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0 likes | 640 Views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 杭州师范大学 : 杨欢耸教授 hzjyhs@163.com http://221.12.26.222/jxdh.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主要内容. 信息技术的产生与发展. 1. 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和对课程的影响. 2.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理论. 3. 2.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与案例分析. 4.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的模式. 5.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模式. 6. 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的展望. 7.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E N D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 杭州师范大学:杨欢耸教授 hzjyhs@163.com http://221.12.26.222/jxdh Company Logo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主要内容 信息技术的产生与发展 1 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和对课程的影响 2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理论 3 2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与案例分析 4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的模式 5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模式 6 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的展望 7 Company Logo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21世纪是人类全面进入信息化社会的世纪,信息技术产业以及基于信息技术的服务性产业已经成为发达国家的支柱产业,信息化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积极推进国家信息化是各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社会的信息化必然包括教育的信息化,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水平已成为教育现代化的标志之一,今天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竟相出台了以教育信息化为特征的新世纪教育振兴计划,以此抢占人才培养的制高点,为经济和社会的迅速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Company Logo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 一、信息技术的产生与发展 1、信息技术的原始价段 2、信息技术的第一次飞跃 3、现代信息技术 现代信息技术从广义上讲是指完成信息的获取、传递、加工、再生和使用等功能的技术,其核心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 Company Logo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 二、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和对课程的影响 1、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 2、信息技术对课程改革的影响 (1)信息时代的知识爆炸,要求课程从传授知识为主转变为培养学习能力与应用能力为主 (2)信息时代要求课程的内容结构、表现形式、实施手段都应符合促进“信息”型认知结构发展的需要。 Company Logo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3)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深刻影响,要求把信息素养作为信息社会的文化基础。 (4)信息技术为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手段,使实施个性化的课程成为可能。 Company Logo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 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理论 1、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CAI(computer-assisted instruction)阶段,即计算机辅助教学阶段。 第二阶段:CAL(computer-assisted learning)阶段,即计算机辅助学习阶段。 第三阶段:IITC(integrat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to the )阶段,即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阶段。 Company Logo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2、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 目前比较认可的是何克抗教授的描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就是通过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新型的教学环境,以实现一种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新型教与学的方式,从而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变革。 Company Logo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3、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本质 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的本质是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构建新型的“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教学结构。 