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8

数字化校园 北京大学数字化校园 现状及思考

数字化校园 北京大学数字化校园 现状及思考. 北京大学 黄达武. 提 纲. 数字化校园的历史及含义 北京大学数字化校园的现状及发展 数字化校园建设过程中的思考. 数字化校园的历史. 1990 年由美国克莱蒙特大学教授凯尼斯.格林( Kenneth Green )发起并主持的一项大型科研项目“ 信息化校园计划 ”( The Campus Computing Project ),是数字化校园的概念最早出现。

fathia
Download Presentation

数字化校园 北京大学数字化校园 现状及思考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数字化校园北京大学数字化校园现状及思考 北京大学 黄达武

  2. 提 纲 • 数字化校园的历史及含义 • 北京大学数字化校园的现状及发展 • 数字化校园建设过程中的思考

  3. 数字化校园的历史 • 1990年由美国克莱蒙特大学教授凯尼斯.格林(Kenneth Green)发起并主持的一项大型科研项目“信息化校园计划”(The Campus Computing Project),是数字化校园的概念最早出现。 • 1998年1月31日,美国前副总统戈尔(AL GORE)在美国加利福尼亚科学中心发表了题为“数字地球:二十一世纪认识地球的方式(The Digital Earth: Understanding our planet in the 21st Century)”的演讲,最先提出“数字地球”概念,全世界普遍接受数字化概念,引出“数字城市”、“数字校园”等各种概念。

  4. 数字化校园含义 数字化校园是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对学校与教学、科研、管理和生活服务有关的所有信息资源进行全面的数字化;并用科学规范的管理对这些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和集成,以构成统一的用户管理、统一的资源管理和统一的权限控制;把学校建设成面向校园内,也面向社会的一个超越时间、超越空间的虚拟大学。

  5. 现状和发展(校园网基础建设)

  6. 现状和发展(校园网基础建设)

  7. 现状和发展(校园网基础建设)

  8. 现状和发展(校园无线网) 实现目标: 以现有校园内有线局域网络为依托,利用无线网络技术,将校园网延伸到移动用户多、不宜部署网线的公共区域,如:会议大厅、阶梯教室、图书馆阅览室、办公室、学生宿舍等,解决开阔区域铺设网络电缆难的问题,满足用户随时随地联机上网的要求,改善我校信息网络基础设施的环境,为数字校园建设提供更为坚实的基础 规模、性能指标: 协议 802.11B,带宽 11M,接入点 250个 支持用户 4000-5000个,15-20个用户 / 每个接入点

  9. 现状和发展(校园无线网)

  10. 现状和发展(数字图书馆) • SIRSI系统支撑传统业务,管理百万书目 • 图书馆网页全文检索、学位论文提交和检索、古籍拓片检索、视频点播 • 数字型文献索引数据库覆盖全校相关专业,全文期刊近2万种 • CALIS文献保障体系,已实现几百万的书目期刊数据共享

  11. 现状和发展(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 北京大学在校园网络环境下进行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起步于1992年。经过十年的努力,目前由自己开发并在校园网上运行的有: 1、校内信息服务系统 2、办公自动化系统 3、本(专)科生教务系统 4、人事管理信息系统 5、财务管理信息系统 6、学工部管理信息系统 7、外事管理信息系统 8、综合查询与统计系统 9、仪器设备和实验室管理信息系统 10、科研管理信息系统 11、成人教育管理信息系统 12、研究生教育管理信息系统 13、保卫部管理信息系统 14、新一代图书馆信息系统 15、基于用户的园区网络计费系统 等十五个管理信息系统。

  12. 现状和发展(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13. 现状和发展(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14. 现状和发展(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15. 现状和发展(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16. 现状和发展(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17. 现状和发展(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18. 现状和发展(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19. 现状和发展(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20. 现状和发展(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21. 现状和发展(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22. 现状和发展(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23. 现状和发展(开放式教学实验环境)

  24. 现状和发展(高性能并行计算环境)

  25. 现状和发展(远程教育) • 70个网络多媒体教室近8000个座位为北京大学的教学提供数字教学服务,改变传统“粉笔+黑板”的教学模式 • 2000年通过教育卫星(教育网和电信网带宽所限),开通部分专业的远程教育招生,发展速度很快,第一年700人,二年1200人,2002年4000人 • VOD课件点播系统提供多达三百课件点播

  26. 现状和发展(远程教育)

