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k likes | 1.23k Views
高等教育发展形势与 百色学院的战略选择. 百色学院 卞成林 二○○七年四月二十五日 Email : clbian@bsuc.cn. 导言 :我们为什么要讨论这个问题. 战略思维是现代领导必备的素质。古人云: “ 自古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 万世之谋,全局之谋,就是战略之谋。 21 世纪,一个有效的领导者,必须具有强烈的战略意识,善于制定战略规划,并能够正确地确立战略目标,从而不断取得事业的辉煌。.
E N D
高等教育发展形势与百色学院的战略选择 百色学院 卞成林 二○○七年四月二十五日 Email:clbian@bsuc.cn
战略思维是现代领导必备的素质。古人云:“自古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万世之谋,全局之谋,就是战略之谋。21世纪,一个有效的领导者,必须具有强烈的战略意识,善于制定战略规划,并能够正确地确立战略目标,从而不断取得事业的辉煌。 战略思维是现代领导必备的素质。古人云:“自古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万世之谋,全局之谋,就是战略之谋。21世纪,一个有效的领导者,必须具有强烈的战略意识,善于制定战略规划,并能够正确地确立战略目标,从而不断取得事业的辉煌。
所谓战略,是指对重大、带有全局性的或决定全局的问题的谋划和策略。任何事物都是作为系统而存在的,都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多层次、多方面,按照一定结构组成的有机整体。这就要求领导者,必须牢固树立战略与全局思想,置局部于整体之中,从全局看局部。战略问题,是关系全局的问题。凡是关系到全局的存在、巩固、发展的问题,凡涉及组织整体活动目标、方向、未来、成败和根本效益问题,凡在全局中带有共性、并有普遍指导作用的问题,都是战略问题。 所谓战略,是指对重大、带有全局性的或决定全局的问题的谋划和策略。任何事物都是作为系统而存在的,都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多层次、多方面,按照一定结构组成的有机整体。这就要求领导者,必须牢固树立战略与全局思想,置局部于整体之中,从全局看局部。战略问题,是关系全局的问题。凡是关系到全局的存在、巩固、发展的问题,凡涉及组织整体活动目标、方向、未来、成败和根本效益问题,凡在全局中带有共性、并有普遍指导作用的问题,都是战略问题。
战略管理与战术管理的区别在于:前者注重管理的全局性,后者则较多关心管理的某个方面或环节;前者重视组织与社会环境的关系,后者则主要着眼于组织本身;前者比较讲究谋略,后者则注重规范;前者重视用忧患意识激励下属,后者则注意正常秩序下的常规奖惩。 战略管理与战术管理的区别在于:前者注重管理的全局性,后者则较多关心管理的某个方面或环节;前者重视组织与社会环境的关系,后者则主要着眼于组织本身;前者比较讲究谋略,后者则注重规范;前者重视用忧患意识激励下属,后者则注意正常秩序下的常规奖惩。
21世纪,靠领导者的经验、直觉或盲目跟风,来对待战略问题,带有很大的盲目性。一旦发生失误,损失就是巨大的。领导者只有通观全局,长远考虑,研究规律,才能成为成功的战略家。21世纪,靠领导者的经验、直觉或盲目跟风,来对待战略问题,带有很大的盲目性。一旦发生失误,损失就是巨大的。领导者只有通观全局,长远考虑,研究规律,才能成为成功的战略家。
一、高等教育发展的形势分析 Ⅰ.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形势与国家高等教育政策的调整
分类 主要地区 教育发展特点 A: 很高 沿海地区的特大及大城市 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高等教育毛入学率40-50%左右,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职业教育比较发达 B: 较高 多数中小城市,发达地区城镇农村 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基础较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20-30%,职业教育空间较大 C: 中等 少数中小城市,大部分发达地区农村和少部分中等发达地区 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毛入学率60%以上,高等教育毛入学率10-15%,职业教育增长潜力较大 D: 较低 大部分中等发达地区 普及义务教育有了基础,高中阶段和高等教育的需求逐渐上升,但职业教育动力还不够足 E: 很低 欠发达地区农村 刚刚或正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条件差的普及初等义务教育,教育基础不牢,职业教育十分薄弱 不同地区教育发展模式
五年毕业生> >十年总和 1991-2000年(十年)和2001-2005年(五年) 全国各类高等教育毕业生的对比
若每年增长10%,2020年怎么样? 1998年高等教育在学人数820万人,2005年增加到2300万人。是1998年的2.8倍,7年间每年平均增长率为16%。 2006-2020年间,必须把年均增长率降下来。
1998-2004年普通高校校均规模的变化 (单位:人)
