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0 likes | 449 Views
建筑工程测量. 济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项目简介. 采用水准仪,以一个具体的建筑物的沉降观测为工作任务,使学生掌握掌握建筑物沉降观测的方案确定、组织与实施、数据处理等的能力,使学生了解建筑物倾斜观测的内容。. 建筑物高大 建筑物荷载大 建筑物体形复杂 建筑物荷载不均匀. 建筑物特点 工程地质复杂 外界环境变化. 勘察 设计 施工 使用 失误. 建筑物沉降 建筑物位移 建筑物挠曲 建筑物倾斜 建筑物裂缝. 建筑物在工程建设中. 沙质土 淤泥 冻土. 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 地下水位变化 大气温度变化 外界风力变化
E N D
建筑工程测量 济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项目简介 • 采用水准仪,以一个具体的建筑物的沉降观测为工作任务,使学生掌握掌握建筑物沉降观测的方案确定、组织与实施、数据处理等的能力,使学生了解建筑物倾斜观测的内容。
建筑物高大 建筑物荷载大 建筑物体形复杂 建筑物荷载不均匀 建筑物特点 工程地质复杂 外界环境变化 勘察 设计 施工 使用 失误 建筑物沉降 建筑物位移 建筑物挠曲 建筑物倾斜 建筑物裂缝 建筑物在工程建设中 沙质土 淤泥 冻土 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 地下水位变化 大气温度变化 外界风力变化 地震破坏 其它外力 一、建筑物变形观测概述
意大利比莎斜塔 资料介绍: 八层,高55m,1~6层为大理石砌,7~8为青砖石砌,内径7.65m,呈圆环形。1173年—1371年竣工,经过198年建到四层倾斜,停工94年。复建到第七层又停工83年,再建时第八层明显有转折。 经测量: 塔北侧沉降为量为90cm, 塔南侧沉降为量为270cm,向南倾5.5° 塔顶离开竖向中心线为5m, 倾斜值为0.093 原因: 1.地基粉砂土,施工不慎,粉砂外挤,偏 心荷载南侧压力大,造成倾斜。 2.塔基地压力大,超过地基承受力,下沉。 3.比萨平原深层抽水,使水位下降相当于大 面积加载。
变形观测特点 • 测量精度高:一般位置精度为1mm,相对精度1ppm。 • 重复观测:测量时间跨度大,观测时间和重复周期取决于观测目的、变形量量大小和速度。 • 严密数据处理方法:数据量大,变形量小,变形原因复杂。 • 变形资料提供快和准确。
变形观测内容 内部应力、应变监测 动力特性监测 加速度监测 一、内部监测: 二、外部监测: 沉降监测 位移监测 倾斜监测 裂缝监测 挠度监测
外部变形观测基本方法 常规大地测量方法: 水准测量 三角高程测量 三角(边)测量,交会测量 导线测量 全站仪自动跟踪测量
建筑物变形观测 建筑物的变形包括三个方面:沉降、水平位移和 倾斜。由于建筑物的重量,使地基受荷载而扰动, 引起建筑物沉降;由于横向力作用于建筑物地基, 使建筑物产生水平位移;建筑物在平面上不均匀沉 降,使建筑物产生倾斜。此外,由于沉降与水平位 移的共同作用达到一定程度,使建筑物产生裂缝, 直至倒塌。 变形观测就是用测量的手段,观测建筑物沉降、 水平位移和倾斜的变化量,并通过一定时间段的变 化量,确定建筑物的变形趋势,以利采取相应措施。
对一个实际工程,变形测量的精度等级按以下原则确定:对一个实际工程,变形测量的精度等级按以下原则确定: (1)绝对沉降(如沉降量、平均沉降量等)的观测中误差,对于特高精度要求的工程可按地基条件,结合经验与分析具体确定;对于其他精度要求的工程,可按低、中、高压缩性地基土的类别,分别选±0.5mm、±1.0mm、±2.5mm。 (2) 相对沉降(如沉降差、基础倾斜、局部倾斜等)、局部地基沉降(如基坑回弹、地基土分层沉降等)以及膨胀土地基变形等的观测中误差,均不应超过其变形允许值的1/20。 (3)建筑物整体性变形(如工程设施的整体垂直挠曲等)的观测中误差,不应超过允许垂直偏差的1/10。 (4)结构段变形(如平置构件挠度等)的观测中误差,不应超过变形允许值的1/6。 (5)对于科研项目变形量的观测中误差,可视所需提高观测精度的程度,将上列各项观测中误差乘以1/5—1/2系数后采用。
