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 likes | 983 Views
第九章 IT 项目评价实务. 提 纲. 一、 IT 项目评价的特点 二、 IT 项目评价分类 三、 IT 项目评价范围 四、经济评价作用 五、经济评价方法. 一、 IT 项目评价的特点. 1 、 IT 技术项目评价标准应与技术创新、发展目标和发展动力相一致,对技术方案的综合评价,应从各个部分、各个系统、各个层面评价的基础上,谋求技术方案的整体功能最优化,而不能单纯谋求某一项技术指标或某几项经济指标的最优值。为决策部门提供的各种信息,也必须通过分析、计算和综合评价后的可靠信息。. 一、 IT 项目评价的特点.
E N D
提 纲 一、IT 项目评价的特点 二、IT 项目评价分类 三、IT 项目评价范围 四、经济评价作用 五、经济评价方法
一、IT 项目评价的特点 • 1、IT 技术项目评价标准应与技术创新、发展目标和发展动力相一致,对技术方案的综合评价,应从各个部分、各个系统、各个层面评价的基础上,谋求技术方案的整体功能最优化,而不能单纯谋求某一项技术指标或某几项经济指标的最优值。为决策部门提供的各种信息,也必须通过分析、计算和综合评价后的可靠信息。
一、IT 项目评价的特点 • 2、IT 项目从技术的先进性和市场的选择,以及主观的认识和客观的市场需求之间存在较大差异,特别是市场选择方面,常常会受到社会环境的制约。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社会政策环境和企业经营战略,都会影响市场对IT 技术项目和IT 产品的发展。
一、 IT 项目评价的特点 • 3、IT 项目从技术的研制发明到项目产品投放市场,直到形成 IT 产业群,都存在较大的市场风险。特别是从技术开发研制成功的样机,与经过多次试验发展形成的批量化和商品化产品之间也会形成较大的差异。有时会出现虽有样机,也形成了批量化生产,但市场潜力小,无明显的经济效益。这种无市场潜力的 IT 项目,缺乏生命力,很难推广。因此,对 IT 项目出现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的选择,往往难以预测。评价时,一定要对市场前景做出判断,同时也要对经济、技术的发展趋势做出正确的选择。
一、 IT 项目评价的特点 • 4、IT 技术项目的评价主体应该是市场与社会系统,不能单纯靠少数的技术专家。充分依靠研究与发展该技术体系以外的评价主体,包括政府部门、客户系统、战略合作伙伴等评价主体,通过全面调查、科学预测、分析和论证,最终做出客观的综合评价。评价结果应成为政府主管部门或企业高层机构为编制IT 技术发展规划,制定企业发展战略,加强IT 项目管理,提供可靠的科学决策信息和依据。
二、IT 项目评价分类 1.按IT 项目性质划分,可分为计算机项目、通信网项目、软件项目、芯片项目、网站项目以及电器项目等。 2、按建设性质划分,项目有新建、扩建、改建、迁建项目四类。 3.按建设规模划分,项目分为大型、中型和小型三类。 4、按实施阶段划分,项目可分为建成投产、新开工、建设前期三类。 5、按建设资金划分,项目有预算拨款项目、银行贷款项目、自筹资金项目、利用外资项目。
三、IT 项目评价范围 1、技术评价 分析与考察 IT 项目的技术成熟性和市场的竞争力 2、经济评价 财务评价和国民经济评价 3、社会评价 应用社会学和系统学的一些基本理论和方法,系统地调查和收集与项目相关的社会因素和社会数据,了解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社会问题,研究、分析对项目成功有影响的社会过程,提出保证项目顺利实施的建议而进行全面系统的综合评价。
四、经济评价作用 • 对IT系统的鉴定和评估标准,未来需要建设的IT系统可行性分析的一部分 • 比较相互竞争资源的多个项目的优劣,从而有可能将企业资源分配到最有前途的项目上去。 • 提供一些度量工具,来帮助企业对项目执行情况进行控制。 • 为企业提供了组织学习经验。
