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0 likes | 521 Views
好的教学,不仅是 现在 用心理解现象的工具, 而且也是 明天 用心回忆那个现象的工具。.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之单元三 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 教学分析. 方法就是效益,思想就是能力. 事迹分类线索. 历史人物评价. 时间分期线索. [ 教学思考 ]. 一、学法点拨. 1 、评价历史人物的 操作方法 : 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关键是要把握 线索。 一是以 “ 事迹分类 ” 为线索; 二是以 “ 时间分期 ” 为线索。 (如右图所示)分述如下: ( 1 )分类法 : 即把历史人物一生重大 事迹分类 归纳评述的方法。
E N D
好的教学,不仅是现在用心理解现象的工具, 而且也是明天用心回忆那个现象的工具。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之单元三 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 教学分析
方法就是效益,思想就是能力 事迹分类线索 历史人物评价 时间分期线索 [教学思考] 一、学法点拨 1、评价历史人物的操作方法: 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关键是要把握 线索。 一是以“事迹分类”为线索; 二是以“时间分期”为线索。 (如右图所示)分述如下: (1)分类法 : 即把历史人物一生重大事迹分类 归纳评述的方法。 (2)分期法 即把历史人物的活动纳入各个历史时期 加以叙述、评价的方法。
方法就是效益,思想就是能力 2、评价历史人物的两大基本标准 (1)历史价值判断 (2)道德价值判断 3.评价历史人物的四种方法 (1)比较地看历史人物(如克伦威尔、华盛顿、拿破仑) (2)发展地看历史人物 (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和历史人物作用的辩证关系的观点。 历史发展规律和个人主观能动性关系的原理。) (3)站在现实的高度历史地看历史人物(历史人物的阶级局限性 观点。具体历史情况具体分析的观点。如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4)血肉丰满地看历史人物
方法就是效益,思想就是能力 二、教法思想 1、《课程标准》与《历史学科指导意见》成为纲领。 2、学情成为依据。 3、个性形成特色。 4、注重学习的过程与评价历史人物方法的把握,避免面面俱到。 5、注重与必修课程的衔接与深化,避免同一水平上的简单重复。 6、贴近学生生活,可通过接近、走近、走进人物来了解、理解、 感悟历史人物。
方法就是效益,思想就是能力 7、亲近文本,立足文本,以自主阅读和规范表达为中心。 (1)文本:除正文外,包括课前导语、学思之窗、历史纵横、 资料回放、阅读思考、图表等。 (2)自主阅读:教师紧扣“意见”和“学习要求”设计问题,学生 通过阅读文本解决问题。 (3)规范表达:表达是对学生自主阅读效果的检测,是学生 对文本的再认识。表达需史论结合,挖掘文本。 8、以往的教科书编写逻辑常常是“背景-经过-结果(意义、影响)”,但认识和教学的理论常常是“经过-背景-结果(意义、影响)”。
[单元解读] 一、整体感知 从17世纪中叶到18世纪末是世界历史出现巨大社会变迁的时期, 从商品经济的发展中崛起的资产阶级为了确立自己在政治上的统 治地位,同封建势力进行了不懈的斗争,先后发动了英国资产阶 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等,开辟了欧美资产阶级革 命的时代,在这些具有重大影响的大革命风暴中,诞生了一批杰 出人物,如克伦威尔、华盛顿、拿破仑,他们是革命时代的产物, 更是这个革命时代的象征。 时势和英雄的关系在他们身上得到了经典性诠释。
二、单元教学目标分析 1、课标内容分析 (1)讲述克伦威尔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主要活动,分析其功过。 (2)概述华盛顿在美国独立战争中和建国初期的主要事迹,评价其历史贡献。 (3)简述拿破仑的主要政治活动,讨论其对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 分析:首先要注意把握本专题历史人物的重大活动方面的史实,这也 是课标提出的基本要求。 其次,在重点把握克伦威尔、华盛顿、拿破仑等人重大活动的基础上,应同时关注他们在这些重大活动中的具体史实。历史人物评说所关注的是个人在历史宏大场面中的作用,探讨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之间的必然与偶然的关系,是以人物为经,历史事件为纬。这也是本专题内容与必修课程及其他选修课程的不同之处。 再次,我们之所以要了解历史人物的生平与主要活动,目的在于探讨个人与历史发展的关系,探究历史人物在历史事件中的作用及其影响。
要注意指导学生把握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方法。要注意指导学生把握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方法。 建议:三位人物的共性提供了比较的视野和可能。 如都是处在资产阶级革命背景下 都是杰出的政治家,都是军事家, 而克伦威尔和拿破仑在资产阶级革命成果的基础上 实行军事独裁,拿破仑更当上资产阶级的皇帝。 但华盛顿却建立了民主制度。 这与时代特征和个人品质的关系如何?
