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0 likes | 527 Views
發展國際一流大學及頂尖研究中心計畫. 生物科技領域. 10/23/2007. 簡報內容. 生物科技領域簡介 生物科技領域 九十六年度成果 未來發展方向. 生物科技領域簡介 計畫目標 規劃特色 組織架構 領域規劃 執 行策略. 1. 計畫目標. 本校以達頂尖研究中心世界一流為目標,計畫標竿之訂定,係以國際知名大學於 ESI 資料庫各專業領域學術論文發表世界排名作為評比基準。本校在生物科技農學相關領域, 94 年度世界排名 127 。
E N D
發展國際一流大學及頂尖研究中心計畫 生物科技領域 10/23/2007
簡報內容 • 生物科技領域簡介 • 生物科技領域九十六年度成果 • 未來發展方向
生物科技領域簡介 • 計畫目標 • 規劃特色 • 組織架構 • 領域規劃 • 執行策略
1. 計畫目標 • 本校以達頂尖研究中心世界一流為目標,計畫標竿之訂定,係以國際知名大學於ESI資料庫各專業領域學術論文發表世界排名作為評比基準。本校在生物科技農學相關領域, 94年度世界排名127。 • 本校在生物科技農學相關領域, 第一階段(95-96年度)將達成超越標竿學校「日本北海道大學」(世界排名113),進入亞洲一流之目標。 • 第二階段(97-99年度) 將達成超越標竿學校「日本京都大學」(世界排名104),進入世界百大之目標。
生命 農資 獸醫 生物科技 頂尖領域 理學 工學 農 業 生 技 工 業 生 技 仿生奈 米科技 三大重點領域 2. 規劃特色 • 本校在農學專業領域評鑑為全國第一,全國唯一在農業生物科技領域獲得三個卓越計畫的大學。 • 以生命、農資及獸醫學院為主,理、工為輔之跨領域教學研究平台。 • 全面提升本校生物科技學術領域之研究水準,並整合本校具國際競爭實力之三個重點領域,投注主要之經費、人力與物力,以進一步獲得重大學術突破性成果。
熱帶亞熱帶生物農學(葉錫東、黃振文) 農業生技 【楊長賢 主任】 動物基因轉殖複製與疫苗醫學之研究 (李龍湖、陳鴻震、陳全木) 轉基因植物與蘭花功能性基因之研發 (楊長賢、林金和) 應用微生物基因体科技於有機廢棄物之快 速處理(楊秋忠、周三和) 工業生技 【楊秋忠 教授】 生物科技領域 【葉錫東 副校長】 以生物技術研發新世代保健食品 (顏國欽、許文輝、黃永勝) 研發新生物催化技術將農作物轉化為生物 能源(蕭介夫) 仿生分子之細胞內傳遞(洪豐裕) 仿生奈米科技 【林寬鋸 主任】 奈米生物材料之研發(蔡慶修) 4. 領域規劃
5. 執行策略 • 加強基礎設施 • 強化核心設施 • 提升研究教學水準 • 推動國內外學術交流與合作 • 延攬及培育優秀人才
生物科技領域九十六年度成果 • 強化基礎建設 • 重要核心設施購置 • 學術地位顯著提升 • 學術研究成果 • 產學合作成果 • 教學與服務推廣成果 • 人才延攬及培育成果 • 國際學術地位提升
1. 強化基礎建設 • 完成「國際農業研究中心大樓」興建及內部核心實驗室與所規劃核心設施之規劃 ,預計2007年底發包開始動工, 2010完工。進而促進本計畫重點農學生技領域研究水準之提升,發揮其實質功能,使成為我國國際農業的智庫,並達到亞洲一流及進入世界百大之目標。 • 配合國際農業大樓之興建,預期設置熱帶、亞熱帶及國際農業生物科技學程,使成為國際農業學術合作及人才培育的中心,並成為科技援外的指揮所,奠定本校農業科技世界領先之地位。 • 建立全國大專院校唯一符合農委會「基因轉殖植物田間試驗管理辦法」之「基因轉殖植物田間試驗設施」,建立完善之轉基因作物專屬隔離試驗溫室,及田間隔離試驗設施等,使轉基因作物之研究實驗及商業運轉之各個階段能夠符合規定,以利日後商業化及進軍國際市場。 • 建立完善之「小型及中型動物實驗模式設施」,及具備前臨床人類疾病動物模式與毒理研究室,協助提升國內實驗動物之水準及生物科技研發之進行。