Company Logo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4、我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的现状 我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现状是:硬件设施大幅增长,应用大大落后于硬件设施建设。因此,运用信息技术环境(尤其是网络环境)来促进教育深化改革,大幅提升各级各类学校的学科教学质量与学生素质,是当前教育息化健康、深入发展的关键所在。另外,广大教师对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内涵、方法的认识与掌握有待加强。 Company Logo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5、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误区与分析 (1)技术方面 表现在:对技术的抵触与盲目依赖并存、以课件而不是教学过程设计为核心、追求高新技术而勿视传统媒体的作用、信息技术使用“泛化”。 (2)学生主体地位方面 表现在:将主体地位绝对化、片面地理解信息素养的内涵、缺乏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无效的协作。 Company Logo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3)教师主导作用方面 表现在:创设教学情境时过分依赖媒体、重活动形式轻活动内容、忽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4)资源建设和认识方面 表现在:重视硬件资源建设忽视“软件”资源的提升、过分依赖网络资源忽视其他教学资源、重视助“教”资源的建设忽视助“学”资源的建设、教学资源建设缺乏组织领导总体规划和分工协作。 Company Logo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6、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途径与方法 (1)运用先进的教育理论作为指导 (2)围绕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来进行整合 (3)运用“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方法 (4)建设丰富而优质的学科教学资源 (5)创建能实现新型教学结构的各学科教学模式 Company Logo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 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与案例分析 1、教学模式 国内外教学模式有较多的定义。我们认为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的,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而围绕某一主题形成的、比较稳定且简明的教学结构理论框架及其具体可操作的教学活动方式,通常是两种以上方法策略的组合运用。 教学策略是指在不同的教学条件下,为达到不同的教学结果所采用的方式、方法、媒体的总和,它具体体现在教与学的相互作用活动中;教学方法通常是指为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实现既定的教学内容,在教学原则指导下,借助一定的教学手段而进行的师生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和措施,既包抱教师教的方法,也抱括学生学的方法,是教法和学法的统一。 Company Logo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2、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模式的分类 (1)基于教学过程的整合模式,分课内模式和课外模式。 (2)基于技术支撑环境的整合模式,如基于网络、基于多媒体、基于软件工具、基于仿真实验等,我国中小学中目前常用的模式是基于多媒体演示教室和多媒体网络教室的模式。 (3)基于教学策略的整合模式,即自主探究、协作学习、演示、讲授、讨论、辨论、角色扮演等类型。 Company Logo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3、教学模式的选择 (1)根据教学目标先择教学模式 (2)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模式 (3)根据学习者特征选择教学模式 (4)根据教师的自身特点来选择教学模式 Company Logo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4、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常用模式 (1)接受式教学模式 教师讲、学生听为主的“讲授型”教学模式,也称为接受式教学模式。计算机支持的教学使传统的教学形式得到了新生。 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的作用体现在选择适当的教学媒体、选择教学内容、选择或设计先行组织者(先导性学习材料)、激发学习动机、促进学习者对知识意义的构建、理解、保持、迁移和应用。学习者的主体地位体现在积极主动地建立新旧知识有意义的联系,获得新知识的意义,按照某种认知结构变量关系将新知识“同化到”原有知识结构中,并掌握相应的自主学习策略。 Company Logo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接授式教学模式的步骤 (1)呈现先行组织者 (2)呈现新的学习内容 (3)正确运用教学内容组织策略 (4)迁移、运用新学的知识 Company Logo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案例与评析: 小学数学——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 本课是在学生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基础上进行的,教学分为二个层次:第一个层次的内容是平面图形周长的概念,通过让学生围一围、看一看、说一说等活动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知识形成的过程中,让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抽象出平面图形周长的概念。第二层次的内容是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和汇报交流等方式,让学生在开放式的学习氛围中全体参与,主动探究,亲身体验,合作交流,从而找到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发展这一理念。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Company Logo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情境引入:教师运用多媒体投影显示一组校园及师生活动图片,请同学们说出图片上有哪些已学过的图形,它们各有几条边?学生回答时,教师用彩色笔在图片中图出形状。教学拿出一根铝条,请同学们猜猜可以围成哪些图形。 体验探究:学生动手围图形,教师巡视指导,围完后同组同学检验,评价所围图形。同组合作研讨,运用已有工具,能用什么办法知道所围的图形至少用了多长的铝条。分组交流各组的探究过程和结果。 