2、指导意见 第1课 英国革命的领导者克伦威尔 说明“英国革命的领导者克伦威尔”一课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第2课 美国国父华盛顿
[课时方案] 第1课 英国革命的领导者克伦威尔 说明“英国革命的领导者克伦威尔”一课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故不作讲述。 第2课 美国国父华盛顿 第一步:接近华盛顿。可通过引导学生回忆必修Ⅰ专题七“美国1787年宪法”的内容,贴近学生的已有知识,实现内容的顺畅衔接。并充分利用文本的资源,和学生共同阅读文本第46页的首段材料和第52页的雕像材料来激发学生接近这位伟大历史人物的兴趣。顺势让学生自主阅读“维农山庄的主人”,接近华盛顿。也可借此了解学生的阅读视野,鼓励学生讲述有关华盛顿其他生动的故事(如将军与下士的故事等)。点拨学生养成阅读一些杰出历史人物的传记的好习惯。 第二步:走近华盛顿。在初步了解华盛顿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华盛顿这一伟大历史人物在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的典型性和重要性。 设问:有人评价:平民——将军——平民——总统——平民,华盛顿写出了一个人平凡而伟大的生涯故事。请阅读课本并根据你的理解来概述华盛顿这平凡而伟大的一生的重大事迹。 学生自主阅读表达。总结:领导独立战争、主持制宪、首任美国总统等。 特别突出其所参与领导开创的美国民主制度和立国原则对欧洲资产阶级革命和后来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更是既远且巨。
设问:时势造英雄?华盛顿是处在怎样的时势中?设问:时势造英雄?华盛顿是处在怎样的时势中? 学生表达。总结: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美国独立战争。 引导学生列出独立战争的经过。 设问:阅读[学思之窗}P47+P48[历史纵横],谈谈你的感受? 感受华盛顿指挥战争的军事艺术与个人魅力对部队凝聚力的作用和英勇顽强的斗争毅力的优秀品质。 设问:阅读[学思之窗]P49和P52。谈谈你的感受? 感受华盛顿将国家民族利益置于个人幸福之上的崇高品质,民主与法制精神。 第三步:走进华盛顿。通过评价伟人,感悟伟人的精神遗产。使学生初步掌握科学地评价历史人物的一些基本方法,不断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确立积极 的人生态度。 材料1:一个伟人就是人类历史的一座丰碑。他们不仅提升了所有自已的同代人,而且也提长了后来者。他们这种巨大的榜样作用是整个人类的普遍财富。他们的光辉业绩和睿智思想是整个人类最灿烂的遗产。 材料2:华盛顿昔日的部下这样告诉人们:“记住这个人,他是战争时期第一人,和平时期第一人,他的同胞心目中的第一人。” 设问:如何评价华盛顿? 指导学生掌握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方法和注意的基本观点。
第3课一代雄师拿破仑 第一步:接近拿破仑。通过关于拿破仑的传说和文化入手(如白兰地 存放七年以上——Napoleon、英雄交响曲等),贴近生活,让 学生悦起来。然后可简介拿破仑的生平。如边缘化的出生地:敏锐、好 斗、冒险、自由 没落的家庭出生:被寄予厚望 性格:孤僻、暴躁、 勇敢、残酷、撒谎 军校经历:宁折不弯、强烈的出人头地的权利欲 望等。由此让学生愉悦地接近了拿破仑。 第二步:走近拿破仑。通过“时势所造之英雄”和“造时势之英雄”的共同 探究,进一步理解拿破仑在那个历史时代的典型性和重要性。 一、时势所造之英雄。可展示17-20世纪初的自然科学成就的材料 和法国大革命历程的材料。
如法国大革命的历程(供参考) 1789.7.14 攻占巴士底狱 1792.8 巴黎民第二次武装起义 1793.5-6 巴黎人民第三次武装起义 1794.7.27 热月政变 1799.11.9 雾月政变 1804.12 第一帝国成立 1815.6 滑铁卢战役 由此来引导学生理解拿破仑处在一个需要巨人的时代。这个时代的特点是经济上的工业革命变革和政治上的法国大革命时代。注意将拿破仑的上台融入法国大革命中,因为其是法国大 革命发展的成果。
