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0 likes | 728 Views
心 悸.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中医内科教研室. 徐 京 育. 心 悸. 概 述. 1. 定 义. 2. 沿 革. 3. 现代医学的关系. 1. 定 义. 心悸. 气血阴阳亏虚,或痰饮瘀血阻滞 心失所养,心脉不畅,心神不宁 心中悸动,惊慌不安 不能自主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证。 伴有气短、胸闷,甚至眩晕、喘促、晕厥; 脉象或数,或迟,或节律不齐。
E N D
心 悸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中医内科教研室 徐 京 育
心 悸 概 述 1 定 义 2 沿 革 3 现代医学的关系 Company Logo
1 定 义 心悸 气血阴阳亏虚,或痰饮瘀血阻滞 心失所养,心脉不畅,心神不宁 心中悸动,惊慌不安 不能自主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证。 伴有气短、胸闷,甚至眩晕、喘促、晕厥; 脉象或数,或迟,或节律不齐。 呈发作性,与情志波动或劳累过度有关 心悸包括惊悸和怔忡。 Company Logo
沿 革 2 心悸 (1)病名 《内经》无心悸或惊悸、怔忡之病名. 《素问·三部九侯论》曰:“参伍不调者病。” 《素问·平人气象论》曰: “脉绝不致曰死,乍疏乍数曰死。” “心澹澹大动,病本于心”。 《伤寒论》、《金匮要略》 以惊悸、心动悸、心下悸为病证名。 “寸口脉动而弱,动则为惊,弱则为悸”。 Company Logo
2 心悸 心悸 沿 革 (2)病因病机 《素问•举痛论篇》曰: “惊则心无所倚,神无所归,虑无所定,故气乱矣”。 《诸病源候论》提出“风邪搏于心”可致惊悸。 《济生方·惊悸怔忡健忘门》率先提出怔忡病名, “夫怔忡者,此心血不足也”。 《丹溪心法·惊悸怔忡》提出“责之虚与痰”的理论。 鉴别:“惊者,恐怖之谓;悸者,怔忡之谓。 心虚而疾郁……使人有惕惕之状,是则为惊。 心虚而停水,……心自不安,使人怏怏之状,是则为悸。 Company Logo
2 沿 革 心悸 (3)治疗 《伤寒论》《金匮要略》 炙甘草汤等治疗心悸的常用方剂。 “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苓桂术甘汤主之。” 《济生方·惊悸怔忡健忘门》 认为惊悸乃“心虚胆怯之所致”选用远志丸; 《医林改错》瘀血致心悸,用血府逐瘀汤治疗每多获效。 Company Logo
3 现代医学的关系 心悸 心动过速、心动过缓、期前收缩、心房颤动或扑动, 心功能不全、神经官能症等,凡具有心悸临床表现的,均可参考本篇辩证论治。 Company Logo
心 悸 病 因 病 机 1 体虚劳倦 2 七情所伤 3 3 感受外邪 4 药食不当 Company Logo
心神失养 心悸 1 体虚劳倦 禀赋不足,素体虚弱 劳倦伤脾,化源不足 气虚及阳,心阳受损 阳气虚衰,血脉瘀滞 脾胃虚弱 久病失养,劳欲过度 久病伤正,耗损心阴 年老体弱,肝肾阴亏 肝阴不足,火扰心神 肾阴不足,水不济火 肝肾阴虚 心悸 阴阳亏乏 扰乱心神 气血不足 心失所养 Company Logo
痰火扰心 心悸 2 七情所伤 心虚胆怯,暴受惊恐心气不敛,心神动摇 思虑过度,劳伤心脾心失所养,发生心悸 惊则气乱 心悸 长期抑郁,肝气郁结气滞血瘀,心脉不畅 大怒伤肝,肝火上炎气血逆乱,夹痰扰心 恐则气下 Company Logo
