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8

第三节 胃肿瘤

第三节 胃肿瘤. 胃癌 胃肉瘤 胃的良性肿瘤. 胃 癌 (Gastric Cancer). 怀化电大 唐荣勇. 流行病学特征. GC 是我国 最常见 的恶性肿瘤 据 1996 年资料, GC 的死亡率为 25.21/10 万 人口,占同期各种恶性肿瘤死亡总人 数的 23.26% 全国 50% 的病例集中分布在江苏、山东、 河南、浙江、四川、河北、安徽七个省 区. 发病年龄 40—60 岁多见 但 40 岁以下占 15--20%

felice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三节 胃肿瘤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三节 胃肿瘤 • 胃癌 • 胃肉瘤 • 胃的良性肿瘤

  2. 胃 癌(Gastric Cancer) • 怀化电大 • 唐荣勇

  3. 流行病学特征 • GC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 据1996年资料,GC的死亡率为25.21/10 万人口,占同期各种恶性肿瘤死亡总人 数的23.26% • 全国50%的病例集中分布在江苏、山东、 河南、浙江、四川、河北、安徽七个省 区

  4. 发病年龄 40—60岁多见 但40岁以下占15--20% • 性别 男 :女大约为3 :1 • 近年胃癌发病率有下降趋势 • 上端胃癌和青年人胃癌却呈上升 趋势

  5. 一. 病 因 尚未明确,但与多种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有关 • 胃的良性慢性疾病 • 胃黏膜上皮异型增生 • 胃幽门螺杆菌 • 环境 饮食因素 • 其他

  6. 病 因 (一)胃的良性慢性疾病 常称为癌前病变 (pre-malignant lesion) 1 溃疡可恶变,恶变率不高 部分诊断为溃 疡的其实是癌性溃疡 2 息肉 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一般不恶变, 腺瘤性息肉恶变率为10%,D>2cm 3 萎缩性胃炎 常有肠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 可发生癌变 4 胃切除术后的残胃 术后5—20年有残胃癌发生 可能(20---25年发生多见) 术式以胃 空肠吻合后多见。

  7. 病 因 (二)胃黏膜上皮异型增生 异型增生 轻度 中度 重度 重度异型增生者75—80% 的病人有可能发展成为胃癌 、

  8. (三)胃幽门螺杆菌 (1) 尿素酶 氨含量升高 促进细菌生长 (2) 清除氧自由基能力下降 (3) 毒性产物可能具有直接的致癌和促 癌作用 (4) 感染引起的白细胞、巨噬细胞合成大量 一氧化氮及氧自由基引起NDA损失、 基因突变而致癌 (5) 癌基因产物致癌 (6) 诱导细胞凋亡,并刺激上皮细胞增殖与 畸变

  9. (四) 环境 饮食因素 烟熏、盐腌食品在胃内转化为硝酸 盐真菌污染食品等 (五) 其他 如种族、遗传、血型、职业等可能 与胃癌有一定关系

  10. 二. 病 理

  11. 病理 (一) 大体类型 1、 早期胃癌 2、 进展期胃癌 (二) 组织类型 (三) 肿瘤部位 (四) 胃癌的浸润和转移 (五) 胃癌的分期

  12. 1、 早期胃癌 凡病变仅侵及黏膜或黏膜下层,不论病 灶大小,有无淋巴结转移 早期胃癌 小胃癌——癌灶直径0.6—1.0cm 微小胃癌—癌灶直径小于0.5cm

  13. 早期胃癌分为三型 Ⅰ型: 隆起型 癌灶突出>5mm Ⅱ型: 浅表型 癌灶微隆与凹陷<5mm 有三个亚型 Ⅱa Ⅱb Ⅱc Ⅲ型: 凹陷型 深度>5mm 此外还有混合型

  14. 2. 进展期胃癌 国内习惯 (1)块状型 (2)溃疡型 (3)弥漫型

  15. Borrmann分型法 BorrmannⅠ型:(结节型) BorrmannⅡ型:(溃疡限局型) BorrmannⅢ型:(溃疡浸润型) BorrmannⅣ型: (弥漫浸润型)

  16. (二) 组织学类型 胃癌大多数为腺癌 WHO胃癌分类: (1)乳头状腺癌 (2)管状腺癌 (3)低分化腺癌 (4)粘液腺癌 (5)印戒细胞癌 (6)未分化癌 (7)特殊型癌(腺鳞癌 类癌、磷状细胞 癌、小细胞癌)