二、造时势之英雄 1、设问:请阅读课文并按“事迹分类法”来掌握拿破仑主要活动。 线索提要:①资产阶级政治野心家:②大资产阶级的代表: ③资产阶级军事家 学生自主阅读文本后整理、表达。教师总结。 资产阶级政治野心家:1795年平定王党暴乱 1799年 雾月政变 1804年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 大资产阶级的代表:颁布《拿破仑法典》推行一系列政治、经济、 文化、军事措施 资产阶级军事家:拿破仑的对外战争 2、总结后教师可以奥斯特里茨战争为典型材料,使学生感受到拿破仑杰出的军事才能和魄力。引导学生对拿破仑的对外战争进行分类如1、与反法联盟国之间的战争2、与英国之间的战争3、对反法联盟之外的国家的战争等。引导学生掌握区分战争性质的基本观点(如主次之分、主客观之分和前后期之分)总结:1、反侵略、民族保卫2、侵略扩张、争霸3、震荡封建势力
3、提供《拿破仑法典》的材料。(可利用P57的[资料回放]和[历史纵3、提供《拿破仑法典》的材料。(可利用P57的[资料回放]和[历史纵 横]的材料。) 材料1:《法典》条例举例 第537条第1款规定:“除法律规定的限制外,私人得自由处分属于其 所有的财产。” 第545条规定:“任何人不得被强判出让其所有权;但因公用,且受公 正并事前的补偿时,不在此限。" 总结:《法典》是时代的产物,相对于《人权宣言》具有时代进步性。 材料2:采用、仿效法国民法典的国家和地区 1、拿破仑帝国范围 2、法国海外殖民地 3、曾经处于西班牙殖民者统治下的拉丁美洲 4、曾经处于英国殖民者统治下的一些阿拉伯国家 5、从未受过欧洲殖民者统治的非欧洲国家 总结:法典的普世价值。深远影响。
第三步:走近拿破仑。通过讨论拿破仑的政治活动对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使学生初步掌握分清历史人物活动的主流与支流的原则。 材料1:拿破仑逝世至今,近半个世纪以来,一直是各国的政治家、史学家、军事学家和文学家频繁研究和评述的对象……世界各国出版的有关拿破仑的著作,论文和资料估计在10万种以上,至少有9 个国家拍摄过拿破仑的电影达70多部。有人称他是“继亚历山大、 恺撒以后最伟大的人物”、“世纪的巨人”、“法国革命的体现者”、 “历史上最惊人的奇才之一”。也有人骂他为“匪徒”、“暴君”、“篡位者”、“法国革命的扼杀者”。……各派观点分歧仍然严重地存在者。 ——《法国通史简编》人民文学出版社 材料2:恩格斯说:“恰巧拿破仑这个科西嘉岛人做了被战争弄得精疲力竭的法兰西共和国所需要的军事独裁者——这是个偶然现象。但是,假若不曾有拿破仑这个人,那么他的角色会由另一个人来扮演的。” 设问:请根据拿破仑的政治活动对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来 评价拿破仑。(提供评价方法)
“课堂教学的最高境界应当是---震撼, 以及震撼之后带来的长久的思考!” 第四单元——亚洲觉醒的先驱 教学分析
[教学思考](同前略) [单元解读] 一、整体感知 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殖民与反殖民的动荡时代。亚洲进入了“东方 的觉醒”时期。它是亚洲各国人民有组织反抗殖民侵略的开始,是资 产阶级知识分子登上领导舞台的标志。在“亚洲觉醒”的过程中,其中 最主要的代表人物就是中国的孙中山、印度的甘地和土耳其的凯末尔。三位先驱的共同之处就是为国家的民族解放、民主革命奋斗终身的人。他们三人在进行民族解放斗争时,其所在的国家中国、印度、土耳其 分别为半殖民地半封建、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由于三个国家的 具体国情不尽一致,因而三位先驱的民族解放道路各不相同。体现了 因地域的历史条件和历史人物的个性特征不同而呈现的差异性。
二、单元教学目标分析 1、课标内容分析 (1)概述孙中山领导推翻清王朝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 主要史实,评价其在20世纪中国社会巨变中的历史作用。 (2)讲述甘地领导印度国民大会党进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主要事 迹,认识其在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中的历史作用。 (3)了解凯末尔在领导土耳其民族独立运动中的主要活动,评价其在土 耳其民族独立和复兴中的贡献。 分析:首先要注意引导学生在充分把握历史人物基本活动的基础上, 恰当分析和评价每位人物在领导各自国家民族民主运动中的影响和 作用。