2. 重要核心設施購置 • 分析型高速離心機:購置金額7,000,000元,為分析蛋白質生化之重要設備。 • 核酸自動定序儀:購置金額8,280,000元,配合原有設備進行核酸定序服務。 • 液相層析/線性離子阱十次串聯質譜儀:購置金額10,560,000元,配合原有設備進行蛋白質譜鑑定及分析之服務,強化原設備及服務之功能。 • 生物活體影像系統:購置金額3,500,000元,建立動物活體影像核心實驗室。 • 多光子雷射掃描式影像系統主機:購置金額9,980,000元,進行奈米材料於細胞內傳遞之研究。
3. 學術地位顯著提升 • 本校1996-2006學術論文被引用率前1%,進入ESI各學門統計,中興大學於生物科技領域中有農業科學(107)、植物與動物科學(276)兩個學門。農業科學已達成超越標竿學校「日本北海道大學」(世界排名113),進入亞洲一流之目標。 • 2007年本校共有六個學門在WOS(Web of Science)論文全國排名為第一名。
1 USDA ARS • CSIC • INRA • U CALIF DAVIS • U PORTO • USDA • U ILLINOIS • TECH U MUNICH • 9 U GUELPH • 10 CHUNG HSING U • DANISH INST AGR SCI • OHIO STATE U • CHINA AGR U • US FDA • 15 CORNELL U 3. 學術地位顯著提升 • 本校2006年於農業科學領域SCI排名第一之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 (JAFC) 論文發表排名世界前十,超越Ohio State Univ (12) and Cornell Univ (15)。
4. 學術研究成果 • 期刊論文(SCI、SSCI、A&HCI):2006、2007年度團隊成員發表之國際期刊論文截至8月1日為止計有417篇(農業生技118篇、工業生技159篇、仿生奈米140篇),成績卓越,其中發表期刊影響係數大於5者高達35篇、領域排名前5%者高達46篇。 • 研討會論文:2006、2007年度團隊成員於研討會發表之論文截至8月1日為止計有303篇(農業生技167篇、工業生技99篇、仿生奈米37篇),成績卓越,其中39篇為invited speaker受邀演講、其中幾9位受邀為研討會主持人、其中13篇於研討會中獲獎。 • 專書及專書論文:2006、2007年度團隊成員所發表之專書及專書論文,截至8月1日為止計有22篇(農業生技18篇、工業生技3篇、仿生奈米1篇)。 • 技術報告及其他:2006、2007年度團隊成員所發表之技術報告,截至8月1日為止計有11篇(農業生技3篇、工業生技8篇)。
突破性學術研究成果例舉 • 轉基因阿拉伯芥大量表現人工合成的miRNA產生抗病毒之特性:葉錫東教授與蔡南海教授共同指導研究生,利用人工修改的miRNA,使其可將植物病毒TuMV和TYMV的RNA分解掉,將此構築送入阿拉伯芥後,可以抵抗TuMV和TYMV的感染。(發表於Nat Biotechnol. 2006 IF:22.672 ) • 發現新腫瘤抑制基因及作用機制:發現新的腫瘤抑制基因HLJ1,可抑制試管內癌細胞的侵入、遷徙及細胞群聚作用;可降低腫瘤生長並與肺腺癌病人的存活率及復發率有顯著關聯。作用機制不受p53及干擾素的影響。(發表於J. Natl. Cancer Inst. 2006, IF:15.271;New England J. Med. 2007, IF:51.296)社論特別報導
Capsaicin 突破性學術研究成果例舉 • 發展有效率之生質柴油轉換平台:食科系蕭介夫教授發展有效率之生質柴油轉換平台,具工業化應用潛力,此部分已申請中美日多國專利,其成就受國際肯定,受農業科學領域排名第一之期刊J. Agric. Food Chem.邀請發表review(2007, in press),並將與全國最大之生質柴油公司—世界能源公司合作開發連續式固定化脂肪酶生產生化柴油技術。 • 辣椒素誘發前脂肪細胞凋亡與抑制脂肪細胞之脂質合成:食科系顏國欽教授透過細胞模式釐清辣椒素在抗肥胖之潛力,可能是藉由誘發前脂肪細胞之凋亡、抑制前脂肪細胞之生長及抑制脂肪細胞之脂質合成所致。由農學領域排名第一之農業食品化學期刊(JAFC)網路新聞刊登且為most-accessed article後,受到期刊之網站專門報導及國內媒體之注意及報導。(發表於J. Agric. Food Chem., 2007)
