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9

企業化的藝術或藝術化的企業

企業化的藝術或藝術化的企業. 林明弘. 簡歷年表. 1964/11/06 生於東京,現居上海與台北 1990 歐帝斯藝術中心帕森設計學院 - 美國加州洛杉磯藝術學士 1993 藝術中心設計學院 - 美國加州巴沙狄那美藝術碩士. 林獻堂的曾孫.

Download Presentation

企業化的藝術或藝術化的企業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企業化的藝術或藝術化的企業 林明弘

  2. 簡歷年表 1964/11/06 生於東京,現居上海與台北1990 歐帝斯藝術中心帕森設計學院-美國加州洛杉磯藝術學士1993 藝術中心設計學院-美國加州巴沙狄那美藝術碩士

  3. 林獻堂的曾孫 他是台中霧峰林家後代。林家和台灣政經發展臍帶相連。近100年來,最知名人物是林獻堂,林獻堂在日據時代支持成立「台灣文化協會」,向日本爭取民族平等待遇,被稱為是「台灣民族運動先驅者」。林明弘就是林獻堂的曾孫,他父親林博正(明台產險董事長)則是林獻堂的長孫。他在東京出生、祖母是日本人。小學住台北,高中和大學在美國,如今旅居巴黎,他的血緣和成長過程,是跨文化的。

  4. 第一次遇到花布 • 林明弘第一次遇到花布,是他的法籍妻子用台灣花布做的抱枕。 • 1996年,他參加伊通公園主題為「室內」的展覽時,他畫了一幅畫,畫裡,有家裡的兩塊花布抱枕,是他太太用台灣花布做成的。可以說最早發現台灣花布之美的人,就是林明弘喜歡研究中國文化的法國籍太太。

  5. 集體記憶 他發現花布抱枕引起觀眾的熱烈討論:「我家也有那塊布!」「那是阿嬤時代的布!」原來,花布這種快被淘汰的東西,蘊涵過去的文化和美學價值,是台灣人的「集體記憶」。

  6. 「離開理想的烏托邦,回台灣才真正參與藝術活動,面對現實」「離開理想的烏托邦,回台灣才真正參與藝術活動,面對現實」 1993年,林明弘回到台灣,有三年的時間,在台北「伊通公園」(當代藝術展覽空間)畫廊參加展出,也在畫廊酒吧兼差打工,雖然是美國藝術碩士,但他說「人家叫我刷牆壁我就刷牆壁,叫我煮咖啡,我就煮咖啡。

  7. 一炮而紅 • 1998年,林明弘在帝門藝術中心展出「共生37日」,展場上放一大塊架高的榻榻米,上面散落著幾個花布抱枕,展覽結束後,日本福岡美術館收藏了這件作品。這是林明弘的作品第一次被國外美術館收藏。 • 2000年,林明弘參加台北市立美術館雙年展時,俗麗的花布更吸引國外美術館的注意,他被芬蘭的赫爾辛基、土耳其的伊斯坦堡展覽。林明弘和他的花布一炮而紅,從此,他開始過著跨歐、美、亞洲展覽的生活。

  8. 傳統與現代的對話 • 華人世界的當代藝術近年受到國際矚目,除了因為經濟熱帶起的蓬勃市場,文化主義的抬頭、以及世人對於傳統與現代之間的關注,這些原因造就了林明弘這個近期崛起的華人藝術家。我們所熟知的阿嬤花布,是林明弘與觀眾互動的工具,其中的內涵包括了傳統與現代的對話,更提醒了海島台灣所需要的國際觀。

  9. 「藝術家就要住在生活裡,我不是做仙,不是在山上打坐。」「藝術家就要住在生活裡,我不是做仙,不是在山上打坐。」

  10. Chanel合作的「流動藝術展」

  11. 2008年.LV於台灣民主紀念館的開幕活動

  12. 2006年,國際知名精品品牌路易威登(Louis Vuitton, LV)在台灣的旗艦店重新開幕,邀請林明弘擔任整個活動的藝術總監。林明弘在提到這次經驗時,也不禁嘆服LV所擁有資源之龐大。他記得當時開個工作會議,印刷部分來自香港,燈光設計來自澳洲,投影機設計來自馬來西亞,設計師來自巴黎……,一個如同聯合國一樣的會議中,提供各種方式、材料的可能性,藝術家提出設計上的想法,兩天以後模型就出來了。這種工作的方式與資源的規模,不僅是單打獨鬥的藝術創作者無法想像。

  13. 企業化的藝術vs.藝術化的企業林明弘的藝術實踐企業化的藝術vs.藝術化的企業林明弘的藝術實踐 • 林明弘提到,究竟是香奈兒在幫助藝術家還是藝術家在幫助香奈兒?他認為香奈兒花費鉅資舉辦藝術活動,當然是相信這樣的行動對其品牌形象以至市場銷售有所助益,就其所邀請藝術家的名單來看,除了歐美之外,為什麼會有來自大陸、韓國、日本、台灣的藝術家?這顯然與其國際市場分佈有關,就像LV為什麼會和日本藝術家村上隆(Takashi Murakami)合作?因為在LV的市場銷售上,日本佔據了極高的比例,這其實是很可以理解的邏輯。

  14. 藝術與企業合作之間的關係 企業品牌與藝術合作的趨勢於近幾年越漸成熟,企業透過藝術活動參與,甚或贊助支持藝文活動藉以傳達品牌核心價值,為品牌創造更貼近消費者的生活美學,同時透過與藝術的結合,賦予產品文化的氛圍,讓消費者進一步主動追尋藝享的生活體驗。

  15. 藝術補助的意義 文化,跟其他公眾服務領域一樣,都造遇到經費短缺問題。其實一般的票房收入,並不足以全然作為這些經費的來源,因為許多文化活動都是勞力密集的工作,其生產力相對有限制。在早期的研究裡面,認為運動領域的財政是高度仰賴贊助的,而藝術領域也是,尤其在辦理活動時候的經費,有時候遠高於它們一般時候的預算。

  16. 需要補助的原因: (1)  強調藝術對企業的重要性 (2)  與企業合作可以增加知識交流的重要性 (3)  增加藝術的收益 (4)  在一般預算外,找到更多的資源 (5)  減少缺點 (6)  推廣藝術

  17. 贊助的理由 (一)對贊助者而言  就以國家級的企業而言,相當強調透過贊助可給予在形象上多少的美化。而在地區型企業而言,也是如何增進它們在地區內的形象。意味,形象美化對贊助企業而言非常重要。對跨國型的企業而言也是。 (二)對藝術團體與藝術創作者而言  藝術團體認為她們受到贊助第一個原因就是:可降低財務壓力,並且維持現在活動的能量,繼而開創新活動的可能。在一個收支平衡的經濟下,藝術團體都相望能夠開發新活動與各式計畫並擴大觀眾群。

  18. 結論與分享 • 藝術與企業合作其優點: 1.易於接近和參與 2.多樣性 3.經濟成長 4.鼓勵年輕創作者 5.龐大的收益 6.觀光 7.鄉村發展 8.都市活化

  19. 參考資料 • 商業周刊第 910 期 作者:李采洪 • 藝企網 2008年 第18期 藝術如何無所不在?——從林明弘與植村秀到其他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