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0 likes | 499 Views
贫血待查. —— 朝阳西区 08 基地班乙 1 组. 病例介绍. 患者信息: 徐 YQ 男性 73 岁 2013 年 2 月 25 日入院 主诉: 发现贫血半年余,活动后气喘 2 周余。. 病例介绍. 现病史:
E N D
贫血待查 ——朝阳西区08基地班乙1组
病例介绍 • 患者信息: 徐YQ 男性 73岁 2013年2月25日入院 • 主诉: 发现贫血半年余,活动后气喘2周余。
病例介绍 • 现病史: 患者半年余前于我院消化科住院期间发现贫血,HB88g/L,于我科门诊经骨髓穿刺考虑骨髓异常综合征的可能,给予安雄口服,血色素保持在80g/L左右。2周余前自觉活动后气喘明显,静息状态下可减轻,夜间能平卧,间断头晕、心悸,偶有咳嗽,少量白痰,体温正常,门诊查血色素降至63g/L,为求进一步诊治收入我科。 自发病以来,无发热、盗汗、血尿、酱油色尿、下肢浮肿,进食可,无偏食,睡眠差,小便频,大便每日一次,有时发黑,体重无明显变化。
病例介绍 • 既往史: 否认肝炎、结核、冠心病。20余年前行结肠癌手术,治愈;高血压病史7年,收缩压最高210mmHg,服用福辛普利钠、氨氯地平、比索洛尔,血压控制可;1年前诊断亚甲减、2型糖尿病;半年前诊断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结肠炎;左侧髂总动脉支架放置术后,服用波利维。有输血史,无输血反应。无食物药物过敏史。 • 查体: 贫血貌,肝脾(—)
实验室检查 • 血常规: 2013-3-7 4.6 2.95 85 97 29 159 平均网织红体积(正常值100-125fl) 2-26:143.6fl; 治疗后:141.8fl 不成熟网织红细胞分数(正常值20-40%) 2-26:50.4%;治疗后:40.8
实验室检查 • 白细胞分类(2013-2-26): 中性分叶核 43% 中性杆状核粒细胞 7% 淋巴细胞 42% 嗜碱性粒细胞 1% 单核细胞 7%
实验室检查 • 尿便常规: 正常 • 肌酐: 2012-1-5 102.3umol/L 2012-2-1 102.9 umol/L 2012-7-27 240.6 umol/L (53-115 umol/L ) 2013-2-26 116.1 (53-115 umol/L ) • 尿酸: 2012-1-5 478.1umol/L (155-428umol/L ) 2012-2-1 407.4 umol/L 2012-7-27 555 umol/L (155-428umol/L ) 2013-2-26 454.1 (155-428umol/L )
实验室检查 • 肝功: 正常 • 肿瘤标志物: 正常(CA125、CA153、CA72-4、CA199、CA242、CA50;NSE;AFP、CEA;PSA) • 甲功: 2012-1-5 TSH 2012-2-1 TSH 2012-7-27 F3、T3 2013-2-26 TSH
实验室检查 • 铁蛋白: 2012-7-30 108.43ng/mL (23.9-336.2ng/mL) 2013-2-26 8.85ng/mL (23.9-336.2ng/mL) • 维生素B12: 2012-7-30 925.25pg/mL (180-914pg/mL) 2013-2-26 420.14ng/mL • 叶酸: 2012-7-30 2.35 (3-17) 2013-2-26 6.1 • 血清铁: 2013-2-26 5umol/L (11.6-31.3umol/L)
实验室检查 • 溶血(2013-3-1 ): Coomb、Ham、Rous试验(-) • 免疫: 抗核抗体谱(-);FLARE与CD59(-)
实验室检查 • 骨穿: 2012-8-16 骨髓: 1、骨髓增生活跃,M/E=0.49:1 2、粒系占26%,各阶段细胞均见,以中幼一下阶段细胞为主,少部分细胞胞体肿胀,胞浆中颗粒细小或乏颗粒,偶见双核晚幼粒,嗜酸、嗜碱细胞易见。 3、红系占52.5%,原+早幼红占4%,以中晚为主,易见成团中晚幼红细胞,成熟红细胞大小不等,部分细胞中心淡染区扩大。 4、巨核65个/2.5*2.5cm2,其中幼稚巨4个,颗粒巨40个,产板巨18个,裸核3个,易见多元巨,可见幼稚巨产板现象,血小板散在,可见大血小板。 5、淋巴细胞占17%,个别细胞不规则,边缘不整,易见突起。 6、网浆吞噬组碱细胞多见,偶见双核浆细胞。 7、寄生虫阴性。 8、铁染色:细胞内铁89%,细胞外铁(+++)。
实验室检查 • 骨穿: 2012-8-16 结论: 1、粒系占26%,红系占52.5%,巨核65个/2.5*2.5cm2。 2、淋巴细胞占17%。 3、网浆吞噬组碱细胞多见。 4、建议追踪观察,必要时复查骨髓除外MDS。