5. 產學合作成果 • 專利:2006及2007年度獲得國內外專利計有25件,申請中計有7件,共計32件專利。 • 技術轉移:2006及2007年度技轉授權國內外公司共計有18件,總經額高達2,712萬元。 • 技術服務:2006及2007年度共有16位團隊成員,提供政府機關、法人機構、私人企業與農民相關技術服務及協助產業發展,共計131件。
突破性生技研發產品成果例舉 • 耐糖因子產品:由毛嘉洪教授為首的研發團隊,與進駐本校創新育成中心的加特福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成功的將乳鐵蛋白鉻奶粉量產、商品化,提供糖尿病患者與藥物合併使用。 • 拜耳豬萎縮性鼻炎重組毒素及不活化混合菌苗:以獸醫病理學研究所簡茂盛副教授為首之研究團隊研發出豬萎縮性鼻炎疫苗,透過德國拜耳公司的行銷進入韓國市場,成為我國第一項進入國際市場的生物科技產品。由中興大學、高生製藥與德國拜耳公司合作促成。
精密型 簡易型 傑出技轉成果例舉 • 禽流感H5亞型病毒快速檢測試劑套組:由謝快樂教授、張伯俊教授、沈瑞鴻副教授在農委會動植物防疫檢疫局輔導下與本校生物科技所、家畜衛生試驗所及高容生物科技公司等合作開發禽流感檢測試劑(2007.01.05授權)。 • 豬糞快速處理資源化創新技術:土環系楊秋忠教授成功縮短豬糞處理時程,可在數小時內完成免堆有機質肥料之分解,取代傳統耗時之堆肥方法,是全球最快速處理廢棄物之創新技術。免堆技術具環保及經濟效益,目前已完成技術移轉(2007.08.01授權)。 驗証結果
6. 教學與服務推廣成果 • 教育部人才培育計畫:96年度教育部「生物及醫學科技人才培育先導型計畫」業奉教育部核定本校共獲六大分項計畫:基因體與蛋白質體醫學領域、農業與海洋生技領域_動物生技、實驗動物、植物生技、生醫奈米科技領域、幹細胞與組織工程領域,獲補助1,085萬元整。通過件數及補助經費名列全國第三。 • 生物科技學程:生物科技領域96學年已開設中草藥、動物、植物、環境、生物資訊、幹細胞與組織工程以及仿生奈米科技等7個學門,共計有核心課程62門,選修課程295門,供本校學生選修。
6. 教學與服務推廣成果 • 核心實驗室:設立二十三個教學核心實驗室及七個研究核心實驗室。七個研究核心實驗室分別為生物晶片、核磁共振、X光繞射、蛋白質譜分析、蛋白光譜分析、蛋白結構分析與活體影像實驗室,對於基因體學、蛋白質體學、結構蛋白體學及功能基因體學的研究提供了完備的基礎。 • 舉辦重要國際會議、研討會:2006年度生物頂尖中心舉辦國際級研討會12場,國內研討會 6場;截至2007年度8月31日止,生物頂尖中心舉辦國際級研討會7場,國內研討會4場,另籌備中國際級研討會4場,國內研討會3場。共計36場國內外重要研討會。
7. 人才延攬及培育成果 • 講座教授聘請:中心於2006年8月聘請王惠鈞院士、賀端華院士、吳成文院長與陶國樑博士,2007年8月聘請林榮耀院士,共五位國際知名學者為本校講座教授。 • 專案教師:經三級三審之甄選後,95年8月1 日起聘秦可欣、陳玉婷、張健忠、賴秉杉、裴靜偉、曾賢德、范瑞珍、鄭綺萍和Dr. Surojit Chattopadhyay;96年2月1日起聘董國忠專案助理教授等10位專案助理教授,分屬工業生技與仿生奈米科技二大領域,執行研究與教學工作。 • 博士後研究員:於95年6月至8月間陸續聘請何超然、林以樂、Raja勞駕、張瑞仁、陳志誠與李陸玲;96年6月新聘沈佛亭等7位博士後研究員,分屬農業生技、工業生技與仿生奈米科技等三大領域,協助本計劃研究工作之執行。
生物燃料—下一世代的再生能源 王惠鈞 副院長 • 學術論文之倫理及撰寫 林榮耀 院士 講座教授開設課程例舉 • 科技英文寫作 陶國樑 博士