五、经济评价方法 • ①综合评价分析法 • ②盈亏平衡分析法 • ③决策树分析法 • ④现金流量分析法 • ⑤敏感性分析法 • ⑥层次分析法 • ⑦投入产出法 • ⑧生产函数分析法等。
5.1 综合评价分析法 • (1).加权求和评价法 对参与评价的各个项目进行加权求和以便评价项目的优选顺序。其表达式为 U -技术方案加权求和总分; Wj -评价因素的加权系数; Pij -第i个方案j因素的得分; n -评价因素的个数。
(1).加权求和评价法 • 基本步骤 ①正确选择评价项目,一般应选择对整个方案影响较大的综合指标作为综合评价分析指标; ②确定各个指标的权数; ③确定评分标准; ④邀请专家评分; ⑤编制综合评分表,提交主管部门作为决策依据。
(1).加权求和评价法 • 案例 为了发展我国信息产业,急需从国外引进一套先进的技术设备,为此,提出三个方案作比较。每个方案包含有12 种评价因素,每种因素又划为3 个评分等级,标准确定以后,邀请专家评分,评分结果如表-1 所示。通过综合评价,方案II 为优。 • 多因素方案综合评分比较表(如下)
5.1 综合评价分析法 • (2).引进设备综合评分法 案例:为了加快某市电话发展,拟定三种设备选型方案。试运用综合评价法,对三种设备进行技术能的比较。 具体步骤如下
(1)分类。三种程控交换设备机型分别为E 型、S 型、A 型为代表,选择11 项技术性能进行比较,按每项技术性能在程控交换设备中的重要大致划分为A,B,C 类,根据重要性程度给出权数。例: A 类:用户级、选组级、BHCA(忙时呼叫处理能 力),中断信令配合,权数为0.48; B 类:操作维护中心,系统成熟性,系统可靠性,权数为0.36。 C 类:环境条件,网同步,非话业务的适应性。权数为0.16 (2)分级。按类别根据其优劣顺序程度,再划分为优、良、中三级。 (3)评分标准。标不同类别分级制定评分标准,如表-2 所示。通过专家打分,综合评分比较结果如表-3所示。
5.1 综合评价分析法 • 3.IT 项目技术成果评价法 • (1)评价的主要内容 IT 技术成果的评价是多因素的复杂过程,它应从人类社会、经济、技术、生产、环保以及生态平衡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 (2) IT 技术成果的种类和评价标准 理论性成果和技术性成果 • (3)评价方法 事前评价和事后评价
评价方法通常采用的是专家评价方法,其表达式评价方法通常采用的是专家评价方法,其表达式 • 式中: Ui-方案 i 加权总分 Wj-因数 j 权数 Pij-第 i 方案 j 因素的评分(百分制) i -方案序列号 j -评价原素的序列号 • 如下比较结果,在拟定的三个方案中,UI>UII>UIII,方案I 为优:
5.2 盈亏平衡分析法 • 1.线性盈亏平衡分析法原理 盈亏平衡分析可用坐标图表示,当项目总收益的直线斜率比总费用的斜率大时,表示有盈利,经济效益好;反之,经济效益差
图中, B0为盈亏平衡点, x0为盈亏点产销量, P为单位产品价值, Ca为单位产品变动成本。根据盈亏分析原理,在平衡点上,利润 S = 0 ,销售收入V等于总成本,即 盈亏平衡分析图
根据上式的平衡关系,通常有产销售量、生产能力利用率、销售收入、销售价格等多种表达形式。根据上式的平衡关系,通常有产销售量、生产能力利用率、销售收入、销售价格等多种表达形式。 1.盈亏平衡点产销量为 2.设营业税率为 r v,则税后盈亏平衡点产销量为 3.若项目设计生产能力达到 xm,则税后盈亏平衡生产能力利用率η0r为
4.税后盈亏平衡点的收入V0r为 5设 C'表示单位产品总成本,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则项目不发生亏损的单位产品销售价最大限度的降低率ηP为
案例 某通信工程,设计生产能力为5 万门,固定成本为1740 万元,单位可变成本为300 元,项目投产后每门电话年收入为900 元,营业税率为3.3%,求盈亏平衡点各项经济指标。 • (1)盈亏平衡点销售量: • (2)税后盈亏平衡点销售量:
(3)税后盈亏平衡生产能力利用率: • (4)税后盈亏平衡点的总收入: • (5)当企业不发生亏损时,每门电话销售价格最大限度的降低幅度为