2005年全国共有普通、成人高等学校2273所,其中普通高校1792所,比上年增加61所。普通高校中本科院701所,高职(专科)院校1091所。全国共有研究生培养单位766个。普通高校生师比(学生为折合学生,教师包括聘请校外教师)为16.92:1,其中本科院校为17.78:1,专科院校为14.77:1。普通高等学校校均规模?(不含独立学院和分校点)由上年的6903增加到7666人,其中本科院校由上年的12557人增加到13514人,高职(专科)院校由上年的3209人增加到13514人,高职(专科)院校由上年的3209人增加到3909人。2005年全国共有普通、成人高等学校2273所,其中普通高校1792所,比上年增加61所。普通高校中本科院701所,高职(专科)院校1091所。全国共有研究生培养单位766个。普通高校生师比(学生为折合学生,教师包括聘请校外教师)为16.92:1,其中本科院校为17.78:1,专科院校为14.77:1。普通高等学校校均规模?(不含独立学院和分校点)由上年的6903增加到7666人,其中本科院校由上年的12557人增加到13514人,高职(专科)院校由上年的3209人增加到13514人,高职(专科)院校由上年的3209人增加到3909人。
普通高校校舍建筑面积51287.27万平方米(校均27.62万M2产权归学校所有),比上年增加5776.72万平方米。另有由学校独立使用的非学校产权建筑面积3982.94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331.19万平方米。普通高校校舍建筑面积51287.27万平方米(校均27.62万M2产权归学校所有),比上年增加5776.72万平方米。另有由学校独立使用的非学校产权建筑面积3982.94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331.19万平方米。
普通高校结构 7 北大/清华 2 39 18 29 本科589 高职高专1047
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已进入了一个新的非常重要的历史阶段。从这个阶段的外部特征看,有两个比较突出的现象,一是国家人均GDP已经达到了1000美元,按照国际通用标准,一个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达到这个水平以后,则会出现一些新的矛盾和特点;二是国家的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已达到21%以上,意味着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将获得新的目标和特点。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已进入了一个新的非常重要的历史阶段。从这个阶段的外部特征看,有两个比较突出的现象,一是国家人均GDP已经达到了1000美元,按照国际通用标准,一个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达到这个水平以后,则会出现一些新的矛盾和特点;二是国家的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已达到21%以上,意味着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将获得新的目标和特点。
现阶段我国教育发展的基本矛盾: 旺盛的社会需求同多样化的教育供给不足 劳动力整体素质偏低,不适应新兴工业化和推进城镇化的需要。 教育结构和人才培养模式不合理,不适应提高就业和产业竞争力的需求,素质教育任重道远。 区域和城乡教育发展很不均衡,西部和农村地区教育比较薄弱。 教育投入不足仍然是制约教育发展的瓶颈因素。 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与机制创新相对滞后,教育内部需要统筹协调。 就业和再就业压力巨大,学习型社会建设存在不少困难。
一般学校的定位 今后,除了《教育法》第25条需要修改,确认营利性教育的合法地位。最终制定《学校法》或有关法律,确认社会公益性学校、非营利性学校和营利性学校三大类,从而淡化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的界限。公办教育必须坚持社会公益性事业属性,若要选择其他,应当依法规范改制。民办教育(中外合作办学)可在教育的公共品(社会公益性)、准公共品(非营利性)和私人品(可营利性)的属性之间进行选择。但是,待遇肯定应当有所区别。
今后15年我国教育的战略目标 2020年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小康社会 这段时期也是教育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十六大目标(涉及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 ——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 健康素质明显提高 ——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 ——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 ——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消除文盲 ——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党的十六大 新时期党的教育方针: “坚持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育的三大历史性任务: ——构建体系(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学习 体系) ——培养人才(两个“数以”和“一大批”) ——知识贡献(为“三个文明”服务)