实验室检查 2013-2-27 (一)骨髓: 1、取材、涂片,染色良好。 2、骨髓增生Ⅲ级,G=30.5%,E=64%,G/E=0.5:1。 3、粒系占30.5%,部分中幼粒细胞有巨幼样改变,各阶段粒细胞比值大致正常。 4、红系占64%,增生活跃,以中晚幼红为主,有巨幼样改变,可见巨早幼红,成熟红细胞大小不一。 5、淋巴细胞无明显增减。 6、全片共见巨核5个,分类25个,成熟无血小板形成巨核细胞4个,裸核1个,血小板散在、小堆。 7、可见浆细胞及单核细胞。 8、未见特殊细胞及寄生虫。
实验室检查 2013-2-27 (二)外铁- 内铁-75 +15 ++10 结论:印象 增生性贫血骨髓象 请结合临床及其他检查
实验室检查 • 骨髓活检(2013-2-28): 1、造血组织70%,脂肪组织30%,骨髓增生明显活跃。 2、粒系增生极度低下,各阶段均减少,形态正常。 3、红系增生极度活跃,粒:红比例倒置,并可见巨幼样改变。 4、巨核系增生明显活跃,形态正常。 5、纤维组织阴性。 意见:增生性贫血 • 骨髓免疫分型: 幼稚髓细胞比例偏低,粒细胞比例不低,成熟阶段为主,有核红细胞比例不低。 • 骨髓染色体:结果未出
实验室检查 • 肺CT: 支气管炎、肺气肿 胸主动脉及冠状动脉壁硬化 • 前列腺B超: 前列腺增大伴钙化 膀胱残余尿 • 腹部CT:1、肝脏囊性病灶 2、左肾多发囊性病灶 3、前列腺增大 4、腹主动脉、双侧髂动脉及其分支壁钙化
实验室检查 • 胃镜: 非萎缩性胃炎伴糜烂 食管隆起型病变待查 十二指肠球部隆起病变待查(Brunner腺体增 生?) • 结肠镜: 结肠部分切除术后 慢性结肠炎
诊断 • 缺铁性贫血 • MDS? • 支气管炎 • 肺气肿 • 慢性结肠炎 • 结肠部分切除术后 • 非萎缩性胃炎伴糜烂 • 食管隆起型病变待查 • 十二指肠球部隆起病变待查 (Brunner腺体增生?)
鉴别诊断 1、肿瘤引起贫血: 消化系统肿瘤 肺癌 血液系统肿瘤 2、增生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 巨幼细胞性贫血
鉴别诊断 缺铁贫诊断标准: ①血清铁蛋白<12mg/L;骨髓铁染色显示骨髓小粒可染铁消失,铁粒幼细胞少于0.15;转铁蛋白饱和度<0.15;FEP/Hb>4.5mg/gHb; ②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男性<120g/L,女性<110g/L,孕妇Hb<100g/L;MCV<80fl,MCH<27pg,MCHC<0.32。
鉴别诊断 3、MDS: 诊断标准(WHO,2011年): 必要条件: 1)稳定的血细胞减少(至少6个月,若伴特异性核型或双系形态异常,血细胞减少只需要持续2个月) 2)排除其他导致病态造血或(和)血细胞减少的原发病。
鉴别诊断 • 如下3项中至少满足1项: • 1)病态造血(大于等于10%,骨髓细胞中的一系或多系) • 2)骨髓原始细胞5-19% • 3)特异性的MDS相关核型,如del(5q),del(20q),+8或-7/del(7q)。 辅助标准: 包括流式细胞免疫表型、骨髓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分析或分子标记。
鉴别诊断 4、溶血性贫血: PNH(Ham,Rous,血管内溶血) 温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 (coomb,血管外) 5、纯红再障 6、其他: 亚临床甲减 肾功能异常 结缔组织病(SLE、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肝功能异常
MDS与再障 不典型再障在骨髓检查中,制片时,可发现片中油滴增多或明显增多;骨髓小粒少见或缺如、巨核细胞减少,常见<5只,血小板罕见(血小板减少是不典型再障的重要特征);骨髓小粒内造血细胞减少或缺如;骨髓象中浆细胞、组织细胞及其他非造血细胞常常易见或比例增高;骨髓象中粒红比例多为正常,且各期粒红细胞形态基本正常,成熟红细胞形态也基本正常,淋巴细胞比例相对增高,粒系增生以中、晚幼红细胞增生为主,粒系多有成熟障碍;幼红细胞内外铁染色时,虽然没有缺铁表现,但是也很少出现环状铁粒幼细胞。
MDS与再障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诊断时,主要依据如下:MDS临床上一般贫血时间较长,一般药物治疗无明显效果;血象检查时常有红细胞形态学的改变,可找见异常单核细胞等等;骨髓象中有核细胞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红系及粒系在形态学上均有不同程度改变,如巨幼变等等,亦可见到异常单核细胞,巨核细胞及血小板基本正常,但也可减少;幼红细胞铁染色时,骨髓小粒外铁及幼红细胞内铁均增高,并可出现环状铁粒幼细胞,特别是环状铁粒幼细胞性难治性贫血(RAS),其环状铁粒幼细胞比例常常≥0.15。 特别是骨髓检查时,要注意有核细胞有无形态学改变,巨核细胞及血小板是否正常,特别指出幼红细胞铁染色在两者鉴别中有相当的意义
治疗 补充造血原料 间断输血 改善甲功,优甲乐补充甲状腺素 头孢西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