Company Logo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形成概念:基于讨论出周长的概念“围成平面图形一周的长叫这个图形的周长”。多媒体演示展开的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的周长。教师引导“树叶有周长吗?五角星呢?桌面呢?请小朋友们摸一摸”,以此强化周长的概念。 长方形与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教师在黑板上画一个长方形,问小朋友们怎样才能知道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学生独立列式计算,老师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们想出了这几种算法,对于这些算法,请大家谈各自的看法;今后你在计算长方形周长时,你会选择哪一种?说说理由。给学生一张画有正方形的卡片,请学生想办法计算这个正方形的周长。 Company Logo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师生小结:教师言语引导:“同学们围一围、想一想、算一算之后,有什么收获?同学们能给今天这节课取个合适的课名吗?”。师生讨论,完成小结与归纳。 应用拓展:给学生三个题目,进行应用拓展,其一是计算正方形手帕周长;其二是计算篮球场的周长;其三是小小设计师——“学校一片空地要建一个花坛,谁能帮助学校设计一个周长是24米的花坛,谁能获得小小设计师的称号”。 Company Logo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点评:本课的教学活动充分体现了新的数学教育理念:学数学、学好数学;做数学,自己做数学;用数学,会用数学。该课体现了体验、探究、合作、交流,“情境引入”把学生带入一个数学教育氛围,在欣赏中升华爱校情节,在欣赏中感受几何图形的美,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接下来的“体验探究”和“形成概念”环节,学生体验、合作、研讨、交流,学生在内心深处体会出周长的概念,并合作探究出周长的几种计算方法。在“应用拓展”环节,让学生设计花坛的题目开放、有亲戚感,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在学生体验、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参与指导体现了教师组织、合作、引导的作用。教学手段形式多样,多媒体技术、实物演示、课件展示、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趣味设计,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Company Logo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2)探究性教学模式 探究性教学模式是高度概括的一种教学模式,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大部分常规课堂教学都可采用此模式。它是指通过对教学目标中有关知识点的认真思考、主动探究和协作交流,使学生更好地达到课程标准关于认知目标和情感目标要求的一种方式。 Company Logo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探究性教学模式的步骤 (1)创设情境 (2)启发思考 (3)自主探究 (4)协作交流 (5)总结提高 Company Logo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案例与评析: 小学语文——奇妙的歌手 本课讲述的是小黄莺要找金嗓子歌手组织一个合唱队,分别找到蟋蟀、青蛙和蝉时,却知道它们都不是用嗓子发声的,最终小黄莺的合唱队组建成了,其中很多优秀的歌手都不是用嗓子发声的。本案例为第二课时,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Company Logo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情境导入、激趣引题:教师告诉小朋友们小黄莺给大家写了一封信(以多媒体投影的方式投出),告诉小朋友们要召开森林音乐会的事儿,并问小朋友们是否知道它找到了哪些森林歌手。小朋友们读完来信后兴致很高,轻松地说出森林歌手有蟋蟀、青蛙、蝉,教师相应地以贴图方式板书。此情境的创设不仅引出了课题,同时引导学生回顾课文。 提出问题:教师提出“小黄莺是在哪里找到它们的?”“它们的歌声怎么样?”“它们用什么部位唱歌?”等问题。教师板书“哪里、歌声怎样、用什么发声”。 Company Logo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自主探究:学生分小组带着问题读课文,之后画出能够回答教师问题的词语或句子,并尝试填写回答上述问题的表格。 回答问题、读析理解:在全班内由各小组的学生代表回答本组问题,教师板书答案,同时指导全体学生朗读重点词句。 总结点题:以“为什么它们叫奇妙的歌手”发问,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到答案“歌声美、不用嗓子发声”,教师以板书的方式再次点题。 Company Logo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进一步启发思考:这个环节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分别阅读教学课件中的“知识宝盒”、“故事宝盒”,以不同层面的拓展阅读加深学生对课文主题的理解,是对课文的延伸。拓展阅读资料介绍了动物很多奇妙的现象,睡觉、吃食、育儿等各个方面,开阔了学生的思路,丰富了学生的眼界。同时启发学生边读边想:能不能也根据动物们各自奇妙的特点,创编一篇童话。 精心构思、流畅表达:教师激励学生们把自己了解到的奇妙现象告诉更多的读者,学生在留言板上以“奇妙的……”为题或者自拟题目,进行写作表达。语言是思维的载体,通过创作使学生把自己心中对主题的理解创作成童话故事,深化了主题。 Company Logo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3)研究性教学模式 研究性教学模式从狭义上讲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和自我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即通过对社会生活中某个真实问题的研究和解决,训练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模式。 Company Logo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研究性教学模式的步骤 (1)提出问题 (2)分析问题 (3)解决问题 (4)实施方案 (5)评价总结 Company Logo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案例与评析: 寻找身边的历史 本课讲述的是通过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文物古迹进行实地调查研究,使学生体验在活动中学习历史的乐趣,加深对家乡历史文化的了解,形成热爱家乡的情感和保护文物古迹的意识。本案例实施分三个阶段,具体如下: Company Logo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准备阶段:该阶段的任务是明确活动目标并分组。教师向学生展示活动目标,使学生明确本次活动目标,了解活动主题、活动内容及活动方式。根据合作的原则,全班56位同学自由组成8个小组,每组7人,并选出小组长,教师根据分组情况对各小组进行合理调配。