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0 likes | 496 Views
端正思想 扎实工作 迎评创优 上海大学本科教学评估工作汇报. 叶志明 2005 年 3 月 26 日. 汇报要点. 思想方法 评建历程 四种意识 五条经验 六个关系. 背景. 上海大学于 2003 年 10 月 18 日~ 24 日接受教育部专家组的评估 2004 年 6 月教育部发文: 2003 年 42 所高校本科教学工作评估中,上海大学等 20 所高校获得 “ 优秀 ”. 思想方法. 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 - > 是 “我要评” 1994 年四校合并,问题多多 …… 统一到评估指标体系上来,发扬优良传统 探索学分制下几万名学生学校的管理模式
E N D
端正思想 扎实工作 迎评创优上海大学本科教学评估工作汇报 叶志明 2005年3月26日
汇报要点 • 思想方法 • 评建历程 • 四种意识 • 五条经验 • 六个关系
背景 • 上海大学于2003年10月18日~24日接受教育部专家组的评估 • 2004年6月教育部发文:2003年42所高校本科教学工作评估中,上海大学等20所高校获得“优秀”
思想方法 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是“我要评” • 1994年四校合并,问题多多…… • 统一到评估指标体系上来,发扬优良传统 • 探索学分制下几万名学生学校的管理模式 • 探索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思想方法 自评是促进问题和困难得以解决的抓手 • 例如:考试问题?毕业设计问题?学生实习实践问题?课堂教学质量和秩序问题?经费投入问题?教师精力投入问题?…… • 有些是学校的问题,有些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的共性问题与难点问题,是进程中的问题 • 发展、辩证的眼光看问题 • 问题发现了,看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正在探索,有些问题正在被解决之中
思想方法 实事求是的定位是实事求是评估的基础 • 都希望办成高水平的大学、高水平院系 • 基础不同,发展不等,怎么办? • 学校各学院定位的事例:有的学院定位于教学型学院,挫伤了积极性 • 上海大学定位 • 起点不同,目标一致!
评建历程 • 第一轮: 1998年 3月~2001年3月 • 形成《上海大学院系教学工作评估方案》(第一版) • 形成了第一轮自评报告,初步摸清了“家底”,提供了整改与建设方向。 • 自查自评暴露出诸多与“优秀”要求的差距。
评建历程 • 第二轮: 2001年4月~2002年6月 • 评估“二十字方针”初步形成共识 • 组织校内外联合专家组进行的第二轮自评自查,自评过程严格严谨,评估质量可靠 • 检查结果出现了一批本科教学工作基础好、发展趋势好的院系,为全校本科教学评优起到了示范作用 • 获得了上海市4300万元迎评建设专项增拨经费 • 形成了我校第二版评估方案。
评建历程 • 第三轮: 2002年7月~2003年10月 • 全面分析了本科教学工作的成绩、不足和原因 • 再次投入建设经费2200万元 • 全校校级层面的特色(T)工程(29项) • 形成了我校第三版评估方案
四种意识 1. 主体意识 • 评估专家来自高校,是同行 • 对学校的困难和问题有共识 • 专家组来是帮助学校工作
四种意识 2. 机遇意识 • 是专家“门诊”,能把脉准确,对症下药,从外部帮助学校“治病” • 实事求是评估的道理也在于此
四种意识 3. 全员意识 • 本科教学工作不光是教学管理部门的事情 • 上海大学评估办的人员结构组成:10人中仅2人是教务处成员
四种意识 4. 大局意识 • 学校的信息部门所有制,例如:学生信息:财务处、教务处、学工办、招毕办等各有体系、各有一套数据库,各自为政 • 通过评估,获得了统一,一套数据库全校共享
五条经验 1.要坚持学校的定位和明确的办学指导思想,并要通过整合措施,继续认真地实践这些思想,实现学校的定位。
五条经验 • 上海大学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始终坚持钱伟长校长提出的关于“拆除四堵墙”和“培养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的人”的办学理念,在学校一系列重大措施上,如新校区设计、学生宿舍安排等方面,始终坚持把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放在第一位。
