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0 likes | 626 Views
中级会计资格考试. 深化和活化课程内容 传授和体验审题技巧. 2011 年财务管理冲刺复习 黄大方 QQ : 524881318. 总结和延伸试题方向 增加和提升成功砝码. 中级会计资格考试. 深化和活化课程内容 传授和体验审题技巧. 考试技巧 ----- 动手解题,固化知识 大部分考生由于只看书复习,动手解题练习少,运用公式不 熟练或计算能力差,是失分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考生在 牢固、熟练掌握教材内容的同时,要善于整理与归纳、分清 题型加强练习. 总结和延伸试题方向 增加和提升成功砝码.
E N D
中级会计资格考试 深化和活化课程内容 传授和体验审题技巧 2011年财务管理冲刺复习 黄大方 QQ:524881318 总结和延伸试题方向 增加和提升成功砝码
中级会计资格考试 深化和活化课程内容 传授和体验审题技巧 考试技巧-----动手解题,固化知识 大部分考生由于只看书复习,动手解题练习少,运用公式不 熟练或计算能力差,是失分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考生在 牢固、熟练掌握教材内容的同时,要善于整理与归纳、分清 题型加强练习 总结和延伸试题方向 增加和提升成功砝码
第六章 收益与分配管理 第六章 收益与分配管理 最近三年本章考试题型、分值分布
冲刺题6-1: 1、某公司有关资料如下: (1)公司生产销售甲产品,该产品适用的消费税税率20%。 (2)2010年各季度的销售资料如下:
冲刺题6-1: (3)预计2011年该产品的单位直接材料费用40元,单位直接人工费用30元,变动制造费用总额80000元,固定制造费用40000元,变动期间费用总额500 000元,固定期间费用300000元。计划成本利润率为20%。
冲刺题6-1: 1、预计2011年第1季度销售量占全年销售量的25%。采用加权平均法预测2011年销售量? (1)预计第1季度销售量=800×0.1+1 200×0.2+800×0.3+1 100×0.4=1 000(件)(2)2011年全年销售量=1 000/25%=4 000(件)
冲刺题6-1: 变固80000/4000 单位产品 制造成本 单位产品 直接材料 单位产品 直接人工 单位产品 制造费用 40 100 = + 30 + 2、计算单位制造成本、单位变动成本、单位完全成本各为多少? 变固40000/4000 单位产品变动成本=40+30+10=80 单位产品完全成本=100+ 800000/4000=300
冲刺题6-1: 销售价格=300×(1+20%)/(1-20%)=450(元) 3、采用完全成本加成定价法确定2010年的销售价格;
冲刺题6-1: 1000×450×50%+1100×450×30%+800×450×20% =445500(元) 3、计算2010年第一季度销售现金流入。
固定制造费用成本差异的分析方法 实际产量下 实际固定制造费用 实际产量下 标准固定制造费用 固定制造费用 成本差异 = - 固定制造费用成本差异是指实际发生的固定制造费用与实际产量下标准固定制造费用的差异。 实际产量 × 实际工时 × 实际分配率 实际产量 × 标准工时 × 标准分配率
固定制造费用成本差异种类 耗费差异指实际金额与预算金额之间的差异;(不考 虑业务量的变动) 产量差异即生产能力利用差异,指预算金额与标准成本之间的 差异;(——反映未能充分利用现有生产能量而造成的损失) 效率差异指实际工时脱离标准工时而形成的效率差异 两差异 分析法 将总差异分为耗费差异和能量差异两部分 固定制造费用成本差异的分析有其特殊性,分为两差异分析法和三差异分析法。 将两差异分析法下的能量差异进一步分解为产量差异和 效率差异,即将固定制造费用成本差异分解为耗费差异 、产量差异和效率差异三个部分。 三差异 分析法
计算固定制造费用成本差异的相关指标 产量 单位工时 费用分配率 计算固定制造费用成本差异时,主要使用产量、单位工时、固定制造费用分配率这三组指标: 实际 产量 预算 产量 单位 实际工时 单位 标准工时 实际 分配率 标准 分配率
计算固定制造费用成本差异的相关指标 实际产量下的实际工时 “产量×单位工时”换算指标 实际产量下的标准工时 预算产量下的标准工时
计算固定制造费用成本差异的相关指标 由“产量×单位工时”换算出下列指标: 实际产量下的实际工时 实际产量 单位实际工时 = × 实际工时
计算固定制造费用成本差异的相关指标 由“产量×单位工时”换算出下列指标: 实际产量下的标准工时 = 实际产量 单位标准工时 ×
