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 likes | 147 Views
兒童福利政策與法規. 第一章 兒童福利的意義與範圍 邱華慧校閱. 兒童福利的意義與範圍. 1. HEW (Health. Education. Wealfare) 2. 聯合國:「兒童權利宣言」指出,凡是促進兒童身心健全發展與正常生活為目的的各種努力、專業及制度。 3. 以兒童為對象,提供在家庭、社會機構中,無法滿足兒童需求第一種服務。 4. 社工員運用知識及技術,對兒童及其家庭提供服務。 5. 提供一切與兒童成長機會、生活環境和權益維護有關之政策、活動及措施。 6. 能影響兒童福祉的活動方案和政策立法等。. 兒童福利的類型.
E N D
兒童福利政策與法規 第一章 兒童福利的意義與範圍 邱華慧校閱
兒童福利的意義與範圍 1.HEW(Health. Education. Wealfare) 2.聯合國:「兒童權利宣言」指出,凡是促進兒童身心健全發展與正常生活為目的的各種努力、專業及制度。 3.以兒童為對象,提供在家庭、社會機構中,無法滿足兒童需求第一種服務。 4.社工員運用知識及技術,對兒童及其家庭提供服務。 5.提供一切與兒童成長機會、生活環境和權益維護有關之政策、活動及措施。 6.能影響兒童福祉的活動方案和政策立法等。
兒童福利的類型 一、從60-70年代是依『兒童的對象』分: 1.一般:身心健全 2.不幸:孤兒、棄嬰 3.特殊:身心障礙及資賦優異 二、從80-90年代依『家庭角色互動理論』: 1.支持:社區心衛中心、兒童及家庭諮詢服務、兒童休閒娛樂。 2.補充:家庭收入補助、托育服務、家務員服務。 3.替代:公權力在父母不適任時介入;寄養、領養、機構教養。 三、從90年代起以預防的觀點:從兒童環境中的『生態系統』探討 1.微視系統 2.居間系統 3.外部系統 4.鉅視系統
生態系統 1.微視系統:圍繞在兒童周圍,與兒童交流最直接、頻繁、密切,且影響最大;如父母、手足、保母、保育員等。亦稱為小系統是指兒童與現有環境間的關係。 2.居間系統:指微視系統彼此間之互動關係,兒童藉此了解真實的社會環境。兒童現有環境間的聯接。 3.外部系統:對兒童的日常生活形成間接影響;如父母的工作、教育券、學校規定兒童之上下課時間等。 4.鉅視系統:對兒童之影響更間接;如文化規範及社會價值觀念等。文化思想體系。
兒童福利的需求 一、福利需求 二、永續性需求: 1.親密性需求 2.生活一致性需求 三、發展性需求 1.生理需求 2.情感與社會需求 3.智識需求
影響兒童福利政策發展的因素(1/2) 1.自利與弱勢因素:少數民族、低收入戶、社會階層較低者、家中年幼人口多者,對於社會公平性不滿意,會將成功歸於外在因素;從自利觀點認為政府對於弱勢者的津貼與補助因由政府稅收支付。 2.教育因素:教育是社會化過程,讓人學習社會公平的價值觀。因此教育程度較高者會支持兒福相關政策。但是教育程度與社會公平價值觀及政策態度會因不同情境、不同國家而有差異。 3.選舉因素與政黨因素:呂亞力(1993)認為民主國家政黨具有兩項功能:反映並匯集民意;行使政治的領導,以實踐對選民的承諾。因此個人對政黨的認同態度會影響其政策支持態度。
影響兒童福利政策發展的因素(2/2) 4.行政與立法機關:立法機關代表民意及爭取利益團體的支持,並對行政機關施壓,因此對於法案具有決定性的關鍵角色。 5.效率因素:政策的施行會伴隨著效率;有效率的團體會支持照顧弱勢者的政策方案。 6.媒體:媒體議題的設定會影響民意走向及決策階層的關注,影響決策者的意志及政策的制訂。如:有線無線電視、網際網路、報章雜誌、電視、廣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