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1

性別平等教育融入歷史教學

性別平等教育融入歷史教學. 陳惠珠 2011/11/02 陳惠珠陳惠珠 2011/11/02. 性別平等教育 - 瑞典的幼兒教育. 瑞典的托育制度其實是奠基於兩性平權的終極價值;瑞典「性別平等教育」從幼兒園就開始,也是獨樹一幟。 「教育是性別中立的。」亞伯拉罕堡課餘休閒中心的安 ‧ 格羅斯說,老師視小孩為個人,不是「男孩」或「女孩」。.

finn-mack
Download Presentation

性別平等教育融入歷史教學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性別平等教育融入歷史教學 陳惠珠2011/11/02陳惠珠陳惠珠2011/11/02

  2. 性別平等教育-瑞典的幼兒教育 • 瑞典的托育制度其實是奠基於兩性平權的終極價值;瑞典「性別平等教育」從幼兒園就開始,也是獨樹一幟。 • 「教育是性別中立的。」亞伯拉罕堡課餘休閒中心的安‧格羅斯說,老師視小孩為個人,不是「男孩」或「女孩」。

  3. 分組也不會男生一邊、女生一邊;鼓勵孩子做任何他們想做的事,絕不會說「女孩子不玩這個」、或是對男孩說「別像個女生」,不在言辭上貶低另一個性別或設限。園裡原本的doll room(娃娃屋),也改名play room(玩樂屋),小男孩也自然地去玩填充玩具,從名稱顛覆性別藩籬。 參考聯合報報導2011/07/04

  4. 婦女的貞節觀念 --明清時代

  5. 周氏節孝坊

  6. 周氏節孝坊 • 位於北投豐年路,是為了表揚「周絹」的節孝事蹟而設立。在節孝坊的旁邊立著一塊石碑,刻寫周氏的事蹟和節孝坊的修復過程。 • 周氏節孝坊的形式原來是四柱三間,是臺灣唯一採用觀音山石建造的牌坊。後來因為地震上層牌坊倒塌,後代子孫重新修建。

  7. 引起動機-吳中第一奇節 • 吳中第一奇節是顧炎武頌揚母親王氏的話。 • 王氏守寡:明神宗萬曆30年,王氏年17,許配給江蘇崑山官宦大戶顧同吉。出嫁前,顧同吉因病而死,王氏堅持出嫁,開始43年足不出戶的守寡生活。 • 侍奉公婆至孝:王氏剁下自己的小指,做為藥引,被視為媳婦孝順公婆的最高表現。

  8. 獲得子嗣:王氏公婆將顧炎武過繼給王氏,讓王氏有子嗣,顧同吉是顧炎武的堂叔。獲得子嗣:王氏公婆將顧炎武過繼給王氏,讓王氏有子嗣,顧同吉是顧炎武的堂叔。 獲得旌表:王氏51歲時,獲崇禎皇帝旌表,旌其門為「貞孝」。 王氏之死:清兵入關並南下,崑山城被清軍攻陷,王氏絕食而死。

  9. 臨死遺言:我雖婦人,身受國恩,與國俱亡,義也。汝無為異國臣子,無負世世國恩,無望先祖遺訓,則吾可以瞑於地下。臨死遺言:我雖婦人,身受國恩,與國俱亡,義也。汝無為異國臣子,無負世世國恩,無望先祖遺訓,則吾可以瞑於地下。 參考:〈林維紅 吳中第一奇節——顧炎武和他的母親〉《歷史月刊》第四期。

  10. 引起動機-魯迅看法 魯迅〈我之節烈觀〉:女子自己願意節烈麼?答道,不願。人類總有一種理想,一種希望。雖然高下不同,必須有個意義。自他兩利固好,至少也得有益本身。節烈很難很苦,既不利人,又不利己。說是本人願意,實在不合人情。

  11. 提 問 • 從顧炎武母親的身上,可以看出哪些獲得朝廷褒獎的行為? • 從這些受褒獎的行為中,你覺得與什麼觀念有關? • 魯迅的看法,與顧炎武母親的貞節觀念有何不同?

