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1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 《 品德与社会 》 补充教材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 《 品德与社会 》 补充教材. 《 重庆社会 》 五年级上册 教材学习辅导 重庆市江北区教师进修学院 罗茜. 一、教材学习辅导的目的. 1 、明确教材意图 2 、把握内容标准 3 、认识教材构建 4 、清楚教材使用. 教材的编写意图 本册教材是依据重庆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及地域课程资源特色,挖掘家乡丰富的课程资源,将重庆的市情教育、乡情教育结合起来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历史与文化、家乡的建设与发展。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 ( 1 )根据课程标准要求,结合家乡实际开展教育活动。

fern
Download Presentation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 《 品德与社会 》 补充教材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品德与社会》补充教材 《重庆社会》五年级上册 教材学习辅导 重庆市江北区教师进修学院 罗茜

  2. 一、教材学习辅导的目的 1、明确教材意图 2、把握内容标准 3、认识教材构建 4、清楚教材使用

  3. 教材的编写意图本册教材是依据重庆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及地域课程资源特色,挖掘家乡丰富的课程资源,将重庆的市情教育、乡情教育结合起来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历史与文化、家乡的建设与发展。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教材的编写意图本册教材是依据重庆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及地域课程资源特色,挖掘家乡丰富的课程资源,将重庆的市情教育、乡情教育结合起来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历史与文化、家乡的建设与发展。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

  4. (1)根据课程标准要求,结合家乡实际开展教育活动。(1)根据课程标准要求,结合家乡实际开展教育活动。 (2)为学校和教师创造性的开发利用本地区、本校的课程资源提供范例和空间。 (3)为师生的教学实际活动、师生间的对话提供素材和指导。 (4)探索一条开发利用地方课程资源、适合中国国情的地方教材改革的新路子。

  5. 把握内容标准 在《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内容标准中要求: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了解祖国的名胜古迹,民族文化,感受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知道近代以来列强对中国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屈辱和危害;知道中国人民尤其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救亡图存的抗战事例、爱戴革命先辈、树立奋发图强的爱国志向。

  6. 认识教材构建 1、通过引导学生了解观察、体验探究、调查 讨论,去认识家乡的自然环境、家乡的名 胜古迹、家乡的屈辱史、斗争史、英雄史。 2、通过学习交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建构,萌 发对家乡这片土地的真挚情感、激发知我 家乡、爱我家乡、服务家乡的热情和愿望。

  7. 目录 • 第一课 名扬天下的大足石刻 • 第二课 让家乡的天更蓝、水更清 • 第三课 不能忘记的历史 • 第四课 抗战时期的重庆 • 第五课 红岩故事的启示 • 成长园

  8. 清楚教材使用 在使用教材进行教学时,注意教材本身与教材配套光盘的结合使用。 首先,比较书本教材与影像教材的异同。 其次,如何有效利用电子教材进行教学。

  9. 第一课 名扬天下的大足石刻 书本教材的内容版块 第一个话题:观石刻艺术 第二个话题:听石刻故事 教材的拓展和学生的自主活动有: (1)智慧谷 (2)故事会 (3)聪明泉 (4)展示台

  10. 专题片 石刻之乡——大足 影像教材的内容结构和画面设计 1、序: 整体感知大足石刻的全貌,展示有特色的石刻雕像。如:(北山、宝顶山、南山、石篆山、石门山的摩崖造像)。其目的,是引发学生对石刻之乡——大足的学习兴趣,以神奇的雕刻艺术去激发学生去研究其摩崖造像中的故事传说与深刻内涵。

  11. 2、精湛的石雕艺术: 重点介绍了两处 (1) “九龙浴太子”又名“释迦降生图”,是宝顶山上非常杰出的一处摩崖造像,是因地制宜、巧夺天工的雕塑杰作。 (2)宝顶山大佛弯的“佛涅槃图”, 在石窟艺术中别开生面,独具一格,是宝顶山最大的一尊卧佛。

  12. 这一部分所展示的画面,是宝顶山上的佛国仙景和摩崖造像。其目的是想通过让学生感知和了解宝顶山上的摩崖造像的独具匠心而体会到,每一壁石刻,每一尊雕像都凝聚着前人的劳动智慧和顽强意志;从而激发学生对前辈留下的名胜古迹的景仰之情,以及对家乡精湛石雕艺术的自豪感!这一部分所展示的画面,是宝顶山上的佛国仙景和摩崖造像。其目的是想通过让学生感知和了解宝顶山上的摩崖造像的独具匠心而体会到,每一壁石刻,每一尊雕像都凝聚着前人的劳动智慧和顽强意志;从而激发学生对前辈留下的名胜古迹的景仰之情,以及对家乡精湛石雕艺术的自豪感!

