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 likes | 357 Views
蝗蟲. 508--- 謝凱庭. Hello ~ 同學 ! !. 目錄. 蝗蟲的科學分類 ……... p.3 蝗蟲略述 …………...... p.4 蝗蟲從哪兒來 ? …....... p.5 蝗蟲的成長 ………….……. p.7 蝗蟲的特徵 ……………...... p.8 遷移的機制 ………….……. p.10 蝗害 ………………………........... p.11 中國古代的記載 …………………. p.12 蝗蟲的驚人事實 ……………….… p.13 蝗蟲與螽斯的不同 ……..…………..….. p.15
E N D
蝗蟲 508---謝凱庭 Hello~同學!!
目錄 • 蝗蟲的科學分類 ……...p.3 • 蝗蟲略述 …………...... p.4 • 蝗蟲從哪兒來? …....... p.5 • 蝗蟲的成長 ………….……. p.7 • 蝗蟲的特徵 ……………...... p.8 • 遷移的機制 ………….……. p.10 • 蝗害 ………………………........... p.11 • 中國古代的記載 …………………. p.12 • 蝗蟲的驚人事實 ……………….… p.13 • 蝗蟲與螽斯的不同 ……..…………..….. p.15 • 資料來源 ……………………..…........... p.17 • 題外話 …………….……………..…...… p.18
蝗蟲的科學分類 界:動物界 門:節肢動物門 綱:昆蟲綱 目:直翅目 亞目:錐尾亞目
蝗蟲略述 • 蝗蟲是群居型的短角蚱蜢。不完全變態的昆蟲。全球超過一萬種。分佈於熱帶、溫帶的草地和沙漠地區。 • 蝗蟲的天敵是鳥類和蝦蟆(≠蟾蜍) • 主要的移動方式是跳躍。在乾旱、炎熱的地方,熱氣自地表上騰,蝗蟲張翅一躍,甚至能上騰到2M以上的高空,隨著風向遷移。蝗蟲飛行時,其速度每小時約4.4KM。
蝗蟲從哪兒來? 幾百年來,所有生物學家都為此困惑,也想找出答案,一直到1921年,一位俄國生物學家終於解開這個千古謎團……… 秘密被發現!>< 哈~哈哈!^^
說吧!!^^ • 如果將一群蚱蜢養在瓶子裏,讓牠們處在擁擠,彼此碰撞的環境下,牠們就會開始產生變化! • 翅膀慢慢變長,土褐色的身體逐漸變得鮮艷,呈現鮮黃色甚至粉紅色。 • 鞘翅上出現條紋和斑點,顏色會深到變成亮黑色。 • 產的卵比原來的蚱蜢多很多。 • 原本的溫馴會變得不安、躁動、貪吃。 • 由原來只吃草葉的蚱蜢,變成什麼都會吃的蝗蟲。 • 蚱蜢變蝗蟲,是生物在族群繁衍上的本能,一群群的蝗蟲正是發狂的蚱蜢。
6-五齡時若蟲再取食數 日就會爬到植物上, 身體懸垂而下,靜待 一段時間,成蟲即羽 化而出。 1-雌蟲一次產4-5個卵莢,一個卵 莢內約有70-100個卵。卵莢可 保護卵不受危害。 蝗 蟲 的 成 長 2-在15℃以上,約 14天即可孵化。 5-到了三齡長出翅芽, 四齡翅芽更明顯。 3-若蟲自土中匐匍而出, 外形和成蟲很像,只是 沒翅,體色較淡。 4-若蟲在一、二齡長得更像成 蟲,但頭部和身體不成比例。
特徵 • 不完全變態昆蟲,幼蟲和成蟲相似,僅翅膀有無的分別。後翅為半透明。 • 蝗蟲的後腿發達,可以跳比身體長數十倍的距離 ! • 蝗蟲口大、下巴發達,以植物葉片為食。蝗蟲喜食蘆葦、白茅、狗牙草及蒿類植物,蝦須草和海蓬子。某些蝗蟲種類是雜食性,也吃昆蟲屍體,甚至同類的屍體。 • 雄蟲會以翅膀磨擦後腿發出聲音來吸引雌蟲,這種聲音也能表明勢力範圍,恐嚇其他種蝗蟲。種類不同,鳴聲也不同。
特徵 • 體色與種類無關,是生活環境的保護色。 • 草食性的蝗蟲幼蟲,身體的保護色是綠色。 • 成蟲時期,由於在產卵和交尾時,必須到植物稀疏的地面進行,所以羽化後的體色,通常變為和地面非常近似的褐色。 • 到秋天的時候,成蟲的體色也會跟著變為近似枯草的顏色。
遷移的機制 蝗蟲在高空、長途跨洲飛行的本領,主要的關鍵: • 蝗蟲的翅膀能夠張的很開。 • 蝗蟲的三角形額頭能夠抗風阻力。 • 蝗蟲頭上的觸鬚對風速與風向有高度的敏感性。 • 蝗蟲的腳能在不同的方位垂擺,保持身體平衡。
蝗害 • 蝗蟲通常在廣闊的草原上,稀稀落落地生活著。但在氣候適宜,植物生長茂盛,天敵較少的地方,數量也會不斷增加。使得蝗蟲的數目和食物的量逐漸失去平衡,彼此之間,就會有打鬥的情形發生。此時,同類的氣味會刺激蝗蟲的腦,使體中的荷爾蒙發生作用,而改變身體的構造。因此,脫皮後的蝗蟲,體色就變成黑色,並羽化成 具長翅的遷移型蝗蟲。 • 這些蝗蟲為了尋求有豐富食 物的地方,就會一齊飛出, 成群遷移。蝗蟲過境,往往 造成農作物大規模的災害。 蝗蟲來襲!!!
