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8k likes | 1.68k Views
饲料学. 第六章 能量饲料. ENTER. 能量饲料( energy feed ): 干物质中粗纤维含量小于 18% 、同时粗蛋白质含量小于 20% 的饲料。 一般干物质消化能(猪) 10.46ML/kg 以上,高于 12.55MJ/kg 为之高能饲料。 主要包括: 谷实类、糠麸类、脱水块根、块茎及其加工副产品、动植物油脂、乳清粉。. ■. 内容概要. 第一节 谷实类饲料 第二节 糠麸类饲料 第三节 块根、块茎及其加工副产品 第四节 其他能量饲料. ■. 第一节 谷实类饲料. 禾谷类籽实的结构:. 小麦种子. 玉米种子. ■.
E N D
饲料学 第六章 能量饲料 ENTER
能量饲料(energy feed): • 干物质中粗纤维含量小于18%、同时粗蛋白质含量小于20%的饲料。 • 一般干物质消化能(猪)10.46ML/kg以上,高于12.55MJ/kg为之高能饲料。 主要包括: • 谷实类、糠麸类、脱水块根、块茎及其加工副产品、动植物油脂、乳清粉。 ■
内容概要 第一节 谷实类饲料 第二节 糠麸类饲料 第三节 块根、块茎及其加工副产品 第四节 其他能量饲料 ■
第一节 谷实类饲料 禾谷类籽实的结构: 小麦种子 玉米种子 ■
第一节 谷实类饲料 粗纤维、维生素、矿物质、少量蛋白 果皮 禾谷类籽实 粗纤维、维生素、矿物质、少量蛋白 种皮 种子 糊粉层 淀粉、部分单糖、二糖,蛋白质含量高 胚乳 粗蛋白质、维生素、少量NPN 胚乳 脂肪(达30%以上)、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特别是VE) 胚 ■
第一节 谷实类饲料 谷实类饲料的营养特点: • 富含无氮浸出物,一般都在70%以上。 • NFE主要是淀粉(玉米83%,高梁82%,大麦77%,小麦78%),消化率高。 淀粉粒: • 自然状态淀粉的螺旋形结构与淀粉中的少蛋白成H键结合和自身H键结合(如直键),形成粒状。 • 直链淀粉在内,支链淀粉在外,表面有少量蛋白质(醇溶蛋白)和磷酸。 ■
第一节 谷实类饲料 • 淀粉糊化: • 一定温度条件下,淀粉结构被破坏(氢键断裂),吸水膨胀成粘稠溶胶的现象。 ■
第一节 谷实类饲料 • 粗纤维含量少 • 多在5%以内,平均为2%~6% 。 • 仅带颖壳的大麦、燕麦、水稻和粟可达10%。 ■
第一节 谷实类饲料 • 粗蛋白含量低,品质差 • 粗蛋白含量一般不及10%,但也有一些谷实如大麦、小麦等达到甚至超过12%; • 谷实蛋白质的品质较差(醇溶蛋白和谷蛋白为主,清蛋白和球蛋白含量少),赖氨酸、蛋氨酸、色氨酸等含量较少。 • 生物学价值50%~70% ■
第一节 谷实类饲料 • 粗脂肪含量低 • 一般为1%~6%,平均2.5%,不饱和脂肪酸为主。 • 矿物质含量不平衡 • 钙少(一般低于0.1%),磷多(0.3%~0.5%) • 磷多以植酸盐形式存在,对单胃动物的有效性差,干扰其它矿物元素的利用。 • 维生素含量不平衡 • 维生素E、维生素B1较丰富,但维生素C、D、A贫乏。 ■
第一节 谷实类饲料 一、玉米 二、小麦 三、稻谷 四、高粱 五、谷实类饲料的加工与保存 ■
一、玉米 别称:玉蜀黍、苞谷、苞米等 英文名称: maize , corn 学名Zea Mays L. • 禾本科玉米属一年生草本植物。 • 有“饲料之王”的美称。 • 玉米原产于墨西哥或其邻近中美洲的其他地区,我国栽培历史500多年。 ■
一、玉米 (一)概况 • 我国玉米产量仅次于水稻和小麦,约占第三位。 • 用途: • 饲料:70%~75%;粮食:15%~20%;工业原料:10%~15% • 产量 • 产量最高的国家:美国、中国、加拿大和意大利等。 • 20世纪90年代末,中国玉米总产量约1.3亿t,占世界总产量的1/5,居于世界第二位。 ■