  13. 3、石刻中的故事: 重点介绍了两处石刻中的故事 (1)千手观音造像。 (2)父母恩重经变。(“怀胎守护恩”、“ 临产受苦恩”、“推干就湿恩”、“乳哺养育恩”、“洗涤不尽恩”、“远行忆念恩”“究竟怜悯恩”) 等十余组画面。

  14. 这一部分内容画面呈现的是,大佛弯摩崖造像群,其构图巧妙、人物形象真实动人;喜怒哀乐,情趣万千。所有雕像无一雷同,内容前后连续,表达一个或几个不同内容的佛经故事,每一个故事都寓意深刻,让人思绪万千 。让学生走近这些雕像,去了解故事中的深刻寓意。

  15. 第二课 让家乡的天更蓝、水更清 书本教材的内容版块 第一个话题:话说家乡的环境问题 大气污染、水污染、垃圾、噪声污染 第二个话题:环保行动 教材的拓展和学生的自主活动有: (1)小调查 (2)信息窗 (3)小论坛

  16. 专题片 重庆的环保行动 影像教材的内容结构和画面设计 1、序: 整体感知重庆城市全貌。呈现市容市貌、整洁的街道、社区、公园、绿树、碧水、蓝天以及人们在尽情的享受美好生活的场景画面 。并通过旁白让学生了解到,重庆直辖以来采取了“除废”、“蓝天”、“碧水”、“绿地”四大环保行动,不断地改善着家乡的城市面貌和人民的生活环境。

  17. 2、除废行动: 从两方面体现 (1)家庭每天扔出的垃圾,大量矿业垃圾、工业垃圾、医疗垃圾、农业垃圾到处堆放的场景。 (2)在社区、街道、商场、学校等地安放的分类垃圾箱,市民分类投放的行动;重庆建设的的大型、现代化、无公害的垃圾处理厂。

  18. 这一部分所展示的画面,是让学生了解生活垃圾、矿业垃圾、工业垃圾、医疗垃圾、农业垃圾等如果不进行正确处理,不仅要占用大量的土地,也给人们的生存环境带来了潜在的、巨大的危害;因此要懂得,除废行动不仅是政府行为,还应该从我做起

  19. 3、碧水行动: 从两方面体现 (1)未经过处理的生活污水、工业污水直接流入长江、嘉陵江及生活周边区域的情景。 (2)政府在三峡库区、周边区县及城镇建设的污水处理厂;如:唐家沱污水处理厂、唐家桥污水处理厂以及鸡冠石污水处理厂处理污水情景。

  20. 这一部分所展示的画面,是让学生了解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给家乡环境和人们身体健康造成的严重影响;以及市政府采取的果断措施——碧水行动。这一行动的实施开始改变污水横流的状况,我市的几个大型污水处理厂将主城区生活污水的95%通过处理后再排入两到两江,效果非常显著。这一部分所展示的画面,是让学生了解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给家乡环境和人们身体健康造成的严重影响;以及市政府采取的果断措施——碧水行动。这一行动的实施开始改变污水横流的状况,我市的几个大型污水处理厂将主城区生活污水的95%通过处理后再排入两到两江,效果非常显著。

  21. 4、蓝天行动: 从三方面体现 (1)汽车排放尾气、工厂排放废气、街道和路面上扬起的灰尘、城市上空烟雾缭绕的情景。 (2)重庆市主城区内各化工厂的撤出、搬迁;各类汽车进行整改,使尾气的排放得到改善;建筑工地采取防尘措施;各区市县对每天空气指标的测试和监控等。 (3)城市洁净的街道、蓝蓝的天空、人们在空气清新的早晨锻炼、迈着匆匆的步伐上班去的情景。

  22. 4、绿地行动 从三个方面体现 (1)人们广泛参与植树活动;园艺师傅给花草树木修枝剪叶 。 (2)缙云山、南山、歌乐山、铁山坪等绿树葱葱;野生动物园、花卉园、植物园等城市公园绿树成荫、动物嬉戏。 (3)城镇街道、广场、居住小区绿树成荫、鲜花盛开。

  23. 第三课 不能忘记的历史 书本教材的内容版块 主要话题:刻骨铭心的故事 重庆大轰炸、大隧道惨案 教材的拓展和学生的自主活动有: (1)望远镜 (2)小论坛 (3)交流园地

