你付账单,给你洗衣服,听你大谈你是如何的酷。所以…… 8. 你的学校也许已经不再分优等生和劣等生,但生活却仍在作出类似区分。在某些学校已经废除不及格分;只要你想找到正确答案,学校就给你无数的机会。这和现实生活中的任何事情没有一点相似之处。 9. 生活不分学期。你并没有暑假可以休息,也没有几位雇主乐于帮你发现自我,自己找时间做吧。 10. 电视并不是真实的生活。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实际上得离开咖啡屋去干自己的工作。
彼岸,国家处于“危险”中 1.美国高等教育质量委员会于1983年4月发布的教育报告书——《国家处在危险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2.2001年1月布什总统发布《不让一个孩子掉队》计划,全面启动了对教育质量问责制 3.美国“克莱特基础教育工作组”于2003年总结报告——《我们的学校与我们的未来:我们仍然处在危险之中吗?》 4.奥巴马时代《2009美国复苏与再投资法案》10年投资社会事业7870亿美元,教育投入超过1000亿,2009年11月启动《“力争上游”计划实施摘要》
(二)核心价值观的辨析 我效忠于国旗和美利坚合众国。 ——美国学生的誓词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1997年修订) 一、依法执教。 二、爱岗敬业。 三、热爱学生。 四、严谨治学。 五、团结协作。 六、尊重家长。 七、廉洁从教。 八、为人师表。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2008年修订) 一、爱国守法。 二、爱岗敬业。 三、关爱学生。 四、教书育人。 五、为人师表。 六、终身学习。
美国教师职业伦理典章(1974) 教师的第一天职即为求索真理,达至卓越,孕育民主。 1. 不应毫无理由地限制学生的独立学习和探索; 2. 不能毫无理由地阻止学生获得不同的观点; 3. 不能蓄意歪曲或压制学科知识影响学生进步; 4. 保护学生的学习、健康和安全,免受不利因素的影响; 5. 不应故意羞辱或贬低学生; 6. 不应歧视学生……
美国教师职业道德的具体化 1、记住学生姓名; 2、注意思考以往学校对学生的评语,但不持有偏见; 3、对学生真诚相待,富于幽默感,力争公道; 4、要言而有信,不能对同一错误行为采取今天从严、明天从宽的态度; 5、不得使用不能实施的威胁性语言; 6、不得因少数学生的越轨而责备全班学生; 7、不得当众发火; 8、不得在大庭广众之下让学生丢脸; 9、注意听取学生的不同反映,但同时也应有自己的主见; 10、要对学生以礼相待 ……
(三)自问我是谁? 智慧—勇气—包容—正义 礼貌、忠诚、明智、节制、勇气 正义、慷慨、怜悯、仁慈、感激 谦虚、单纯、宽容、纯洁、温和 真实、幽默、爱情
“吾道一以贯之” • 卢梭 • 列夫·托尔斯泰 • 张宣
(四)怎样修己悟道 群众是守旧和懒惰的,他们不喜欢读书,也不喜欢思考。(希特勒) 大屠杀的夜晚:巴赫还是莫扎特? 宋彬彬—宋要武 人类的希望:信念、价值观 人类的悲剧:信念、价值观
投入便是轻松 思考便是幸福 研究便是奖赏 超越便是功利 内省便是人生 —每一个生命都会有尊严地享有
(一)“循序而致精,居敬而持志”(朱熹)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三国诸葛亮:静读) ◆学者原始要终,寻其枝叶,究其所穷。(晋杜预:深读) ◆观天下书未遍,不得妄下雌黄。(南北朝颜之推:遍读)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唐韩愈:勤读) ◆学者不论天资美恶,亦不专在勤苦,但观其趣向着心处如何。(宋张载:趣向读) ◆所守不约,泛滥无功。(宋程颢:专读)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宋苏轼:熟读) ◆余性偶强记,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宋李清照:强读) ◆学者不可用心太紧,深山有宝,无心与宝者得之。(宋陆九渊:逸读) ◆读书须知出入法。(宋陈善:入出读) ◆夫君子之论学,要在得知于心。(明王守仁:心读) 李贽:疑读;黄淳耀:闲读;曾国藩:诵读……
日有所颂乃至几天读完的书 从《我等不到了》到《相约星期二》; 从《秘密》到《孤独是可耻的》; 从《学生第二》到《学生第一》; 从《窗边的小豆豆》到《一个被称作“它”的孩子》; …… 感受灵魂的力量,分享心灵的震撼,回归本真的诉求, 挑灯夜读,对话生命,此中的滋味在掩卷后益发真切。
