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8

企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

企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 孟宪忠. 企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 应急预案编制. 一、应急预案编制程序 二、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 三、应急预案的评估 四、应急预案的备案 五、应急预案的实施与监督管理. 一、环境应急预案编制程序. 1 、成立预案编制小组 ( 1 )编制小组领导由企业主要负责人担任; ( 2 )明确预案编制任务、职责分工和工作计划; ( 3 )编制人员由企业分管负责人和各职能部门负 责人及各方面专业人员组成; ( 4 )企事业单位可以委托专业技术服务机构编制 环境应急预案.

fayola
Download Presentation

企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企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 孟宪忠

  2. 企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 一、应急预案编制程序 二、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 三、应急预案的评估 四、应急预案的备案 五、应急预案的实施与监督管理

  3. 一、环境应急预案编制程序 1、成立预案编制小组 (1)编制小组领导由企业主要负责人担任; (2)明确预案编制任务、职责分工和工作计划; (3)编制人员由企业分管负责人和各职能部门负 责人及各方面专业人员组成; (4)企事业单位可以委托专业技术服务机构编制 环境应急预案

  4. 2、收集资料 (1) 企事业单位基本情况; (2) 新、扩、改建项目环评、批复; (3)上年度排污申报登记材料;

  5. (4)上年度环境监督性监测报告; (5) 污染物防治设施台(套)数及运行 情况; (6)危险废物产生的种类、数量、储存、 利用、转移情况;

  6. (7)各种危险化学品年使用量、日常贮存量统计表;(7)各种危险化学品年使用量、日常贮存量统计表; (8)环境应急物资、物料贮备统计表 (9)环境应急防护设备一览表;

  7. (10)环境应急监测仪器设备一览表; (11)环境应急设施(应急事故缓冲池、消 防水收集池、初期雨水收集池、围堰等) 详细情况统计表;

  8. (12)尾矿库库容、贮存量情况一览表; (13)企业平面布置和危险目标分布图; (14)企事业单位周边环境保护目标 位置、距离示意图;

  9. (15)各产品生产工艺流程示意图; (16)雨水、污水管网流向分布图; (17)当地多年平均气象资料、 特殊气象资料; (18) 其他应急预案

  10. 3、基本情况调查 (1)污水、废气排放情况; (2)危险废物贮存、转移情况; (3)各危险化学品贮存情况; (4)生产工艺过程存在的环境风险情况;

  11. (5)环境应急设施布局、备用状态情况; (6)周边环境保护目标、敏感点情况; (7)尾矿库环境安全情况; (8)环境管理机构、人员、制度、职责建设情况 (9)其他情况;

  12. 4、环境保护目标的环境风险评价 (1)突发环境污染事件风险源辨识; (2)找出易发生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的设备和单元; (3)预测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可能产生的污染物种 类、数量、浓度; (4)预测非正常工况下,产生污染物的种类、数量、 浓度;

  13. (5)预测污染防治设施非正常条件下,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数量、浓度;(5)预测污染防治设施非正常条件下,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数量、浓度; (6)不可抗力的自然灾害可能导致的突发环境污染事件;

  14. (7)厂区內运输(运送)过程中可能泄露危险物质对环境保护目标的影响分析;(7)厂区內运输(运送)过程中可能泄露危险物质对环境保护目标的影响分析; (8)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可能造成跨界(省、 市、县)环境影响的分析;

  15. (9)尾矿库、贮灰库、渣场等发生垮坝、溢坝、渗漏造成的环境影响分析;(9)尾矿库、贮灰库、渣场等发生垮坝、溢坝、渗漏造成的环境影响分析; (10)根据污染物可能波及范围和保护目标距 离,预测不同保护目标可能出现的浓度值,并确定保护目标级别;

  16. 五、应急能力评估 对企业现有的事故预防措施、应急装备、应急队伍、应急能力进行评估,并提出整改要求。包括以下内容: (1)企业主体装置区和危险物质(包括罐区)围堰设置情况;

  17. (2)应急池、应急事故缓冲池、消防水收集池、初期雨水收集池、备用调节水池、排放口与外部水体间的紧急切断设施及清、污、雨水管网的布设等配置情况;(2)应急池、应急事故缓冲池、消防水收集池、初期雨水收集池、备用调节水池、排放口与外部水体间的紧急切断设施及清、污、雨水管网的布设等配置情况; (3)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和汽、液体泄露侦测报警系统设置情况;

  18. (4)环境监测仪器设备配备情况; (5)应急救援设施(备)包括医疗、个人防护、堵漏器材、工程车辆等供应情况; (6)应急救援物资特别是吸附、中和、解毒等物料的 供应情况;

  19. (7)应急通信系统、备用电源、照明等; (8)企业内部应急队伍建设情况、抢修、围挡、救护、医疗、消防、通风、供应、后勤等各专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技术水平; (9)各种保障制度的建设和完好运行;

  20. (10)企业外部资源及能力,包括: a.地方政府预案; b.当地环境应急指挥系统情况; c.当地环境应急监测能力;

  21. d.专家队伍; e.企业互助能力; f.当地政府协调应急救援力量及物资贮备; g.其他;