  17. (三)肿瘤部位 • 可发生在胃的任何部位 • 以胃窦最为常见(占50%) • 其次是贲门部, • 胃体较少见

  18. (四)浸润与转移 胃癌的转移途径: (1)直接蔓延 (2)淋巴转移 (3)血行转移 (4)腹腔种植

  19. 1、 直接浸润 ① 最初局限于黏膜层,逐渐向纵浸润发展,穿破浆膜后,直接侵犯相邻组织脏器 ② 胃癌一旦突破黏膜肌层,侵入黏膜下层后,可沿淋巴网和组织间隙蔓延,扩散距离可达6cm,向十二指肠浸润多不超过幽门下3cm

  20. 2、 淋巴转移 胃癌的主要转移途径 • 早期胃癌(EGC)的淋巴转移率可达4-5.7% 一般报道胃癌手术时发现淋巴转移率达60%左右 • 癌肿浸润淋巴管 形成癌栓,随淋巴液转移到局部淋巴结,一般先到幽门上、幽门下、胃小弯、胃大弯、胰脾淋巴结等,最后汇集到腹腔淋巴结。

  21. 胃癌的淋巴结转移是以淋巴引流方向、动脉分支次序为分站的原则,并在此基础上又根据原发肿瘤的不同部位,从胃壁开始由近及远,将胃的区域淋巴结分为胃癌的淋巴结转移是以淋巴引流方向、动脉分支次序为分站的原则,并在此基础上又根据原发肿瘤的不同部位,从胃壁开始由近及远,将胃的区域淋巴结分为 3站16组

  22. 胃癌由原发部位,经淋巴管网 向紧贴胃壁的局部第一站淋巴结转移,进一步可伴随支配胃的血管,沿血管周围淋巴结向心性转移,为第二站淋巴结,再向更远的第三站淋巴结转移。但也有跳跃性转移的

  23. 3、 血行转移 • 癌组织浸润破坏局部血管,癌细胞 进入血流向远处转移。 • 以肝、肺最多见, • 其次为胰、肾上腺和骨等

  24. 4、 腹膜转移 • 癌细胞穿破浆膜后种植于腹膜和其他脏 器的浆膜面 • 可形成血性腹水 • 直肠前窝(Douglas fovea)可触及转移性肿块 • 癌细胞种植或血行转移至卵巢称为Krukenberg瘤。

  25. (五)胃癌的分期

  26. 1987年UICC公布PTNM分期 T 强调胃癌浸润深度 T1浸润到黏膜或黏膜下层 T2浸润到肌层或浆膜下层 T3肿瘤穿透浆膜层 T4 肿瘤侵及邻近结构或腔内扩散 至食管、十二指肠

  27. N 强调转移淋巴结至原发癌边缘的距离 N0 无淋巴结转移 N1距原发灶边缘3cm以内的淋巴 结转移 N2距原发灶边缘3cm以外的淋巴 结转移

  28. M 表示远处转移 ( No12、13、14、 16淋巴结转移作为M1 ) M0无远处转移 M1有远处转移

  29. 根据以上定义,胃癌的PTNM分期分为Ⅰ-Ⅳ期

  30. TNM Ia T+N =1 TNM Ib T+N =2 TNM II T+N =3 TNM IIIa T+N =4 TNM IIIb T+N =5 TNM IV T+N =6 OR M1TxNx

  31. 三 临床表现

  32. 早期无明显症状,非特异性上消化道症 状,似慢性胃炎或消化性溃疡的表现 • 病情发展上腹疼痛,食欲不振,消瘦, 呕吐,进食梗阻感,或上消化道大出血 • 晚期腹部肿块,转移引起的表现:肝肿大、 腹水、脐周肿块、左锁骨上淋巴结 (Virchow LN)肿大,严重贫血 消瘦、 恶液质 • 体征早期无特殊,晚期出现上腹肿块等原 病灶的体征和转移的体征

  33. 四、诊 断 早期诊断较困难 住院病人中属Ⅰ-Ⅱ期仅占15%左右 晚期诊断虽不难,但疗效很差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提高 胃癌疗效的关键。

  34. 对40岁以上病人出现上腹不适、隐痛、消瘦、食欲不振等消化道症状或伴有黑便等表现时,应进一步作相应检查 对有胃癌癌前期病变者要定期系统随诊检查。 生存率 3年 5年 10年 早期胃癌 97.8% 90.9% 61.9% 癌肿侵犯浆膜层 23.4% 8.0% 2.4%

  35. (一)X线钡餐检查 钡餐双重对比造影检查 能作出定性和定量诊断 胃癌早期诊断的主要诊断手段之一 其确诊率可达86.2%。

  36. (二)纤维胃镜检查 • 诊断早期胃癌的有效方法 • 与细胞学和病理检查结合 可大大提高诊断阳性率 • 刚果红及美兰活体染色技 术有助于提高微小胃癌和 小胃癌的诊断率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