周有所悟乃至几周读完的书 从《昨日的世界》到《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 从《目送》到《花间一壶酒》; 从《情感教育论纲》到《情境教育》; 从《道尔顿教育计划》到《夏山学校》; …… 诵读人文,反思生命,寻找我们可以找得到的规律与 意蕴,改变自我,可以相信生命因此会与众不同。
月有所研乃至几月读完的书 从《思想录》到《道德情操论》; 从《罪与罚》到《往事与随想》; 从《学习论》到《教学论》; 从《给教师的建议》到《民主主义与教育》; …… 与大师对话,与智者同步,走一条具有智慧与情感归 属的研究之路,建构属于自己的思想与精神体系。
年有所依乃至一年要读的书 从《鲁迅全集》到《列夫托尔斯泰文集》; 从《老子》到《康德三大批判》; 从《教育哲学》到《什么是教育》; 从《教育道德》到《教育伦理》; …… 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底线,用漫长的精神与体力投入破 解思维、情感、行为的难题,成就自己的辉煌事业。
生涯所属乃至一生要读的书 从《论语》到《理想国》; 从《红楼梦》到《莎士比亚全集》; 从历史到现代 从科学到人文 …… 到伟大的心灵中荡涤灵魂,到不朽的事业中寻求永恒, 人生境遇不同,因有书相伴而拥有、享受共同的财富。
(二)教育视角的寻找 理论的幸福是人类生活的最高形式。
1.教育的起点与选择 学——教(《论语》学字64次,教字7次) 自我教育(发展是属于自我的)
教育起点的启示:因学定教 在康乐园国际学校,我们和老师一起走向课堂。 路上,我们问老师:这节课您要讲什么?老师没有正面回答她要讲什么,而是说:那要看孩子要学些什么。我觉得她的问题与我们问的是一回事,因为教师的讲和学生的学是统一的。于是自觉“得意”地又追问了一句:那这节课孩子们要学什么呢?老师不假思索地回答:哦,那要看孩子们想学什么了。问了两句仍然没有获得结论,出乎意料的两个回答勾起了我们的兴趣,一位同伴问出了我们的根本疑虑:那您上这节课前,没有提前备课吗?老师回答:怎么会没有备课呢?我备了很多课,还得看孩子们的兴趣,如果孩子们没有兴趣,我的备课也就失败了,不过,我总会找到孩子们想学的东西的。
2.教育的获得与发展 适应——超越 传承——创新
教育发展的启示:价值守望 儿童的幸福体验是从说真话开始的。
3.教育的情感与理性 感性——理性 自由——规范
教育情理的启示:统一之教 苏霍姆林斯基执教的少先队集体在自己的葡萄园遭受特大干旱,顽强抗旱时:“……我们搭起了一个草棚,每天派两名学生在那里值班。每天傍晚和夜里都要给树木和葡萄浇水,有时候一清早就要浇。我给少年们讲了那些具有高尚道德美的人的故事,通过这些故事使他们灵感的火花永不熄灭,我不太敢采取直截了当的做法。因为我感到,在少年们所进行的那种精神斗争中,直截了当的做法是行不通的。假如我在每次紧张劳动之前,都要先讲个故事来鼓舞斗志,这就贬低了他们的崇高思想,也是对他们心灵的不信任。……因此,我所讲的故事在一定程度上与劳动无关。我愈是能巧妙地找到这种与劳动无关的讲故事的形式,就愈能使少年们的精神生活与劳动之间建立起有机的联系。这种有机联系存在于他们的心灵深处:每个人都按照自己的方式对道德美无限神往并因此而激动不已。” (帮助老奶奶的过程)
4.教育的伦理与现实 升学——生活 学校——专业 科学——人文
教育名实的启示:伦理至上 学生甲在第一学年的测试中考了92分,第二学年93分,第三学年93分;而学生乙第一学年的测试考了58分,第二学年60分,第三学年59分。那么,对于甲、乙两名学生,我们会给出怎样不同的评判呢?对于学生甲,必然是“勤奋好学、成绩稳定、学习优秀”之类的溢美之词,因为他的成绩始终在90分以上吗?而对于学生乙,则可能有了“不可救药、不思进取、成绩糟糕”之类的贬抑评价,因为三年了他的成绩一直徘徊在及格线以下吗! ——这样的评价合理?
S1 S2 S3 S4 S5 S6 一般评价概念 好学生 标准 差学生
差学生 好学生 差学生 标准 S1 S2 S3 S4 S5 S6 这样认识可以吗? 好学生
5.教育的知之与行之 理论——实践 经验——体验
教育知行的启示:理论先行,实践反思 网球专家在讨论罗迪克的技术时,认为他的网前技术不够细腻,在他所擅长的大力发球的同时,上网却屡屡不能得手,而这种“网前把握战机能力薄弱”的问题,成了世界网球名将罗迪克的一大“硬伤”。然而,就是这样的硬伤,网球理论界却给出了一个令我们意想不到的判断:和其他选手相比,罗迪克的网前能力差是他未来的优势所在!为什么?难道缺点竟然成为优势?其实道理很简单:因为本身技术精湛、发球力量过人的罗迪克有缺陷,才有改进空间,才有进步可能,才更有称霸世界的潜力! 缺陷果真成了优势?理论说得过去,实践结果呢?罗迪克还是罗迪克,他不是费德勒,他也不是纳达尔。 教育理论与实践何尝不是如此?