其次,作为亚洲觉醒的代表性人物,他们既是亚洲人民争取民族其次,作为亚洲觉醒的代表性人物,他们既是亚洲人民争取民族 解放的代表,也代表了20世纪世界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因 此,要注意从20世纪世界各民族解放运动的潮流和引领国家走向 现代化的高度来审视和探究上述历史人物的各项活动,要认识到 亚洲各国对争取独立和富强道路的选择是由本国的国情所决定的, 也与重要历史人物的个性特征和追求目标有关。 要在探究中,学习和感悟民族解放的先驱们为了国家独立和富强“一往无前,愈挫愈奋”的精神,培养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团结合作、共同成长的意识。
2、指导意见 第一课 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
第二课 圣雄甘地 第三课 新土耳其的缔造者凯末尔 说明:“新土耳其的缔造者凯末尔”一课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课时方案] 第1、2课时 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 建议:采用小组合作研究性学习的方式 1、确定研究小组。根据本节内容,初步拟定为“背景组”、“孙中山成 长组”、“早期斗争组(1894—1911)”、“中华民国组”、“革命余波组”、 “新三民主义组”、“大事年表组”等。要求每一个研究小组进一步分工, 推举组长,明确每一个成员的主要任务(查阅资料、分析论证、总结陈 词等)。 2.确定每一个研究小组的主要课题。 (1)“背景组”:“觉醒”的含义是什么?革命的性质是什么? “亚洲觉醒”有何必然性? “觉醒”:不再是本能的反抗(民族独立),而是有着鲜明的时代方向 ——发展资本主义!革命的性质: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必然性:侵略加剧,民族危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2)“孙中山成长组”:孙中山的民主思想为何会超越同时代的很多(2)“孙中山成长组”:孙中山的民主思想为何会超越同时代的很多 仁人志士?孙中山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历程?你能说出一两个与孙中山 有同样心路历程的人吗?为何会有这种种相似经历? 超越:与其成长环境有关。接受传统教育少,西方思想影响深厚。 历程:接受西方教育——学医——从医——弃医从政——改良—— 革命。“同志者”:鲁迅等。原因: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大背景。 (3)“早期斗争组”:为什么说兴中会的成立是孙中山踏上民主革命道路 的标志?为什么说中国同盟会的成立使中国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查一查武昌起义前,孙中山直接领导了哪些武装起义?你有何感想? 民主革命:武装斗争而非改良;斗争目标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原因:斗争由各地团体各自为政走向统一领导,统一纲领,统一旗帜。 起义:黄冈起义、七女湖起义、防城起义等10次,均失败。 感想:冒着生命危险,屡败屡战,百折不挠,令人钦佩!
(4)“中华民国组”:孙中山并未领导武昌起义,为何却能当选临时(4)“中华民国组”:孙中山并未领导武昌起义,为何却能当选临时 大总统?南京临时政府和临时大总统孙中山是“悄悄地走了,不带走 一片云彩”的“匆匆过客”吗? 原因:武昌起义的成功是以孙为首的革命派长期抛头颅、洒热血斗争的大势所趋;孙的顽强斗志令人折服。意义归纳:政:推翻君主专制,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临时约法》;思:民主共和深入人心;经:促进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5)“革命余波组”:“让位于袁”、“倾心实业”能说明孙中山是 “不谙中国国情”的“老玩童”吗?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又进行了哪些 斗争?这些斗争结果如何,说明了什么,你认为孙中山该何去何从? “幼稚性”:企图争取帝国主义支持;对军阀本质认识不清。 革命余波:二次革命、护国运动、第一和第二次护法运动。 (讨逆运动) 结果及方向:屡败屡战,屡战屡败。说明孙的斗争已“山穷水尽疑无 路”。只有改弦易辙(斗争纲领、斗争方式、力量依靠等),才有可 能“柳暗花明又一村”。