5.2 盈亏平衡分析法 • 2.非线性盈亏平衡分析法原理 上面阐述的盈亏分析都是基于IT 项目产品销售价格在单位变动成本不变的条件下提出的。也就是说产品销售收入、总成本与销量之间的关系是一种线性关系。当产品成本结构中未变动费用的非线性变化或市场价格的变动,影响生产总成本和企业总收入随产销量的增减而出现非线性变化的情况,这时进行盈亏分析,要用到非线性盈亏分析模型来加以描述。
上图所示,由于总成本线和总收入线的非线性变化,所以非线性盈亏分析模型具有一些特点,在生产总成本函数线线C(C = f1 (x)) ) 与总收入函数线V (V = f2 (x))相交于B1和B2两点,相应地有两个盈亏平衡点x1和x2。在B1~B2区间为盈利区,其中存在一个利润最大的产量xmax和单位成本最小的产量xmin。 非线性盈亏平衡分析图
计算方法 (1)盈亏平衡点计算:在图2中,总利润S = V − C ,要求盈亏平衡,令S = 0,即V − C = 0解上式,得平衡点x1,x2值。 (2)求利润最大时的产量xmax:图中,总利润成为一凸性曲线,求其极大值时,令上式一阶导数为零 (3)单位成本最小时产量值xmin的计算:图中,总成本函数C = f1 (x) ,平均单位成本为 求一阶导数,并令其为零。即 解上式,求得单位产品成本时最小的产量xmin
案例分析: 某通信公司生产电子元件产品,预测数据如下: 固定费用 F =150000 元 可变费用 Ca =60 元 其中:材料费 Ca1=40 元 人工费 Ca2 =20 元 每件产品售价 P =140 元 约束变量:①材料费因批量采购可降低(40-0.002 x ); ②产品售价因批量销售可降低(140-0.008 x )。 求:(1)非线性盈亏平衡点产量;(2)最佳规模经济效益时的产量。
解总成本 C(x) = F + Ca (x) 总收入 V(x) = P ⋅ x 总效益 E(x) = V(x) − C(x) 将已知数据代入得:C(x) = F + Ca ( x)=150000+(20+40-0.002 x )⋅ x=150000+60 x -0.002 x2 V (x) = P ⋅ x=(140-0.008 x )⋅ x=140 x - 0.008 x2 当C(x) = V (x)时:150000+60 x -0.002 x2 =140 x -0.008 x2 即0.006 x2 -80 x +150000=0,平衡点产量为: x1 =2257 件 x2 =11076 件 总效益E(x) = V(x) − C(x)=140 x -0.008 x2 -150000-60 x +0.002 x2=-0.006 x2 +80 x -150000 令E' (x) = 0 ,即E' (x) = −0.012x + 80 = 0,得 x = 80/0.012=6667 件 又因E'' (x) =-0.012<0,所以x =6667件即为最佳规模产量,如图3 所示。
5.3 概率分析法 • 1、净现值概率分析 • 通过比较各投资方案的净现值期望值的大小,来确定投资方案的优劣。净现值期望值一般采用概率分析进行计算,其计算公式为 • 式中: E(N)-变量N 的期望值: Pi -对应所出现变量Ni的概率; Ni -为项目的净现值,它是随机变量的各种取值。
例: 某工程项目需投资20 万元,建设期一年,根据预测,项目生产期年收入的概率以及在每一种收入水平下出现的生产周期概率如表所示,假定折现率为10%,试计算各种概率状况下的净现现值期望值。 基础数据
解 计算净现值期望值时,先求出年收入为5 万元、10 万元、12.5 万元的每一种收入水平下,生产期为2年、3年、4年的概率,然后再求它们的净现值。计算步骤: (1)年收入5 万元,生产期2 年可能发生的概率 P =0.3×0.2=0.06 (2)年收入5 万元,生产期2 年的净现值期望值 (3)计算加权净现值 (N⋅ P)=-102917 元×0.06=-6175 元 ┆ n.计算n 项加权累计净现值期望值为
通过n 次步骤的计算,加权净现值期望计算结果如图所示。 净现值期望值分析图