教师成长需要精神坐标 当我们叹服于杜威于教育的真知灼见时,不要忘了他还是一位杰出的哲学家; 当我们仰慕康德的哲学之大成时,不要忘了它也是一位影响深远的教育家…… 稳境(匠心教术) ↓ 化境(师心传道)
(三)研究与成长的五种选择 1. 学而不思则罔 2. 思而不学则殆 3. 术业有专攻 4. 为之,则难者亦易 5. 吾日三省吾身
1.学而不思则罔 我为什么而教学? 我为什么这样教学? 我这样教学的效果怎样? 我该怎样教得更好?
2、思而不学则殆 学习教学理论? 体验教学方法? 转化教学行动?
3.术业有专攻 教学过程当做研究过程雕琢 研究过程置于教学过程落实
4.为之,则难者亦易 我能够做得了什么? 做不了的只是暂时?
5.吾日三省吾身 读了吗? 写了吗? 练了吗?
(四)研究与成长的四个支点 1.从方法到兴趣 2.从分析到概念化 3.从抄书到读、背、写 4.从行动到提升
1.从方法到兴趣? 一年写了200万字,因为我勤奋吗?
2.从分析到概念化 那节课讲完,我们有了什么?
3.从抄书到读、背、写 • 我们读一部名著,看见他征引那么繁博,分析那么细密,动辄伸着舌头说道:“这个人不知有多大记忆力,记得许多东西,这是他的特别天才。”其实那里有这回事。好记性的人不见得便有智慧,有智慧的人比较的倒是记性不甚好。你所看见者是他发表出来的成果,不知他这成果原是从铢积寸累困知勉行得来。大抵凡一个大学者平日用功总是有无数小册子或单纸片,读书看见一段资料觉其有用者即刻钞下(短的钞全文,长的摘要记书名卷数页数)。资料渐渐积得丰富,再用眼光来整理分析他,便成为一篇名著。 • 这种工作笨是笨极了,苦是苦极了,但真正做学问的人总离不了这条路。做动植物的人懒得采集标本,说他会有新发明,天下怕没有这种便宜事。 • 发明的最初动机在注意,钞书便是促醒注意及继续保存注意的最好方法。当读一书时,忽然感觉这一段资料可注意,把他钞下,这件资料自然有一微微的印象印入脑中,和滑眼看过不同。经过这一番后,过些时碰着第二个资料和这个有关系的,又把他钞下。那注意便加浓一度。经过几次之后,每翻一书,遇有这项资料,便活跳在纸上,不必劳神费力去找了。这是我多年经验得来的实况。诸君试拿一年工夫去试试,当知我不说谎。
熟读成诵 “希望熟读成诵”,我想诸君或者以为甚难,也许反对说我顽旧,但我有我的意思。我并不是奖劝人勉强记忆,我所希望熟读成诵的有两种类:一种类是是最有价值的文学作品,一种类是有益身心的格言。好文学是涵养情趣的工具,做一个民族的分子,总须对于本民族的好文学十分领略,能熟读成诵,才在我们的“下意识”里头,得着根柢,不知不觉会“发酵”。有益身心的圣哲格言,一部分久已在我们全社会上形成共同意识,我既做这社会的分子,总要彻底了解他,才不至和共同意识生隔阂,一方面我们应事接物时候,常常仗他给我们的光明,要平日摩得熟,临时才得着用,我所以有些书希望熟读成诵者在此,但亦不过一种格外希望而已,并不谓非如此不可。
敢于写作 先辈每教人不可轻言著述,因为未成熟的见解公布出来,会自误误人,这原是不错的,但青年学生“斐然当述作之誉”,也是实际上鞭策学问的一种妙用。譬如同是读《文献通考》的《钱币考》,各史《食货志》中钱币项下各文,泛泛读去,没有什么所得,倘若你一面读一面便打主意做一篇中国货币沿革考,这篇考做的好不好另一问题,你所读的自然加几倍受用。 譬如同读一部《荀子》,某甲泛泛读去,某乙一面读一面打主意做部《荀子学案》,读过之后,两个人的印象深浅,自然不同。所以我很奖励青年好著书的习惯,至于所著的书,拿不拿给人看,什么时候才认成功,这还不是你的自由吗?
4.行动到提升 学会写两类论文 学会写专业研究方案、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