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0 likes | 692 Views
生產與供應鏈管理. CH 01 作業與供應鏈策略. 指導教授 : 盧淵源 博士 M014020054 賴季苹 M024020017 蔡育軒 M024020022 翁翊秦. Agenda. 1.1 作業與供應鏈管理的定義 1.2 作業與供應鏈流程 1.3 產品與服務特性的差異 1.4 效率、效果與價值 1.5 作業與供應鏈管理的發展史 1.6 永續發展策略 1.7 作業與供應鏈策略的定義 1.8 策略配適度 – 作業活動與策略的配合 1.9 作業策略架構
E N D
生產與供應鏈管理 CH 01 作業與供應鏈策略 指導教授 : 盧淵源 博士 M014020054 賴季苹 M024020017 蔡育軒 M024020022 翁翊秦
Agenda • 1.1 作業與供應鏈管理的定義 • 1.2 作業與供應鏈流程 • 1.3 產品與服務特性的差異 • 1.4 效率、效果與價值 • 1.5 作業與供應鏈管理的發展史 • 1.6 永續發展策略 • 1.7 作業與供應鏈策略的定義 • 1.8 策略配適度 – 作業活動與策略的配合 • 1.9 作業策略架構 • 1.10 作業與供應鏈管理當前的議題 • 1.11 結論
本章學習重點 • 作業與供應鏈管理的重要性。 • 作業效率與效果的意義。 • 作業與供應鏈流程的類型。 • 產品與服務性的差異。 • 作業與供應鏈管理領域的發展歷程。 • 作業與供應鏈策略的特性。 • 作業與供應鏈策略的競爭構面。 • 訂單贏家與訂單合格者的意義。 • 策略適配性之意義與重要性。 • 作業與供應鏈管理的重要議題。
作業與供應鏈管理(OSCM) 1.1 作業與供應鏈管理的定義 • 設計、執行,以及改進製造與傳遞公司主要商品與服務的系統。 • 作業 • 指將公司資源轉換成顧客所需產品之製造、服務或醫療等流程。 • 供應鏈 • 指將物料或資訊送入或輸出公司製造或服務流程的程序。
1.2 作業與供應鏈的流程 供 應 商 客 戶 Ru規劃 • 規劃 • 採購 • 製造 • 配送 • 退貨 Ru採購 Ru配送 製造 產品退回
1.3 產品與服務特性的差異 產品與服務間主要有五項差異: • 服務是無形流程;產品是流程的有形輸出,具有實體。 • 服務難以取得專利,應在對手複製前快速拓展市場。 • 服務應考慮顧客;產品設計生產設施多以效率為考量。 • 服務容易因服務人員產生差異;產品容易控制良率。 • 服務無法保存。 • 服務規格定義與衡量通常以五感特性為依據 • 支援設施、輔助品、顯性服務、隱性服務。
服務化策略(servitization) • 服務化(servitization)策略: • 在有形產品外,提供更多服務以滿足顧客的需求。 • 維修、替換零件、教育訓練、研究開發。 • IBM,將有型商品視為解決方案。 • 機車行靠維修跟保養的收入大於賣車。 • 印表機的墨水(替換零件)支出比印表機本身還要高。
1.4 效率、效果與價值 生產作業管理→如何讓組織透過卓越的管理來達到高度價值
製造策略典範 • 1970年代晚期至1980年代初期 • 由哈佛商學院研究員所提出 • 工廠必須權衡不同的製造目標,聚焦於企業的核心能力 • 一家工廠不可能在所有的評量指標中都表現傑出
服務品質與生產力 • 如何生產大量標準化服務的參考標準 • 王品集團的服務SOP
全面品質管理及品質認證 • 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TQM • 1980年代晚期至1990提出 • 持續改善(PDCA循環)、全面參與 • 漸進式調整 • 品質認證 • 1987年美國國家標準局成立美國國家品質獎 • 國際標準組織推動設立ISO9000認證:目的為防止不良品的產生
企業流程再造 • 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 BPR • Michael Hammer:「根本的重新思考,徹底的翻新作業流程,以期在企業營運績效衡量(例如:成本、品質、服務與速度)上獲巨幅的改善。 」 • 追求革命性的改變 • 檢視組織所有的業務流程 • 消除無附加價值的步驟 • 電腦化剩下的工作
六標準差品質(Six-Sigma) • 源自於TQM,對於品質管理有嚴格標準 • 每百萬次只能出現3個缺陷 • 品質診斷工具 • 除應用於製造流程外,亦廣泛地運用在如財務、環保、醫療照護、法律及公共行政等非製造的企業與流程
供應鏈管理 • 透過一個整合的系統,來管理資訊流、物流與服務流 • 從原物料供應商、工廠、倉儲到最終客戶的整套服務 • 外包(outsourcing) • 大量客製化(mass customization) • 最佳化企業的核心活動 • 能快速回應客戶需求改變
電子商務、服務科學 • 電子商務 • 企業或使用者透過網際網路 (Internet)進行商業活動 • 改變了人們蒐集資料、購物及通訊的習慣 • 服務科學 • 服務需求成長帶動了服務業和服務科學管理工程學程(SSME)發展 • 應用資訊科技來改善科技型組織的服務生產力
1.6 永續發展策略 • 三重基線(triple bottom line)
1.7 作業與供應鏈策略-定義 • 作業與供應鏈策略是對企業資源的使用擬訂廣泛性的政策與計畫,以支持公司的整體策略 • 發展/訂定策略(每年) • 定義價值、使命與目標。 • 進行策略分析。 • 定義策略行動方案。 • 2. 轉化策略 (每季) • 訂定/修正行動方案 • 訂定/修正預算。 • 訂定/修正績效指標與目標。 • 3. 作業與供應鏈規劃(每月) • 發展銷售與作業計畫。 • 規劃產能。 • 評估預算。
1.7 作業與供應鏈策略-競爭構面 • 成本或價格 更便宜 • 品質 更優質 • 交貨速度 更迅速 ex:7-11(博客來) ,全家/萊爾富(金石堂) • 交貨可靠度 更準時 • 因應需求變化 彈性產能 • 彈性與新產品上市的速度持續創新
1.7 作業與供應鏈策略 • 市場導向的關鍵競爭因素: • 訂單贏家:企業具有提供差異化產品或服務的因素。 • 訂單合格者:評估企業之產品服務是否有符合採購門檻因素 • 企業產品須滿訂單合格者才能在市場生存。 • 訂單贏家與訂單合格者會隨著時間而改變。
1.8 策略配適度 – 作業活動與策略的配合 • 企業作業的所有活動間彼此相互關連,為提升活動的效率,公司必須在不影響現有顧客需求下,將活動的總成本降到最低。 • IKEA以重視家具款式與價格的年輕消費者為目標,針對這些目標客群,該公司發展出一組有別於同業的行動方案。
1.9 作業策略架構-IKEA • 作業策略不能憑空設計,除了必須要與客戶垂直連結,也要水平整合其他的企業功能。 • 全球化競爭激烈環境下,應要建立異於其他競爭對手之更有效的新產品開發系統。
IKEA'S Supply Chain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11AehTPD-Vg
1.10 作業與供應鏈管理當前的議題 • 與外包廠商建立協同關係 • 全球供應、生產與配銷網路體系的最佳化 • 有效管理與顧客接觸的環節 • 提升高階管理者對作業管理重要性的認知 • 追求經濟發展並維持環境永續:永續性(sustainabil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