计算固定制造费用成本差异的相关指标 由“产量×单位工时”换算出下列指标: 预算产量下的标准工时 = 预算产量 × 单位标准工时
计算固定制造费用成本差异的相关指标 由“XX产量下的工时×费用分配率”换算出下列指标: 实际产量下 的实际工时 实际 分配率 实际工时下的实际费用 = × 实际费用 实际工时
计算固定制造费用成本差异的相关指标 由“XX产量下的工时×费用分配率”换算出下列指标: 实际产量下 的标准工时 标准 分配率 实际产量下的标准费用 = ×
计算固定制造费用成本差异的相关指标 由“XX产量下的工时×费用分配率”换算出下列指标: 预算产量下 的标准工时 标准 分配率 预算产量下的标准费用 = ×
实际产量下实际工时-------实际工时 预算产量下的标准工时 实际产量下的标准工时 固定制造费用成本差异之两差异分析法 总 差异 实际产量×单位实际工时×实际分配率 实际产量×单位标准工时/×标准分配率 - 总差异分为耗费差异和能量差异两部分 耗费 差异 实际产量×单位实际工时×实际分配率 预算产量×单位标准工时/×标准分配率 - 能量 差异 预算产量×单位标准工时/×标准分配率 实际产量×单位标准工时/×标准分配率 - 提公因式:(预算产量下标准工时-实际产量下标准工时)×标准分配率
固定制造费用成本差异之三差异分析法 耗费 差异 实际产量×单位实际工时×实际分配率 预算产量×单位标准工时×标准分配率 耗费差异 - 无公因式 将两差异中的能量差异进一步分解为产量差异和效率差异(成本差异分为耗费差异、产量差异和效率差异)。 总差异 产量 差异 产量差异 预算产量×单位标准工时×标准分配率 实际产量×单位实际工时×标准分配率 - 能量差异 (预算产量下标准工时-实际产量下标准工时)×标准分配率 效率 差异 效率差异 实际产量×单位实际工时×标准分配率 - 实际产量×单位标准工时/×标准分配率 (实际产量下实际工时-实际产量下标准工时)×标准分配率
固定制造费用成本差异的计算分析 (1)A产品实际产量8000件,用工10000小时,实际 发生固定制造费用190000元; (2)A产品预算产量10400件, A产品工时标准为1.5 时/件,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为12元/小时。 教材P204----例6-17 1、资料:
实际单位工时:10000元÷8000件=1.25元/件 实际工时分配率:190000元÷10000时=19元/时 预算产量下的工时:10400件×1.5时/件=15600时 预算产量下的标准费用:15600时×12元/时=187200元 固定制造费用成本差异的计算分析 2、有关数据整理如下:
3、二因素分析---计算总差异 直接 已知 实际 费用 实际产量 × 实际单位工时 × 实际分配率 = 总 差 异 190000 实际产量下的实际工时 46000 在做题时,首先,根据已知确定总差异: 144000 8000 1.5 12 实际产量 标准费用 实际产量 × 标准单位工时 × 标准分配率 = 计算 实际产量下的标准工时
3、二因素分析---计算耗费差异 直接 已知 实际 费用 实际产量 × 实际单位工时 × 实际分配率 = 耗 费 差 异 实际产量下的实际工时 190000 在做题时,其次,根据已知计算耗费差异: 2800 10400 1.5 12 187200 实际工时 标准费用 预算产量 × 标准单位工时 × 标准分配率 = 计算 预算产量下的标准工时
3、二因素分析---计算能量差异 能 量 差 异 在做题时,再次,根据已知计算能量差异: 43200 8000 144000 1.5 12 实际产量 标准费用 实际产量 × 标准单位工时 × 标准分配率 = 实际产量下的标准工时
二因素分析 成本 差异 - 耗费 差异 - 能量 差异 -
3、三因素分析 成本 差异 46000 8000 1.25 - 8000 1.5 12 19 190000 144000 耗费 差异 2800 - 10400 1.5 12 190000 187200 产量 差异 67000 实际产量×单位实际工时×标准分配率 - 8000 1.25 12 187200 120000 效率 差异 实际产量×单位实际工时×标准分配率 - -24000 120000 144000
三因素分析 成本 差异 - 耗费 差异 - 产量 差异 实际产量×单位实际工时×标准分配率 - 效率 差异 实际产量×单位实际工时×标准分配率 -