5.3 概率分析法 • 2、投资项目决策树分析 对项目评价时,有多种方案供选择,而且有可能出现决策人无法控制的自然状态,这时需估计出可能出现的概率,用决策树分析法求出不同方案的期望值,从中选优。
例 扩建某项工程,拟采用新设备。有两种方案,一种是引进技术,成功概率为0.8;另一种的自行试制,成功概率为0.6。建成后,生产规模也有两种可能,一种是产量不变,另一种是产量增加。产品销售损益随价格而变,通过测算,各种状态下的损益值如表6 所示,试用决策树分析法,比较两方案何者为优? 基础数据
解 分析步骤: (1)绘制决策树,标明技术方案的类型(引进技术或自行研究)、出现概率(失败0.2、成功0.8)、销售概率(好0.4、中0.5、差0.1),最后在末端标上相应的产量,如图所示。 投资项目决策树分析图
(2)计算采用引进技术方案的损益期望值,从树的末端往回算,即(2)计算采用引进技术方案的损益期望值,从树的末端往回算,即 点④:0.4×100+0.5×0+0.1×(-100)=30 点⑧:0.4×150+0.5×50+0.1×(-200)=65 点⑨:0.4×250+0.5×50+0.1×(-300)=95 点②:0.8×95+0.2×30=82 万元 (3)计算采用自行研制方案的损益期望值,从树的末端往回算,即 点⑩:0.4×200+0.5×0+0.1×(-200)=60 点⑾:0.4×600+0.5×(-250)+0.1×(-300)=85 点⑦:0.4×100+0.5×0+0.1×(-100)=30 点③:0.6×85+0.4×30=65 万元 (4)综合评价。计算结果表明,引进技术方案的收益期望值为82 万元;自行试制方案的收益期望值为63 万元。通过两方案比较,扩建工程应选择引进技术为可行方案。
5.4 现金流量分析法 • 现金流量是以项目作为一个独立系统,它反映项目在建设期与生产期内各年现金流入与流出系统的现金活动,即为工程项目寿命期内各年现金流的数量。 • 现金流量只计算现金收支,不计算非现金收支(如折旧、应收帐款和应付帐款等);只考虑现金,不考虑借款利息,并要求如实记录现金收支发生的时间。现多流量集中反映货币在某一个时点进入或离开这个系统的实际情况。
5.4 现金流量分析法 • 1.现金流量构成 • 按照资金来源的渠道不同可分为:全部投资的现金流量和自有资金的现金流量两种。 • 现金流量就是指在各个时间点上实际发生的各种资金流出和资金流入。现金流入与现金流出之差称为净现金流量
5.4 现金流量分析法 • 2、累计现金流量曲线 • 任何一个工程项目,在计算期内,以逐年的现金流量为基础,可以绘制累计现金流量曲线。典型的现金流量曲线如图6 所示,它对工程项目的经济数据做了全部的概括和描述,其中,实线(i = 0)为静态曲线;虚线(i > 0 )为动态曲线。
3.投资收益率(ROI:Return On Investment) 投资收益率是指每年可获取的净收入与投资额之比。有两种不同的计算方法: ①以累计现金流量曲线中达到收支平衡点以后的累计收入(RH)作为所得的净收入。以累计最大的投资(QD)作为投资额,计算从开始试运行到项目终结为止的一段时间(DP)内的年平均投资收益率,即 式中:ROI-投资收益率; RH-平衡点后累计净收入; DP-开始获利到计算期末的年数; QD-最大的投资额。
②以累计现金流量曲线开始运行后的累计收入( PH )作为净收入来计算年平均投资收益率,即 式中:PH-开始运行后的累计收入。 • 总结:在利用ROI 值来比较各方案的优劣时,所有的ROI 值必须采用同一方法计算。如果投资额包括固定资金和流运资金两部分,则计算出来的就是资金收益率。
4、净现值 • 工程项目在整个建设和生产服务年限内,将各年的净现金流量,按预定的折现率或基准收益率贴现到基准年现值总和,以比较不同建设方案净现值的大小。 • NPV 的经济意义在于,假定部门基准收益率i 为一定时,该工程项目建设投产后,能为本项目增加新的净收益。NPV 的表达式: 式中:CI -第t 年现金流入; CO-第t 年现金流出; i -贴现率; n -计算年限。 项目评价时,一定要采用统一的基准收益率,在此基础上NPV 越大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