  22. 1、总则 (1)编制目的 为了落实-------; 建立健全应急救援体系; 提高预防、应急响应、处置能力; 避免和减少事件发生; 消除、降低污染危害和影响; 二、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

  23. (2)编制依据 法律、法规、规章、技术规范 (3)适用范围

  24. (4)应急预案体系 本企业其他停电、停水、火灾、爆炸、辐射、地震、气象灾害等应急预案 (5)工作原则 以人为本、预防为主、快速响应、防止扩散、损 失最小、持续改进

  25. 2、企业基本情况 (1)企业概况 (2)地理位置及气候情况 (3)生产经营规模与现状 (4)周边的交通状况

  26. (5)生产工艺、流程 (6)排污状况 污水、废气、危废产生量及达标、处置情况, 放射源安全使用管理情况 (7)周边环境敏感点

  27. 3、环境风险分析 (1)环境风险源识别 危险品形态、贮存方式、数量是否超过临界量; 各风险源(贮罐、危险品库、生产装置)事故风险性评估; 非正常工况、污染防治设施非正常运行情况下污染物超标放评估。

  28. (2)环境风险目标确定 按危险性程度确定1号、2号、3号……环境 风险目标 (3)潜在危险性评估、后果预测 (4)发生事故后可能波及的范围

  29. 4 、应急组织体系及职责 (1)应急救援体系 专家组 应急指挥中心 应急指挥部 应急决策执行救援系统 环境应急响应中心 技术保障组 消 防 组 警戒疏散组 生产控制组 抢修救援组 物资供应组 后勤保障组 环保处理组 医疗救护组

  30. (2)职责 5、 预防与预警 (1)预防工作 定期对风险源进行检查、评估; 建立健全职责、制度; 进行应急培训、演练;

  31. (2)风险源监控与预警 巡查、检查、发现风险源重大隐患及异常情况,及时反馈,由决策者发出预警 (3)预警及响应措施 进行临战状态、采取一系列响应措施、排除隐患 (4)预警解除

  32. 6、应急响应 (1)突发环境事件分级 突发环境事件分级标准按照突发事件严重性和紧急程度,可分为特别重大环境事件(Ⅰ级)、重大环境事件(Ⅱ级)、较大环境事件(Ⅲ级)、一般环境事件(Ⅳ级)四级。分级标准参照《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33. (2)企业环境应急响应分级 可能造成特别重大事件启动红色响应级别; 可能造成重大事件启动橙色响应级别; 可能造成较大和一般事件启动黄色响应级别; 不会对企业外部造成环境影响的,启动蓝色响应级别

  34. (3)应急响应程序 接警与上报; 启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启动红色、橙色和黄色响应级别时,必须按规定时间报告当地政府及环保部门;

  35. 7、应急处置 (1)处置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保证生命安全; 从源头上控制污染,避免或减少污染扩大; 防止和控制事故蔓延;

  36. (2)环境目标优先保护次序 以企业周边下风向、水源下游环境敏感点为环境目标进行保护 (3)现场处置措施 针对环境风险目标、可能发生的各类事件采取相应处置措施; 水污染、大气污染、危废污染;

  37. 8、应急监测 (1)应急监测组 现场勘查; 确定监测项目; 装备仪器、试剂;

  38. (2)应急监测要求 按监测规范采样、分析 (3)应急监测实施 (4)应急监测内容

  39. 9、应急终止 (1)应急响应终止条件 环境风险消除; 污染物排放已降至相关限值、标准;

  40. (2)应急终止程序 报告决策者; 由决策者下命令; 告知受影响范围内的公众;

  41. (3)应急终止后行动 现场处置; 回复应急状态; 处理结果报告; 后评估;

  42. 10、报告与信息发布 (1)内部报告 将事件及时向企业负责人报告

  43. (2)信息上报 启动红色、橙色、黄色响应级别的,必须在1小时内向当 地政府、环保部门报告; 报告分初报、续报、处理结果报告; (3)信息搜集与发布 由政府适时发布有关信息

  44. 11 、后期处置 (1)善后处置 对受损、受害者进行处置、补偿、赔偿; 对事件进行认定、评估; 提出事件对环境污染和危害进行修复的建议和方案; (2)保险 财产险、公众责任险、社会责任险理赔

  45. 12、应急保障 (1)人力资源保障 (2)财力保障 (3)物资保障 (4)医疗卫生保障 (5)治安维护保障

  46. (6)通信保障 (7)应急物资渠道保障 (8)科技支撑保障(专家库) (9)应急救援体系保障

  47. 13、监督与管理 (1)预案演练 (2)宣传培训 应急管理人员培训; 员工培训;

  48. (3)责任与奖惩 责任追究、奖励、惩罚 (4)预案修订 (5)预案备案

  49. 14、附则 (1)术语与定义 (2)发布实施 由企业法人发布实施

  50. 15、附件 附件1:企业位置及环境敏感点分布图 附件2:企业平面布置和危险目标分布图 附件3:企业污水堵截和处理排放系统图 附件4:企业内危化品运输路线图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