小组成员根据自己的特长、兴趣及活动要求进行分工,确定活动工作岗位。 Company Logo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活动实施阶段:该阶段的活动包括选定考察对象、实地考察、资料收集、撰写考察报告和活动感想四项。第一项,选定考察对象。经过小组讨论,根据服从大多数的原则选定自己小组感兴趣的一个考察对象。确定实地考察日期。将考察对象名称和考察日期上报老师,由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配,尽量避免项目的重复。第二项,实地考察。各小组利用双休日进行实地考察,并摄影留为资料。考察完毕由小组长向老师汇报考察情况,老师对其考察情况进行分析,资料不足者要再进行补充。第三项,资料收集。各小组针对考察对象,通过上图书馆、上网等方式收集有关资料,半对资料进行整理。第四项,撰写考察报告和活动感想。每小组根据考察情况写一篇报告,报告内容包括:考察对象的历史、概况,对考察对象的过去和现状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对如何宣传、保护历史文物古迹提出自己的意见。小组组员根据自己在活动中所负责的工作和所遇到的事情写一篇活动的感想。 Company Logo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活动总结阶段:该阶段包括活动评比和展示成果两项。活动评比由各小组根据组员在活动中的表现评出最佳组员,老师根据各组的活动情况评选出最佳组长,并对各组活动考察报告进行评比评出优秀考察报告奖。举办”寻找身边的历史“活动成果展示会,由各小组自行设计活动成果展示方式,将本小组的考察结果以多媒体课件、历史剧表演、文物制作、景区导游等方式生动地展示出来。 Company Logo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五、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的模式 (1)识字型教学模式——主要是帮助学生巩固生字 基本环节 ①情境创设,引入新知 ②初步感知,自学新字 ③创新识字,指导写字 ④拓展阅读,指导朗读 ⑤确定主题,网络留言 ⑥评点反馈,鼓励修正 Company Logo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2)课文型教学模式——是识字和阅读的结合 基本环节 ①情境创设,复习引入 ②理解课文,指导朗读 ③适时拓展,思维培养 ④拓展阅读,读后交流 ⑤确定主题,网络留言 ⑥评点反馈,修正补充 Company Logo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3)作文整合教学模式 看图作文整合模式 ①创设图片、动画情境激发写作兴趣 ②指导观察 ③口述训练 ④打写成文 ⑤评议修改 Company Logo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拼图作文整合模式 ①网络查询、选择图片 ②组合画面、创设情境 ③指导观察、弄清图意 ④看境描述、训练语言 ⑤输入作文、及时辅导 ⑥反馈评价、修改作文 Company Logo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小学中高年级作文教学整合模式 ,分课前、课内、课后三个环节。 ①课前:指定情境、定向观察 ②课内:情境创设、讨论写法 选定素材、作前练说 机上写作、作品公布 集体评说、边评边改 ③课后:相互评改、总结评价 Company Logo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六环节作文教学整合模式 ①创设情境 ②指导观察 ③局部分说 ④整体总说 ⑤打写表达 ⑥评议修改 Company Logo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六、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模式 (1)几何概念、定理的数学整合模式 基本环节 ①情境导入,明确目的 ②做”数学实验“,自主探索 ③讨论总结,形成概念,提出规律 ④应用概念及规律 ⑤反思 Company Logo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2)网络环境下数学协作探究整合模式 基本环节 ①情境导入,提出问题 ②分析问题,明确方向 ③小组学习,查找信息 ④交流协作,解难释疑 ⑤计算数据,解决问题 ⑥成果汇报,讨论评价 ⑦反思 Company Logo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七、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的展望 (1)人工智能的教育应用 人工智能(AI)是一门研究人类智能的机理以及如何用机器模拟人的智能的学科。 ①智能导师系统:是指导学生在某一学科领域学习的环境,它能根据学生的学习行为,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动态地(而不是按预定的策略和内容)形成教学的交互作用。 Company Logo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②分布式学习系统:常应用在基于网络的远距教学过程中。远距离教/学过程的时空分离使分布式学习成为现实。 ③多种智能代理教/学系统:主要强调辅助老师”教“——利用”学生模型“、”知识推理“、”教学决策“等模块,帮助教师实现因材施教和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即多重代理。 Company Logo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2)移动教育 移动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和移动设备的迅速普及,教学理念向M-learning转变,它是指依托无线移动网络、国际互联网络以及多媒体技术,学生和教师通过使用移动设备(如手机、PDA——掌上电脑等)来更为方便灵活地实现交互式学习。移动教育可以分为基于短消息的移动教育和基于连接的移动教育。 Company Logo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3)虚拟现实技术的教育应用 虚拟现实又称为灵境技术、临境技术等,它通过给用户同时提供诸如视、听、触等各种直观而又自然的实时感知交互手段应用于教育。 虚拟现实可弥补远程教学条件的不足,避免真实实验或操作所带来的各种危险,彻底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还可以虚拟人物形象。学习者在虚拟环境中进行观察和交互,可以有效地促进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虚拟现实可以虚拟学习者提出的各种假设,从而促进自主探究;虚拟现实的沉浸性和交互性还便于学生通过角式扮演方式来学习,从而在技能方面得到训练。 Company Logo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4)教育游戏 教育游戏是指能够满足一定教育目的,能够培养游戏的使用者的知识、技能、智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并具有一定意义的计算机游戏软件。 Company Logo
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 Thank You ! Company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