十一·五规划的教育部署(2006-2010年) •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建议和2006年3月人大审议 • 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加快教育结构调整 • 强化政府责任,普及和巩固义务教育 •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扩大招生规模
十一·五规划的教育部署(2006-2010年) • 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推进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增强高校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 • 提高师资水平,加大教育投入,建立有效资助体系,发展现代远程教育 • 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建设学习型社会
新一轮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新部署 国务院批转教育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两大战略重点、六项重大工程、六个重要举措 行动计划指导思想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一个宗旨。教育为人民服务,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实现十六大提出的三大历史性任务。构建体系、培养人才、知识贡献。 ——贯彻八字方针。巩固成果,深化改革,提高质量,持续发展。
全文分为十四部分,共有五十条一万三千字,包括:两大战略重点、六项重大工程、六个重要举措全文分为十四部分,共有五十条一万三千字,包括:两大战略重点、六项重大工程、六个重要举措 第一大战略重点: ▲重点推进农村教育发展与改革 第二大战略重点: 重点推进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 ▲ 是与上一轮行动计划相比新增的部分,其他部分保持一定连贯性
六项重点工程 第一项:新世纪素质教育工程 第二项: ▲职业教育与培训创新工程 第三项: ▲高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 第四项: ▲促进毕业生就业工程 第五项: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 第六项:高素质教师和管理队伍建设工程
六个重要举措 第一个: ▲加强制度创新和依法治教 第二个: ▲大力支持和促进民办教育 健康快速持续发展 第三个: ▲进一步扩大教育对外开放 第四个:改革和完善教育投入体制 第五个:加强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 第六个: ▲建设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现代化教育体系
新一轮行动计划 ——继续实施"211工程",进一步以学科建设为核心,凝炼学科方向,汇聚学科队伍,构筑学科基地。提高重点建设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成为国家和地方解决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基地。在全国范围内逐步形成布局合理、各具特色和优势的重点学科体系,使一批重点学科尽快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深化高校教学改革 以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为目的,进一步深化高等学校的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改善高等学校基础课程教学,建设精品课程,改造和充实基础课教学实验室,进一步建设全国高等学校数字图书文献保障体系(CALIS)和全国高等学校实验设备与优质资源共享系统。
深化高校教学改革 鼓励名师讲授大学基础课程,评选表彰教学名师。建设一批示范教学基地和基础课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强化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高等学校应用学科专兼职教师队伍要更多地吸收具有实践经验的专家。改革大学公共英语教学,提高大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以管理体制和学制改革为主线,提高我国高等医学教育的办学质量和培养层次。
教学质量评估与保障机制 健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立高等学校教学质量评估和咨询机构,实行以五年为一周期的全国高等学校教学质量评估制度。规范和改进学科专业教学质量评估,逐步建立与人才资格认证和职业准入制度挂钩的专业评估制度。加强高等学校教学质量评估信息系统建设,形成评估指标体系,建立教学状态数据统计、分析和定期发布制度。
Ⅱ.我区高等教育现状分析 “十五”期间,自治区党委、政府贯彻“科教兴国”、优先发展教育的战略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坚持以发展为主线,以西部大开发、加入WTO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为契机,对我区高等学校进行了战略性调整,广西高等教育出现了跨越式的发展态势。