  24. 专题片 重庆大轰炸 影像教材的内容结构和画面设计 1、序: 真实再现解放前的旧重庆(突出民不聊生、战争灾害、日机轰炸、尸骨成堆)通过旁白让学生了解在中国近代史上,清楚地记载着在我们家乡重庆这片土地上,外来列强留下的对重庆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

  25. 从两方面体现 • (一)疯狂的轰炸 • 呈现一组日机轰炸重庆的惨烈场面。日寇以空袭战术轮番轰炸重庆的场面 、被炸毁的民居、被炸死的人群、被炸毁的街道和工厂 。 • 呈现了一组参加反空袭斗争人员在硝烟中繁忙救护的场景;社会各界、海外侨胞一致抗日,有钱出钱、无钱出力的情景。 通过这些真实记录让学生了解日本帝国主义在我们家乡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五三”“五四”血腥大屠杀 ;同时也再现了山城军民在这场反法西斯战争中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 。

  26. (二)较场口大隧道惨案 • 呈现一系列重庆较场口大隧道惨案的真实历史图片。避难的情景 、遇难者陈尸街头、寻找亲人、汽车把大量的遇难者尸体运往江北黑石子地区掩埋 …… • 在较场口建立的“重庆大隧道惨案遗址”纪念地 以及重庆市民开展的一系列纪念活动。 • 通过了解1941年6月5日发生的重庆大隧道惨案以及每年的纪念活动,警示学生一定要记住这段历史“居安思危、不忘国耻”。

  27. 第四课 抗战时期的重庆 书本教材的内容版块 话题一:红岩村的故事 话题二:抗战遗址的述说 教材的拓展和学生的自主活动有: (1) 望远镜 (2)龙门阵 (3)小论坛

  28. 专题片 抗战时期的重庆 影像教材的内容结构和画面设计 1、序: 真实再现日军侵占东北三省,战火纷飞,人们逃离家园。“七七卢沟桥事变”后,中国人民纷纷起来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历史场景。 引导学生去了解和回顾抗战时期的重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

  29. (1)战时首都重庆 • (呈现国民政府在抗战时期的一组画面)蒋介石发表演讲、在重庆确立的国民政府大楼。 • 呈现陪都遗迹:国民政府大楼、行政院、立法院、司法院、军事委员会、外交部、政府经济部、中央广播台等旧址。 • 在抗战时期宋庆龄及其姐妹们的活动图片。如:宋庆龄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上工作,宋氏三姐妹慰问遭轰炸的平民、组织募捐活动等。 • 介绍抗日民族英雄张治中,北碚张治中墓。 让学生知道国民政府迁都重庆是中国近代史和重庆近代史的重大事件,对中国抗日战争和重庆城市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30. (2)红岩村――明亮的灯塔 • 呈现一组红岩村八路军办事处的景物和人物图片,再现当时的历史情景 。 • 呈现《新华日报》相关的图片资料。如:《新华日报》在重庆出的专刊、报馆地址、营业部外景、报社工作人员在报馆工作的情形。 • 呈现曾家岩50号周公馆的实地画面及内部机构设置,重点反映当年中共中央南方局在城内的办公处,包括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此战斗、工作、生活的情景。 让学生了解红岩村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艰苦的抗战时期,立足陪都、奋力开拓、团结抗战的无畏精神。

  31. (3)鼓舞人心的抗战文化 • 呈现在抗战时期重庆成立的抗敌文协、中苏文协、中华全国电影抗敌协会、中华戏剧界抗敌协会的图片。 • 呈现系列郭沫若在抗战时期重庆的工作及活动照片。 • 呈现“中华剧艺社”表演《屈原》、《雷雨》、《日出》、《孔雀胆》等剧照 。 • 呈现陶行知在重庆创办的“育才学校”以及他和李公仆等创办的“社会大学”、三厅和“文工会”领导的孩子剧团的系列图片;一些文化进步人士在重庆开展的抗战活动等 。

  32. (4)重庆谈判 • 呈现当时的时局和历史背景资料。 • 再现毛泽东在重庆谈判期间的系列活动场面。 • 再现周恩来起草的《国共会谈纪要》初稿;10月10日国共两党谈判代表正式在桂园签定的《双十协定》的情景。 • 让学生通过了解这一历史事件,感受在中华危亡的时候,中共和平、民主、团结建国的政治主张是在重庆实现的。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