外邪内扰 心悸 3 感受外邪 心气素虚,风湿热痹痹证日久,内舍于心痹阻心脉,心血瘀阻 风寒湿热,内侵于心耗伤气阴,亦可心悸 温病、疫毒, 灼伤营阴,心失所养 邪毒,内扰心神, 春温、风温、暑湿、 白喉、梅毒等病 心悸 Company Logo
气阴两虚 心悸 4 药食不当 药物过量或毒性较剧耗伤心气,损伤心阴 引发心悸 如附子、乌头, 洋地黄、阿托品 奎尼丁、肾上腺素、 等用药过量或不当时 心动悸、脉结代。 嗜食厚味,煎炸炙煿 蕴热化火生痰, 痰阻心气 痰火扰心神 心悸 Company Logo
心悸 病因病机示意图 风寒湿热 感受外邪 内舍于心 心虚胆怯 伤脾停湿 心失所养 阴虚火旺 饮食失调 化火生痰 心血不足 心 突遇惊恐 心阳不振 七情所伤 忧思大怒 气血亏虚 劳欲过度 水饮凌心 悸 体弱久病 阴阳两虚 邪扰心神 瘀阻心脉 用量过度 痰火扰心 药物中毒 毒性药物 气 血 阴 阳 亏 虚 脏 腑 功 能 失 调 Company Logo
心 悸 病因病机 病因:体质劳倦、物食不当、情志所伤、感受外邪。 病机:心失所养 或邪扰心神,心神不宁,悸动不安。 病位:主要在心。与脾、肾、肺、肝功能失调相关。 病性: 虚证者:气血阴阳亏虚,引起心神失养。 实证者:痰浊、瘀血、水饮、而致心神不宁。 病势:惊悸 怔忡 Company Logo
心 悸 诊 断 1、主证: 自觉心慌不安,心跳剧烈,不能自主。 伴证: 2、体征:快速,或缓慢,或忽跳忽止(不齐), 3、诱因:情志刺激、惊恐、紧张、劳倦过度、 饮酒饱食等诱发 4、检查:测血压、x线胸部摄片及心电图 等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 胸闷不适,气短,乏力,头晕,甚喘促,肢冷汗出,或晕厥 听诊示心搏或快速,或缓慢,或忽跳忽止,或伴有心音强弱不等 脉可有数、疾、促、结、代、沉、迟等变化。 Company Logo
心 悸 鉴别诊断 惊悸与怔忡 1 奔 豚 2 3 卑 喋 Company Logo
心 悸 病证鉴别 1 惊悸与怔忡 Company Logo
心 悸 病证鉴别 奔 豚 2 区别 相同:心胸躁动不安。 不同: 发病部位: 奔豚——发作之时,亦觉心胸躁动不安,发自少腹,上下冲逆; 心悸——是心跳异常,发自于心。 “奔豚病从少腹起, 上冲咽喉,发作欲死,复还止,皆从惊恐得之。” 《金贵要略·奔豚气病脉证治》 Company Logo
心 悸 病证鉴别 3 卑 喋 相同:惊恐不安之状 区别:病类不同 卑喋——有心慌,其病因为心血不足,是以神志异常为主的疾病,一般无促、结、代、疾、迟等脉象出现, 心悸——缘于剧烈心跳,时有坐卧不安,不避人,无情志异常。有促、结、代、疾、迟等脉象出现,不难鉴别。 “痞塞不欲食,心中常有所歉,爱处暗室,或倚门后,见人则惊避,似失志状。” 《证治要诀·怔忡》 Company Logo
(一) 辨证要点 (1) 心 悸 辨证论治 1、详辨脉象变化 (1)脉率快速型心悸 一息六至之数脉,一息七至之疾脉, 一息八至之极脉,一息九至之脱脉, 一息十至以上之浮合脉。 (2)脉率过缓型心悸, 一息四至之缓脉,一息三至之迟脉, 一息二至之损脉,一息一至之败脉, 两息一至之夺精脉。 (3)脉律不整型心悸, 数时一止,止无定数之促脉; 缓时一止,止无定数之结脉; 脉来更代,几至一止之代脉, 或见脉象乍疏乍数,忽强忽弱。 Company Logo
心 悸 辨证论治(辨证要点2) 2、分清虚实 心悸属本虚标实之病,而以本虚为主。 气虚 ——心悸 气短,神疲乏力,自汗出,易感冒; 血虚 ——心悸 头晕,面色无华; 阴虚—— 心悸 盗汗,口干潮热; 阳虚—— 心悸 肢冷,畏寒气喘; 气滞——心悸 胸闷,胁腹胀气,遇情志波动,症状加重; 瘀血——心悸 唇暗,舌有瘀斑,脉结代; 痰饮——心悸 体丰,恶心纳呆,舌苔腻 ; 或肢肿而浮,尿少,舌苔水滑; 火邪——心悸 口干渴,舌质红,少津,苔薄黄,细数, 由气血阴阳亏虚,不能营养心神者属虚证 由痰火扰动心神,瘀血内阻心络所致实证 Company Logo