一、玉米 马齿玉米 (二)玉米的分类 1.根据籽粒性状特点和成分: (1)马齿玉米(dent corn): • 芯长,粒多,呈马齿状。 (2)硬质玉米(flinty corn): • 芯细长,粒硬。 硬粒型玉米 ■
一、玉米 (3)甜玉米(sweet corn): • 葡萄糖多,味甜,呈半透明质。 (4)蜡质玉米(waxy corn):胚乳呈蜡状组织。 (5)粉质玉米(flour corn):粒软。 甜质玉米 蜡质玉米 粉质玉米 ■
一、玉米 (6)爆粒玉米(pop corn):粒硬,脂质,蛋白质较马齿玉米多。 (7)有稃玉米(pod corn):玉米的原种,近椭圆形。 爆粒玉米 有稃玉米 ■
一、玉米 (8)高赖氨酸玉米(high Lysine corn) • Opaque-2,Flour-2等。 (9)高油玉米(high oil corn): • 含油量、总能水平、粗蛋白质含量均高,含较多的维生素E、胡萝卜素,而其单产已达到普通玉米的水平。 • “高油玉米115” 等高油玉米含油量均在8%以上。 ■
一、玉米 2.根据籽粒颜色分为 (1)黄玉米; (2)白玉米; (3)混合色玉米(含黄白色)。 ■
一、玉米 (三)玉米的营养特点 1、利用能值高,消化率高 • 碳水化合物在70%以上,多存在于胚乳中。主要是淀粉,单糖和二糖较少; • 粗纤维含量低。 • 消化率90%以上。 • 消化能(猪)14.27MJ/kg,代谢能(鸡)13.56MJ/kg,产奶净能(奶牛)7.70MJ/kg。 ■
一、玉米 2、蛋白质含量低 品质差 • 粗蛋白质含量一般为7%~9%。 • 赖氨酸、蛋氨酸、色氨酸等必需氨基酸含量相对贫乏。 ■
一、玉米 3、脂肪含量高、营养价值高 • 粗脂肪含量为3%~4%,主要存于胚(85%)。 • 亚油酸59% • 硬脂酸2% • 脂肪酸油酸27% • 亚麻酸0.8% • 花生油酸0.2% • 亚油酸含量高达2%,是谷类籽实中最高者 ■
一、玉米 4、矿物质营养不平衡 • 钙少磷多,但磷多以植酸盐形式存在,对单胃动物的有效性低。 • 其他矿物元素尤其是微量元素很少。 ■
一、玉米 5、维生素 • 维生素A原(平均2.0mg/kg)和维生素E(20~30mg/kg)、 维生素B1较多 • 其他维生素含量较少 • 维生素D、K缺乏 • VB2少 • 烟酸为结合态 ■
一、玉米 6、色素 • 黄玉米胚乳中含有较多的色素,主要是β-胡萝卜素、叶黄素(8-12mg/kg)和玉米黄素等。 • 对蛋黄颜色、皮肤着色等均有利。 • 玉米为单一色素供给源时,蛋黄色泽: Y=3.07X-3.89(R2=0.95) • X为饲料中叶黄素含量(mg/kg) • Y为蛋黄色泽(β-胡萝卜素相当量,mg/kg) ■
一、玉米 (四)玉米的质量标准 • GB/T17890-1999规定:以粗蛋白质、容重、不完善粒总量、水分、杂质、色泽、气味为质量控制指标,分为三级。 ■
一、玉米 (五)玉米的饲用价值 1、猪: • 肥育后期过量:软脂、背膘增厚,瘦肉率下降。 • 色素可能影响脂肪的颜色,产生“黄膘肉”。 2、鸡(不可粉碎过细) • 色素有助于喙、皮肤、脚胫和蛋黄的着色。 • 肉鸡料过量使用,腹脂增加,屠体品质下降。 ■
一、玉米 3、牛、羊 • 黄玉米的色素为牛、羊奶油色素的重要来源。 • 不应粉碎过细,宜磨碎或破碎,或压片。 ■
一、玉米 4、水生动物 • 用玉米作水生动物的饲料效果不佳。 • 黄玉米由于富含色素,对鱼体着色有一定的效果。 原因: • 鱼类对糖类物质消化吸收和利用能力均较低; • 多玉米淀粉颗粒较硬,不易被鱼类消化。 ■
一、玉米 5、注意防止霉玉米中毒 • 霉菌毒素,主要是黄曲霉毒素B1。 • 危害: • 抑制蛋白质合成 • 免疫抑制;抗体抑制;生产性能下降。 • 改变脑神经化学:共济失调;脑震荡;拒食。 ■
