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 likes | 419 Views
233 U(n,f) 质量分布与产能关系研究. 报 告 人:刘丽乐 指导老师:舒能川 刘廷进.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目录. 引言 累积产额数据评价 唯象模型简介 结果分析 小结与展望. 引言. 为了适应先进核能发展的需求,必须从基础研究入手,加强先进核燃料相关产生机制和裂变机制方面的研究; 实验所测得的产额数据分歧较大,且存在一定的系统误差,尤其在 8-13MeV 能区基本没有数据,直接拟合实验数据难以确定产能关系;
E N D
233U(n,f)质量分布与产能关系研究 报 告 人:刘丽乐 指导老师:舒能川 刘廷进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目录 引言 累积产额数据评价 唯象模型简介 结果分析 小结与展望
引言 为了适应先进核能发展的需求,必须从基础研究入手,加强先进核燃料相关产生机制和裂变机制方面的研究; 实验所测得的产额数据分歧较大,且存在一定的系统误差,尤其在8-13MeV能区基本没有数据,直接拟合实验数据难以确定产能关系; 裂变碎片质量分布与产能关系研究途径:微观理论,半经验模型和系统学。其中,半经验模型保持了微观理论的基本物理思想,给出简化的计算公式,由实验数据确定参数,极具有实用价值。
累积产额数据评价 累积产额: 由裂变产生并经Beta衰变累积到某个核,称为该核的累积产额。 实验测量方法: 放射性方法:质谱法、放化法、直接 Gama谱法 双动能法 数据处理 数据经过评价、修正、误差处理,作为唯象模型的数据基础。
累积产额数据评价 评价流程简介: 从EXFOR中检索n+233U累积产额及链产额数据,对其进行全面的数据修正、误差调整; 批处理做出各核素的产额能量示图,并与其他评价库比较; 数据取舍、进一步误差调整; 加权平均,得到评价推荐值。
唯象模型简介 基本物理思想: 多模式裂变(基于多模式无规颈断裂模型) 超长形变裂变(对称裂变)、SI、SII裂变(非对称裂变) 多道裂变(入射中子能量>6MeV) (n,nf)、 (n,2nf)等
唯象模型简介 多模式模型: 多模式指裂变核有不同的形变方式,对应一定模式的 裂变。对称裂变可由液滴模型描述,非对称裂变Sl、Sll 由壳效应引起。 断点处势能: 其中:
唯象模型简介 质量分布基本形式:(五个类高斯分布之和) 其中, 是归一化常数, 、 是激发能和中子数的函数,i=3对应对称裂变,i=1,2,4,5对应非对称裂变。 对称裂变(i=3): 非对称裂变:
参数确定 唯象模型共11个可调参数: 位参数: 宽度参数因子: 描述非对称裂变位置的中子数: 描述非对称裂变势能的系数: 归一化常数: 壳修正衰减因子: 能级密度参数调节因子:
唯象模型简介 多道裂变 其中, , . 同一裂变体系不同道对应不同的激发能: (n,f) (n,nf) (n,2nf)
参数确定 数据处理: 将同一能点各数据画图分析,进一步 进行数据取舍、误差调整,最终将同 一核素产额数据加权平均,归并为一 组质量分布数据。 数据处理: 由于所收集动能法数据均按相对误 差10%给出,造成峰值处绝对误差 远大于峰谷绝对误差,拟合时权重 过低,故此组数据均采用相对误差 做权重。 此模型所采用实验数据为链产额也即稳定核累计产额数据。根据实验数据特点,分三组拟合模型参数: 放射性方法 数据特点: 热能点数据较多,其次是裂变谱(0.4,0.7,0.9,1.0,1.5,1.9)、 14MeV附近(14.7,14.8)。由于此数据不存在质量分辨和刻度 等问题、且易修正,测量数据较接近真实值,误差较小。 动能法 数据特点: 测量的核素较全,可给出质量分布的双驼峰曲线,且能 点较广(热能点,0.45,1.04,1.45,1.94,2.54,3.15,3.97, 4.58,5.42,15)。只是数据修正复杂,准确度不高。 • 所有数据 • 数据特点: 能点齐全,所测核素也较为齐全。只是两种方法系 统误差较大,分歧较大。 数据处理: 将动能法所测热能点数据适当调整误 差,与放化法数据加权平均归并为一 组数据。
结果分析—热能点质量分布拟合 8 7 6 5 4 3 2 1 0 -1 Yield(%) 70 80 90 100 110 120 130 140 150 160 A 三组数据中,以放化法数据拟合结果较好。
结果分析—233U产能关系 峰两侧底与谷底产额随能量台阶式上升
模型结果—235U,239Pu裂变产能关系 235U(n,f)156Eu
模型结果—235U, 239Pu裂变产能关系 235U (n,f)147Nd
结果分析—交叉点 235U+n 8 7 6 5 4 3 2 1 0 8 7 6 5 4 3 2 1 0 -1 8 7 6 5 4 3 2 1 0 70 80 90 100 110 120 130 140 150 160 170 A
结果分析—交叉点 8 7 6 5 4 3 2 1 0 -1 Yield(%) 70 8090 100 110 120 130 140 150 160 A 235U裂变产额随能量变化“增大”“减小”的4个交叉点:A=88,103,133,149.8. 239Pu裂变产额随能量变化“增大”“减小”的4个交叉点:A=89.5,107.8,132,152.5. 233U裂变产额随能量变化“增大”“减小”的4个交叉点:A=85,102,130,149. 在误差范围内,两个对称的交叉点对应的质量和近似等于裂变复合核的质量。
小结 • 裂变产额能量关系目前国际上一直不清楚,本工作利用唯象模型(采用11个参数)较好的描述了233U热能点~15MeV的质量分布和部分核的产额能量关系;已有工作中对235U、239Pu的裂变产额描述也比较理想。 • 裂变产物核产额能量关系趋势与其在质量分布上的位置有关:两侧和谷区台阶式上升,峰区台阶式下降,“交叉点”附近的产额变化比较复杂,产生振荡现象。 • 产额上升下降的“交叉点” 相应的质量是互补的,即对称的两个对应的质量和近似等于裂变复合核的质量。
展望 • 由于不同测量方法、不同家测得的实验数据之间存在分歧及系统误差,为了 得到更好的结果,必须对实验数据仔细分析,合理取舍,适当调整误差。 • 在此模型中引入驱动势或对效应,进一步加强物理图像,可能会得到更好 的结果。 • 对已有工作235U、239Pu模型参数与本工作233U模型参数认真分析,总结 相关规律性,以期将此模型更好的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