心 悸 3、结合辨病辨证 (1)功能性心律失常 表现为心率快速型心悸,心神动摇——多属心虚胆怯; (2)冠心病 常伴有心痛——多属阳虚血瘀,或由痰瘀交阻而致; (3) 病毒性心肌炎 初多为风温犯卫,继之热毒逆犯于心,随后气阴两虚, 瘀阻络脉 (4)风心病 多由风湿热邪杂至,合而为痹——痹阻心脉所致。 (5)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心阳不振,心搏无力所致。 (6)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多心肾阳虚为本,水饮内停为标。 辨证论治(辨证要点3) Company Logo
心 悸 辨证论治 扶正——补气、养血;滋阴、温阳,配合养心安神 祛邪——祛痰、化饮;清火、行瘀,配合重镇安神 标本兼顾,攻补兼施——久病,虚实夹杂, 病机复杂——若出现心阳暴脱、抽搐等危候 应采取中西医结合抢救措施。 治疗原则 (二) Company Logo
( 三) 分证论治 心 悸 辨证论治 1、心虚胆怯——气血亏虚,心虚胆怯,心神失养,神摇不安 主症:心 悸不宁,善惊易恐,恶闻声响 兼症:坐卧不安,少寐多梦 舌脉:舌苔薄白,脉细略数或细弦 辨证要点: 治法:镇惊定志,养心安神。 方药:安神定志丸。 龙齿、琥珀、磁石 朱砂、茯神、菖蒲、远志 人参 心 悸不宁,善惊易恐,坐卧不安,善惊易恐 镇惊宁神 安神定志 益气养心 Company Logo
1 3 4 2 心气虚者—黄芪 气虚挟湿—泽泻 重用白术 茯苓 气虚挟瘀—丹参 桃仁 红花 心气郁结, 心悸烦闷, 精神抑郁, 胸胁时痛 —柴胡、 郁金 合欢皮、元胡 痰浊蕴热 心悸而烦, 善惊痰多, 食少泛恶, 舌苔黄腻, 脉滑数者 —黄连温胆汤 心阴不足 —柏子仁 重用 酸枣仁 五味子 阳虚—肉桂附子 心血不足—熟地 阿胶 ( 三) 分证论治 心虚胆怯 心 悸 辨证论治 方药加减: Company Logo
( 三) 分证论治 心 悸 辨证论治 2、心血不足——心血亏耗,心失所养,心神不宁 主症:心悸气短。 兼症:神疲乏力、健忘、失眠头晕目眩,面色无华 食少纳 呆,腹胀便溏 舌脉:舌淡红,脉细弱 辨证要点: 治法:补血养心,益气安神。 方药:归脾汤。 当归、龙眼肉; 黄芪、人参、白术、炙甘草 木香 茯神、远志、酸枣仁, 心 悸气短,神疲乏力,头晕目眩,面色无华 益气以生血 补养心血 宁心安神 行气,使补而不滞 Company Logo
1 3 4 2 自汗、盗汗 —麻黄根、浮小麦 五味子、煅龙骨 煅牡蛎、糯稻根 气虚—佐肉桂, 气阴两虚 心悸气短神疲乏力 心烦失眠五心烦热 自汗盗汗面色无华 舌质淡红少津, 苔少或无,脉细数 ——益气养心, 用炙甘草汤 血虚 —熟地、 白芍、阿胶 阳虚:肢冷 汗出 —附子、黄芪 龙骨 、牡蛎 阴虚—麦冬、地黄 阿胶、 沙参 玉竹、石斛 纳呆腹胀 —陈皮、谷芽 麦芽、神曲、枳壳 山楂、鸡内金 神疲乏力 —合欢皮、 夜交藤、五味子 柏子仁、莲子心 ( 三) 分证论治 心血不足 心 悸 辨证论治 方药加减: 方歌: 复脉甘草参桂姜, 麦枣胶地麻仁襄, 益气滋阴兼复脉, 虚劳肺痿亦堪尝。 Company Logo
