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0 likes | 446 Views
从“钱学森之问”谈 创业型经济发展与创新人才培养. 李政 吉林大学经济学院 lzheng@jlu.edu.cn. 提纲. 钱学森之问及其提出背景 从创新创业视角求解钱学森之问 创新创业人才与创业型经济 创业教育的维度及其类型 面向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教育改革 结语:回到钱学森之问 需要加以重视的几个问题. “ 钱学森之问”. “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 “ 钱学森之问”一石激起千层浪. 为什么“钱学森之问”如此引人关注. “ 钱学森之问”问到了中国的痛处 “钱学森之问”事关民族发展大计 “钱学森之问”问得正当其时
E N D
从“钱学森之问”谈创业型经济发展与创新人才培养从“钱学森之问”谈创业型经济发展与创新人才培养 李政 吉林大学经济学院 lzheng@jlu.edu.cn
提纲 • 钱学森之问及其提出背景 • 从创新创业视角求解钱学森之问 • 创新创业人才与创业型经济 • 创业教育的维度及其类型 • 面向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教育改革 • 结语:回到钱学森之问 • 需要加以重视的几个问题
“钱学森之问”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
为什么“钱学森之问”如此引人关注 • “钱学森之问”问到了中国的痛处 • “钱学森之问”事关民族发展大计 • “钱学森之问”问得正当其时 • “钱学森之问”已无法再回避
求解“钱学森之问” • 大学校长和教育专家: • 要培养杰出人才,关键是教师 • 要将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贯通起来 • 高校大改革大发展起来之后,应该是大提高 • 做大高等教育,还要做强高等教育 • 其他解答: • 还高校以办学自主权,改变教育行政化倾向 • 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 • 大学应有崇尚学术卓越的精神
求解“钱学森之问”:创新创业视角 • 钱问实质是中国教育人才培养的绩效问题 • 人才培养问题,始终不是教育系统能够独自担当的!更不用说高等教育自身! • “杰出人才”就是创新创业型人才!为此: • 营造一个适宜创新创业的环境与氛围 • 发展创新创业(型)教育,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出发点和抓手! • 把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作为教育目标的核心,作为本次教育改革一以贯之的灵魂!
创新创业人才与创业型经济 • 创新创业型人才是发展创业型经济的主体和最重要因素 • 创业型经济的发展和创业型社会的构建为创新创业型人才的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 • 创业型经济和创新创业人才相互支持、相互依赖、相互促进
创业型经济的内涵 • 创业型经济是创新性创业在促进经济增长中发挥关键作用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其特点是高水平的创新活动和创业活动相结合,不断催生大量新创事业和新型产业。 • 创业型经济从制度结构、政策和战略上支持并保证经济体的创新与创业功能,促进新企业的不断创生与成长。 • 简而言之,创业型经济是创新型创业者及其创新与创业活动在经济增长中发挥关键作用的一种经济。
创业型经济的本质 • 创业型经济本质上是一种创新型经济 • 创业型经济的核心生产要素是企业家才能,因此本质上也是一种企业家型经济 • 创业型经济注重人力资本投资,发挥人的创造力和主观能动性,因此还是创造型经济
成功的创业型经济 • 创办一个企业(包括破产)必须是相对容易的,没有那些费钱费时的管理审核制度 • 制度必须在那些对社会有用的企业家活动一出现时便要奖励它们 • 政府的制度一定不能支持那些旨在瓜分而不是做大经济蛋糕的行为 • 政府制度必须保证获胜的企业家和大型成熟企业继续有持续不断地创新和发展的动力
我国发展创业型经济的现实意义 • 是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经之路 • 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必要前提 • 是实现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的根本途径 • 是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重要保障 • 是实现由“国富”到“民富”的必然选择
创新创业教育分类 • 内容角度 • 创新创业精神教育 • 创新创业技能教育 • 创新创业意识教育 • 对象角度 • 学前创新创业教育 • 中小学创新创业教育 • 大学创新创业教育 • 成人及职业创业教育
创新创业精神教育(基于个性) • 创新精神是指要具有能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信息、技能和方法,提出新方法、新观点的思维能力和进行发明创造、改革、革新的意志、信心、勇气和智慧。创新精神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现代人应该具备的素质。 • 创业精神是指那些具有开创性的思想、观念、个性、意志、作风和品质等,包括创新精神、拼搏精神、进取精神、合作精神等等,是哲学层次的创业思想和创业观念、心理学层次的创业个性和创业意志、行为学层次的创业作风和创业品质三个层面所构成的整体。
