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1

一所支持學生「全人學習」的學校 — 北政「全人發展」的學習共同體

一所支持學生「全人學習」的學校 — 北政「全人發展」的學習共同體. 高松景 校長 台北市立北政國中. 98 年教育 標竿學校. 1OO 年教育部 教學卓越獎. 99 年優質學校 學生學習 優質獎. 111. 定位學校發展方向 --- 從面臨廢校, 發展 為優質學校的歷程. 主體性與問題擁有感 — 發展學校特色與教師專業發展. 危機與轉機. 94 年政大附中成立 學區完全重疊. 57 年創校每年級 4 班. 82 年試辦自願就學方案. 87 年「自願就學方案」與「自主學習實驗」並行,學生流失. 90 年加入「臥虎藏龍計畫」.

Download Presentation

一所支持學生「全人學習」的學校 — 北政「全人發展」的學習共同體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一所支持學生「全人學習」的學校—北政「全人發展」的學習共同體一所支持學生「全人學習」的學校—北政「全人發展」的學習共同體 高松景 校長 台北市立北政國中

  2. 98年教育 標竿學校 1OO年教育部教學卓越獎 99年優質學校學生學習優質獎 111 定位學校發展方向---從面臨廢校,發展為優質學校的歷程 主體性與問題擁有感— 發展學校特色與教師專業發展 危機與轉機 94年政大附中成立 學區完全重疊 57年創校每年級4班 82年試辦自願就學方案 87年「自願就學方案」與「自主學習實驗」並行,學生流失 90年加入「臥虎藏龍計畫」 92年停辦「自學」與「自主學習實驗」,當年畢業只一個班 93年北市第一所綠色夥伴學校 96年連續三年額滿獲每年增1班 97年優質學校資源統整優質獎 98年優質學校課程發展優質獎 1OO年校務評鑑八項全獲通過 1O1年親子天下優質國中100選 1O1年優質學校專業發展優質獎

  3. 從澳洲教育看台灣:一位15歲學生跨文化的感受從澳洲教育看台灣:一位15歲學生跨文化的感受 • 校長為何教老師上課都是教師一直在講,學生聽….. ? • 校長為何學校考試那麼多呢….. ? • 台灣學生的心智早已遠遠落後其他國家了!

  4. 「就算這次你讓我騙了,假如一年後沒有成效,就不要再推!」 (佐藤學)

  5. 請比較美國與臺灣中學評量有何不同? 成吉思汗的繼承人窩闊臺如果沒有死,歐洲會發生什麼變化? 試從經濟、政治、社會三方面分析! 這是美國高中的考題。 同樣的範圍,台灣的考題卻是: 窩闊臺死於哪一年?最遠打到哪裡? 兩者的差別,就在思考力。 商業周刊第 943 期

  6. 考試領導教學,教學引導學習,考試取代教學

  7. 傳遞一份希望、帶來可能的改變—教育是要創造「價值」傳遞一份希望、帶來可能的改變—教育是要創造「價值」 北政的教育團隊要為國家帶來改變!

  8. 教育革新重要性的寫照 國家的命運不是決定在戰場上,而是在教室裡。 2010比爾蓋茨,《等待超人》紀錄片

  9. 基北特招怎麼考?題型類PISA 只考學習力不考記憶 • 考題為題組式、多樣式布題,有選擇、填充、開放式問答 • 基北區特色招生考科和會考的五科不一樣,特招強調學習力和思考力

  10. 能力怎麼教呢?為何過去講述法無法培養學生能力?能力怎麼教呢?為何過去講述法無法培養學生能力?

  11. 教知識與教能力有何不同?

  12. 教師們您哪一層次的教學改變? 次要的改變 表面的改變 教學信念的改變

  13. 教師教得好,學生就學得好?

  14. 事實上,不是因為老師講不好,而是學生無法學得好事實上,不是因為老師講不好,而是學生無法學得好 • 何謂「有效學習」?使學生對學習有動機、擁有感、歸屬感和滿足感,並時常探究、反思和回味學習經驗。 • 「有效教學」是以增進學生學習為目標的教學,其課程設計以學生生活經驗為主,其教學策略上要根據教學理論與學習理論而來,可提供教師一整套、系統性的教學行為之導引,且各科實際教學活動時又可依其學科及班級學生特性,做靈活性運用。

