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 likes | 272 Views
一个人的遭遇. 肖洛霍夫. 对人类行为的反思之一. (关于自然与人的关系). 像山那样----- 思考. 文本 《像山那样思考》. 对人类行为的反思之二. (关于生命). 珍惜: 我们的拥有. 文本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对人类行为的反思之三. (关于心灵的伤口). 战争 与 和平. 文本 《一个人的遭遇》. 当生命不再拥有时,战争的意义何在?. 这撕心裂肺的哭声居然无法唤醒麻木的心。. 战争的本质就是破坏,对一切的破坏。. 希望在废墟中哭泣. 身体上的伤痛------- 可以痊愈. 心理上的 创伤 ------ 难以愈合.
E N D
一个人的遭遇 肖洛霍夫
对人类行为的反思之一 (关于自然与人的关系) 像山那样----- 思考 文本《像山那样思考》
对人类行为的反思之二 (关于生命) 珍惜: 我们的拥有 文本《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对人类行为的反思之三 (关于心灵的伤口) 战争与和平 文本《一个人的遭遇》
身体上的伤痛------- 可以痊愈 心理上的创伤------ 难以愈合
肖洛霍夫,苏联作家。 1923年发表处女作小品文《考验》。次年加入俄罗斯无产阶级作家联合会。1926年出版作品集《顿河的故事》和《浅蓝的原野》,同年开始创长篇小说《静静的顿河》,共4部,至1940年完成。该作品1941年获斯大林文学奖。 其他著作还有长篇小说《被开垦的处女地》第一部、《一个人的遭遇》、《他们为祖国而战》(未完)等。 1965年获诺贝尔文学奖金。
战 争 一家团圆 家园被毁 与儿子团聚 儿子阵亡 战争是可怕的,它能摧毁一切——家庭、亲情、希望,但他不能毁灭的是人性的尊严,不能消灭的是对于幸福的永远的期待。
讨论: “我”为什么要领养凡尼亚?
凡尼亚成为索科洛夫全部的寄托; • 凡尼亚成为索科洛夫生存的全部意义; • 凡尼亚成为索科洛夫余生的精神慰藉。 曾经失去家庭、亲人的战士格外珍惜重新获得的亲情。
请以“战争与和平”为话题仿造句式,另写一个句子。请以“战争与和平”为话题仿造句式,另写一个句子。 当自然疯狂地报复人类时,我们才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 当我们的生命所剩无几时,我们才体会到它存在的价值; 当 。
理解:最后一节中,凡尼亚举手向“我”告别时,“仿佛有一只柔软而尖利的爪子,抓住了我的心”,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我”为什么不想让孩子看到眼泪?理解:最后一节中,凡尼亚举手向“我”告别时,“仿佛有一只柔软而尖利的爪子,抓住了我的心”,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我”为什么不想让孩子看到眼泪?
在战争中,最不幸的还不是失去生命的战士,而是无助的孤儿寡妇。凡尼亚是战争孤儿,小小年纪的他还不明白命运的悲惨,不明白战争的苦难,不理解别人的同情和怜悯,因此,也不会理解索科洛夫的房东女人为什么哭。索科洛夫的悲惨遭遇震撼了读者的心灵,而凡尼亚的挥动小手触动了有良知才的悲悯之心。孩子越是天真可爱,就越发显出战争的残酷。 “我”不想孩子看到经历战争的人的眼泪,是不想让孩子知道这样的痛苦,不想让他知道真相,让不幸的儿童能保住一些童心。小说到这里实际上已经变为作者在抒发心愿:呵护孩子们的幼小心灵,为了他们不再成为孤儿,为了他们不再经历战火……
回顾历史,面向未来,我的耳畔隐约想起一个声音,“年轻人,你们有责任思考未来,思考如何建立一个更加美好、没有战争和威胁的明天……”
作业:预习《流浪人,你若到斯巴……》,体会这两篇文章是如何从不同角度表现相同主题的?作业:预习《流浪人,你若到斯巴……》,体会这两篇文章是如何从不同角度表现相同主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