三因素分析----产量差异(生产能力利用差异)三因素分析----产量差异(生产能力利用差异) 产量 差异 - 实际产量×单位实际工时×标准分配率 产量差异(生产能力利用差异)反映未能充分利用现有生产能力而造成的损失。 移项 预算产量下的标准工时 - 实际产量下的实际工时 标准分配率 × 按实际产量和单位实际 工时完成的工时总数 按预算产量和单位标准工 时具有的工时能力总数 工时能量闲置:原因 一是产量未达预算;二是单位工时升降
三因素分析----效率差异 效率 差异 实际产量×单位实际工时×标准分配率 - 效率差异指实际工时脱离标准工时而形成的效率差异 移项 实际产量下的实际工时 - 实际产量下的标准工时 标准分配率 × 按实际产量和单位实际 工时完成的工时总数 按实际产量和单位标准 工时完成的工时数 效率差异的原因:单位工时升降
400×2×1.5=1200 -76 300 1424 500×2×1.5=1500 500×2×1.5=1500 练习 下面将能量差异分为产量差异和效率差异: 165 500×2×1.5=1500 890×1.5=1335 例1:某企业本月实际产量400件,发生固定制造成本1424元,实际工时为890工时;企业生产能量为500件;每件产品标准工时为2小时,标准分配率为1.5元/小时(即固定制造费用标准成本为3元)。 135 400×2×1.5=1200 890×1.5=1335 224 1424 400×2×1.5=1200
练习 关于固定制造费用差异,下列表达式不正确的是( )。 A.能量差异=(预算产量下标准工时-实际产量下标准工时)×标准分配率 B.产量差异=(预算产量下标准工时-实际产量下实际工时)×标准分配率 C.效率差异=(实际产量下实际工时-实际产量下标准工时)×标准分配率 D.标准分配率=固定制造费用预算总额÷实际产量标准总工时 答案:D
400×2×1.5=1200 -76 300 1424 500×2×1.5=1500 500×2×1.5=1500 练习 下面将能量差异分为产量差异和效率差异: 165 500×2×1.5=1500 890×1.5=1335 例1:某企业本月实际产量400件,发生固定制造成本1424元,实际工时为890工时;企业生产能量为500件;每件产品标准工时为2小时,标准分配率为1.5元/小时(即固定制造费用标准成本为3元)。 135 400×2×1.5=1200 890×1.5=1335 224 1424 400×2×1.5=1200
冲刺题6-6 某企业生产A产品和B产品, (1)有关成本资料如下:
作业成本法 (2)该厂当月发生制造费用总额50000元,与制造费用有关的作业有4个,有关资料如下 采用作业成本法计算A、B产品的单位成本
作业成本法 A产品分配的作业成本=200*5+100*30+40*20+200*6=13200 单位作业成本=13200/100=132 A产品的单位成本=50+40+132=222 B产品分配的作业成本=200*15+100*10+40*800+200*4=36800 单位作业成本=36800/200=184 B产品的单位成本=80+30+184=294 (1)质量检验成本动因分配率=4000/(5+10)=200 订单处理分配率=4000/(10+30)=100 机器运行分配率=40000/(200+800)=40 调整准备分配率=2000/(6+4)=200
股利分配 甲公司2006年有关资料如下:
股利分配 甲公司2006年的销售收入为8000万元,预计2007年的销售收入增长率为20%,销售净利率为15%,长期资产总额不变,变动资产和变动负债占销售收入的比例不变,公司采用的是低正常股利加额外股利政策,每股正常股利为5元,如果净利润超过1000万元,则用超过部分的60%发放额外股利。
股利分配 要求: (1) 预计2007年的每股股利; (2) 预测2007年需增加的营运资金; (3) 预测2007年需从外部追加的资金。
股利分配 (1)预计2007年的每股股利 2007年的净利润=8000×(1+20%)×15%=1440(万元) 2007年的额外股利=(1440-1000)×60%=264(万元)普通股股数=200/2=100(万股) 2007年的每股股利=5+264/100=7.64(元)
股利分配 (2)预测2007年需增加的营运资金 增加的流动资产=(200+2800+3000)×20%=1200(万元) 增加的流动负债=(500+1300)×20%=360(万元) 2007年需增加的营运资金=1200-360=840(万元)
股利分配 (3)预测2007年需从外部追加的资金 2007年发放的股利=100×7.64=764(万元) 2007年留存收益提供的资金=1440-764=676(万元) 需从外部追加的资金=840-676=164(万元)
会计资格考试财务管理复习 快乐中学习,学习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