中國古代的記載 • 中國古代對蝗蟲認知不多,故有「蝗神」的說法。 • 宋朝以後,對蝗災有了較科學化的認知,並總結一些滅蝗的方法,如:捕擊法、火燒法、溝坎深埋法、以及趁清晨蝗翅露濕難飛用器具抄掠法等。 • 明末徐光啟的《除蝗疏》書中提到蝗災「最盛於夏秋之間,與百穀長養成熟之時正相值,故為害最廣」的結論。 • 王鼎鈞在《回憶錄》書中提到抗戰期間仍不時有蝗災,最大蝗蟲稱為蟲王,據說體型大如雞,在當時,滅蝗的方式仍是千年來相沿的捕擊法、火燒法。
驚人事實---蝗災 99年9月 30年來最嚴重的蝗蟲災害。澳大利亞東南部當年夏季雨水充足,蝗蟲得以大量繁殖。有些地區的蝗蟲卵子連綿長達20公里,覆蓋的土地大如西班牙國土,十分驚人。
驚人事實---蝗災 99年9月 當地政府為了應對這一問 題,想出了不少辦法。比 如趕在九月份蝗蟲大批成 熟之前,將他們消滅在未 成年的若蟲階段。在具體 措施方面,除了傳統殺滅 蝗蟲的農藥外,當地政府 還向農民提供了更多符合有機養殖條件的環保型農藥,並配備了專門噴灑滅蝗農藥的飛機。此外,地方政府還鼓勵農民積極上報自家農田蝗蟲的動向,以配合治理蝗災,並開通了熱線電話提供諮詢和幫助。
http://www.htps.tn.edu.tw/res/insects/acri/acri.htm http://blog.chinatimes.com/sow/archive/2006/05/14/59993.html 資料來源 http://zh.wikipedia.org/zh-tw/%E8%9D%97%E8%9F%B2 http://www.cap.org.tw/W/w-147-8.htm http://www.google.com.tw/search?um=1&hl=zh-TW&biw=1024&bih=576&tbm=isch&sa=1&q=%E8%9D%97%E7%81%BD&oq=%E8%9D%97%E7%81%BD&aq=f&aqi=g1g-mS1&aql=&gs_l=img.3..0j0i5i24.25532l27891l0l28469l2l2l0l0l0l0l203l297l1j0j1l2l0.llsin. http://baike.baidu.com/view/4339122.html?fromTaglist
螽斯---題外話~~ 每一年,美國的賓夕法尼亞州山區都會有幾個人幸運的見到這種可愛的小東西。 螽斯通常是綠色的,但是這裡卻生活著粉紅色的螽斯。從腿到觸角,都是鮮艷的粉色,這就注定了他們是與眾不同的昆蟲。他們實際上是螽斯的稀有品種。草叢中點綴著明亮的粉色,煞是美麗。這主要歸因於遺傳基因的作用,如果人類的運氣好,這樣的螽斯還會繼續繁殖,而且規模會擴大。但現在只有在賓夕法尼亞州發現, 其他地方的人,想看都看不到。 火龍果來襲!
製作人 了解我了吧 !! 508謝凱庭 bye by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