( 三) 分证论治 心 悸 辨证论治 3.阴虚火旺——肝肾阴虚,水不济火,心火内动,扰动心神。 主症:心悸失眠 ,眩晕耳鸣 兼症:形体消瘦,五心烦热,潮热盗汗,咽干口燥 腰膝酸软 视物昏花,两目干涩 ;筋脉拘急,肢体麻木 ;急躁易怒: 舌脉:舌质红少津,苔少或无 脉象:细数 辨证要点: 治法:滋补肝肾,养心安神 方药:一贯煎合朱砂安神丸。 山萸肉、熟地、枸杞子 ——滋阴润燥 沙参、麦冬、知母——宁心安神 酸枣仁、茯神、川楝子——疏肝理气滋而不腻 心悸,五心烦热,耳鸣昏花, 舌红苔少脉细数 方歌: 朱砂安神镇心方, 归连甘草合地黄; 怔忡不寐心烦乱, 养阴清热可复康。 滋补肝肾 Company Logo
1 3 2 4 口渴心烦 —重麦冬、沙参 石斛、玉竹; 阴虚火旺,偏热 —黄连、山栀 淡竹叶等; 潮热盗汗 —麻黄根、地骨皮 浮小麦、白薇; 阴虚夹瘀热 —丹参、丹皮、 生地、赤芍 阴虚而火不旺者 —可 天王补心丹。 ( 三) 分证论治 阴虚火旺 心 悸 辨证论治 方药加减: 阴虚火动, 遗精、腰酸 —龟板、熟地、 知母、黄柏 知柏地黄丸 方歌: 补心志归柏枣仁, 二冬二参五地苓; 滋阴养血朱砂味, 心悸少寐健忘宁。 Company Logo
( 三) 分证论治 心 悸 辨证论治 3.心阳不振——久病体虚,心阳虚衰,心神失于温养。 主症:心悸不安; 面色苍白,形寒肢冷。 兼症:胸闷气短。 舌脉:舌淡苔白,脉虚弱,或沉细无力。 辨证要点: 治法:温补心阳,安神定悸。 方药: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合参附汤。 附子、桂枝、炙甘草——温补心阳 生龙骨、生牡蛎——安神定悸 人参、黄芪——益气助阳 心悸,面色苍白,形寒肢冷,舌淡苔白,脉虚弱 Company Logo
1 3 4 2 心阳不足, 形寒肢冷 —黄芪、人参、 附子; 夹瘀血者, —丹参、赤勺 桃仁、红花 见阴伤者 —麦冬、玉竹 五味子; 心阳不振, 心动过缓 —炙麻黄、补骨脂 附子、细辛, 重用桂枝 大汗出者 —重人参、 黄芪、 加煅龙骨、煅牡蛎 或加山萸肉, 或用独参汤煎服 心 悸 辨证论治 ( 三) 分证论治 心阳不振 方药加减: 见水饮内停者 —葶苈子、 五加皮、 车前子、 泽泻 Company Logo
( 三) 分证论治 心 悸 辨证论治 5、水饮凌心——水为阴邪,赖阳化水,脾肾阳虚,水邪内停, 上凌于心,扰乱心神。 主症:心悸 ,小便短少,下肢浮肿。 兼症:胸闷痞满; 渴不欲饮 形寒肢冷 眩晕, 恶心呕吐,流涎 舌脉:舌淡苔滑,脉弦滑或沉细而滑。 辨证要点: 治法:振奋心阳,化气行水,宁心安神。 方药:苓桂术甘汤。 茯苓——淡渗利水 桂枝、炙甘草——通阳化气 白术——健脾祛湿 心悸,小便短少,下肢浮肿,形寒肢冷,舌淡,脉沉细 Company Logo
1 3 4 2 见纳呆食少 —谷芽、 麦芽、 神曲、 山楂、鸡内金; 恶心、呕吐 —半夏、陈皮、 生姜 肺气不宣 肺有水湿 —杏仁、前胡、 桔梗以宣肺, —葶苈子、 五加皮、防己 以泻肺利水 尿少肢肿 —泽泻、猪苓、茯苓、防己、葶苈子 车前子;大腹皮 肾阳虚,不能制水水气凌心,见心悸咳喘,不能平卧, 真武汤。 心 悸 辨证论治 ( 三) 分证论治 水饮凌心 方药加减: 兼见瘀血者 —当归、 川芎、 刘寄奴、泽兰 方歌: 壮肾阳用真武汤,附术苓芍加生姜;阳虚水肿小便少,悸眩瞤动用此方 Company Logo
( 三) 分证论治 心 悸 辨证论治 6、瘀阻心脉——血瘀气滞,心脉瘀阻,心阳被遏,心失所养 主症:心悸, 心痛时作,痛如针刺。 兼症:胸闷不适,唇甲青紫 舌脉: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涩或结或代 辨证要点: 治法:活血化瘀,理气通络。 方药:桃仁红花煎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心悸,心痛时作,痛如针刺,唇甲青紫 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涩或结或代 桃仁、红花、丹参、赤勺、川芎——活血化瘀 延胡索、香附、青皮——理气通脉 生地、当归——养血和血 Company Logo