  12. 明清時代婦女守貞的背景之一 比較宋代與明清婦女的權利

  13. 資料與問題 • 資料一:高攀龍 • 婦之貞,其性然也。猶之乎水之寒,火之熱,非人為使之也。然禀受萬有不齊,故其貞静非得之天者,必待教習撿柙;待教習撿柙,去天成者倍蓰矣。

  14. 高攀龍看法的譯文 • 貞潔的女子出於天性,由於每個人的天賦不一,多數人還是要經由教養和約束才能達到,然而終究與天性如此者大有不同。所以前面那段話主要是形容天性貞節的少數女子。〈李貞母墓誌銘〉

  15. 資料二:歸有光的文章 • 張母守寡時,兒子(秋官)才七歲。因為家境貧寒,張母以高明的紡紗手藝維持生計。白天送孩子跟老師讀書,晚上則一邊紡紗,一邊督促孩子唸書,母子共用微弱的燈火,通宵達旦。張母以一婦女辛苦持家,將孩子養大。秋官高中進士後,歷任要職,張母也獲得朝廷褒獎。秋官後來退休奉養母親。嘉靖二十年,張母八十歲時,獲得「安人」的命秩。(「安人」是六品的命婦稱號。)張母卻不改粗茶淡飯、紡紗度日的生活,兒子稍有過失時,她也依然不假辭色的責罵。

  16. 資料三:南安鄭允桓未婚妻郭氏,名宜娘。晉江郭宗觀女。桓往安南不能歸,付書遣嫁。宜娘曰:夫縱不返,氏終為鄭家婦。遂入門,躬績養老姑。桓竟歿安南。允子歸,宜娘撫之。現年六十四,蓋生平不識夫而終婦道焉。資料三:南安鄭允桓未婚妻郭氏,名宜娘。晉江郭宗觀女。桓往安南不能歸,付書遣嫁。宜娘曰:夫縱不返,氏終為鄭家婦。遂入門,躬績養老姑。桓竟歿安南。允子歸,宜娘撫之。現年六十四,蓋生平不識夫而終婦道焉。 參考張彬村,〈明清時期寡婦守節的風氣-理性選擇的問題〉《新史學,10卷2期,1999年》

  17. 資料四:盧氏,南坪人,自幼許字月嶺林中。未婚而中販洋吧國不返。母欲奪而嫁之。氏不從,奔往夫家,依姑守節。姑臥病在床十有餘載,氏衣不解帶,侍養至老不衰。其夫在吧寄兒回家,氏教督至於成立,娶婦生孫。從未見夫面,孝節備至,為鄉里所敬服云。乾隆四十年旌。資料四:盧氏,南坪人,自幼許字月嶺林中。未婚而中販洋吧國不返。母欲奪而嫁之。氏不從,奔往夫家,依姑守節。姑臥病在床十有餘載,氏衣不解帶,侍養至老不衰。其夫在吧寄兒回家,氏教督至於成立,娶婦生孫。從未見夫面,孝節備至,為鄉里所敬服云。乾隆四十年旌。 參考張彬村,〈明清時期寡婦守節的風氣-理性選擇的問題〉《新史學,10卷2期,1999年》

  18. 問題一: • 根據資料一,顯示明代士人對婦女的貞節觀念有怎樣的看法?

  19. 參考答案 • 基本的人性質素,會隨著每個人社會「身份」不同,構成相異的道德範疇。就子而言「是孝」,就臣而言是「忠」,就婦而言則是「貞」。就理學的角度,就是「理一分殊」。貞潔的女子出於天性,由於每個人的天賦不一,多數人還是要經由教養和約束才能達到。但因各人天性不同,有時教導、努力也無用,所以節義可貴。

  20. 問題二: • 根據資料一~四,顯示哪一份資料對於婦女作為的觀點不同於其他兩者?

  21. 參考答案 • 資料二,歸有光強調女性的自主選擇。高攀龍的立場則是理學的,對於道德有著極高的讚美,而這種讚美當然也容易成為道德壓力,強調婦女守貞的重要。

  22. 問題三: • 根據資料二、四的故事,一則說明寡母含辛茹苦扶養孩子長大,另一則說明未出嫁到夫家的女子受到鄉里人士的敬佩,還得到朝廷旌別的表揚。這兩種不同類型的故事,說明儒家與婦女間的關係如何 ?

  23. 參考答案 • 歸有光聽聞張母的故事,寫下文章褒揚寡母守節並辛苦扶養孩子的美德。這則故事說明儒家影響婦女守節外,更強調寡母教養孩子的重要,因為母子關係也是儒家重視的一個方面。另一則是盧氏這位女子,縱使未出嫁到夫家,但因為婚約而謹守婦節、奉養翁姑,甚至扶養其夫的孩子。

  24. 非選擇題—2007年廣東高考題 • 有研究者在論述“明朝婦女婚姻觀的兩重性”時,引用過下列材料: • 【材料一】凡民間寡婦,三十以前夫亡守志(不改嫁)者,五十以後不改節(節操)者,旌表門閭(表彰其家族),除免本家差役。—《明會典》