“十五”期间,我区高等教育发展的成绩主要体现在如下七方面: 高等院校数量不断增加 高校师资队伍整体水平不断提高 高校教育经费投入不断增加 人才培养规模不断扩大 科学研究成绩显著 学科与专业整体实力不断加强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取得新的突破这七个方面反映一个地区高等学校的综合实力。
(一)高等教育规模有了很大的发展。广西人才培养数量和规模有了很大的发展,2004年全区各类高等教育规模约为44.14万人,其中研究生为7827人(含博士研究生227人),比1998年的1313人增长496%;普通本专科学生28.1万人,比1998年的7.75万人增长263%;成人高等教育本专科在校生15.3万人(未包括新录取2005年成人高等教育招生的6.83万人),比1998年的6.81万人增长230%。2004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5%,2005年,全区高等教育的规模已达到48万人,已经真正进入国际普遍公认的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初始阶段。(一)高等教育规模有了很大的发展。广西人才培养数量和规模有了很大的发展,2004年全区各类高等教育规模约为44.14万人,其中研究生为7827人(含博士研究生227人),比1998年的1313人增长496%;普通本专科学生28.1万人,比1998年的7.75万人增长263%;成人高等教育本专科在校生15.3万人(未包括新录取2005年成人高等教育招生的6.83万人),比1998年的6.81万人增长230%。2004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5%,2005年,全区高等教育的规模已达到48万人,已经真正进入国际普遍公认的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初始阶段。
从高等教育发展与经济发展的规模与速度看。“十五”时期,广西高等教育规模的发展速度与经济规模的发展速度基本是一致的。2000年全国与广西的高等教育规模与经济规模不相上下,2004年全国的平均数为20.51人/亿元,广西为40.58人/亿元,与全国相比高出97.85个百分点,同时全国国内生产总值增幅为52.7%,广西增加61.9%。这说明广西经济发展与高等教育发展是协调的,甚至可以认为广西高等教育发展规模稍高于经济的发展规模,结果可能会造成广西经济基础跟不上高等教育的发展速度。从高等教育发展与经济发展的规模与速度看。“十五”时期,广西高等教育规模的发展速度与经济规模的发展速度基本是一致的。2000年全国与广西的高等教育规模与经济规模不相上下,2004年全国的平均数为20.51人/亿元,广西为40.58人/亿元,与全国相比高出97.85个百分点,同时全国国内生产总值增幅为52.7%,广西增加61.9%。这说明广西经济发展与高等教育发展是协调的,甚至可以认为广西高等教育发展规模稍高于经济的发展规模,结果可能会造成广西经济基础跟不上高等教育的发展速度。
(二)高等学校数量迅速增加。到2006年底,广西高等学校发展到67所,其中普通本科院校19所,普通专科学校9所,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2所,高等职业学校28所,独立学院9所。每一个地级市都建立了至少一所高等学校,基本适应我区区域经济的发展。(二)高等学校数量迅速增加。到2006年底,广西高等学校发展到67所,其中普通本科院校19所,普通专科学校9所,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2所,高等职业学校28所,独立学院9所。每一个地级市都建立了至少一所高等学校,基本适应我区区域经济的发展。
(三)高校教师队伍加快了发展步伐,教师队伍整体水平不断提高。具体体现为四个方面:(三)高校教师队伍加快了发展步伐,教师队伍整体水平不断提高。具体体现为四个方面: ⒈高层次人才取得突破性进展。“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实现了零的突破,并形成了一批由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和学术骨干组成的学术和教学创新团队。广西大学陈保善教授被聘为长江学者计划特聘教授,此外,我区高校先后有10人被列入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高层次人选和“973”工程生物遗传学科组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信息学科组的成员,有2人获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有15人被确定为教育部高校骨干教师。有79人成为自治区“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占全区总数的48.2%。
⒉专任教师数量快速增长。根据2000年初统计,我区高校专任教师总数12041人,到2004年我区高校专任教师总数达到17583人,仅用5年的时间,我区高校专任教师就净增了5542人,总量比2000年增长了46.03%,年均递增9.2%。⒉专任教师数量快速增长。根据2000年初统计,我区高校专任教师总数12041人,到2004年我区高校专任教师总数达到17583人,仅用5年的时间,我区高校专任教师就净增了5542人,总量比2000年增长了46.03%,年均递增9.2%。