(6)“国共合作组”:从祈求列强援助到坚决要求废除不平等条约,(6)“国共合作组”:从祈求列强援助到坚决要求废除不平等条约, 孙中山为何能老而弥坚、“牛气冲天”,走向其人生的辉煌顶点? 与以前的斗争相比,孙中山这一时期的斗争又何特点? 原因 :孙中山坚持真理、坚持斗争的精神;十月革命的影响; 五四运动中无产阶级伟大力量的突显;中共的帮助;共产国际的促成。 特点:纲领:新三民主义(由软弱妥协到彻底反帝反封建); 力量:依靠军阀到“三大政策”;方式:创办军校,创建军队。 (7)“大事年表组”:制作孙中山先生的大事年表。纵览孙中山一生的 奋斗历程,你感触最深的是什么?(归纳“孙中山精神”) ①反对列强侵略和军阀割据,争取国家统一和平,一生致力于救国救民 的革命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 ②为振兴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计个人安危,处处以民族、国家利益 为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民族精神。 ③天下为公的博大胸怀和放眼世界的开放心态。 ④勇于开拓创新、与时俱进、不断追求真理,百折不挠的进取和斗争 精神。
历史教育根本性的问题是解决人生问题,给学生一个过幸福人生的准备。历史教育根本性的问题是解决人生问题,给学生一个过幸福人生的准备。 3.成果展示。每个研究小组向全班交流本组的研究成果。 4.评价与讨论。学生对本组及他组的成果进行互动评价,教师适时 发表自己的意见。 5.总结升华。学习了这一节后,你认为我们党和国家将孙中山列为 “中国20世纪三大伟人中的第一位”?孙中山先生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 们学习并发扬光大? (提供“名人眼中的孙中山”材料,如列宁、鲁迅 等的评价)
第3课时 圣雄甘地 方案:借鉴长兴中学施海平老师的教案。以影片导入起兴, 以“政治家眼中的圣徒”“圣徒中的政治家”“甘地的遗产” 环环扣进,逐步实现教学目标。 第一步:接近甘地。 甘地代表图片+材料:第五十五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上,最出风头的 影片是获奖八项的《甘地传》,而最出风头的人物是传古多年的印 度国父——甘地。 甘地出生于1869年,是印度民族独立运动的领袖,印度国大党的 领导人。他三次领导“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以争取民族独立。为 祖国独立和人间公正,他一生中曾17次绝食,18次进监狱,5次遇 刺。1948年1月30日,甘地被极右分子刺杀,时年79岁。 或播放电影《甘地传》的盛大葬礼片段来初步感受到甘地是一位受 世人景仰的圣雄。
第二步:走近甘地 设问:请阅读课文“凤凰新村与坚持真理”一目。并从早年熏陶、英国求学、南非工作、回国斗争方面归纳甘地的成长历程。进一步理解甘地“非暴力”思想形成历程。 学生自主阅读,表达。教师总结。 一、成长历程:(即甘地“非暴力”思想形成历程) 1、早年熏陶——仁爱、素食、苦行、不杀生 2、英国求学——丰富的法律知识,基督教影响——宗教观的形成 (不要与恶人作对) 3、南非工作——领导南非印侨斗争——人生观的滋生;—阅读托尔 斯泰等名著——形成社会政治观 4、回国斗争——成为印度国大党领袖,领导印度民族解放运动。
材料:“There have been tyrants and murderers and for a time, they can seem invincible but in the end they always fall. Think of it, always.”----甘地名言(“当我绝望时我会想起在历史上只有真理和爱能得胜 。历史上有许多暴君和凶手在短期之内或许是所向无敌的,但最终总是会走向失败 好好想一想,永远都是这样”。) 设问:甘地传奇的一生就是努力实践着用真理与爱来得胜。非暴力 的思想贯穿着甘地的一生 。非暴力的含义是什么呢? 非暴力含义:在坚持真理的同时,宁愿牺牲自己也不向敌人施加暴力。 (建议可截取影片《甘地传》一个细节来感受含义。一个满眼怒火的印度教徒冲上 甘地躺着的屋顶平台,将一张饼狠狠地扔在甘地身上,对他喊道:“吃吧,吃,我就 要下地狱了,可也不想背负杀你的罪名!他们杀了我的儿子,而我将一个穆斯林小 男孩摔死在墙上”,甘地用微弱地声音对他说:“我知道不入地狱方法,找一个父母 都死了的一样高的穆斯林小男孩,好好把他抚养大,而且要将他教导成穆斯林”, 这个曾经因为仇恨而迷失的印度教徒,听到这儿,满眼泪水,跪在甘地的榻前亲吻 甘地的脚,(印度习俗,小孩亲吻父亲的脚表示尊敬),就这样圣雄再一次用他的 顽固感化了民众,人们纷纷从无谓的仇恨中清醒过来,刚刚摆脱殖民命运的印巴两 国因为圣雄而免于陷入无休的仇杀暴乱。)