二、沉降观测 1、高程基准点和沉降观测点的设置 ◆点位稳固,在沉降变形区以外; ◆不宜过远,通常一站能引测到观测点; ◆每个工地设置23个,以便检核; ◆一般需要与国家水准点联测,获得绝对高程; ◆冻土地区应埋深至冻土线以下0.5米处。
沉降观测点的布置 ●一定密度、均匀分布在待观 测建筑物外围,能反映建筑 物整体沉降情形的位置。 ◆沉降点埋设图: ◆沉降点分布示意图:
2、沉降观测的时间、方法和精度要求 ◆观测时间按工程进展具体确定。 ◆观测精度须使用DS1级精密水准仪及铟钢 带精密水准尺,沉降数据报至1mm0.1mm。 ◆控制视线长度,一般不超过50m。 ◆测站位置相对固定,以尽量减少仪器i角 的影响。
沉降观测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 8-97》规定:建筑物使用阶段的观测次数,应视地基土类型和沉降速度大小而定。除有特殊要求者外,一般情况下,可在第一年观测3~4次,第二年观测2~3次,第三年后每年1次,直至稳定为止。观测期限一般不少于如下规定:砂土地基2年,膨胀土地基3年,粘土地基5年,软土地基10年。沉降是否进入稳定阶段,应由沉降量与时间关系曲线判定。一般观测工程,若沉降速度小于0.01~0.04mm/d,可认为已进入稳定阶段,具体取值宜根据各地区地基土的压缩性确定。
观测的周期和观测量时间 (1)建筑物施工阶段的观测,应随施工进度及时进行。一般建筑,可在基础完工后或地下室施工完成后开始观测。大型、高层建筑,可在基础垫层或基础底部完成后开始观测。观测次数与间隔时间应视地基与加荷情况而定。民用建筑可每加高1~5层观测一次:工业建筑可按不同施工阶段(如回填基坑、安装柱子和屋架、砌筑墙体、设备安装等)分别进行观测。如建筑物均匀增高,应至少在增加荷载的25%、50%、75%和100%时各测一次。施工过程中如暂时停工,在停工时及重新开工时应各观测一次。停工期间,可每隔2~3个月观测一次。 (2)在观测过程中,如有基础附近地面荷载突然增减、基础四周大量积水、长时间连续降雨等情况,均应及时增加观测次数。当建筑物突然发生大量沉降、不均匀沉降或严重裂缝时,应立即进行逐日甚至一天数次的连续观测。
沉降观测成果内容 ◆基准点与沉降点的点位分布图; ◆沉降观测日报表(当次观测结果); ◆沉降观测汇总表; ◆沉降曲线图; ◆沉降观测总结报告(一个阶段观测全部结束)。 沉降观测成果整理 ◆每次观测成果精度应符合要求。 ◆每次观测成果须及时上报(上报“本次沉降”与“累 计沉降”数据),当沉降变化异常时,工程施工及时 采取措施。 3、沉降观测的成果整理
1、基础倾斜观测 h 倾斜度i=—— L B1 i L h B2 三、其他变形测量 (一)倾斜观测
倾斜度i=— H H H H=Dtan D 2、上部倾斜观测 ●通常采用直接观测法: ◆挂垂球法 ◆经纬仪(全站仪)垂直投影法。 ◆由于高度角较大,投影读数以盘左、盘右取平均; ◆观测位置过近时,可加装直角目镜,以利观测高处。 ◆加测水平距离,可根据垂直角计算出观测高度H。
三、其他变形测量 B 位移前 D A =D— ″ 位移后 (二)位移观测 1、基准点上观测法 测定观测点的 角度变化,计 算位移量: ◆瞄准测点的视线方向必须与测点的位移方向基本 垂直。 ◆精度要求较高时,可在A点建立观测墩,以消除对 中误差。
M D1 D2 A B M 2、位移点上观测法 以位移点M为测站,观测对基准点A、B的水平角 变化=-,从而计算位移量: ◆位移点M与基准点A、B位于基本一直线上,且M点 位移方向垂直于A、B直线。
三、其他变形测量 挠度 f2 f1 f0 倾斜值 • 梁、板、屋架挠度测量 • 拉铁丝法 • 水准仪测量:将标杆分别垂直立于梁、板等构件两端和跨中,通过水准仪测出同一水准高度时标杆上的读数, 至少测3次,求平均值 • 屋架的倾斜变位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