8. 國際學術地位提升 • 與世界農業頂尖學校雙邊合作:積極進行與生物科技研究領先之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UC Davis)建立實質合作關係,並簽訂雙邊合作合約,對共同感興趣及以具有之重點研究領域,如農業科技、動植物學、食品生技、生質能源生技等投注研究經費,共同執行以完成目標,並將所得成果發表於國際頂尖期刊,預期能以該校為目標,使本校晉身為國際一流大學,立即達到研究水準提升之成果。 • 成立國際學會提升學校學術領導地位:積極舉辦國際級研討會,主辦多次「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Biocatalysis and Bioenergy生物催化暨生物能源國際研討會」,同時成立總部設於本校之國際生物催化暨生質能源學會(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Biocatalysis and Biotechnology),並積極推動SCI期刊之發行,達到加強本校學術研究領導之形象與氣勢,並奠定本校於世界生物催化領域之領導地位。 • 國際農業人才培育:成立國際農業研究所,擴大招收南亞、東南亞及中南美洲外籍生。另已於2006年10月25-29日,假農環大樓十樓國際會議廳舉辦「2006年亞洲農學院院長AAACU雙年會」,有國內外數十位院長及學者與會,本校黃振文院長並榮任第17任會長,確立本校國際農業領導地位。另外亦已陸續舉辦了多次國際交流互訪的活動。
未來發展方向 • 強化基礎建設達到農學世界領先地位 • 強化生技重點領域獲重大突破性成果 • 推動學術國際化全面提升水準 • 延攬培育優秀人才厚植實力
敬請指教 登上頂尖,邁向一流
1. 強化基礎建設達到農學世界領先地位 • 完成「頂尖生物科技大樓」及「國際農業研究中心大樓」之興建,及內部核心實驗室與所規劃核心設施之購置,進而促進本計畫重點農學生技領域研究水準之提升,發揮其實質功能,使成為我國國際農業的智庫,並達到亞洲一流及進入世界百大之目標。此外預期設置熱帶、亞熱帶及國際農業生物科技學程,使成為國際農業學術合作及人才培育的中心,並成為科技援外的指揮所,奠定本校農業科技世界領先之地位。
2. 強化生技重點領域獲重大突破性成果 • 完成執行計畫中規劃之多項生技強項重點領域,投注經費、整合人力與物力,進一步獲得重大學術突破性成果,主要研究主題如下:轉基因複製動物之研發與應用、細胞癌化機制探討、文心蘭的功能性基因體研究、新式高效分解性微生物在環保生技之研究、保健素材和產品功效機制之研究、新生物催化技術與生物能源開發之研究、仿生分子細胞內傳遞之研究、及奈米生物材料之研發與應用等,以獲多項突破性研究成果,發表於國際頂尖期刊,全面提升研究水準。 • 完成與國內多所學校及研究機構之不同重點領域合作計畫,共同發表成果,並共同完成如生物能源開發利用中心及花卉研發中心之建立。 • 完成中部科學園區生物科技及醫藥產業之推動,並擴大產學合作聯盟之功能,達到產學合作及帶動生技產業水準提升之目的。
3. 推動學術國際化全面提升水準 • 與世界農業與生物科技研究領先之大學如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UC Davis)建立實質合作關係,並簽訂雙邊合作合約,對共同感興趣及以具有之重點研究領域,如農業科技、動植物學、食品生技、生質能源生技等投注研究經費,共同執行以完成目標,並將所得成果發表於國際頂尖期刊,預期能以該校為目標,使本校晉身為國際一流大學,立即達到研究水準提升之成果。 • 以本校為會址,完成「國際生物催化與生物技術學會」之成立,進一步達成出版學會相關之SCI國際學術期刊之目的,並主辦多次生物科技相關之大型國際研討會,達到加強本校學術研究領導之形象與氣勢,並奠定本校於世界生物催化領域之領導地位。
4. 延攬培育優秀人才厚植實力 • 積極延攬國內外生物科技領域傑出之專家學者及優秀新進人員,積極參與計畫中規劃之多項生技重點領域團隊,參與校內之教學研究,達到強化重點領域研究水準及及人才培育之目的。 • 推動整合生命科學院及獸醫學院為一系多所架構,達到系所人才充分交流應用及增加研究能量之目的。進一步推動校內生物科技指標型獨立研究所如生物科技所、生物醫學所成立大學部,配合設立及推動完善之生物科技相關學程,包含中草藥、動物、植物、環境、生物資訊、幹細胞與組織工程、仿生奈米科技、醫藥生技相關學程等,預期將可達到培養更多生技相關領域之大學部及研究所學生之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