  27. 现状和发展(远程教育) 目前在全国已有31个办学点

  28. 现状和发展(移动教育) • 研制开发基于有线网(互联网、电话网、光纤等)和无线网(卫星网络、移动通信网、 无线局域网、蓝牙等)的移动虚拟校园系统(MVC) 目前已经完成其中的关键技术的前期研究,并在该成果基础上开发了大规模分布式并行移动处理系统(LDPM)。 • LDPM为校园内的用户和校园外的用户提供大规模的移动计算环境,可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不间断访问LDPM的信息。 • 基于LDPM的综合信息服务系统 • 该系统实现对北大校园的移动管理,教师、学生、服务人员可方便的交互和数据访问。已开发完成的系统有移动办公系统、移动BBS讨论系统、移动答疑系统、移动新闻系统、移动教室管理系统,其中移动教室管理系统正在试用。

  29. 现状和发展(教育资源建设) • 教育资源系统(ERSON) • ERSON系统是一个基于资源库的多功能教学系统平台。该平台的主要功能是为教师、学生、管理人员提供方便的支持和服务;关键技术已经突破。 • 其主要特点是: • 支持多种教学模式,既支持校内教学,也支持远程教学; • 既支持流媒体播放,又支持交互式教学资源; • 能有效地对教育资源版权进行保护; • 课程课件内容完全代码化,课程课件的空间小,大大减少了网络带宽; • 课件制作完全基于基本素材库,实现素材完全、细粒度共享; • 教师制作课件使用多种媒体,方便、灵活、多样,制作时间短; • 学生可以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发展,方便地使用课件、数字图书馆和因特网等多种资源、信息、知识等。

  30. 现状和发展(其他应用系统) • 校园电子商务(一卡通),已经和北大青鸟公司合作,示范工程正在进行,与北京大学用户认证系统结合后推出 • 档案系统已经开始使用,北京大学的历史资料数字化已经开始起步 • 社区服务系统(WEB)已经在北京大学校园网络环境下投入使用 • 北京大学地理信息系统

  31. 现状和发展(其他应用系统) 1、全唐诗电子检索系统 2、北大法律信息网 3、生物库检索系统 4、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5、经络科学数据库 6、化学信息网站 7、北大贵重仪器设备共享信息检索系统 8、《科学》杂志在线检索系统(Science Online)

  32. 北京大学数字化校园目标(图)

  33. 思考(问题的提出) 数字化校园的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有一个整体解决方案,需要统一的用户管理、统一的资源管理、统一的权限控制; 数字化校园的建设要解决从“有路无车” 变成“交通混乱”的现象,因此急需建立网络秩序、政策法规和各种标准; 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会引起管理组织结构的重组; 数字化校园的建设需要人们观念的变化,素质的提高; 利益的再分配对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会产生巨大的阻力

  34. 思考(问题的解决和建议) • 高等学校应建立CIO体系 • 1、设置“信息主管”(即 CIO: Chief Information Officer)岗位,最好由校长或一位常务副校长兼任此职。以“信息主管”为主任,成立“大学数字校园建设管理委员会”,成员由发展规划部、党办校办、计算中心、图书馆、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等单位的领导以及校内主要职能部门的“信息主管”组成,还可以吸收校内计算机界和高等教育研究界的教授、专家参加。该委员会的主要任务是:制定学校“数字校园”建设的发展规划、政策法规、各种标准、阶段性任务的下达和检查、经费的分配等等。

  35. 思考(问题的解决和建议) 2、党办校办有一项职责必须明确,即“协助主管校长组织和领导学校的数字化建设”。在党办校办信息室配两名有一定计算机技术背景的工作人员专职参与这一工作,信息室就可以成为“大学数字校园建设管理委员会”的日常办公机构。 3、学校各部(处)、院(系、所、中心)有一名负责人任本单位的“信息主管”,配一名有一定计算机技术背景的“信息网络管理员”协助其工作。他们的工作是在学校的领导下,按照学校数字校园建设的规划,完成与本单位有关的信息网络建设工作。

  36. 思考(问题的解决和建议) 4、学校可以由党办校办牵头,每年召开一到二次全校性的数字校园建设工作会议,布置工作,总结交流经验,逐渐建立激励机制,表扬鼓励先进,促使各级干部的观念转变,形成大家都来重视数字校园建设的局面。计算中心可以不定期地举办各种技术培训,培训各单位的信息网络管理员,形成一支较为稳定的信息网络建设的技术骨干队伍。

More Related