创业精神 • 创业精神: (1) 富于创新;(2) 善于识别和把握机会;(3) 敢于冒风险;(4) 强烈的成就欲望,不满于现状;(5) 高度自信。……? • 创业本身是一种无中生有的历程,只要创业者具备求新、求变、求发展的心态,以创造新价值的方式为新事业创造利润,那么就能说这一过程中充满了创业精神。 • 创业精神是促成新事业形成、发展和成长的原动力。
成功创业者的十大个性特征 • 敢于冒险,敢于尝试新鲜事物 • 能够在逆境中坚持不懈、奋斗不止,有极大的韧性,能承受较大的压力 • 善于学习,悟性极高,有方法、有思路、有创意 • 对项目有极高的敏感性,善于辨识并快速抓住机会 • 有优秀的领导力,能够吸引和留住人才与之一起艰苦奋斗 • 责任心极强,在打工时就具有老板心态,将老板的事当成自己的事 • 坚定、执着、专注,认准的事就会坚持到底,遇到困难绝不轻易回头 • 思想积极正面,懂得欣赏别人;广结人脉,社会资源丰富 • 有极强的团队合作精神,能够高瞻远瞩,凡事从大局出发 • 重视经验曲线的积累,不断修正错误,有优秀的管理能力
创新创业技能教育(基于过程) • 创新性技能主要包括信息加工能力、一般的工作能力、动手能力或操作能力以及熟练掌握和运用创新技法的能力、创新成果的表达能力和表现能力及物化能力等。 • 创业技能包括机会发现与评估能力、资源整合能力、团队组建能力、营销技能、沟通能力、领导能力、决策能力、财务分析能力、执行能力等。
创业要素与创业环境 政府政策与法律环境社会环境技术与市场环境 执行力 资源取得环境其他支持与鼓励环境 创业能力与企业发展环境 资源 商业模式 团队 创业网络 机会 规划 创业能力 创业精神 创业倾向 形成 创业家
关键要素与技能 • 机会导向:对环境及其变化趋势的关注和把握 • 创造性地整合资源:关注能够撬动资源并整合资源的杠杆,运用整合机制的能力 • 顾客导向的价值创造:对顾客及其需求的准确把握 • 超前行动:快速行动的能力 • 创新和变革:领导变革的能力
创新创业意识教育 • 创新意识是指人们根据社会和个体生活发展的需要,引起创造前所未有的事物或观念的动机,并在创造活动中表现出的意向、愿望和设想;是人们对创新与创新的价值性、重要性的一种认识水平、认识程度以及由此形成的对待创新的态度 • 创业意识是创业主体的一种期望和执着于创业活动的心理倾向,其构成元素包括需要、动机、兴趣、思想、信念,包括主体意识、合作意识、风险意识、规划意识、团队意识、竞争意识和创新及超越意识等。
学前创新创业教育 • 注重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 • 注重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 注重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 • 扭转幼儿园小学化、幼儿成人化的趋势 • 把创新性的游戏设计与幼儿教育结合起来 • 提高幼师的素质
中小学创新创业教育 • 中小学创业创新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创业精神 • 彻底改变人为文理分科的做法,同时注重因才施教,张扬个性 • 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德智体美劳一个都不能少,历史、地理、自然等所谓副科需重视 • 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规则意识、诚信意识 • 取消题海战术,取缔通过重复性学习强化某种知识的教学方式 • 给学生更多机会进行独立思考、动手和调查研究
大学创新创业教育 • 大学创新创业教育重在传授学生创新创业技能和相关专业知识 • 同时注重学生实践经验积累和团队合作训练,鼓励学生打工、兼职、实习等行为 • 打破院系、学科及专业界限,鼓励学生自由选课,并为其跨学科学习创造条件 • 不仅经济管理专业学生要学习创新创业相关课程,其他专业学生也要学习
教育改革 • 对教育体制进行改革(《纲要》) • 建立合理的创新创业教育激励机制 • 培养一批适应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 • 建设适应创新创业教育的教材与课程体系 • 探索适应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方法 • 营造鼓励创新、创业和创造的教育文化
结语:为什么培养不出杰出人才 • 社会把官看得太重了,即官本位(学而优则仕、研而优则仕、商而优则仕) • 老师和学校把分看得太重了,即分本位(读书好的学生未必就要有创造力,能考上大学的学生也不要求有创造力 ) • 家长把前(钱)途看得太重了,即钱本位(赚钱不是人生的唯一目标,父母不应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在子女身上) • 总之,没有注重人的全面、自由和个性化地发展,是我国没有培养出杰出人才的关键所在! • 一个创业型的教育一定是注重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彰显其个性的教育!
最后 • 要深入细致研究计划生育政策与人口素质及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关系问题 • 要认真研究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面的成功经验 • 要深入细致研究杰出人才和创新创业人才成长的客观规律
Thank You! 祝本次论坛圆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