1 4 2 3 气滞血瘀 —柴胡、枳壳、 木香 气虚 —黄芪、党参 白术、山药 阳虚 —附子、肉桂 淫羊藿; 络脉痹阻,胸窒闷 —去生地, —沉香、檀香、降香 痰浊,胸闷苔腻 —瓜蒌、薤白、半夏 血虚 —何首乌、熟地 阿胶; 阴虚 —麦冬、玉竹 枸杞子、女贞子 心 悸 辨证论治 ( 三) 分证论治 瘀阻心脉 方药加减: 胸痛 —麝香、乳香、五灵脂 没药、蒲黄、三七粉 心悸由瘀血所致, —可用丹参饮 或血府逐瘀汤。 方歌: 血府当归生地桃, 枳壳赤勺红花草; 芎桔牛膝柴胡等 血化下行不作痨。 Company Logo
( 三) 分证论治 心 悸 辨证论治 7、痰火扰心——痰浊阻滞心气;痰浊阻滞,上焦气机不畅 痰火上扰,心神不宁;痰郁化火,耗伤津液 主症:心悸气短,胸闷胀满 兼症;食少腹胀,纳呆,恶心呕吐或伴烦躁失眠 口干口苦,小便黄赤,大便秘结 舌脉:舌苔白腻或黄腻 脉象:弦滑 辨证要点: 治法:清热化痰,宁心安神。 方药:黄连温胆汤。 半夏、陈皮、枳实-理气化痰; 茯苓-健脾祛痰、安神; 远志、酸枣仁-宁心安神。 心悸,胸腹胀闷,纳呆,恶心呕吐,苔腻,脉弦滑 橘红半夏茯苓甘草 二陈汤 加枳壳 、 竹茹 ——温胆汤 加枳壳、胆南星——导痰汤 导痰汤加人参、菖蒲—涤痰汤 Company Logo
1 3 4 2 脾虚者 —党参、白术 谷芽、麦芽 鸡内金、 砂仁 烦躁,惊悸 —生龙骨、牡蛎 珍珠母、石决明 以重镇安神。 大便秘结 —大黄、瓜蒌 烦躁口苦 —茵陈、苦参 黄莲、竹茹 ( 三) 分证论治 痰火扰心 心 悸 辨证论治 方药加减: 痰火伤阴 —麦冬、天冬 沙参、玉竹 石斛; Company Logo
偶发、短暂阵发者,一般易治 或用药而解 轻重,脏损多少, 治疗当否及脉象变化等情况。 脉变化不显,多痊愈; 反之,预后差。 预后 反复发作或长时间持续发作者 较为难治, 转归 预后 心 悸 转归预后 转归 主要取决于本虚标实的程度 Company Logo
心 悸 预防及护理措施 冠心病 肺心病 原发病治疗 高血压 风湿热 预防感冒,防心肌炎 Company Logo
心 悸 预防及护理措施 严禁吸烟 保持精神乐观 饮食有节忌过饥、过饱、 改善生活方式 烟酒、浓茶,宜低脂、低盐饮 生活规律,适当体力活动 Company Logo
心 悸 预防及护理措施 水饮凌心、心血瘀阻,嘱卧床休息 心气阳虚者忌过食生冷 痰浊、瘀血者忌过食肥甘 注意事项 心气阴虚者忌辛辣炙 水饮凌心者少食盐,食高营养易消化 Company Logo
心悸 结 语 病因病机 病性 治则 分型 体质因素 饮食劳倦 情志所伤 感受外邪 药物中毒 病机: 心神失养或不宁 引起心神动摇 悸动不安 心虚胆怯 心血不足阴虚火旺 心阳不振 水饮凌心 瘀阻心脉 痰火扰心 病位:在心 本虚标实: 气血阴阳亏虚 心神失养 痰浊、瘀血、 水饮、气滞 心神不宁 扶正 补益气血, 调理阴阳, 养心安神 祛邪 化痰涤饮 活血化瘀 重镇安神 Company Logo
病 例 分 析 • 患者王某,女性,42岁,平素善恐易惊,性格内向。 • 就诊时证见心悸不宁,坐卧不安,少寐多梦而易惊醒,恶闻声响,苔薄白,脉弦细。 • 写出证候分析、诊断、证型、治法和方剂。 Company Logo
Thank You ! 生命重于一切! www.themegaller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