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3

帮助儿童建构科学概念

—— 关于概念形成类型科学课教学的几点建议. 帮助儿童建构科学概念. 演讲人:. 为什么选择 “ 科学概念在课堂上的建构 ” 这个专题?. 目前科学课堂的问题, 其一出在科学老师对 科学本质 的理解上, 其二出在科学老师对 学生认知 的了解上, 课堂上存在大量肤浅的“科学探究”活动,而对学生的科学系统思维、抽像思维的训练流于浅表。. 「科学素养」 人们经由科学的学习,所能获得的 知识、能力、态度 等各方面智能的增进。. 若是我们把科学知识当成是片渔网,那么一个个结组成的目就是一个个科学概念。

fern
Download Presentation

帮助儿童建构科学概念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关于概念形成类型科学课教学的几点建议 帮助儿童建构科学概念 演讲人:

  2. 为什么选择“科学概念在课堂上的建构” 这个专题? 目前科学课堂的问题, 其一出在科学老师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上, 其二出在科学老师对学生认知的了解上, 课堂上存在大量肤浅的“科学探究”活动,而对学生的科学系统思维、抽像思维的训练流于浅表。

  3. 「科学素养」人们经由科学的学习,所能获得的知识、能力、态度等各方面智能的增进。「科学素养」人们经由科学的学习,所能获得的知识、能力、态度等各方面智能的增进。 若是我们把科学知识当成是片渔网,那么一个个结组成的目就是一个个科学概念。 科学的学习是要学生利用实验或搜证的方法来发现、证实或推论这一个个概念的存在。

  4. “学习”的实质是“改变” 探究能力的增加、知识体系的扩展,情感的丰盈,价值观的厘清和确立等,而这其中,学生初始想法的改变,即科学概念的确立,无疑是一个核心。

  5. 人类智识的成长与累积,形成现代的文明与社会。人类智识的成长与累积,形成现代的文明与社会。 人类会自动转译外来的事件成为内在的模式,并藉由操弄这些符号表征来进行推理,人们可以经由这些符号产生行动,或觉察到这些符号和外在世界的一致性。 这些符号就是所谓的“概念”。

  6. 学生必须借助概念来理解这个世界 • 世界是一个整体,人类将它们分割成一个个独立的概念,概念与概念形成一个相互关联的体系,这就是我们头脑中的科学世界…… • 苏教版的科学课有三类: • 侧重于科学知识的传授, • 侧重于过程技能的获得, • 侧重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厘清……

  7. 这个农场里有哪些概念?

  8. 学习科学能开拓视野,看世界就和原来不同 • 花木的青翠源自于阳光、空气和水, • 风源自于空气的流动,云源自于水蒸气的凝结和凝固, • 燃烧使花木回归尘土和大气,溶解可使部分岩石奔流入海。 • 研究让我们知道:植物是如何将阳光、空气和水形成养分滋长花木的,空气是怎么流动起来的,水蒸气的凝结或凝固、水的蒸发又是怎么发生的…… • 所有看似奇幻的现象必有其存在或产生的道理。 概念体系改变着对这个世界的认识

  9. 概念是思考的基础 一个概念就是一个象征的建构,它用来代表外界事物或事件的共同性,概念之所以形成,是由于我们能够对外界的事物进行归类,借着概念的形成,我们将讯息按概念分类处理,不须每一事物给一个名称,可节省许多字汇及记忆上的负担,因此可据以进行推理、决策或问题解决等思考活动,故概念是思考的基础。

  10. 科学概念的促进抽象

  11. 概念是包括主要属性(attribution)或特征(features)的同类事物之总称。概念是包括主要属性(attribution)或特征(features)的同类事物之总称。 例如,椅子有许多种类与造型,有四只脚的椅子、三只脚的椅子、有靠背的椅子、没靠背的椅子……等,但是它们有共同的特征,有一个朝上的平面,可以让人们坐着休息,这就是“椅子”的概念。 通过一个实例来理解概念的形成

  12. 哇,这么多椅子……

  13. 通常情况下,一提到椅子,人们的头脑中出现的椅子是这样的……通常情况下,一提到椅子,人们的头脑中出现的椅子是这样的…… 为什么?

  14. 最典型的椅子!

  15. 这些也是椅子!

  16. 标准椅子的特征 椅背 两边扶手 凳面 四条腿

  17. 表示“椅子”的模型——

  18. 这些仍然是椅子,但概念的外延已经有了拓展?这些仍然是椅子,但概念的外延已经有了拓展?

  19. 可是有一天,出现了这样一把椅子,你对椅子的概念怎么修订……可是有一天,出现了这样一把椅子,你对椅子的概念怎么修订……

  20. 这几把呢? 椅子的概念已经有了什么样的发展?