  25. 【材料二】正史中各代烈女數字:《唐書》54人;《宋史》55人;《元史》l87人;《明史》“不下萬餘人”。【材料二】正史中各代烈女數字:《唐書》54人;《宋史》55人;《元史》l87人;《明史》“不下萬餘人”。 —據祝瑞開:《中國婚姻家庭史》

  26. 【材料三】女子周勝仙與男子范二郎相遇,“四目相視,具各有情”,二人通過巧妙的自我介紹,訂下終身。【材料三】女子周勝仙與男子范二郎相遇,“四目相視,具各有情”,二人通過巧妙的自我介紹,訂下終身。 —據明中後期小說《醒世恒言》

  27. 【材料四】孟玉樓喪夫後要改嫁,親戚及鄉鄰都贊同,“少女嫩婦的,你攔著不教他嫁人,留著他做什麼?”【材料四】孟玉樓喪夫後要改嫁,親戚及鄉鄰都贊同,“少女嫩婦的,你攔著不教他嫁人,留著他做什麼?” —據明中後期小說《金瓶梅》

  28. 問題 • (1)該研究者認為,明朝婦女的婚姻觀存在兩重性,即保守性與自主性。他可能使用上述哪些材料來分別證明?

  29. (2)結合明朝中後期的經濟、文化狀況,你認為,該研究者提出的明朝婦女婚姻自主性出現的原因是什麼?(2)結合明朝中後期的經濟、文化狀況,你認為,該研究者提出的明朝婦女婚姻自主性出現的原因是什麼? • (3)上述材料分別來自官方文獻、學者著作和小說,你對該研究者利用這些材料進行研究有何看法?

  30. 參考答案 • (1)材料一和材料二證明明朝婦女婚姻觀的保守性;材料三和材料四證明明朝婦女婚姻觀的自主性。 • (2)明中後期商品經濟的發展,使人們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發生了變化;明中後期、出現了反禮教的思想,鼓舞了明朝婦女追求婚姻自主。

  31. (3)可從材料本身的可靠性或對材料的使用等方面提出自己的看法。如:①小說是文學作品,作為史料使用,必須慎重。②材料三、四的現象是個案,而且出現在明中後期,不足以說明整個明朝婦女婚姻觀的自主性。(3)可從材料本身的可靠性或對材料的使用等方面提出自己的看法。如:①小說是文學作品,作為史料使用,必須慎重。②材料三、四的現象是個案,而且出現在明中後期,不足以說明整個明朝婦女婚姻觀的自主性。

  32. 說故事與歷史上的女性形象 • 在一次演講中聽到「透過文字,運用想像,觀看過去」的概念,這意味著故事是了解歷史的重要途徑。因此接下來利用學生的作業,挑出學生所寫的故事,與學生討論關於女子「忠誠」的形象。

  33. 學生作業: • 以傳統道德上看來嫁與父子是一種不倫,受傳統教育又是書香世家的昭君怎能忍受這種恥辱?她當然向漢成帝求助,但因為漢帝的不允而忍辱再嫁。這是一種對皇帝、對國家的忠誠,否則她大可一死了之或設法逃脫,成功的機率不可謂沒有。但她忍下來了,遠離自己的家鄉,下嫁父子,雖和中原的倫理觀念相抵觸,但她從大局出發,珍惜漢與匈奴的友誼。她勸單于不要去發動戰爭,還把中原的文化傳給匈奴。自此,匈奴和漢朝和睦相處,多年沒有發生戰爭。也因此,有人認為她在歷史上的功勞可與漢代名將霍去病齊名。

  34. 中國多少個朝代都曾使用和親一途來延續國運,這些下嫁的女子都以自己的自由換取帝國的盛世,或多或多少出於無奈,但仍遠赴他鄉,這種實際的行動,比起那些無病呻吟、貪贓枉法的所謂「清廉高官」,更忠誠於自己的主君、國家,以自己女性的特質及力量保衛國家,延續國粹。中國多少個朝代都曾使用和親一途來延續國運,這些下嫁的女子都以自己的自由換取帝國的盛世,或多或多少出於無奈,但仍遠赴他鄉,這種實際的行動,比起那些無病呻吟、貪贓枉法的所謂「清廉高官」,更忠誠於自己的主君、國家,以自己女性的特質及力量保衛國家,延續國粹。 王昭君出塞和親之後,長期紛擾的胡、漢兩國戰事為之停歇,總共維持了六十多年的和平,這不可不說是王昭君的功勞。

  35. 討論 • 漢朝與匈奴婚姻觀念有何差異? • 再嫁是個忍辱的行為,這樣的觀點是如何形成的? • 如何看待和親來維持漢匈和平的方式?

