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0 likes | 356 Views
企業化的藝術或藝術化的企業. 林明弘. 簡歷年表. 1964/11/06 生於東京,現居上海與台北 1990 歐帝斯藝術中心帕森設計學院 - 美國加州洛杉磯藝術學士 1993 藝術中心設計學院 - 美國加州巴沙狄那美藝術碩士. 林獻堂的曾孫.
E N D
企業化的藝術或藝術化的企業 林明弘
簡歷年表 1964/11/06 生於東京,現居上海與台北1990 歐帝斯藝術中心帕森設計學院-美國加州洛杉磯藝術學士1993 藝術中心設計學院-美國加州巴沙狄那美藝術碩士
林獻堂的曾孫 他是台中霧峰林家後代。林家和台灣政經發展臍帶相連。近100年來,最知名人物是林獻堂,林獻堂在日據時代支持成立「台灣文化協會」,向日本爭取民族平等待遇,被稱為是「台灣民族運動先驅者」。林明弘就是林獻堂的曾孫,他父親林博正(明台產險董事長)則是林獻堂的長孫。他在東京出生、祖母是日本人。小學住台北,高中和大學在美國,如今旅居巴黎,他的血緣和成長過程,是跨文化的。
第一次遇到花布 • 林明弘第一次遇到花布,是他的法籍妻子用台灣花布做的抱枕。 • 1996年,他參加伊通公園主題為「室內」的展覽時,他畫了一幅畫,畫裡,有家裡的兩塊花布抱枕,是他太太用台灣花布做成的。可以說最早發現台灣花布之美的人,就是林明弘喜歡研究中國文化的法國籍太太。
集體記憶 他發現花布抱枕引起觀眾的熱烈討論:「我家也有那塊布!」「那是阿嬤時代的布!」原來,花布這種快被淘汰的東西,蘊涵過去的文化和美學價值,是台灣人的「集體記憶」。
「離開理想的烏托邦,回台灣才真正參與藝術活動,面對現實」「離開理想的烏托邦,回台灣才真正參與藝術活動,面對現實」 1993年,林明弘回到台灣,有三年的時間,在台北「伊通公園」(當代藝術展覽空間)畫廊參加展出,也在畫廊酒吧兼差打工,雖然是美國藝術碩士,但他說「人家叫我刷牆壁我就刷牆壁,叫我煮咖啡,我就煮咖啡。
一炮而紅 • 1998年,林明弘在帝門藝術中心展出「共生37日」,展場上放一大塊架高的榻榻米,上面散落著幾個花布抱枕,展覽結束後,日本福岡美術館收藏了這件作品。這是林明弘的作品第一次被國外美術館收藏。 • 2000年,林明弘參加台北市立美術館雙年展時,俗麗的花布更吸引國外美術館的注意,他被芬蘭的赫爾辛基、土耳其的伊斯坦堡展覽。林明弘和他的花布一炮而紅,從此,他開始過著跨歐、美、亞洲展覽的生活。
傳統與現代的對話 • 華人世界的當代藝術近年受到國際矚目,除了因為經濟熱帶起的蓬勃市場,文化主義的抬頭、以及世人對於傳統與現代之間的關注,這些原因造就了林明弘這個近期崛起的華人藝術家。我們所熟知的阿嬤花布,是林明弘與觀眾互動的工具,其中的內涵包括了傳統與現代的對話,更提醒了海島台灣所需要的國際觀。
「藝術家就要住在生活裡,我不是做仙,不是在山上打坐。」「藝術家就要住在生活裡,我不是做仙,不是在山上打坐。」
2006年,國際知名精品品牌路易威登(Louis Vuitton, LV)在台灣的旗艦店重新開幕,邀請林明弘擔任整個活動的藝術總監。林明弘在提到這次經驗時,也不禁嘆服LV所擁有資源之龐大。他記得當時開個工作會議,印刷部分來自香港,燈光設計來自澳洲,投影機設計來自馬來西亞,設計師來自巴黎……,一個如同聯合國一樣的會議中,提供各種方式、材料的可能性,藝術家提出設計上的想法,兩天以後模型就出來了。這種工作的方式與資源的規模,不僅是單打獨鬥的藝術創作者無法想像。
企業化的藝術vs.藝術化的企業林明弘的藝術實踐企業化的藝術vs.藝術化的企業林明弘的藝術實踐 • 林明弘提到,究竟是香奈兒在幫助藝術家還是藝術家在幫助香奈兒?他認為香奈兒花費鉅資舉辦藝術活動,當然是相信這樣的行動對其品牌形象以至市場銷售有所助益,就其所邀請藝術家的名單來看,除了歐美之外,為什麼會有來自大陸、韓國、日本、台灣的藝術家?這顯然與其國際市場分佈有關,就像LV為什麼會和日本藝術家村上隆(Takashi Murakami)合作?因為在LV的市場銷售上,日本佔據了極高的比例,這其實是很可以理解的邏輯。
藝術與企業合作之間的關係 企業品牌與藝術合作的趨勢於近幾年越漸成熟,企業透過藝術活動參與,甚或贊助支持藝文活動藉以傳達品牌核心價值,為品牌創造更貼近消費者的生活美學,同時透過與藝術的結合,賦予產品文化的氛圍,讓消費者進一步主動追尋藝享的生活體驗。
藝術補助的意義 文化,跟其他公眾服務領域一樣,都造遇到經費短缺問題。其實一般的票房收入,並不足以全然作為這些經費的來源,因為許多文化活動都是勞力密集的工作,其生產力相對有限制。在早期的研究裡面,認為運動領域的財政是高度仰賴贊助的,而藝術領域也是,尤其在辦理活動時候的經費,有時候遠高於它們一般時候的預算。
需要補助的原因: (1) 強調藝術對企業的重要性 (2) 與企業合作可以增加知識交流的重要性 (3) 增加藝術的收益 (4) 在一般預算外,找到更多的資源 (5) 減少缺點 (6) 推廣藝術
贊助的理由 (一)對贊助者而言 就以國家級的企業而言,相當強調透過贊助可給予在形象上多少的美化。而在地區型企業而言,也是如何增進它們在地區內的形象。意味,形象美化對贊助企業而言非常重要。對跨國型的企業而言也是。 (二)對藝術團體與藝術創作者而言 藝術團體認為她們受到贊助第一個原因就是:可降低財務壓力,並且維持現在活動的能量,繼而開創新活動的可能。在一個收支平衡的經濟下,藝術團體都相望能夠開發新活動與各式計畫並擴大觀眾群。
結論與分享 • 藝術與企業合作其優點: 1.易於接近和參與 2.多樣性 3.經濟成長 4.鼓勵年輕創作者 5.龐大的收益 6.觀光 7.鄉村發展 8.都市活化
參考資料 • 商業周刊第 910 期 作者:李采洪 • 藝企網 2008年 第18期 藝術如何無所不在?——從林明弘與植村秀到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