五条经验 • 学校立足为上海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结合四校合并融合,积极推进学科交叉、专业调整改造,广泛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加强学校与社会的联合,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努力加强学校在科学研究及人才培养方面同社会的紧密结合,培养了大批适应能力较强的专门人才,形成了鲜明的“拆除四堵墙、开放办学”的特色,在全国同类院校中产生了较大影响。
五条经验 2. 要坚持自强不息、敢为天下先的精神。上海大学是依靠改革发展的。坚持以“三制”(短学期制、学分制、选课制)为核心的教育教学体制和机制改革,并要不断深化其它各项改革。
五条经验 • 学校积极推进管理制度改革,长期坚持以“三制”为核心的教学管理制度改革,创造性地实施了基于学生社区管理的“三自”学生管理体制,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个性发展的空间。 • 对“开放办学”特色的形成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有力的保证。上海大学的管理制度改革,起步早、思路清晰、方向正确、措施得力、可操作性强,对高校管理制度改革具有可借鉴参考价值。
五条经验 3. 要坚持院系领导必须有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独到的见解和思路。本科教学工作,院系是主体,也是最具有活力的单位。因此院系领导是否有活力,工作是否有主动性和创造性,并积极开展有效的具有自身特点的工作是关键。
五条经验 • 要激活院系领导以及广大教师在本科教学工作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 院系、部处层面的积极开展支撑学校办学特色的亮点(L)工程(63项),这里:清理思想、发扬成绩、找出差距、建峰填谷
五条经验 4. 长期以来,上海大学推行了独特的教育教学改革理念和一系列教育改革措施,通过评估和学校的快速发展证明了,是具有前瞻性和实效性的,是富有生命力的,代表着上海大学的前进方向和未来。
五条经验 • 上海大学 “三制”教育教学改革在较长时间内处于各种争议之中 • “三讲”时曾有一种思潮,要退回到原来的路上去 • 自评阶段中,这些争议逐步获得认同,并成为学校的办学特色
五条经验 5. 时刻不忘创新,是一所学校发展的基础。要发展就要创新,有创新才会有学校的办学特色,学校的特色也是办学的生命。
五条经验 制度创新举例: • 课程不是院系所有制,教师可以跨院系任课,学校对此进行了制度设计和安排 • 例如机械学院的教师要求上高等数学课,数学系主任不同意…… • 学生修满学分随时毕业,运作通道是不完善的,遇到很多障碍…… • 学生课程免修问题,真正做起来学生困难重重……
六个关系 1. 当前评估工作与学校长远教学工作的关系 • 专家评估时:120~150%表现状态,如何实现持久性? • 应该体现在今后的整改与发展中 • 若不能持久,那么倒是挫伤了广大师生的积极性
六个关系 2. 评估工作与常规教学工作的关系 • 评估工作具有“强心”式的时效 • 常规工作需要“调理”式的长效 • 评估工作应细化到常规工作各个环节,内化到教学质量的提升,物化到本科教学投入的增长 • 评估最苦的是教务处、最得益的也是教务处
六个关系 3. 自评材料与日常教学工作的关系 • 评估以后肯定不用的材料坚决不搞 • 日常教学工作的确需要的坚决要搞 • 对材料发现的问题如何处理:如学生考试总评成绩有差错怎么办?……
六个关系 4. 各项指标体系与办学指导思想的关系 • 办学指导思想不仅仅是理念,是应体现在整个教学工作中,反映在各项指标体系中 • “拆除四堵墙”的具体做法……
六个关系 5. 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的关系 • 评估实践证明:专家组更重视软件 • 学校建设的难点也是软件 • 软件建设又是一个长期积累、持续改革、不断发展的过程 • 例如:教师是课堂教学质量的第一责任人……
六个关系 6. 前期评估与后期整改的关系 • 整改报告(专家离校一个月后完成):专项整改、常规整改、重点建设与发展 • 整改总结报告(专家离校一年后完成) • 迎接下一轮评估,与时俱进
结束语 • 各高校能够在一起对评估工作进行交流,共同研讨,互相学习 • 校情不同,方法也将不同 • 倡导和营造健康向上的评估文化:教育部行政部门、专家组、省市教委(教育厅)、学校都要在评估过程中各自准确定位,发挥各自应该发挥的作用,一起来逐步形成健康向上的评估文化,最终引领我国高校的评估工作走向辉煌。
谢谢大家! • 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