  36. 毛延壽圖寫王昭君部分

  37. 四大美女-西施、王昭君、貂蟬、楊貴妃

  38. 《漢書》-王昭君形象 • 王昭君因呼韓邪單于的請婚而出塞和親,與呼韓邪單于生下一子。呼韓邪死後,昭君因匈奴「父死,妻其後母」習慣,而嫁給呼韓邪的兒子,生下兩女。記載中的王昭君是個肩負兩國和平的使者,但也呈現傳統中國統治下的女子,婚姻任人安排,不能自主,以及如何在環境中努力調適以求生存的形象。

  39. 民間故事-《琴操》 • 作者:東漢蔡邕或東晉孔衍 • 王昭君因美麗而被獻給漢元帝,不過漢元帝多年未曾聞問,於是昭君心生怨懟。等到單于請婚,昭君主動請行,嫁給單于。她與單于生下一子後,因單于死亡,依胡俗必須嫁給單于之子。因此,昭君無法接受吞藥自殺。

  40. 民間故事-《西京雜記》 • 作者:東晉葛洪 • 由於王昭君不願賄賂畫師,而被畫師畫醜。直至昭君被送去和親,漢元帝才看到昭君的美貌。但礙於君無戲言,只好忍痛送昭君和親,元帝最後將畫工棄市處死。

  41. 民間故事-唐代《王昭君變文》 • 透過邊疆景色與中原對照的描寫,來呈現昭君出塞的惆悵心情與單于娶美嬌娘的愉悅心情。由於昭君思念家鄉的惆悵心情,沒多久就香消玉殞的離開人世。之後,單于對其厚葬,而漢哀帝也遣使悼祭並追述其功。

  42. 關於王昭君書寫的形象變化 • 《漢書》的書寫,是以出塞和親與沒有自己的聲音為主軸。《琴操》則是表達昭君怨懟主動請行,為有自己想法的女子。《西京雜記》則是描述恃美不願賄賂畫工的昭君。《王昭君變文》則是描述昭君對中原思念不已而香消玉殞,單于厚葬到漢使悼祭等。 • 參考許孟怡,〈從敦煌講史類變文看唐代社會〉(師大碩論,2010年)

  43. 小結與問題 • 小結:這些書寫,對於昭君出塞的情節與其形象,有所增減與變化。 • 問題1:由於《漢書》是官方立場的史書,其對王昭君的描寫有什麼特別的考量? • 問題2:這些形象中,同學最喜歡的是哪種形象,為什麼?

  44.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漢代石刻畫像拓本」網頁(http://rub.ihp.sinica.edu.tw/~hanrelief/h/h8.htm)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漢代石刻畫像拓本」網頁(http://rub.ihp.sinica.edu.tw/~hanrelief/h/h8.htm)

  45.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漢代石刻畫像拓本」網頁(http://rub.ihp.sinica.edu.tw/~hanrelief/h/h8.htm)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漢代石刻畫像拓本」網頁(http://rub.ihp.sinica.edu.tw/~hanrelief/h/h8.htm)

  46. 梁高行拒聘 • 《列女傳》卷四:梁國有一寡婦,容貌與德行並佳。因丈夫早死,有許多貴人都來求婚,但都遭到她的拒絕。梁王風聞此事,也來下聘,婦人仍堅決不肯受聘,並且為了斷梁王的念頭,她持刀割掉了自己的鼻子,表示心意之堅。梁王受到了感動,便尊稱她為「高行」。 • 摘自: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漢代石刻畫像拓本」網頁

  47. 列女傳-齊義繼母

  48. 《列女傳》卷五:戰國時代齊宣王時,在路旁發現有人被殺死,經追查發現有兩兄弟是嫌犯。但這兩兄弟都說自己才是殺人兇手。地方官吏無法判決,於是上報齊王。齊王派人詢問兩兄弟的母親,究竟是誰有罪。他們母親請求齊王將幼子問罪,原因是幼子為她親生,長子則是丈夫的前妻所生。她曾在丈夫過世前,答應丈夫善待長子。齊王深受感動,便赦免了他們,並且尊稱他們母為「義母」。《列女傳》卷五:戰國時代齊宣王時,在路旁發現有人被殺死,經追查發現有兩兄弟是嫌犯。但這兩兄弟都說自己才是殺人兇手。地方官吏無法判決,於是上報齊王。齊王派人詢問兩兄弟的母親,究竟是誰有罪。他們母親請求齊王將幼子問罪,原因是幼子為她親生,長子則是丈夫的前妻所生。她曾在丈夫過世前,答應丈夫善待長子。齊王深受感動,便赦免了他們,並且尊稱他們母為「義母」。 • 摘自: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漢代石刻畫像拓本」網頁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