⒊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数量逐年增加。2000年底,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为214人,占全区高校专任教师总数的2.29%,2003年底为503人,占全区高校专任教师总数的3.56%,数量上差不多翻了一番,并且占全区高校专任教师总数的比例也提高了1.27个百分点。⒊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数量逐年增加。2000年底,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为214人,占全区高校专任教师总数的2.29%,2003年底为503人,占全区高校专任教师总数的3.56%,数量上差不多翻了一番,并且占全区高校专任教师总数的比例也提高了1.27个百分点。
⒋副高以上职称教师的人数逐年上升。2000年,我区普通高校副高以上职称教师人数为2982人,2001年为3394人,2002年为3935人,2003年为4500人,2004年更增长到5899人。
(四)高校的学科和专业建设整体实力不断增强,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学科与专业体系。到2005年底,全区高校现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一个(广西医科大学的儿科学),4个项目招收博士后。博士授权单位3个,博士点22个,比1998年增长300%;硕士授权单位11个,硕士点234个,专业硕士学位7种,授权点10个;至2006年初,博士点已增至22个,硕士点增至248个,专业硕士学位8种,授权点11个;在11大学科门类中428个本科专业,高职高专专业点达到968个。研究生教育专业、本科教育专业和高职高专专业覆盖了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等11大学科门类(仅军事学科没有,全国共12大学科门类),形成不同层次和不同种类的的学科专业体系。(四)高校的学科和专业建设整体实力不断增强,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学科与专业体系。到2005年底,全区高校现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一个(广西医科大学的儿科学),4个项目招收博士后。博士授权单位3个,博士点22个,比1998年增长300%;硕士授权单位11个,硕士点234个,专业硕士学位7种,授权点10个;至2006年初,博士点已增至22个,硕士点增至248个,专业硕士学位8种,授权点11个;在11大学科门类中428个本科专业,高职高专专业点达到968个。研究生教育专业、本科教育专业和高职高专专业覆盖了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等11大学科门类(仅军事学科没有,全国共12大学科门类),形成不同层次和不同种类的的学科专业体系。
(五)高等教育经费投入不断增多。2003年自治区本级普通高等教育经费185034万元,其中财政预算内拨款为98241万元,(教育基建拨款8528万元,教育事业费74159万元,其他预算内经费4554万元),事业收入86845万元,其他收入10948万元。2003年自治区本级普通高等教育经费比上年增长31765万元,增长17.17%,其中财政预算内教育事业费拨款增加9398万元,增长12.67%,事业收入增加24878万元,增长28.65%。2004年全区地方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拨款为89.02亿元,比上年增加12.5%。(五)高等教育经费投入不断增多。2003年自治区本级普通高等教育经费185034万元,其中财政预算内拨款为98241万元,(教育基建拨款8528万元,教育事业费74159万元,其他预算内经费4554万元),事业收入86845万元,其他收入10948万元。2003年自治区本级普通高等教育经费比上年增长31765万元,增长17.17%,其中财政预算内教育事业费拨款增加9398万元,增长12.67%,事业收入增加24878万元,增长28.65%。2004年全区地方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拨款为89.02亿元,比上年增加12.5%。
(六)科研实力不断增强,成果显著增加。 1.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2001年科技厅启动了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建设工程,在本科院校中确定了47个重点建设学科和37个重点建设实验室。“十五”期间分别实现了国家级重点学科和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以及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突破。
目前我区高校中有国家级重点学科2个,“211工程”国家重点建设学科5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立项建设)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立项建设)3个,有自治区重点学科48个、自治区重点实验室6个,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38个、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7个,各高校立项建设的校级重点建设学科和重点建设实验室若干个。 初步形成了我区高校从国家级、省(区)级到校级重点学科多层次的、相互支撑、紧密结合的重点学科体系及其相关科研基地支撑体系,这些学科和科研基地成为我区高校培养高层次、高水平人才、出高水平科研成果的基地和对外学术交流、合作的窗口。目前我区高校中有国家级重点学科2个,“211工程”国家重点建设学科5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立项建设)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立项建设)3个,有自治区重点学科48个、自治区重点实验室6个,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38个、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7个,各高校立项建设的校级重点建设学科和重点建设实验室若干个。 初步形成了我区高校从国家级、省(区)级到校级重点学科多层次的、相互支撑、紧密结合的重点学科体系及其相关科研基地支撑体系,这些学科和科研基地成为我区高校培养高层次、高水平人才、出高水平科研成果的基地和对外学术交流、合作的窗口。