二、领导运动(即甘地“非暴力”思想指导下的民族解放运动)二、领导运动(即甘地“非暴力”思想指导下的民族解放运动) 1、为南非印侨而战 2、为印度自由而战(三次运动) 背景:长期的殖民统治 、高压政策 、民族主义情绪的高涨(阅读文本,提取信息) 设问:请阅读课文,完成下列表格。
设问:请结合73页两幅历史图片和[历史纵横]的材料思考:设问:请结合73页两幅历史图片和[历史纵横]的材料思考: 为什么古老的手纺车和小小的盐粒会成为这两次非暴力运动的标志物? 1、涉及人们生活的基本需求—穿和吃。可触动每个印度人的民族情绪…… 2、印度古老的手工业是纺织业,但是英国大量工业品输入印度,让印 度的手工业者大批失业,他们的白骨堆成了山。本来唾手可得的食盐却 买不起,印度人民挣扎在死亡线上。 设问:如何认识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在印度走向独立过程中的价值? 1、抵制英国经济侵略,复兴民族经济。 2、从劳动中体现平等、价值和尊严。 3、沉重打击殖民统治,鼓舞世界人民反殖民统治的信心。 4、印度民族意识高涨,推动独立运动的发展。 ……
3、为人类和谐而战 设问:请阅读74页75岁的甘地拄着拐杖独行的图片,你有何感想? 甘地还在为消除种姓制度、消灭教派纷争的理想而奔波,还在为 一些地方能走出因民族和政治偏见而带来的暴力的泥潭而奔波着; 为人类的和谐而奔波着等.甘地成为二十世纪孤独的先知者。 第三步:走进甘地。通过对甘地遗产的讨论,感悟甘地为印度民族 独立事业而贡献一生的坚定信念和斗争精神。 材料:“生为一名印度人,并坚持着一些印度传统,但甘地的遗产却仍然可以为全世界的人所享用。” —拉达克里希南 材料:甘地为奴隶筑屋,迷路者因而看到了巨石,印度失而复得, 在甘地的坚定里,向现代发出了声音! -摘自穆旦诗歌《甘地》 学生讨论甘地的遗产。
“课堂教学的最高境界应当是---震撼, 以及震撼之后带来的长久的思考!” 材料:The leader who helped gain India’sindependence from Britain in apeacefulway.( “莫·卡·甘地是全人类良知 的代言者。”) ——马歇尔(美国前国务卿) 甘地遗产之一:心灵的伟大,人格的伟大(坚定信念和斗争精神等)。 甘地遗产之二:非暴力思想。 (可提供鲜明对比的一组资料:如人类争取自由和平的历史图片 或文字资料和战争暴力的历史资料) 材料:“There have been tyrants and murderers and for a time, they canseem invincible but in the end they always fall. Think of it, always.” ----甘地名言
“课堂教学的最高境界应当是---震撼, 以及震撼之后带来的长久的思考!” 材料: 对非暴力思想价值的多种观点 观点1:非暴力引导我们通向真理之路观点2:非暴力是有条件的、有限制的观点3:非暴力抵抗软弱无力,过于回避风险…… 学生讨论、感悟! 参考提示: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也许只有在印度那样的国情之下才会取得成功。 但是“非暴力”的意义现在看来却应该是人类对自我内心善良质朴的一个召唤! 第三课 新土耳其的缔造者凯末尔为阅读课,故不作讲述。
一点感叹和呼吁 静心阅读,提高学养。 “每次我看董桥文章,都会感叹自己患了贫血症,才、学、识、情样样贫血。医学上,贫血是小毛病,但才、学、识、情的贫血却像绝症,读再多书,写再多文章,就像吃再多补药一样,依然药石罔效。”-- (摘自杜苇老师文) 参阅:中学历史课程网之暑期历史教师阅读在线研讨 http://hist.cersp.com/kcjs/szjs/200707/7001_2.html
努力比能力重要! “在奴隶决定他不再做奴隶的一刻,他的镣铐就脱落了。他使自己 自由并将其展示于人。自由和奴役是精神的状态。因此,第一件事 就是对自己说:‘我将不再接受一个奴隶的地位,不再服从与我的良 心相违的命令。’至于主人可能鞭打你,试图迫使你为他服务,你将 说:‘不,我不再为你的钱或威胁而服务于你。’这可能意味着受苦, 但你的坦然受苦将点亮自由的火炬,这一火炬不可能被扑灭。” ----甘地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