  21. 有一天,又出现了一把椅子

  22. 不久,又出现了两把椅子

  23. 不久,又出现了两把椅子

  24. 还有这样的椅子

  25. 后来更多的椅子出现啦……

  26. 椅子概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 概念 归纳 演绎 现象 新现象 帕拉图认为抽象的概念才是世界的真实,概念是永恒的。反过来,具体的事物是不真实的的东西,瞬间便会消失,例如“圆形”是抽象的概念,但是一个圆形的车轮却易于毁坏解体,即使世界上所有圆形的东西都消失,圆形的概念依然存在。

  27. 所有概念建立者一个共同的特点是:在浩瀚的事实中探求意义,探寻一个概括的体系,把一个问题所有可能的特征包括进去 。 ——兰本达(美国) 《小学科学“探究—研讨”教学法》

  28. 概念建立的过程 概念建立的过程就是抽象的过程,而抽象的过程的实质就是已有经验与新现象的互动、联接与印证。人类认识这个世界依据的是自己的经验,经验和现象互动就是认知的过程。

  29. 科学概念学习 教学是「教」与「学」的活动,不是「灌输」与「记忆」。 记忆科学名词、事实、知识和概念,能写出反应过程或方程式,并不代表就了解其真正的意义。 学生的概念架构与科学家的想法和教科书上所陈述的科学知识往往不尽相同,学者们称为另有概念、另有架构、迷思概念或学童的科学等。

  30. 关于“地球”的迷思概念

  31. 关于前概念,先请大家看一幅图 你会不会把这个花瓶放在你孩子的房间里?为什么? 再仔细看看,你看到了七条玩闹嬉戏的小海豚了吗?

  32. Analogs to Fish is Fish 鱼的认识离不开鱼的世界 Young children and shape of Earth 孩子认识世界离不开他所生活的地球 Beliefs about students’ abilities 孩子认识世界有他自己的看法 Beliefs about how to think about improving education 怎样真正改变孩子对概念的认识?

  33. 兰本达的“过河理论”

  34. 兰本达的“过河理论” 彼岸(科学概念) 有结构 的活动 此岸(原有经验)

  35. 有结构的材料 典型性 层次性 结构性 指向性 有结构的活动 针对性 简约型 控制性 层次性 “有结构的材料”到“有结构的活动” 结构体现出概念形成的过程和层次

  36. 有结构的活动促使声音概念的形成? 声 音 是 由 物 体 受 力 振 动 而 产 生 的 2 1 3 物体 固体 液体 气体 受力 打击 摩擦 撞击等 振动 振动产生 声音产生

  37. 概念是怎样发展的呢? 开始 原有想法得到增强对或错都有可能! ) 原有想法 找到与原有想法一致的部分来诠释。 过滤 经由 回忆 分类 新的 遭遇 同化 平衡 出口1 原有想法没有改变 产生一种为适应 学校情境的想法! 既存的想法无法 解决面对的问题 失衡 旧有的想法 已经改变! 试图配合所谓 “对的”答案 建立更完整的 基模 学习适应 原有想法 没改变! 出口3 平衡 出口2 死胡同 重新建构 原有的想法 调适 出口4 逃避学习

  38. 概念 归纳 演绎 现象 新现象 东西方人在概念形成方面的差别 东方人长于归纳 西方人长于演绎 感性、富于想象 理性、富于逻辑 创造 发明

  39. 小学生科学概念改变类型 概念建构 概念替换 概念澄清 概念发展 概念增强 扭转 建立 增加 舍弃 影响 概念改变 补充概念架构的完整性 建立新概念 根本的概念改变 增强概念内涵 属于 属于 属于 属于 属于 概念改变

  40. 以“昆虫”概念建构过程为例 校园里有各式各样的小动物,你曾经在哪些地方发现过它们?当你发现它时,它正在做什么?

  41. 有一类小虫子,被称为昆虫,你知道昆虫有哪些共同的特征吗? 昆虫 蝗虫 蝴蝶 瓢虫 不是 昆虫 蜗牛 马陆 蜘蛛

  42. 观察典型的昆虫 翅膀 触角 头部 胸部 腹部 你能够概括昆虫的一些基本特征吗? 脚 脚 1.昆虫的身体有哪些特殊的构造? 2.昆虫的翅膀和脚长在哪一个部位? 翅膀 触角 观察蝴蝶 头部 腹部 胸部 观察蝗虫(蚂蚱)

  43. 判断下面这些小虫子当中哪些是昆虫?

  44. 概念发展型课例——《固体的认识》 • 三年级的学生对固体有着充分的认识, • 但是他们对某些固体认识并不够深入。 • 对于一些特殊的固体会产生迷思概念, • 如烟,如尘,如沙,如线等软的物品。

  45. 概念发展型课例——《固体的认识》 • 从典型入手——生鸡蛋和熟鸡蛋的对比导入 • 认识典型的集中固体:木块、石块、铁块、 • 骨头、玻璃、塑料; • 通过操作厘清固体的基本性质。

  46. 概念发展型课例——《固体的认识》 • 出示非典型较软的物体 • 弹簧、海绵、橡皮泥、细线、丝绸、纸张 • 由此得出固体的一些基本特性 • 例举大的固体和小的固体 • 石碑、巨轮、高山 • 米粒、沙粒、面粉 • 空气中的灰尘也是固体(看起来像空气)

  47. 概念替换型课例——《光》

  48. 概念替换型课例——《光》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