2.十五期间高校科研经费有了跨越式的增长,高校科研实力明显增强。2.十五期间高校科研经费有了跨越式的增长,高校科研实力明显增强。 2000年高等学校的科研总经费为0.9亿元,2001年突破1亿元,02年1.3亿元,03年2.3亿元,2004年达到2.9亿元,2005年为3.0亿元,5年总计科研投入经费约为11亿元,2005年比2000年增长了289%,十五期间科技投入总经费比“八五”期间的7389万元增长了15614%,比“九五”期间的15855万元增长了588%。
2001年全区高校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只有24项, 到2005年新增54项,增长了125%。据统计,2004年全区高校新增国家863项目7项,国家948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3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6项,为历年中新增重大项目数最多的一年,高校的科研能力和科研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3.高校的科研产出的数量和质量显著提高,成果奖励工作在全区走在前列。3.高校的科研产出的数量和质量显著提高,成果奖励工作在全区走在前列。 2001-2004年全区高校共出版学术专著86部,发表学术论文25586篇,其中被三大索引收录的论文总计为984篇,占发表论文总数的3.8%。“十五”期间广西高校共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413项,其中有2项成果获得教育部第三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奖励,210项成果获得广西科技进步奖奖励,201项成果获得广西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奖励。
2000年以来广西高校完成的获奖成果数占全区获广西科技进步奖成果总数的比例不断提高,2000年该项比例仅为18.2%,到2005年该项比例达到35.9%,提高了17.7个百分点。同时,高校获奖成果的水平也不断提高,2000年无1项高校成果获得一等奖,而2003年以来广西高校的成果连年获得广西科技进步一等奖,其中2003年1项,2004年1项,2005年2项成果分别获得当年的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000年以来广西高校完成的获奖成果数占全区获广西科技进步奖成果总数的比例不断提高,2000年该项比例仅为18.2%,到2005年该项比例达到35.9%,提高了17.7个百分点。同时,高校获奖成果的水平也不断提高,2000年无1项高校成果获得一等奖,而2003年以来广西高校的成果连年获得广西科技进步一等奖,其中2003年1项,2004年1项,2005年2项成果分别获得当年的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大幅度提升,专利管理工作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据统计,2000年高等学校申请专利只有7项,获得授权专利8项;2005年高校申请专利64项,获得授权专利29项,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增长了814和262%。2001年至2005年5年间,我区高校共申请专利217项,获授权专利88项。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大幅度提升,专利管理工作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据统计,2000年高等学校申请专利只有7项,获得授权专利8项;2005年高校申请专利64项,获得授权专利29项,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增长了814和262%。2001年至2005年5年间,我区高校共申请专利217项,获授权专利88项。
(七)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突飞猛进。 1996年以来,广西的专业硕士学位教育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目前已有专业学位8种、专业硕士学位点11个;研究生教育专业结构趋于合理,广西现有的428个硕士点学科专业涉及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等11大学科门类,全国现有的12大学科门类中只有军事学我区还没有硕士点,研究生培养基本上能为社会各个领域输送高层次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