  15. 何謂「學習共同體」Learning Community 一所支持學生學習的學校,就是「學習共同體」。

  16. 學習共同體的教育與學習觀點 • 真正的學習是個人與世界、他人及自己相遇對話所建構的意義 • 教育不應是「灌輸」與「囤積」,而是「對話」與「啟發」 • 教育是大家一起來,努力達成保障每位學生的學習權,提高學習品質/學習力的願景

  17. 研究發現人類聊天說閒話,相當於其他靈長類的社交理毛行為;黑猩猩最多會花二○%的時間互相理毛,而人類一天平均有六到十二小時跟其他人對話。研究發現人類聊天說閒話,相當於其他靈長類的社交理毛行為;黑猩猩最多會花二○%的時間互相理毛,而人類一天平均有六到十二小時跟其他人對話。 對話可以情感交流、團體歸屬,資訊和情報交換,更重要的是心智發展。 黑猩猩—理毛 人類發展語言 說話增加效率 心智能力 認知神經學之父—葛瞻尼加

  18. 學習共同體的教育與學習觀點 • 真正的學習是個人與世界、他人及自己相遇對話所建構的意義 • 教育不應是「灌輸」與「囤積」,而是「對話」與「啟發」 • 教育是大家一起來,努力達成保障每位學生的學習權,提高學習品質/學習力的願景

  19. 「學習共同體」的理論基礎與教學要領

  20. 「社會建構主義」(social constructivism) • 建構主義教育哲學,它的基本假定是「知識無法被傳遞;知識是被建構的」 • 知識是師生或同儕一起共創建構的,強調參與、互動、磋商、討論。 • Gobb’s在1996年提到三個建構主義對教育的影響貢獻: 1.給予學生意義和理解方面的發展比訓練行為重要。 2.研究者和教師了解學生理解事情的方式。 3.學生的錯誤和不能預期的反應都是一個機會,能讓我們學著了解學生如何理解。

  21. 學習不應是被壓迫下的囤積行為,而是透過對話中意義的建構—提問式教育學習不應是被壓迫下的囤積行為,而是透過對話中意義的建構—提問式教育 西成人教育學者P. Freire,1970 囤積式教育:將教育工作者的行動視作兩個階段的二分法認知到某個認知對象(即課程內容)向學生解釋說明這個事物 提問式教育:不將教育活動截然二分,教師無時無刻都在認知。不將課程內容視作自己的財產,而是當作與學生共同反省的對象。學生不再是溫馴的聆聽者,已成為與教師進行對話的、具有批判力的共同探究者。

  22. 學習是如何發生?「協同學習」的理論基礎 (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 Proximal 在俄語是齒輪與齒輪交接的地方。也就是學習要在能夠啟動學生學習的接點上才能夠起作用。

  23. 教學的鷹架理論 • 學習者可以做的工作可以劃分為以下三個等級: ---可獨立處理工作 ---要具有先前學習基礎 下,始可學習新知識 的工作。 ---需協助才可完成的工作

  24. 教師角色的改變

  25. 如何提問? • 提問的目的--是要有效導引學生針對該課題的關鍵問題做「思考」 • 提問,要是根據能力指標,來設計關鍵問題,佈題要有層次性 • 例如:國文科的提問依據閱讀素養的能力來發展 • 轉化為學習單

  26. PISA 閱讀素養 是什麼 1.為什麼 2.主要在說什麼 你覺得

  27. 如何傾聽? (1)understanding這種理解方式是最常見,只是理解學生發言的表面內容,但未能說出學生在內容內部未言明之處--老師只是回應『你所說的是這要吧?』 (2) appreciation這是另一種「理解方式」,是站在欣賞、體味學生發言的立場。此時傾聽的重要性就突顯出來,這種「傾聽」不只是聽學生發言的內容,而是聽其發言中所包含的心情、想法,與他們心心相印,產生『啊,真不簡單』『原來如此』、「真有趣啊!」等共感共鳴。

  28. 如何串聯? --從「對話」 Dialogue談起 • 『穿透字面意涵』,是一種高層次、有意識的溝通;其與討論、爭論是有區隔。 • 「對話」的三項特質是「平等對待」 、 「同理傾聽」與「釐清假設」。

  29. 學習共同體的理論與推展策略

  30. 學習共同體下的教師專業學習社群 • 共同備課—重要性、如何進行?做什麼? • 公開觀課—觀課是權利也是義務、每年至少一次、邀班級任課老師、分配觀察組別 • 觀課後研究會—聚焦學生學習、不評論教師教學、對示範者的感謝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