一、玉米 • 激素失调:不育和流产;假怀孕;繁殖损失。 • DNA和RNA合成受损:致癌;致畸形;致突变。 • 免疫抑制:疾病易感;疫苗接种失败;药物治疗无效。 • 降低生产性能:增重下降、产奶减少、产蛋下降、繁殖率下降。 • 增加发病与死亡。 ■
一、玉米 ■
一、玉米 ■
二、小麦 英文名称:wheat 学名:Triticum aesticum(L.) Thell • 禾本科小麦属一年生或越年生草本植物,起源于亚洲西部。 • 1998年中国小麦总产量为1.97亿t,居世界首位。 • 我国小麦产量占粮食总产量的1/4,位居第二。 ■
二、小麦 (一)小麦的分类 • 按栽培季节:春小麦、冬小麦 • 按谷粒质地(硬度): • 硬质小麦: 颗粒较小,截面呈半透明,蛋白质含量较高; • 软质小麦:颗粒较大,截面呈粉状,质地疏松。 • 按籽粒表面颜色:红小麦、白小麦。 ■
麸皮14.5% 胚芽2.5% 小麦籽实 胚乳83% 二、小麦 Triticum aesticum(L.) Thell ■
二、小麦 (二)小麦的营养特点 1、能量 • 有效能值接近玉米或略低于玉米。 • 主要原因:粗脂肪含量低(约1.7%)。 DE(猪):14.18MJ/kg ME(鸡):12. 72MJ/kg NEL:7.49MJ/kg 无氮浸出物占干物质达75%以上。 ■
二、小麦 2、粗蛋白质 品质较差 • 含量居谷实类之首位,一般达12% 以上;赖氨酸、苏氨酸缺乏。 3、粗纤维:约1.9%,与玉米相当。 4、矿物质 • 磷、钾等含量较多; • 磷多为植酸磷(70%)。 5、维生素:维生素E、B族多,A、D、C极少。 ■
二、小麦 6、小麦中抗营养因子——非淀粉多糖 • 占干重6%以上; • 主要是阿拉伯木聚糖; • 不能被动物消化酶消化,有粘性; • 影响小麦的消化率。 • 措施:添加以阿拉伯木聚糖酶为主的复合酶。 ■
二、小麦 小麦次粉: • 小麦磨粉的副产品。 • 是磨制精粉后除去小麦麸、胚及合格面粉以外的部分。由糊粉层、胚乳和少量细麸皮组成。 • 小麦加工过程可得到23%~25%小麦麸、3%~5%次粉和0.7%~1%胚芽。 • 由于加工工艺不同,制粉程度不同,出麸率不同,所以次粉成分差异很大。 ■
二、小麦 (三)小麦的饲用价值 1、猪 • 适口性好 • 可节约部分蛋白质饲料 • 改善屠体品质,防止背膘变厚 注意: • 作育肥猪饲料不宜粉碎过细 • 添加以阿拉伯木聚糖酶为主的复合酶 ■
二、小麦 2、鸡 • 小麦对鸡的饲用价值约为玉米的90%。 注意: • NSP增加食糜黏度,影响消化率,添加NSP降解酶,饲粮中小麦与玉米比例为1:2 。 • 粉碎过细影响采食。 • 喙、皮肤、脚胫和蛋黄的着色。 ■
二、小麦 3、反刍动物 • 良好能量饲料 • 用量:不宜超过50%(过高易引起瘤胃酸中毒) • 整粒:可能消化不良,应破碎或压片 4.水产动物 • 所含淀粉较软,具粘性,是所有谷物中最适于杂食鱼和草食鱼的淀粉质原料,能改善颗粒硬度。 • 鱼类能量饲料的首选饲料。 ■
二、小麦 (四)饲料用小麦与饲料用次粉的质量标准 ■
三、稻谷 中文名称:水稻 英文名称: paddy 学名: Oryza sativa L. • 禾本科稻属一年生草本植物。 • 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稻谷总产量约为1.99亿t,占世界稻谷总产量的1/3以上,居世界第一位。 ■
三、稻谷 Oryza sativa L. ■
三、稻谷 (一)稻谷的分类 按粒形和粒质: • 籼稻、粳稻和糯稻 按栽培季节: • 早稻、中稻、晚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